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万年县神农宫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与开发对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溶洞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以其幽、奇、险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旅游开发。科学、合理地对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进行评价是旅游开发的前提和基础。文章以万年县神农宫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其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神农宫的评价得分为87.38分,为优良级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在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将神农宫旅游资源的评价因子分为高开发价值和中低开发价值两个层级,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总结国内旅游开发规划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了综合与整体规划,配套建设,滚动开发的操作模式以及当前旅游开发重点等,强调要突出旅游文化背景和旅游形象策划,并归纳了旅游开发规划需要研究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3.
城市旅游开发规划研究进展评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总结国内旅游开发规划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了综合与整体规划、配套建设、滚动开发的操作模式以及当前旅游开发重点等,强调要突出旅游文化背景和旅游形象策划,并归纳了旅游开发规划需要研究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4.
孟庆田  兰安平  郑志勇  张坤  袁彬 《贵州地质》2017,34(3):210-213,222
本文依据贵州省榕江县旅游资源大普查成果,从自然、人文两方面对榕江县旅游资源禀赋特征进行了归纳。同时结合榕江核心旅游资源分布、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旅游资源开发区位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5.
庐山温泉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庐山温泉旅游近年来不断发展,成为庐山旅游新的热点。本文在分析庐山温泉旅游资源概况及开发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温泉地开发应注重文化特色,强化品牌建设,开发丰富多彩的温泉旅游产品,加强各类人才培养,实施温泉资源有序管理等相关措施,以实现庐山温泉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特征及其开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何小芊 《中国岩溶》2014,33(1):111-117
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一直是旅游洞穴研究的重点,溶洞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对区域旅游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收集二手资料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江西溶洞旅游资源的地理分布和景观特征,探讨了旅游开发模式和相应对策,得出以下研究结论:江西省岩溶洞穴分布在全省9个地级市的28个县(区),集中分布在赣东北和赣西的山地、丘陵地区。溶洞形态与结构类型丰富,并具有鲜明的特色,洞内景观形态奇特;部分溶洞有悠久的开发历史,具有重要的科学文化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根据溶洞的资源特色、区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旅游开发主导因素,旅游开发模式可分为独立型、组合型和依托型3种类型;采用主题式开发、科学规划旅游线路、将溶洞观光旅游与科考探险相结合、加大对溶洞旅游的宣传是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王剑  熊康宁  殷红梅  彭建 《中国岩溶》2002,21(4):303-308
景区开发规划设计合理与否事关旅游地的生命周期和可持续发展,而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判据之一,在理论上,可以通过某种途径应用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理论方法去评价某一开发规划设计的合理性。本文以东风湖为例,探讨了待开发旅游地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的意义,并从旅游环境承载力计算的计量模型,适合喀斯特地域特色的指标体系的建立及指标权重计算等方面,讨论了如何将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理论方法应用于待开发旅游地开发规划设计的具体操作方法,并引入了旅游环境承载量和旅游环境承载指数等新概念。   相似文献   

8.
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是区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作为区域经济地理学科中的基础理论,梯度推移理论对于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有很大的借鉴意义。试图综合个体旅游资源各方面的开发条件,在梯度推移的视角下对区域旅游资源进行梯度划分,进而发现区域旅游开发的弊端,并寻求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贵州喀斯特库区的景观特征与旅游开发体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喀斯特库区是一种特殊的自然与人文生态景观系统, 它既是喀斯特地貌和水域共同构成的封闭或半封闭的水陆嵌套生态系统, 又是特殊的水利工程。作为水陆嵌套生态系统, 喀斯特库区类型多样, 并具有封闭性与不便捷性、异质性、稳定性与脆弱性等特征;作为水利系统, 喀斯特库区管理权属复杂, 旅游开发明显受环境与功能的限制, 库区景观具有多样性与雷同性、水利工程构景的科学性与美学观赏的独特性等。为此, 喀斯特库区旅游开发应采取建立在相关利益分析基础上的综合开发模式, 突出科技投入与绿色经营理念, 建立库区旅游资源开发预警系统和生态环境监测站;设置完善的旅游解说系统;大力开发生态旅游产品, 创建环保型旅游库区。在经营管理体制与运作方面, 建议成立库区旅游产业委员会、旅游开发公司和旅游开发研究与咨询中心。   相似文献   

10.
冰川作为现存最壮观的自然景观之一,其旅游活动在过去几十年里发展迅速。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不断消融,冰川变化受到了全球政府部门和游客的广泛关注,冰川旅游价值也在不断升高。我国冰川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可观,但一直以来缺乏科学合理的开发策略,没有统筹规划区域内旅游资源,旅游项目开发缓慢,且同质化严重。基于此,以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岗日嘎布米堆冰川为例,分析了米堆冰川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景区应坚持保护优先的旅游开发策略,立足"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开发思路,在妥善解决各方利益的前提下,整合区域内民俗文化资源,挖掘多元化旅游项目与产品,积极拓展旅游市场,发展全域旅游,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与此同时,应关注景区内旅游安全问题。研究旨在提升人们对我国冰川旅游资源的认知与保护意识,形成冰川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推动地方经济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1.
都匀凯口溶洞群的发育特征及旅游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建庚 《中国岩溶》2001,20(1):58-62
都匀市南的凯口溶洞群包括凯口、凯酉、凯阳及石龙四个片区,溶洞发育受区域构造及地下水文网的控制,洞穴的侵蚀和堆积均十分旺盛,次生碳酸盐沉积形态丰富多彩,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旅游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2.
朱晓燕  张美良 《中国岩溶》2020,39(3):426-43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岩溶洞穴旅游活动日益频繁,使得对洞穴环境的综合研究以及洞穴旅游管理变得尤为重要。通过调研国内外岩溶洞穴旅游管理的现状,结合岩溶洞穴环境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岩溶洞穴环境因子,如温度、相对湿度、洞穴CO2浓度等,对岩溶景观的影响,探讨溶洞环境的自净能力以及景观保护与修复措施等问题;针对目前岩溶洞穴旅游开发的有限空间与无序客流的矛盾,提出了合理调控洞穴旅游客流量,增强洞穴旅游景观资源保护意识,从地学、旅游、环境以及健康等角度评估和开发洞穴,使旅游活动对环境因子的影响限制在可控范围,实现洞穴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何小芊  张艳蓉  刘宇 《中国岩溶》2017,36(2):275-282
旅游网络关注度是旅游者需求状况和行为习惯在网络上的直观表现。基于百度指数,运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等定量测算方法,以中国最美五大旅游洞穴为例,对中国旅游洞穴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旅游洞穴在网络上的关注度较高,并呈现上升的态势,月变化曲线呈双“M”形;网络关注度的省际差异明显,关注度较高的区域主要是洞穴所在的省(市)、邻近省(市)以及东部经济发达省份;旅游洞穴网络关注度的高峰、低谷与国内旅游活动的季节性差异具有耦合性,洞穴的吸引力和吸引范围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研究结论为洞穴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启示:应充分重视互联网在景区营销中的作用,将网络关注度作为景区经营管理的重要工具,加强与周边景区(点)的合作。   相似文献   

14.
徐松华 《中国岩溶》2018,37(3):440-449
在收集各类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ArcGIS软件定量分析了鄂西南溶洞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总结出鄂西南溶洞旅游资源在鄂西南10个县(区)都有分布,平面上集中分布在清江、溇水、酉水和唐崖河等主要河道干流近岸地带2 500 m的范围内和其支流近岸地带1 800 m的范围内,在垂向上形成低海拔溶洞、中低海拔溶洞、中海拔溶洞、中高海拔溶洞和高海拔溶洞5级的阶梯状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5.
洞穴旅游容量测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向旭  杨晓霞  施俊庄 《中国岩溶》2010,29(3):341-348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和分析,发现现行洞穴旅游容量测算方法存在以下不足:(1)单一方法测算不科学,无法反映出不同洞穴间的能量、形态的差异;(2)没有充分考虑洞穴的特殊环境,游客周转率计算取值简单化;(3)一味套用《旅游规划通则》的相关规定,取生态环境容量与设施容量、社会心理容量与设施容量、空间容量与设施容量之和中的最小值作为洞穴旅游容量最终值不合理;(4)热量法仅从游客角度测算洞穴的旅游容量,实际意义不大;(5)测算方法往往忽视了洞穴旅游容量的动态性分析。为此提出:应根据洞穴的具体情况确定与之相适应的测算方法;洞穴旅游容量的周转率取值应在两批游客之间留有恰当的间隔期;基本空间标准的取值,建议洞穴厅堂取3~5㎡/人,洞穴游道取5~10m/人;洞穴空气中CO2的最大浓度值应根据不同洞穴的具体情况确定,不宜设置统一标准;游客呼出的CO2量建议取值25L/h;洞穴空气中CO2背景值应以每个洞穴的监测数据为准;在洞穴旅游容量的测算中,应将环境影响的控制性因子作为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岩溶洞穴旅游资源及其开发中的问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吉林省中部和东南部地区,发现了一批岩溶洞穴,尚未开发利用者为多数,它们分布在奥陶系马家沟组灰岩和石炭系磨盘山组石灰岩中,规模多为中小型,个别较大,具有开发意义,建议从速开发,面向旅游事业,为振兴吉林省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17.
国外洞穴医疗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溪  杨晓霞  向旭  石定芳 《中国岩溶》2014,33(3):379-385
洞穴医疗是将洞穴作为特殊医疗活动场所的一种新兴的医疗方式,是人类利用洞穴资源的新形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以“Speleotherapy”、“Cave Therapy”、“Cave Treatment”、“Halotherapy”作为关键词,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进行检索,获得1978-2013年国外与洞穴医疗相关的有效研究文献32篇。通过梳理发现,现有研究成果主要涉及洞穴的发展历程、洞穴的医疗功能、洞穴医疗对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机理及临床应用、医疗洞穴中氡的监测与防护、洞穴医疗旅游等领域;但现有研究成果还存在数量有限、内容不够全面、研究方法不够丰富、研究成果的地域分布不均衡、理论研究成果较少等不足。今后在洞穴医疗研究中应注重研究成果价值的普适性、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特别应加强对洞穴医疗的机理、洞穴医疗实施的环境标准、洞穴医疗的旅游开发、洞穴中气溶胶盐疗法等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齐运铎  方强 《江苏地质》2002,26(2):95-100
徐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交通便利,景点众多,具有广阔的旅游发展前景。徐州旅游景点的基础大多与地质学有关,山,水,洞,石及地学人文资源分布广泛,内容丰富,独具特色。试从地学角度阐述徐州旅游资源的概况,分区,并提出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morphological and microclimatic surveys and speleothem analyses of ten karst caves located in different isles in Ha Long Bay, a famous tourist attraction in Vietnam. Characteristically, the caves have enormous entrances, roomy interiors, but short length, typical of karst caves in tropical climates. The cave microclimate was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dependent on the outside atmosphere and human activities. There was a clear spatial variation in macro features and fabrics of speleothems from entrance (porous, microcrystalline) to rear (solid, macrocrystalline) of the caves. Microstructure analysis with the use of an environmenta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hows a gradual decrease of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microclimate instability from outside to the innermost parts of the caves are the causes for this spatial variation. Past and present deterioration of caves and speleothems directly due to tourist activities and vandalism has been observed.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are signs of speleothem regrowth in the caves where tourism has been stopped. This study has proved that caves and their speleothems in Ha Long Bay are highly dynamic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ir environment requires immediate methodological attention. Based on the analytical results, it is recommended that regulation of visitor frequency and removal of lamp-flora are necessar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how caves and their speleoth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