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类憎恨战争,因为战争使生灵涂炭,但战争也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某些科学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人疯狂之极,征服了几乎整个欧洲。惟一应该臣服而没有臣服的大国是英国,当希特勒忙于和苏联苦战的时候,无时无刻不想除掉这个后院的心腹之患。鉴于一时无法用陆军征服,只能不停地进行空袭。但不久希特勒便发现,每次空袭对方居然都事先有了防范。这令纳粹二号人物格林大为恼火,认为一定是内部出了叛徒。这件事一直到二战结束,仍然  相似文献   

2.
发现类星体靠射电找类星体靠光学上个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射电天文学的兴起,使天体物理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不是量变,而是质变。在此之前,天文学家花了大量精力辛辛苦苦地去制造大型光学望远镜。早期的光学望远镜以折射型为主,后来改进为以反射型为主。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就致力于制  相似文献   

3.
黑洞也可以蒸发天文学的发展遵循着一条规律:观测、理论、再观测、再理论……这大概也是任何一门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只不过天文学表现得更为突出,而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观测又始终是天文科学的真谛。因此,天文学又被称为是一门观测的科学。黑洞的观测证据越来越丰富,黑洞对宇宙的威胁也越来越严重。理论天文学家必须出来释疑,让黑洞不仅能吃进去,还要吐出来。吐出来的困难在于黑洞的引力太强,在黑洞的视  相似文献   

4.
不到美国不算出国我第一次走出国门是1980年,那时出国的人很少,把国外看得很神秘,刚到英国时,一切都感到新鲜。在英国,我们一般都住在私人家里,彩电、冰箱、洗衣机,样样令人羡慕。记得我第一次用到洗碗用的洗涤灵,还在给家人的信中描述了一番。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就听到了另外的声音,英国人抱怨和中国人打交道不容易,他们既不像日本人那样擅长行贿,又不像美国人那样趾高气扬,全用“尖头鳗”(英文“绅士”)的方式可行不通。当时的驻英大使是黄华,他在批评某些中国人时说了一句气话“到了英国还不知足,不到美国不算出国,那我也没出过国”。我才知道,原来美国比英国还先进!  相似文献   

5.
我成为一名天文工作者完全是出自偶然。我们这一代人,虽然已年近古稀,但是还称不上老知识分子。因为根据目前流行的定义,老知识分子是指解放前就已经开始工作,解放后经历了一系列被改造运动,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像孙行者一样,经历种种磨难,改造得几乎走了人形,也总难修成正果。后来,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光辉照耀下,获得了第二次生命。我虽然没有老知识分子那么丰富的经历,但种种感受也颇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6.
最难办的手续在我访问的地区中,手续最难办的当属台湾。基于台湾的特殊地位和中国人的情怀,大家都想去台湾看一看。我的好友,前台湾清华大学校长沈君山教授自然也知道我的想法。1991年,我在澳大利亚访  相似文献   

7.
一眼看去就会忽视我们曾提到,类星体的最早发现者是格林斯坦和欧克,他们早在1960年,也就是类星体正式发现之前3年就拍下了类星体的光谱。但是,由于类星体在外形上和恒星没有任何区别,人们怎么也想不到它会是星系一类的天体。类星体发现之后,人们自然会想到,既然它是河外天体,而且那么亮,就应该和河外星系一样有一定的结构。天文学家们动用了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去拍摄类星体的像,令人失望的是,无论露光时间多么长,拍下来的总是一个点像。因此,类星体本身有没有  相似文献   

8.
去帕洛玛飞机在横跨北冰洋,在飞机上可以看到一座座冰山漂浮在那里。这是从英国直飞美国的班机,走这样的航线是为沿着地球上的大圆弧,缩短航程。波音747虽然飞得十分平稳,但我的心情总也平静不下来,好像在迎接一场比赛。时间倒推到1982年,我已经在爱丁堡天文台工作了一年多。台内经常有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来访问交流。一次,一位美国研究类星体的专家到访,他对我们的工作颇感兴趣,建议我们申请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5  相似文献   

9.
踏上岛国我刚到皇家爱丁堡天文台时,它的国际知名度似乎并不高,表现为来访的著名天文学家不是很多。但是,朗盖尔接任台长之后,极力打造学术氛围,引入人才,加强国际交流,使天文台的知名度蒸蒸日上。各种国际学术会议的广告不拘大小,都张贴在醒目之处。第二届亚洲—太平洋地区天文会议的召开引起了我的兴趣。时间是1981年8月24~29日,地点是印度尼西亚  相似文献   

10.
对光学选类星体在更高精度和更宽波段ASCA SIS探测器观测谱中进行了分析。在所使用的χ^2拟合统计中,有单幂律、双幂律和有能量截止幂律三种形式。发现在8个源的样本中,其中四个源的0.4-10keV能谱,具有软X过剩特征。初步发现,软X过剩的流量随类星体光度的中,在相应波段中占总流量的比例逐渐降低。同时也注意到,类星体有无软X过剩与它的射电性质和光度高低无关。  相似文献   

11.
对光学选类星体在更高精度和更宽波段ASCASIS探测器观测谱中进行了分析.在所使用的X2拟合统计中,有单幂律、双幂律和有能量截止幂律三种形式.发现在8个源的样本中,其中四个源的0.4-10keV能谱,具有软X过剩特征.初步发现,软X过剩的流量随类星体光度的增加,在相应波段中占总流量的比例逐渐降低.同时也注意到,类星体有无软X过剩与它的射电性质和光度高低无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概述了Einstein天文台IPC获得X射线流量和光度的统计结果,对混合样品,即光学选择类星体样品,射电选择类星体样品和X射线选择活动星系核样品,讨论了X射线光度与光学光度、射电光度、射电形态的关系以及它的演化性质。  相似文献   

13.
一个人生下来是偶然的,死去却是必然的。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应该人人都知道,但是,想长生不老的人却大有人在。中国古代的皇帝中,崇尚炼仙丹求长生不老者,数以十计。到了近代,伟大领袖毛主席被比喻为红太阳,红太阳照亮世界,万古长存,反映了人民群众对领袖的崇敬和热爱。当然从科学上讲,红太阳也不能摆脱死亡的必然。恒星死亡之后,会有各种归宿,我们关心的是其中的一种:怎样的恒星死后会形成黑洞。  相似文献   

14.
黑洞也可以蒸发 天文学的发展遵循着一条规律:观测、理论、再观测、再理论……这大概也是任何一门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只不过天文学表现得更为突出,而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观测又始终是天文科学的真谛。因此,天文学又被称为是一门观测的科学。  相似文献   

15.
黑洞的物理本质 北京天文台前台长李启斌先生有许多精辟的言论,他曾说:“越没用的学问,越受人欢迎。”其中天文学就属于没用的学问之一。不过,近些年来,天文学家们反复为其正名,把天文学描述为最重要的自然科学之一,既有巨大的潜在实用性,又有不可思议的前瞻性。经过一番努力,大众对天文学的兴趣的确与日俱增。随着太空探索的兴起,天文学甚至成了各大国的追逐目标,竞相为它加大投入。在天文学中,最没用的一个学科分支恐怕就是黑洞了,但应了李启斌先生的说法,黑洞变成了最受人欢迎的天体。  相似文献   

16.
对天区0112-35的UKST物端棱镜底片上的11个类星体候选者进行了光谱观测,证实为类星体,给出了它们的红移值、证认图及光谱图。11个类星体中有6个属于角距小于4角分的3对类星体;1个类星体-星系对。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42个类星体的SPITZER IRS中红外光谱,并测量了连续谱和各发射特征强度,其中包括5.5μm连续谱强度、10μm silicate发射,和窄发射线[S IV]10.5μm,[Ne V]14.3μm,[NeIII]15.6μm,和[O IV]25.9μm的流量。5.5μm连续谱强度和窄发射线强度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关系,说明5.5μm连续谱也由活动星系核中心光子直接激发,并可以作为活动星系核强度的示踪。发现10μm silicate发射与Eigenvector I没有相关关系,说明类星体中大多数的尘埃不可能与窄线区共存。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了ASCA ,RXTE ,BeppoSAX和XMM -NEWTON对TeV耀变体 (Blazar)X射线研究的最新进展。主要集中在X射线资料的时间和光谱分析的最重要的方面 ,包括功率谱密度 ,结构函数 ,带间时间延迟 ,同步峰值能量的漂移和谱演化。对这些新结果的物理意义也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9.
太阳 X 射线像用于研究日冕等离子体特性。处理与归算宽波段太阳 X 射线像,从而精确地测定太阳日冕等离子体物理参数。本文是其第一部分,从理论上略述太阳 X 射线像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EGRET的观测确认并给出了新的各向同性的γ射线背景,已知的γ辐射天体不足以提供这么多的辐射.同时EGRET也揭示出一批未发现射电波段对应体的γ射线源,它们均匀地分布在天球上,表明可能是宇宙学起源. Wang(2008)提出一种新的、由AGN的辐射反馈驱动的γ射线辐射过程,辐射的能量峰值落在1GeV-0.1TeV之间,光度典型值达到1042-1043ergs s-1.射电宁静类星体中的这种辐射过程使得它们成为潜在的γ辐射源,并对γ背景产生贡献.考虑逆康普顿散射的种子光子分别来自类星体吸积盘和宇宙微波背景这两种情况,发现前一种情况在~1GeV处贡献了78%-92%的背景辐射强度,后一种情况的贡献可以忽略.射电宁静类星体很可能成为对1GeV附近,γ射线背景贡献最大的天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