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存在强烈的空间非均质性,储层表征与评价难度极大。塔北隆起西部W区块奥陶系中统顶部发育稳定的台地相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应用古地理坐标转换构造建模技术、测井储层分析方法,并结合缝洞型储层地震属性进行储层相研究,以储层相分析成果为基础建立双孔隙度模型,对缝洞型储层进行定量表征,最后结合AVO流体预测,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该区碳酸盐岩储层类型主要为裂缝型、裂缝孔洞型,裂缝既是储集空间又是孔洞形成的诱导因素;本征值裂缝属性和地震波形分类属性对裂缝与孔洞响应较为敏感;储层含油饱和度提高之后,AVO现象更趋明显,叠前AVO反演的流体预测技术能对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流体进行合理预测、评价。  相似文献   

2.
蜀南茅口组储层是复杂的缝洞型储层,针对这种复杂储层,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缝洞系统预测研究,但新方法不多,效果不突出,仍然达不到开展精细寻找缝洞系统和油气检测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建立了一种新的缝洞型储层油气检测方法,它是由频变AVO方程、多子波分解构成的地震分频数据和频变AVO反演方法相结合构成的一种新的频变AVO油气检测方法,其不同数据分量能有效挖掘出复杂储层含油气量级特征,它区别于常规AVO检测方法,它是AVO方法的一种创新方法,尤其在复杂储层油气检测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依据建立的频变AVO油气检测方法,利用蜀南LNT地区的地震数据,对茅口组储层含气性进行检测。在含气性检测中,首先采用匹配追踪方法进行多子波分解,获得不同子波主频的道集分频数据,然后,基于AVO方程,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AVO反演,获得蜀南LNT地区茅口组的低频泊松比剖面属性和平面属性特征,应用低频泊松比高值异常圈定出茅口组天然气富集区和天然气产出区,其分布特征与缝洞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并被多口井的产气量所证实,获得了很好的含气检测效果。因此,频变AVO方法可作一种"直接"油气检测方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蜀南茅口组储层是复杂的缝洞型储层,针对这种复杂储层,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缝洞系统预测研究,但新方法不多,效果不突出,仍然达不到开展精细寻找缝洞系统和油气检测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建立了一种新的缝洞型储层油气检测方法,它是由频变AVO方程、多子波分解构成的地震分频数据和频变AVO反演方法相结合构成的一种新的频变AVO油气检测方法,其不同数据分量能有效挖掘出复杂储层含油气量级特征,它区别于常规AVO检测方法,它是AVO方法的一种创新方法,尤其在复杂储层油气检测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依据建立的频变AVO油气检测方法,利用蜀南LNT地区的地震数据,对茅口组储层含气性进行检测。在含气性检测中,首先采用匹配追踪方法进行多子波分解,获得不同子波主频的道集分频数据,然后,基于AVO方程,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AVO反演,获得蜀南LNT地区茅口组的低频泊松比剖面属性和平面属性特征,应用低频泊松比高值异常圈定出茅口组天然气富集区和天然气产出区,其分布特征与缝洞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并被多口井的产气量所证实,获得了很好的含气检测效果。因此,频变AVO方法可作一种"直接"油气检测方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塔中西部奥陶系为不整合面相关的岩溶风化壳型油气藏,储层被不同的流体及泥质充填后,储层的地震响应都为"串珠状"反射,储层的AVO响应是不同的。在对地震、测井及地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利用AVO分析技术对其流体属性进行预测。AVO分析技术主要包括正演及反演两个方面,通过正演可以认识到储层充填不同流体的AVO响应,从而确定AVO异常的类型,然后AVO属性反演(P,G等属性)预测不同的流体,最终达到降低勘探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AVO分析技术是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缝洞型储层含油气分析的重要手段。鉴于前人在该区利用常规地震处理的数据进行AVO分析研究,并未考虑方位角因素的影响,其油气预测效果符合率低,不能满足油田高精度勘探开发的需要。因此,笔者针对裂缝各向异性对AVO分析的影响,采用了基于OVT道集方位各向异性分析的方位AVO分析技术,以削弱裂缝各向异性对AVO油气分析的影响。实践表明,该技术在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研究中应用效果明显,可有效削弱裂缝各向异性特征对油气预测的影响,提高油气预测精度,为开发区块高效井组的布设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塔河油田于奇西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类型以岩溶缝洞型为主,工区中大型洞穴较发育,但由于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和岩溶作用,使储层的储集性能遭受破坏,相当部分的洞穴储集空间被充填。洞穴型储层油气产量的高低主要受控于洞穴的充填程度,其中仅中低充填程度的洞穴储集性能较好、油气产量较高。因此,识别、评价预测充填程度较低的岩溶缝洞型储层成为该区寻找高效富集区的关键。本文以洞穴储层发育模式为指导,针对于奇西地区已钻遇洞穴特征,设计不同大小的缝洞体和不同充填程度的地质模型,以波动方程正演模拟为基础,基于属性分析优选出对洞穴大小和充填程度敏感的属性。洞穴充填程度和敏感属性值存在线性关系,通过相关性分析拟合出反映二者关系的曲线量版,以此预测洞穴的充填程度。运用该方法在于奇西地区预测的充填程度结果与实际较吻合,说明该方法在识别未充填和部分充填洞穴型储层中具较好的可靠性,对于奇西洞穴型储层有利区的寻找具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轮古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古潜山内发现了大量岩溶缝洞型油藏,油气主要富集在缝洞储层中,这些缝洞储层主要跟碳酸盐岩古潜山内的古暗河系统有关。特别是在轮古西地区,古暗河系统最为发育,古暗河系统缝洞储层在纵、横向上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搞清该区古暗河系统地震地质特征,是该区缝洞型油藏高效开发的关键。根据现代岩溶暗河特征,结合该区测井和钻井资料,建立暗河地质模型,开展模型正演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致密灰岩背景下发育的地下暗河系统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连续线性的强反射特征,暗河高度、宽度变窄,地震振幅变弱。地震上振幅越强,表明对应的暗河洞穴越大、充填物速度越低;振幅属性可以较准确地刻画地震上暗河的横向范围,频率、相位属性可以刻画地震上暗河的轮廓,但刻画的范围比实际暗河要大;暗河系统主河道易被泥质充填,分支暗河道被充填的概率低,是暗河储层发育的主要场所,也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地区。  相似文献   

8.
针对川中地区砂体分布多,气藏分布在砂体的那个位置很难确定这一情况,对叠前数据用AVO中的Lambda-Mu-Rho技术获得流体的不可压缩性和硬度。同时对道集模型进行AVO分析处理,总结出不同流体饱和度情况下的地震响应特征;将分析结果与实际井旁道地震资料对比,从而建立可靠的储集层性质与地震响应特征的对应关系,为从地震资料中提取储集层参数提供了依据。利用Biot-gassman流体替换模型,分别求得模型在含油砂岩、含气砂岩和含水砂岩时的对应响应,即获得了多个点的截距-梯度交汇图。然后利用用AVO流体反演定量的得到流体的可能性分布,根据这些叠前属性再结合叠后反演的多个属性,综合评定了该区的气藏分布情况,通过已钻遇的井证实了预测的可靠性,该方法充分的应用了地震的叠前信息,解决了叠后反演所不能解决的流体分布预测问题,在砂体范围内找含流体可能性最大的砂,从而降低了勘探风险。  相似文献   

9.
塔河油田碎屑岩储层厚度较小,薄层AVO特征受薄层内多次波反射以及薄层调谐效应和频率滤波效应影响,导致薄层AVO特征与厚层AVO特征差异较大。为此,笔者设计了不同含油气性薄层砂体模型来进行波动方程正演模拟,得到了CRP道集记录,提取了目的层反射振幅,基于入射波振幅计算了反射系数,从而获得了薄层地震正演AVO曲线,分析了塔河油田碎屑岩储层含不同流体时的AVO特征,找出了实际地质条件下的含油气性与AVO属性特征的对应关系,以指导地震剖面上的含流体预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杨童 《物探与化探》2012,36(3):360-366
通过EI-Fatti弹性波阻抗反演直接得到了纵波阻抗、横波阻抗和密度数据,并以三类AVO模型进行反射系数试算,满足了流体识别对反演精度较高的要求。同时,采用基于EI-Fatti弹性波阻抗的两个流体识别因子对三类AVO模型进行对比分析,表明两种流体识别因子对于不同类型的AVO模型的流体识别效果是不同的。在实际资料中,利用弹性波阻抗反演产生较多弹性参数的优势,将这些弹性参数与储层参数进行交会和相关分析,分别定性和定量地对储层进行流体识别,从而达到了有效区分高饱含气和低饱含气储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缝洞型储层流体性质识别的困难,采用Kuster-Toks(o)z(K-T)模型、Berryman 自恰模型(SCM)和差分等效介质(DEM)三类近似模型,用不同纵横比的孔隙模拟了缝洞型储层的地震波速度和弹性参数响应,定量分析了溶蚀孔洞和裂缝二类次生孔隙对地下储层弹性性质的影响.明确了孔隙几何结构对岩石弹性参数的影响趋势和幅度大小,为利用地震信息评价孔隙结构提供了理论基础.根据物理模型的裂缝介质参数,分别采用K-T模型、SCM自恰模型和DEM差分等效介质模型,计算了裂缝介质的纵横波速度,考察了三个模型对缝洞型储层弹性响应计算的适用性,得到了有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鄂西渝东地区中寒武统蒸发岩类盖层之下的震旦系灯影组海相岩溶地层是我国南方的重要勘探目的层。基于野外地质调查、系统薄片观察以及地球化学资料,认为这一地区存在桐湾运动两个幕次的隆升过程以及相关的古岩溶作用。在灯影组上部和中部分别形成了1个和2个洞缝带,其充填作用规律性强,以化学沉淀充填为主。上部洞缝带依次被泥晶白云石、微晶白云石以及粉晶至粗晶白云石三期充填,而中部的两个洞缝带依次被泥晶白云石、微晶白云石、纤状白云石以及粒状白云石四期充填。初步认为这些充填物发育与否主要受下渗的饱和碳酸盐流体的流动路径、流速等因素控制,残存孔隙是现今储集层的主要储集空间。灯影组古岩溶型储层应是今后这一地区油气勘探中需要关注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石南31井区AVO多属性储层及流体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朱明  潘龙  邹玉萍  张仲祜  张静 《新疆地质》2005,23(4):401-405
针对石南31井油藏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通过AVO正演证明AVO多属性预测砂体空间展布的可行性,其次优选提取出的AVO属性,对每种属性建立对应的检验标准,采用多数据体、多方法综合标定技术准确标定层位.利用P波数据体以层序地层学的方法原理为指导,建立地层和沉积格架;利用泊松比道积分确定砂体内部物性变化,利用流体检测数据体分析砂体含油气情况,最终综合分析以上3个数据体的结果进行油藏评价.通过以上研究说明在含钙泥岩发育地区,利用AVO多属性储层预测是常规方法的有效补充,而AVO油气检测则存在一定多解性.  相似文献   

14.
受深水区探井少、不同流体AVO类型相近影响,利用常规P(拟合截距)、G(拟合梯度)、P×G、P+G等衍生烃类检测属性已不能有效识别深水区储层的流体性质,亟需寻找适合该区有效储层的烃类检测方法 .实际上,地震波在地下地层传播过程中会产生明显的吸收衰减现象,通过含气砂岩会产生低频增加现象,因此联合谱分解和AVO技术是解决深水烃类检测的有效途径.利用时频属性的峰值振幅和平均振幅,提出了能更好地描述流体性质变化的差异属性,可以增强深水区含气性识别的敏感度,在深水浊积岩储层烃类检测中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有效降低深水区烃类检测的多解性.  相似文献   

15.
川中高石梯—磨溪地区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单体规模最大碳酸盐岩整装气藏,震旦系灯影组受多期构造运动改造的影响,具有成岩和成藏演化复杂的特点。结合野外、岩芯、测井以及生产动态将储层构型划分4种,层状溶洞构型FMI成像测井为高亮背景下暗色斑点顺层分布;葡萄花边状溶洞构型为亮色背景下暗色斑块零星分布;角砾间溶洞构型为高亮背景下暗色斑点、暗色短线状影像杂乱分布;缝洞组合构型为高亮背景下暗色正弦线状影像和暗色斑点分布。层状溶洞构型推测为埋藏期外来酸性流体的溶蚀作用形成,角砾间溶洞构型、缝洞组合构型推测为表生喀斯特岩溶作用形成,葡萄花边状溶洞构型推测为次生成因,海平面下降时形成缝洞体系,海平面上升时海水充填缝洞,形成葡萄花边胶结物。不同储层构型在常规测井特征上也存在差异。通过多测井系列联立建立相应的判别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将4类储层构型进行区分。利用测井构型解释成果,在地震反演约束的条件下开展了灯影组储层构型建模,分别在高石梯地区和磨溪地区,探讨灯四段储层构型平面展布规律。钻井试气结果表明层状溶洞构型厚度对油气产能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层状溶洞构型较发育区为勘探潜力较大的区域。   相似文献   

16.
塔河油田是大型的碳酸盐岩不整合—古岩溶缝洞型奥陶系油气藏。由塔河油田主体往南,油气驱替程度逐渐降低,缝洞系统中含水量逐渐增加。油水界面分布总体上由潜山顶部向周围斜坡波动中降低。塔河油田的区域构造背景、储层缝洞系统以及成藏动力学过程导致了流体分布的非均质性。根据储层孔隙结构特征、油气驱替过程、开发过程中产出水的化学—动力学响应,塔河奥陶系缝洞油藏的水体类型可以区分出三种:洞穴底部油气驱替残留水、洞穴周缘小缝洞系统驱替残留水、储层下部层间水。不同水体类型的出水时间、水体能量、含水率、水化学性质等会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草桥古潜山油藏储层埋藏较浅,属于碳酸盐岩孔隙、裂缝、溶洞型复合油藏,受风化壳孔、缝、洞发育程度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盖层条件等因素影响,具有油水性质复杂多变、储集空间多种多样的特点,能够为油气运移和储集提供有利条件.流体流度属性是反映储层物性及流体可动性的重要指标,为此,这里利用基于反褶积广义S变换的流度属性提取方法,首...  相似文献   

18.
南美安第斯前陆盆地斜坡带主要含油气圈闭为低幅度构造-岩性圈闭,储层预测是厄瓜多尔奥连特盆地低幅度隐蔽圈闭识别和描述的重要环节。为了准确预测储层砂体及油藏空间分布特征,采用高品质3D地震资料,沿层提取包括AVO信息在内的多种地震属性参数,利用地震属性和已知井的地层物性参数建立统计对应关系,并利用这一关系预测了未知点地层的储层物性、砂岩储层空间分布特征和储层含油气性特征预测。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已有钻井吻合程度较高;下一步勘探潜力区位于区块南部和西部。  相似文献   

19.
塔河油田奥陶系鹰山组岩溶缝洞是该地区主要的碳酸盐岩储层,弄清岩溶缝洞充填物特征有利于寻找最优储集体,对该区石油地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塔河油田31口钻井岩心观察、描述和充填物类型统计,选取7口典型钻井奥陶系鹰山组岩溶缝洞充填物取样,并对充填物样品δ13C和δ18O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1)充填物碳氧同位素变化范围较大,δ13C为0.75‰~-10.14‰,δ18O为-5.94‰~-14.14‰。(2)奥陶系鹰山组岩溶缝洞充填物存在4中不同类型的形成环境:同生期或早期成岩岩溶环境、风化壳岩溶环境、埋藏岩溶环境、较晚期岩溶环境。该研究成果对古岩溶型油气储层研究及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碳酸盐岩地层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可形成典型的裂缝-溶洞系统。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存在3大构造隆起,与上覆志留系、石炭系地层存在沉积间断,具备了岩溶缝洞形成的基础条件;在泥盆纪、志留纪时塔里木古陆位于低纬度地区,具有与现代中国南方相似的热带、亚热带湿热海洋性气候条件,岩溶作用强烈,为大型岩溶缝洞储层的形成提供了水热条件。为了更好地揭示塔河油田岩溶缝洞储层的发育和分布规律,文章基于对塔北露头区古岩溶的调查分析,结合地震、岩心、测井等资料,并与我国西南岩溶区现代岩溶研究成果相比较,总结了古今湿热气候条件下典型碳酸盐岩缝洞系统的空间结构和发育特征,将其划分为地下河、岩溶洞穴、溶蚀孔洞、溶蚀缝等4种缝洞类型,地下河又细分为单支管道、多支管道、廊道型管道3个亚类,洞穴细分为厅堂型、溶洞型和竖井型洞穴3个亚类,分别建立了这些缝洞类型的地质结构模式,并对其发育特征和地球物理响应特征进行了归纳,为深入认识岩溶缝洞储层油气富集规律和油田地质建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