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9 毫秒
1.
耦合适应力的福州市高温脆弱性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高温发生区域不断增加,高温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的负面效应不断扩大,严重影响了城市复合人地系统的脆弱性。适应是应对极端高温的重要行动,耦合适应力因素的城市高温脆弱性研究已成为国际热点和研究前沿。本文以中国代表性高温城市福州为例,利用专家评估、AHP法、地理空间分析技术,结合实地问卷调查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重构耦合适应力的城市高温脆弱性空间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福州市高温脆弱性和适应力的影响因素、空间分异特征、热点地区和尺度间依赖进行研究,系统评估了福州市高温脆弱性。结果表明:① 年龄、住房面积、外出纳凉频率、健康状况、医疗便利程度和政府缓解高温力度等6个指标对福州市居民高温适应力水平具有显著影响;② 福州市高温脆弱性、暴露性和适应力的空间分布均呈现“核心—外围”空间结构,高温脆弱性呈现“半包围式”的“外高内低”的空间特征;③ 在城市区域高温暴露性和易损性相同的背景下,从个体人到社区和城市层面的主动适应高温的能力,将显著改变城市高温脆弱性的空间分布。研究结果以期推动城市高温脆弱性研究的理论发展,并为福州市及同类型高温城市的高温脆弱性评估、调控和适应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西部典型资源型城市环境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对环境系统脆弱性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资源型城市环境系统对区域环境因素敏感指数和适应指数两个方面构建了脆弱性评估模型,并对中西部20个地级以上典型资源型城市进行了评估。在综合考虑不同资源型城市环境系统脆弱性特征的基础上,根据脆弱性得分划分为严重脆弱、一般脆弱、轻微脆弱3种类型。研究结果发现,从分布区域来看,中部环境脆弱性小于西部;从城市资源类型来看,脆弱性依次为:有色金属城市煤矿城市石油城市黑色金属城市。  相似文献   

3.
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评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分析及评估是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发展规划的重要前提,是当前环境资源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年来在地理学和生态学研究中广泛应用。通过回顾中国生态脆弱性研究中对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定义与理解,对比分析常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得出主要评价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条件。并结合国外的发展方向、应用及中国的实际情况,指出了目前国内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东部样带农牧民生计脆弱性评估   总被引:35,自引:7,他引:28  
脆弱性评估为脆弱性地区农户摆脱贫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青藏高原东部样带为例,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建立了农牧民生计脆弱性评估的指标体系,利用11个乡镇的879户农牧民样本数据,开展了不同地带生计脆弱性评估。该指标体系反映了农牧民面临的主要风险,其生计资产,以及农牧民和政府应对风险的措施。结果表明:高原区农牧民生计脆弱性程度高于山原区和高山峡谷区。高原区的满掌乡最为脆弱,即便有政府的帮助,农牧民也不能应对风险。脆弱性程度高的山原区上部和高原区,处于不能适应的边缘,如不采取措施,当地牧民将不能应对气候变化、草地退化、药材退化等多种风险。导致该区牧民生计脆弱的原因既有各种风险的冲击,也因牧民自身生计资产和适应能力的不足。高山峡谷区和山原区下部的乡镇,农牧民能有效地应对风险,需进一步拓宽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渠道。因此,高原区和山原区上部的纯牧区是脆弱区域,政府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增强农牧民的适应能力。政府的救助措施应从改善自然资产转变到改善人力资产和金融资产,如技能培训、实行医保和畜病防治全覆盖、提供低息和无息贷款、在黑土滩区全面实行退牧还草、对退化草场进行治理和恢复。  相似文献   

5.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对地方政府适应气候变化绩效的测度、区域间绩效差异的评估以及导致差异的主要因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一个包括自然、社会和经济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大陆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份2012年适应气候变化的绩效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地方政府适应气候变化的整体绩效水平不高,且不论是子系统绩效还是综合绩效均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2)引起区域气候变化适应低绩效的原因存在一致性,而引致区域适应高绩效的原因各不相同;(3)某些区域的子系统发展不均衡,存在"短板",从而造成其适应能力的脆弱性和高绩效水平的不可持续。根据研究结果,地方政府应趋利避害,因地制宜地确定适应模式和重点,促进子系统间及各系统内主要因子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评估   总被引:29,自引:8,他引:21  
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已经成为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和适应性管理的关键问题。本文介绍和分析了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敏感性和阈值的概念,中国生态环境的敏感带和脆弱性,脆弱性评估和中国生态系统脆弱分布以及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和适应减缓对策。自然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确定性,迫切需要在以下领域开展研究:自主开发新一代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影响综合评估模型(特别是双向耦合模型)、加强相关野外长期观测实验、开展适应性与可持续发展示范工程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7.
家庭生计脆弱性评估有利于深入理解脆弱人群的特征,为政府制定气候变化适应策略和农牧民脱贫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利用西藏"一江两河"地区188户调研数据,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在"风险-生计资产-适应能力"维度上构建农牧民家庭生计脆弱性指标体系,采用K-均值聚类方法对家庭分类并比较其生计脆弱性差异。结果表明:(1)高脆弱性家庭占比43. 09%,其整体表现为风险最高,生计资产和适应能力最低;(2)与低脆弱性家庭相比,高脆弱性家庭的特点主要是自然资源依赖度更高、受极端气象灾害影响较大、生计资产缺乏、生计多样化程度不高、资金补贴不足等。本文从积极应对自然灾害、提高农牧民教育水平和促进生计多样化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国外脆弱性理论模型与评估框架研究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脆弱性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已经在多学科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由于学科背景及研究视角的差异性,不同研究领域之间存在着结论不兼容和工作重复等问题,迫切需要一个可行的理论模型与评估框架来整合其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在对脆弱性概念内涵的发展演变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对国外多学科领域中的脆弱性理论模型及评估框架进行了对比研究和评述.研究发现:脆弱性概念的泛化是制约通用脆弱性理论模型与评估框架的关键因素,结合未来脆弱性研究的发展方向,对整合的脆弱性理论模型与评估框架提出了4个方面的要求,即多时空尺度特征、多重扰动特征、耦合系统特征和人文特征.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震灾害宏观人口脆弱性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灾害脆弱性不但是国家和地区中长期规划的基础,也是地震应急时的重要决策依据,因此地震灾害脆弱性评估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本文首先介绍了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定义,指出了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的影响因子和影响模式;然后通过分析传统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的宏观和微观评价方法和模型,利用人口总量、儿童人口比例、老年人口比例、人口密度和人均GDP 5 个指标建立了地震灾害宏观人口脆弱性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全国各县市区的人口脆弱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中国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人口脆弱性明显高于西部;人口总量是脆弱性的主要因素,宏观人口脆弱性综合评估模型对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的修正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0.
风暴潮灾害脆弱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脆弱性是自然灾害风险研究的热点,风暴潮灾害脆弱性与风暴潮自然过程强度以及沿海社会经济、人口、自然环境等因素相关。本文从风暴潮灾害脆弱性定义出发,对国内外风暴潮灾害社会脆弱性和物理脆弱性进行了回顾,重点对人口、海堤、房屋等风暴潮灾害典型承灾体物理脆弱性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分析了风暴潮灾害脆弱性评价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探讨了风暴潮灾害脆弱性在灾害损失评估、保险及再保险、防灾减灾决策支持等领域的应用,对未来风暴潮灾害脆弱性研究提出了以下展望:①开发符合中国沿海区域风暴潮灾害特征和承灾体分布的定量化、精细化脆弱性曲线,拓展风暴潮脆弱性评价结果在保险理赔、灾害损失评估等领域应用;②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沿海面临风暴潮巨灾风险,迫切需要建立科学的基于灾害实地踏勘以及物模实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风暴潮灾害典型承灾体脆弱性评估方法模型。  相似文献   

11.
The fragility of ecosystem health has become a key factor hinder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rough a review of published research from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starting from the endogenous logic of studies in the field of ecosystem vulnerability (EV), this paper sorts out the literature on the aspects of measurement models, prediction methods and risk assessment, comprehensively defines the research category and scientific framework of EV, and analyzes the research idea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We arrived at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The connotation of ecosystem vulnerability not only embodies the change in the vulnerability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but it also reflects the irreversible damage to the ecosystem caused by excessive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2) The setting of ecosystem vulnerability indices should aim to fully reflect the essential features of that vulnerability, which should include the index systems of natural, social, economic and other related factors. 3) There are many types of ecosystem vulnerability measurement methods, prediction models and risk evaluation models, which have different focuses and advantages. The most appropriate method should be adopted for conducting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evaluation, prediction and estimation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representation and evolution mechanisms of the chosen research object and regional ecosystem vulnerability. 4) Based on the regional system characteristics, corresponding risk management measures should be proposed, and pertinent policy suggestions should b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safe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n ecologically vulnerable area.  相似文献   

12.
杭州市农民工生计脆弱性特征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我国大城市中的弱势群体之一,极易受到失业、生产事故、经济波动等社会风险的冲击,其生计日益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从脆弱性视角出发,建立了符合城市农民工生计特征的生计资本评估指标体系,并结合实地调查资料对杭州市农民工生计脆弱性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杭州农民工生计资本具有典型的脆弱性特征,突出表现在教育培训缺失、人力资本不足,租房生活为主、物质资本薄弱,收入水平低下、金融资本虚化,边缘感较强、社会资本匮乏。最后,探讨了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在大城市农民工生计问题研究中的适用性,并结合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增强大城市农民工生计资本降低其生计脆弱性的调控对策,以期为杭州市及我国其他大城市农民工生计可持续性研究提供新的分析思路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城市脆弱性研究评述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当前,脆弱性为可持续性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城市脆弱性是努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急需开展的重要研究内容.基于国内外城市脆弱性研究文献资料的回顾,梳理了城市脆弱性概念、研究分类、分析框架、动力机制和评价方法.目前对城市脆弱性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框架,缺乏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动力机制与调控的研究不足,缺少对城市耦合系统脆弱性的研究.未来,应在现有城市脆弱性研究基础上,建立综合、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并注重典型区域的城市脆弱性评价,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东北地区可持续生计安全时空分异格局及障碍因子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宏浩  陈晓红 《地理科学》2018,38(11):1864-1874
随着“新东北现象”的出现,东北地区转型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突显,可持续生计安全亟待提升。以2003~2015年东北地区37个地级市为例,基于可持续生计安全框架构建可持续生计安全评价体系,采用灰色关联TOPSIS模型对东北地区可持续生计安全进行综合测度,并运用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和障碍度模型等方法探讨其时空格局演变规律、空间分异成因和障碍因素。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可持续生计安全指数总体偏低,整体上空间分异特征明显,但随时间推移,区域间差异逐渐缩小。空间集聚性特征显著,热点区和次热点区分布主要呈现哈长地区和沈大沿线地区两大组团,次冷点区和冷点区呈边缘式分布于内蒙古东部、黑龙江北部、吉林南部等经济落后地区。工业化水平、经济总量、工资收入、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和投资强度等是影响东北地区可持续生计安全的主要因素。资源环境支撑力和经济生产力是制约东北地区可持续生计安全提升的两大短板;空间阻力模式以“经济效率>生态安全>社会公平”类型占主导。最后,提出应将政策与制度因素纳入可持续生计安全框架。  相似文献   

15.
西北地区县域脆弱性时空格局演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地耦合系统的脆弱性研究作为未来地理科学的十大科学研究命题之一,已成为人地关系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以西北地区316个县(市)为研究单元,以2003、2008和2013年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气象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和空间矢量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模糊层次分析和变异系数分析等方法,构建西北地区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价模型并说明其时空演化过程。研究表明:①西北地区县域脆弱性指数整体呈现北低南高、东低西高的格局。大中型城市对周边区域产生显著的影响并已形成以自身为核心的低脆弱圈层,各低脆弱圈层逐渐关联形成大范围的低脆弱片区;②4个子系统的脆弱性水平分别表现出一定的地域分异格局,社会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脆弱性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且变化显著,资源环境子系统和政策子系统脆弱性则趋于碎片化且相对稳定;③西北地区人地系统脆弱性的空间差异度呈缓慢增大趋势,社会脆弱性差异度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下降,经济脆弱性与资源环境脆弱性差异度均表现出持续下降的态势,政策扶持性在地区间的差异较大且整体格局稳定;④在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下,资源开发促使经济发展、环境质量和人类福祉发生转变,最终影响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的稳定程度,而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发展、环境质量、资源开发和政策制定。本文以“脆弱性”的视角解构西北地区人地系统时空动态变化过程,为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方法参考和实践应用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从脆弱性视角探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将人海关系地域系统分为资源环境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运用集对分析和脆弱性评估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分析1996—2014年辽宁沿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的演变趋势,运用三角图法对1996—2014年辽宁沿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进行分类,进而探究其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结果表明:(1)辽宁沿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虽然波动频繁,但整体呈下降态势,稳定性显著增强;(2)研究期内,辽宁沿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没有出现单一子系统脆弱型,而复合子系统脆弱型和均衡脆弱型是其主要类型;(3)建议通过规避模式、适应模式及循环模式,加强陆海统筹,控制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充分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加强海洋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降低辽宁沿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吴浩  王秀  周宏浩  王颖  陈晓红 《地理科学》2019,39(12):1962-1971
资源型收缩城市“精明”与“健康”发展是形成节约型空间格局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认识生计脆弱性与经济效率的有机关联是破解资源型收缩城市“空间失控”、建立“以人为本”精明城市发展的重要支点。通过对资源型城市与收缩城市的界定,筛选东北三省17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建立资源型收缩城市经济效率与生计脆弱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Super-SBM模型和函数模型法分别对东北三省资源型收缩城市的经济效率与生计脆弱性进行评价,并通过SPSS软件对2个系统间的发展规律进行相关性分析,选取2006年、2009年、2012年和2015年4个评估时点,引入协调模型对两者间的协调性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东北三省资源型收缩城市经济效率低主要是由于投入大、产出小;城市生计整体呈现出脆弱性,其中公民教育程度是导致生计呈现脆弱性的关键因素;城市经济效率与生计脆弱性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研究期内城市经济效率与生计抗脆弱能力的协调性是由失调阶段到协调阶段的过渡,整体上呈现东部、北部地区集聚上升发展,西部、南部地区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空间分布相对分散,区域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8.
农户生计对气候变化的恢复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思鸿  阎建忠  吴雅 《地理研究》2020,39(8):1934-1946
随着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的不断加剧,恢复力逐渐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新理念。首先梳理了不同领域恢复力概念,进而阐述了农户生计对气候变化的恢复力的科学内涵及研究框架。然后重点分析了农户生计对气候变化的恢复力在资本、政府机构、自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四方面的具体表现。最后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归纳了生计恢复力的度量方法。定性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农户问卷调查、关键线人访谈、重点小组讨论、生计轨迹方法和案例分析等,定量评价方法包括指标替代法、结构动力学分析法、贝叶斯网络模型法、基准线对比法等。未来研究应注重完善农户生计对气候变化的恢复力评价方法、加强农户生计对气候变化的恢复力动态研究并且开展区域间农户生计对气候变化的恢复力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9.
社会脆弱性概念、分析框架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社会脆弱性作为脆弱性的维度之一,是脆弱性与可持续性科学研究领域的新兴热点问题.在分析对国内外社会脆弱性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概念内涵、分析框架与评价方法3 方面对社会脆弱性研究进行了评述.目前学者们对社会脆弱性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体系与内涵特征;系统性的社会脆弱性分析框架尚未形成,现有成果多是在脆弱性框架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主要从政治经济学视角、社会—生态视角和综合视角开展研究;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在社会脆弱性的应用研究中仍较少见,已有研究的评价指标体系尚不完善.未来,应进一步拓展社会脆弱性研究内容,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逐步统一社会脆弱性概念和分析框架,深化社会脆弱性的理论研究;加强社会脆弱性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的完善,促进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应用;加强社会脆弱性减缓与调控对策研究,整合社会脆弱性与适应性框架,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