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安妥岭斑岩钼矿床矿石中辉钼矿和黄铁矿进行了Pb同位素分析。安妥岭黄铁矿样品投点位于下地壳铅演化趋势线附近,辉钼矿样品投点位于上地幔铅演化趋势线附近;在Pb同位素Δβ-Δγ图解中,安妥岭样品数据点位于地幔源区和造山作用源区。这些Pb同位素特征表明安妥岭斑岩钼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幔-下地壳。同时,安妥岭斑岩钼Pb同位素示踪揭示了成矿期的构造运动波及到上地幔-下地壳,与安妥岭岩石圈拆沉作用这一深部动力学过程相吻合,安妥岭斑岩钼矿受控于太行山板内造山过程,其形成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2.
岩浆活动与内生金属成矿作用关系密切,备受国内外矿床学家的关注。表现为它们在时空上具有广泛的一致性,成矿与岩浆岩有关,成矿物质由同源岩浆分异演化而来。这便是著名的岩浆热液成矿理论,也称岩浆期后热液成矿理论,该理论把内生金属成矿系统看作是一个理想系统。东秦岭-大别山地区的钼矿-花岗岩关系研究表明,钼成矿与小岩体(小岩浆)关系密切,而大岩体/基与钼矿没有成生联系;地质事实表明,大型-超大型矿床往往广泛发育了大规模的热液(流体)蚀变(大流体),具有大的流体/岩浆比,其矿化蚀变范围是小岩体的几十甚至几百倍,表明成矿过程中必有外来流体的广泛参与。由于小岩体往往没有经过强烈的分异结晶作用,质量平衡计算表明,小岩浆体不可能产生足够数量的含矿流体和成矿物质;因此,成岩与成矿有本质的区别,成矿系统应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性动力学系统。研究表明,东秦岭-大别山小斑岩体来源较深(下地壳),成矿流体来源于地幔,二者呈双层结构;岩浆实际上是沟通深部和浅部的通道,这种非岩浆分异的外来成矿流体我们称之为透岩浆流体。小岩体不是成矿的必备的条件,只有出现大流体时才能成大矿。东秦岭-大别山地区有200多个小岩体,但大型、超大型钼矿矿床仅有10余个,只有小岩浆(小岩体)大流体(强蚀变)成大矿,其余众多小岩体由于没有流体(蚀变)或流体少(弱蚀变)而不成矿或成小矿。由此可见,岩浆成矿系统实际上是一种流体(挥发分)过饱和系统或熔体-流体流及流体对熔体的强相互作用。当岩浆系统被加入大量源自地幔的高温高压含矿流体之后,系统将具有极大的活动能力,从而深部含矿流体沿裂隙快速上升到地壳浅部卸载成矿。为解释上述成矿特征,作者引入并厘定了透岩浆流体的概念。透岩浆流体被重新定义为透过岩浆活动并导致岩浆系统行为发生非线性变化的外来流体。据此,输入了含矿流体的岩浆可成矿,未输入含矿流体的岩浆不成矿。这种认识可以解释东秦岭-大别山地区大多数小岩体不成矿或只形成小矿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以岩墙状产出的安妥岭玄武岩形成于早白垩世(K-Ar表观年龄为122.31±1.34 Ma),其内发现橄榄岩包体、碳酸盐矿物集合体以及歪长石、刚玉、金云母巨晶.安妥岭玄武岩中可见橄榄石的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和蛇纹石化以及单斜辉石的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安妥岭玄武岩样品的Si02含量介于46.50%~50.20%,Zr/TiO2-Nb/Y图解投点均落于碱性玄武岩区,微量元素蛛网图解中显示出明显的Nb、Ta和Ti的负异常,具有右倾平滑的稀土配分模式,(La/Yb)PM=33.4~40.1.两件安妥岭玄武岩样品的87Sr/86Sr比值分别为0.71 1300和0.706233,相应的143Nd/144Nd比值和εNd(122 Ma)分别为0.511848及0.511897和-13.73及-12.76.部分熔融源区组成和部分熔融作用控制着安妥岭玄武岩的成分变异,安妥岭玄武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没有发生明显的结晶分异和地壳混染作用.运用地幔熔融柱模型,反演获得了安妥岭熔融柱就位于82.5~75.3 km深度范围内,即122.31 Ma时安妥岭岩石圈的厚度为75.3km,并认为安妥岭玄武岩是安妥岭岩石圈拆沉作用的产物.结合邻区南大岭和南口熔融柱深度位置,认为安妥岭-南大岭-南口岩石圈厚度经历小规模减薄(J2)-增厚(J2-K1)-拆沉(K1)-稳定(K1-今)的演化过程,安妥岭岩石圈拆沉作用为安妥岭斑岩钼矿形成的深部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4.
5.
6.
7.
从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的角度对矿田构造进行了重新认识,提出矿田构造系统是一种复杂性动力系统的观点。根据这个模型,矿田构造是近场应力场与远场应力场强烈相互作用的产物。近场应力场由岩浆成矿系统而不是远场应力场派生,因而不能由矿田构造反演区域构造,但可以从区域构造限定矿田构造。矿田构造常有岩脉和热液脉充填,因而是可识别的。利用构造统计学方法,可以根据岩脉和/或热液脉的分布密度图(或等值线图)预测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8.
9.
10.
非洲已成为我国企业海外铜矿资源开发的投资主要目的地之一,针对非洲赞比亚铜矿山的深边部地质找矿技术问题开展的EH4物探找矿技术试验性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使用EH4连续电导率剖面测量仪完成的物探剖面测量所获取的某铜矿西矿区14线和东南矿区59线物探电性断面图,较好地反映了加丹加沉积盆地基底构造层与盆地沉积构造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沉积接触界面的空间形态展布,而且在含铜页岩层底板与基底构造层顶板之间的石英岩层与高阻异常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这些地球物理信息可为赞比亚沉积岩型铜矿床的深部找矿提供十分重要的间接找矿线索. 相似文献
11.
EH4电导率成像系统在金属矿找矿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H4电导率成像系统是音频大地电磁探测系统之一,该方法多应用于大地构造、石油、水文、地热和工程等领域,在金属矿找矿领域中应用尚不成熟。本文概述了EH4电导率成像系统的方法原理、数据采集和后期数据处理方法。用该测量系统对西藏山南和新疆阿勒泰两个铜矿区的岩性、构造、含矿地质体位置进行了解释,其结果与钻探结果基本吻合。尤其是对于新疆铜矿区规模较小的矿体赋存位置-断裂破碎带,EH4系统能够对此有很好的解释,说明EH4测量系统是金属矿找矿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华南地区经历了多期构造-岩浆-成矿作用,矿产资源丰富,存在多个成矿聚集区,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矿产基地。本文使用华南地区采集的区域大地电磁阵列观测数据,利用WSINV3DMT三维反演程序科学构建了武夷山北段及相邻区三维电性结构模型。结果显示,沿闽西北断裂、政和—大浦断裂等断裂带下方,深部表现为明显的低阻异常带,可能是古微陆块拼合线或深大断裂的反映,对上覆浅层断裂构造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武夷地区已探明的主要内生金属矿床中,绝大部分矿床点位于这些低阻异常带、深部软流体边缘位置上方,同时又主要分布于ΔT化极磁异常梯度带之上,具有明显的分布规律性,结合上述规律和特征,可在武夷地区初步圈定找矿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13.
EH4连续电导率成像仪在隐伏矿体定位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EH4连续电导率成像仪是近几年美国生产的快速高效的数字化地球物理探测仪器,其基本配置(10~100kHz)的装置能测量地表以下1000m深度范围内地质体的连续视电导率值,作者对25个不同类型的金属矿床进行了隐伏矿定位预测,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经钻孔验证后显示:①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很好地反映了基性-超基性杂岩体的形态和规模,并识别了岩体的不同岩相,得出矿化异常岩相呈盆状,电阻率为130~300Ω.m的结论;②斑岩型-浅成低温铜金矿床,区分了隐伏斑岩和矿化蚀变带,确认矿化异常在隐伏斑岩外围呈面状分布,矿化异常体的电阻率小于100Ω.m;③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明显区分了矿化蚀变构造带和围岩,矿化异常形态呈脉状,电阻率小于200Ω.m。这3个矿床实例研究表明,EH4连续电导率成像仪测量所得的二维视电阻率-深度剖面图能清晰地反映地下不同地质体的精细电阻率结构,判读含矿构造带以及矿化异常在空间上的展布,因此,EH4连续电导率成像仪在隐伏矿定位预测方面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