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葛仙山位于四川省彭县东北万年乡境内,距县城约23km。葛仙山属莹华山支脉,其风景秀丽,名胜众多,交通方便,发展旅游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笔者曾对葛仙山地区的旅游资源首次全面系统地进行了科学考察,取得了一系列开拓性的成果,为该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塘坝子-葛仙山景点,地处举世瞩目的龙门山推覆-滑覆构造带上,已成为拟建中的“龙门山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石灰岩岩溶地貌和溶洞景观,是成都旅游区和彭县景区内宝贵的旅游景观配套资源,除旅游开发价值较高外,亦是离成都市区较近较理想的人防各战疏散基地,因而具有一定的资源综合开发潜力。对该景点的尽早开发,还可缓解邻区旅游热点的人满之患。  相似文献   

3.
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飞来峰成因的新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自隆  阮明德 《地质论评》2006,52(4):501-509
近来发现四川彭州(原称彭县)、什邡一带的飞来峰是第四纪冰川作用形成的。笔者等在塘坝子、葛仙山等飞来峰的底界及周边,多次发现飞来峰是压在早更新世的冰水堆积层之上。葛仙山北寨门、丁家湾,什邡大垭口等剖面的地质现象,充分说明塘坝子、葛仙山等飞来峰是第四纪中更新世时“飞”来,压盖上去的。同时可见飞来峰与第四系之间是“冷接触”,找不到确切的断层证据。笔者等还用现有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及新的地质成果,编制了1:10万更新世时的彭县至汶川的地质剖面图,并设想了冰雪层掩盖情况。那时岷江尚未剥蚀下切,按现在标高计的5000m处,即在光光山、太子城之上约1000m的“天”上。当时应在该处出露的石炭系-二叠系石灰岩,就是塘坝子、葛仙山飞来峰的根部。塘坝子、葛仙山就是从那里被冰川作用剪切、从母体分离的石灰岩,滑动、随冰川固体流,滑移到彭县来的。笔者还从理论上阐述了塘坝子、尖峰顶、天台山等如此巨大的山体,能被冰川作用拔起、挖掉、推走的原因和根据。从而解释了飞来峰“飞”行的过程。顺理成章,合乎自然,揭开了飞来峰之迷。  相似文献   

4.
四川彭州葛仙山巨型冰川漂砾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韩同林  陈尚平 《中国区域地质》1999,18(1):59-68,T002
四川彭州市葛仙山巨型冰川漂砾距四川盆地边缘地带约3 ̄4km,规模巨大,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罕见巨型冰川漂砾。现有资料研究结果表明,葛仙山巨型漂砾是早更新世青藏大冰盖冰流的搬运作用所形成的,是青藏大冰盖存在的有力证据之一,也是全球泛大冰盖形成的重要历史见证,同时对众多相关边缘学科的重大基础论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四川地质学报》2000,20(3):240-240,239
在彭州市的葛仙山、白鹿顶、天台山 ,什邡大垭口等十多处山顶上被前人定为“飞来峰”的石灰岩 ,地质时代是石炭—二叠纪 ,它们压在较年轻的不同地质时代地层之上 ,被压的最新地层是第四纪更新世砂砾岩层。这些石灰岩的岩性单一 ,远望外表露头与其它地区石灰岩地表露头没有太大的区别 ,但岩石内部则区别较大 ,葛仙山等处的石灰岩具有充分发育的网状裂隙 ,以锤击之则破碎呈粒状或岩粉状 ,开采十分容易。在葛仙山等处约 2 0 0km2 内的“飞来峰”石灰岩 ,其破碎程度是一致的。对其成因 ,在地质界有较多的说法。近年来以韩同林为首的地质研究小…  相似文献   

6.
四川彭州市葛仙山巨型冰川漂砾距四川盆地边缘地带约3~4km,规模巨大(约6km×25km×03km),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罕见巨型冰川漂砾。现有资料研究结果表明,葛仙山巨型漂砾是早更新世青藏大冰盖冰流的搬运作用所形成的。是青藏大冰盖存在的有力证据之一,也是全球泛大冰盖形成的重要历史见证。同时对众多相关边缘学科的重大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塘坝子葛仙山碳酸盐岩外来体中各种岩溶形态十分丰富。通过对岩溶形态特征的总结和岩溶与地层、构造关系的分析,讨论了外来体的成因,认为外来体是构造作用形成的飞来峰。  相似文献   

8.
塘坝子葛仙山碳酸盐岩外来体中各种岩溶形态十分丰富。通过对岩溶形态特征的总结和岩溶与地层、构造关系的分析,讨论了外来体的成因,认为外来体是构造作用形成的飞来峰。  相似文献   

9.
光泽葛仙山矿区萤石矿体贮存于北东向构造破碎带中,通过对成矿地质条件、矿体特征、矿物成分、矿石结构、构造等研究分析,认为葛仙山脉状萤石矿属低温热液充填型,并提出该区萤石矿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0.
孟庆田  兰安平  郑志勇  张坤  袁彬 《贵州地质》2017,34(3):210-213,222
本文依据贵州省榕江县旅游资源大普查成果,从自然、人文两方面对榕江县旅游资源禀赋特征进行了归纳。同时结合榕江核心旅游资源分布、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旅游资源开发区位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1.
庐山温泉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庐山温泉旅游近年来不断发展,成为庐山旅游新的热点。本文在分析庐山温泉旅游资源概况及开发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温泉地开发应注重文化特色,强化品牌建设,开发丰富多彩的温泉旅游产品,加强各类人才培养,实施温泉资源有序管理等相关措施,以实现庐山温泉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福建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太姥山园区可持续发展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董婷婷  张建平 《地球学报》2011,32(2):241-250
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对于地方而言,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应置于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规划中,从而可以发挥地质公园对区域旅游和其他相关行业的带动作用;同时区域旅游的发展也为地质公园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本文通过对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太姥山园区的旅游环境容量测算以及游客量预测的比较...  相似文献   

13.
龙门山地质公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龙门山突出的特色是内陆推覆造山。本文就其间最具代表性的龙门山中段建立地质公园进行了论述。将公园内半富的旅游景观资源分为三大类23亚类。按景观、景点、景区和旅游区四个级别进行分区;以导向性景观、重要性景观和配套性景观进行综合评价。笔者认为龙门山中段具有建立以导向性景观为主体,以重要性景观为重要内容,开展多功能、多层次为目的的地质公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常斌 《城市地质》2014,(2):32-35
本文在分析韶山地质公园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对园区内的地质遗迹进行了分类。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地质遗迹的价值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地质遗迹的旅游资源等级,为公园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开发以及公园的规划和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皖西大别山及其周缘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这里不仅有天然的山岳风光景点40余处,并且还有驰名中外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水利工程──安丰塘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淠史杭灌溉总渠和佛子岭等五大水库;人文景观和革命历史遗迹也不胜枚举。此外,大别山区还有举世少有的造山带根部和爬行动物化石产出,更是具有极高的科学考察价值。由于自然条件和交通的限制。本区的经济发展较之安徽沿江和江南一带滞后。因此充分利用本区特殊的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事业,将不失为促进本区经济,发展"无烟工业"的有利条件。本文就发展皖西的旅游事业提出了具体的见解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玉龙雪山冰川退缩对丽江社会经济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玉龙雪山分布有中国最南的海洋性温冰川,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冰川特性使其成为丽江旅游资源最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但温冰川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玉龙雪山的冰川自20世纪以来,总体呈退缩趋势.通过综合分析历史资料与调查资料,认为冰川的退缩可能对当地社会经济尤其是丽江的旅游业和居民生活状态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极地和高纬度冰川, 山地冰川拥有更为优越的地理优势与客源市场条件, 加之山地冰川极高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价值, 以及对旅游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收益, 历来备受各国商业媒体、政府部门和旅游者的关注. 目前, 全世界已有50多处山地冰川被成功开发为著名旅游目的地. 然而, 全球变暖却严重影响着山地冰川旅游及其周边环境, 按照目前山地冰川的加速消融趋势, 部分山地冰川的自然文化景观质量将明显减弱乃至消失. 另外, 气候变暖也将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山地生态系统、冰上旅游线路和冰川体验项目. 同时, 冰川消融或消失也将明显导致冰川旅游目的到访人数的下降和地方经济收益的缩减. 基于以上原因, 以玉龙雪山冰川地质公园为例, 分析了玉龙雪山典型冰川旅游资源的消退趋势, 提出了未来玉龙雪山冰川旅游应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机制和适应对策, 以期对国内外山地冰川旅游应对气候变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万年县神农宫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与开发对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溶洞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以其幽、奇、险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旅游开发。科学、合理地对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进行评价是旅游开发的前提和基础。文章以万年县神农宫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其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神农宫的评价得分为87.38分,为优良级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在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将神农宫旅游资源的评价因子分为高开发价值和中低开发价值两个层级,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开发贡嘎山南坡田湾河生态旅游的构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贡嘎山南麓田湾河风光旖旎,环境仍然保持着天然“本底”。本文根据田湾河开发生态旅游的基础条件,提出了开发山地生态旅游的构思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贡嘎山风景名胜区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旅游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剑英  王根绪 《冰川冻土》2011,33(1):214-219
利用四川省横断山最高峰贡嘎山东坡海拔3 000 m气象站近20 a的观测数据,分析了贡嘎山东坡的气候变化特征和气候变化对贡嘎山风景名胜区旅游业的影响.结果表明:贡嘎山东坡的气温正在变暖,增温率为0.15℃·(10a)-1,冬春季变暖最为明显;年降雨最有增加的趋势,夏季和冬季的降水明显减少,春季和秋季降雨有微弱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