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新疆地区在强震前地震条带不明显.本文对比分析了新疆天山与川滇地区区域构造背景和地震震源机制解,得到:①新疆天山地区区域地震构造以逆冲型为主,而川滇地区区域地震构造以走滑型为主.②1970年以来的天山地区中强地震以逆断层和走滑型地震类型为主,走滑型地震多数包含较大的倾滑分量;而川滇地区6级强震以走滑型地震类型为主,地震主要以水平错动为主.认为弱震条带适用于以水平剪切错动为主的地震,而新疆天山地区地震倾滑分量较大,因此中强地震前弱震条带图像不清晰,中短期地震预报意义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广东及邻区地震的震源机制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康英  杨选  吕金水  陈杏  陈贵美 《中国地震》2005,21(3):320-331
用初动和振幅比的方法求解广东台网运行以来32个3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整理前人求得的83个广东及邻区地震的震源机制结果,分析总结了广东省及邻区的震源机制特征,同时对阳江、新丰江和南澳3个老震区各自的震源机制分别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应力作用方式和性质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地震多数以走滑错动为主,兼具倾滑分量;新丰江水库地震由于水库诱发的特殊性,只有走滑型和正断型的情况;阳江地区出现一些逆断型地震;主压应力P轴优势方向从广西海南的NS向到广东的NWW向,最后表现为粤闽沿海的近EW。  相似文献   

3.
汶川余震震源机制变化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汶川M8.0主震是一个主压应力轴NW-SE的逆倾滑型的地震,而之后的余震震源机制解有的与主震震源机制解一致,有的发生了明显变化,由南至北逐步变成走滑型地震.主震和同主震震源机制解一致的部分余震,在构造应力场直接作用下,龙门山推复体向四川地块逆冲,致使在逆断层的上下盘之间的断层面上产生粘滑而发生逆倾...  相似文献   

4.
杨铁明 《华南地震》1990,10(1):79-83
本文讨论了湖北省都县邓家桥水库诱发地震的机理,认为该库地震的发生与水体荷载关系不明显,但与库区断裂、岩溶等地下水渗流环境有关。根据震源深度与地下水循环深度吻合,认为水向库基深层渗透导至水库基岩石孔隙骤增是本库诱发地震的主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湖北省宜都县邓家桥水库诱发地震的机理,认为该库地震的发生与水体荷载关系不明显,但与库区断裂、岩溶等地下水渗流环境有关。根据震源深度与地下水循环深度吻合,认为水向库基深层渗透导至水库基岩石孔隙压骤增是本库诱发地震的主因。  相似文献   

6.
新疆天山地区与川滇地区中强地震震源机制解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0年以来新疆天山地区和川滇地区中强地震震源机制解,对两区中强地震的错动性质做了对比分析,得出以下两点结论:(1)新疆天山地区中强地震断错性质复杂多样,主要以逆断层型和走滑型地震为主;而川滇地区强震主要以走滑型地震为主。(2)新疆天山地区走滑型地震大多包含倾滑分量,单纯的水平错动地震数量极少;而川滇地区走滑型地震的错动方式主要以水平错动为主,倾滑分量较小。  相似文献   

7.
新疆尼勒克1812年地震断层构造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1812年尼勒克地震断层的展布、构造类型和组合型式等地表特征,认为属倾滑型地盐碱地。破裂展布与逆冲性质的喀什河断裂一致,可分为三段。地震破裂的类型有正断层、走滑正断层、逆断层和地震裂缝四种,连续性较差,垂直错距约为水平位移的4倍,断裂带东西两端具有不同的特点。最后对发震构造与地表地震破裂的性质不一致问题进行了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8.
汶川8.0级地震前紫坪铺库区震源机制及应力场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4年8月16日到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前紫坪铺水库数字地震台网和成都数字地震台网的地震波形资料,运用振幅比方法计算了紫坪铺库区486次1.6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参数;根据得到的震源机制参数分析了紫坪铺库区震源机制和应力场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2006—2008年紫坪铺水库水域范围内逆冲型地震很少,走滑型地震增加;距水域较远的区域逆冲型地震的比例偏高,走滑型地震没有增加;各区域的平均主压应力场的方位在汶川8.0级地震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转和扰动。  相似文献   

9.
水库地震是一种复杂的地质运动。许多研究者认为水库地震是在水岩和渗压共同作用下诱发的,本文作者认为这还不能充分解释高震级、高频度的水库地震活动。通过研究发现在水库地震的发生过程中存在非线性共振现象,它和高震级的水库地震的发生有直接关系。本文从尖点突变模型出发解释非线性共振现象的本质,并据此进一步研究水库诱发地震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龙羊峡水库蓄水使共和盆地应力、重力等条件改变的讨论,认为:共和地震的形成和发生与龙羊峡水库蓄水有密切的关联,在将共和地震与水库诱发地震的特征进行了比较后,发现共和地震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与水库诱发地震特征极其相似,进而提出共和地震应属水库诱发地震的范畴。  相似文献   

11.
湖南邵阳市郊微震活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和平 《华南地震》1989,9(3):37-45
本文在分析邵阳市郊震区地震地质调查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微震活动的特征和震区地质构造背景的研究,认为邵阳市郊的微震系山采矿触发断裂微滑动引起的,应属矿山诱发倾滑型构造地震.  相似文献   

12.
胡平  胡毓良 《地震地质》1989,11(1):115-124
气爆可能为水库诱发地震的一种成因。本文讨论了气爆机理。通过弹性理论分析和能量计算,讨论了它产生的条件,估计了其一般震级。 岩溶区的一些中小水库曾出现过气爆现象。但曾被作为典型气爆成因的乌江渡水库诱发地震却不属于气爆型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08年9月至2013年10月金沙江下游水库地震台网监测资料,分析了蓄水期间水库地震影响区的地震活动和震源机制。向家坝水库蓄水1年多,蓄水后库首区A、B段的地震活动频次和强度都维持在较低水平。蓄水期间地震活动显著增加,集中分布在库区C段,并不是蓄水初期地震活动就增加,与库区2013年6月启动第二阶段蓄水有一定相关性,强度在3级地震活动水平。增加的地震活动位于近南北走向的翼子坝、玛瑙断裂的中段。这些局部地段蓄水后发生的地震,其震源的力学机制多为倾滑或正断型,分析认为部分地震为水库诱发岩溶或塌陷型地震,多数仍属构造地震。本文结果为水库诱发地震的研究提供了资料和震例。  相似文献   

14.
云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云南及周边地区中强地震震源机制解资料,采用对震源机制参数进行统计的方法,详细分析了地震断层类型和云南地区的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结果表明,云南地区发生的中强地震走滑型地震占绝大多数,比例为80%,正断型和正走滑型与逆断型和逆走滑型地震所占的比例相当,分别约为8%.云南地区应力场接近水平,地震错动面的倾角较陡.云南地区...  相似文献   

15.
在地震综合预报清理和震例报告编写的基础上,本文根据发震构造、震源机制解、地震序列特征和烈度分布特点把炉霍地震、道孚地震与松潘地震、盐源地震分为两类不同类型的地震。前者为走滑型地震,后者为倾向滑动为主型或带有一定倾滑分量的走滑型地震,进而对这两类不同类型强震前兆异常的共性与差异作了研究,并对其成因机制作了初步探讨。最后对如何提取这两类不同类型强震的综合预报判据和指标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福建水口库区地震性质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口水库建成蓄水后,库区出现了频繁的地震活动,这可能是原有构造地震的进一步活动,也可能是水库诱发的。因此,有必要对水口水库蓄水后发生的地震性质进行判断。本文根据国内外已发生水库诱发地震震例资料和以往经验,结合水口库区具体情况,用定性判断法、概率法、扩散系数判别法等,对水口库区地震性质进行验证和判断,结果认为:水口库区蓄水后发生的地震属诱发地震。  相似文献   

17.
卡兹克阿尔特断裂古地震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卡兹克阿尔特断裂是青藏高原西北边缘的一条倾滑型性质的强震发生带。全新世时期至少有过3次强震活动幕,距今最近一次古地震活动幕的时间大约在600年前,每个强震活动幕持续时间为10年左右。预测今后百年内发生7级以上强震的危险性很小。本文首次提出断层挠曲崖和推覆楔是倾滑型地震断层所特有的,可作为倾滑型地震的鉴别标志。  相似文献   

18.
水库诱发地震活动特征及其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国内外水库诱发地震的观测与研究震例,分析研究了一些著名水库诱发序列的地震活动特征,并根据水库诱发地震随水库蓄水时间的变化,把水库诱发地震活动归纳为迅速响应型、延迟响应型和混合响应型三类,分析讨论了这三类水库诱发地震活动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不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水库诱发地震预测方法研究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9.
小湾库区水库诱发地震的地质环境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文献[1]的基础上,通过对小湾库区岩石介质、地质构造、构造应力场、库区及周围地震活动特点的分析,认为小湾库区水库诱发地震的地质环境比较复杂,存在发生岩溶型、裂隙型、构造型等三种成因类型的水库诱发地震的基本条件,而沿通过库区的澜沧江断裂带及其次级断层,和无量山断裂带发生构造型水库诱发地震,是小湾库区水库地震活动的主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20.
回顾了过去半个多世纪水库诱发地震观测与研究的进展,分析了当前水库诱发地震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认为进一步积累资料、确定水库诱发地震的关键影响因子、采用观测和实验手段研究水库诱发地震机理,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有效的水库诱发地震预测技术,是今后水库诱发地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