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本文将改进的一维积云模式用于积云人工增雨作业报告。在1993一1995年春季飞机增雨作业期间,对广西南宁地区的21个个例的计算中,进行人工增雨作业可能性预报,预报成功率可达67%以上。 相似文献
4.
利用江苏盐城和福建雷达回波资料,探空资料,天气实况,对独立参数降雹条件概率法识别雹云的应用范围,零度层高度对识别准确率的影响以及如何选取区分水平高的参数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该文通过对1996年6月13日山东大范围冷涡降雹过程与同年6月20日不降雹冷涡的对比分析指出:降雹与不降雹冷涡,除了冷涡北侧的高空形势有明显差异外,主要表现在低层的风场、温度场和层结稳定度有显著区别。当高空冷涡进入华北上空时,若北侧有高压脊向东北方向伸展,沿脊前有东北气流侵入冷涡后部。同时,低层在40°N附近有明显的东西向锋区配合锋生变形场逼近鲁西北一带的潜在不稳定区,该冷涡会造成山东大范围降雹。而当高空冷涡发展为较对称的深厚气旋时,处于冷涡南侧的山东地区则不会出现强对流天气。 相似文献
6.
利用新乡所辖8个县站建站-1998年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降雹日的地理分布和时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冰雹的地理分布特征是北部、西部多,南部、东部少;成灾冰雹主要在5-8月(占整个降雹日数的74%),集中在5月下旬-7月中旬(占整个降雹日数的64%),降雹主要发生在14-21时(占93.4%),其中16-17时1个小时内为最多(占42.1%)。 相似文献
7.
8.
四坪位于我县北部乌江沿岸,以前是多雹区,自乌江电厂建成后,这一带10多年来未降过冰雹,以致在防雹选点时也确定为无雹区未考虑,而1998年5月11日下午,以四坪为中心,几公里范围内出现雹灾,降雹时间长,雹粒大,造成较重的局地雹灾,根据调查情况结合当天的天气形势和地形条件,对本次过程进行分析总结。l调查情况11日下午,天气闷热,偏南风,日照较强,15h左右云层开始增厚,天空逐渐变黑,16h许乌云滚滚,雷电交加,狂风暴雨,夹降冰雹,降雹时间约持续了对讪n,大的直径有4-scm,一般的2-3cm,降雹密集,平地积雹厚3cm,四坪、新…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和统计雷达资料,得出毕节地区降雹带的平均宽度。用降雹带的宽度和炮点保护范围,计算出保护区的可能降雹面积,这对掌握降雹的基本规律和研究防雹效果和经济效益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人工增雨指挥系统在预报积云降水和评估坪雨效果中曾采用一维时变积云模式。关于该模式初始场的确定,考虑到不同天气类型对模式初始参数的影响,并采用了以确定敏感参数为主,综合考虑其他影响参数为辅的方法。经分类调试,证明了一维模式初始场确实与天气类型有关,并得到早期降水预报率大于75%和可预报积云云顶高度的结果。通过对模拟云和实测云高度的线性回归分析,以及经拟合敏感参数初始扰动温度与平均地面最高气温,均存在较好的相关。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二维准弹性对流云模式,利用其对百色、河池两地区1971~1998年期间的冰雹天气进行事后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式对桂西北地区冰雹天气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2.
13.
14.
积云模式在人工增雨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采用胡志晋的一维时变双参数积云模式,利用福建省1985~1994年间的夏秋旱期可能出现的12种天气类型(台风除外)对测站(福州)为主的十年旱期出现的积云降水日(R≥0.1mm)进行分类,并按12种天气类型分别调试的结果(降水预报率达75%以上),经催化试验,确定福建省旱期积云降水的物理特征,人工增雨催化的方法、催化剂量和催化窗口,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并根据催化试验的结果采用NDP-FORTRAN和BORLANDC++交互使用的方法,将云模式业务化成人工增雨指挥系统中的积云模式分系统,该系统可以进行旱期积云降水预报,人工增雨效果检验和作业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16.
过冷雨水低含量条件下冰雹形成和增长机制及其催化效果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开发的三维全弹性冰雹云模式,对美国对流降水协作试验(CCOPE)期间观测的1981年8月1日雹云进行模拟,讨论在过冷雨水低含量条件下冰雹形成和增长机制及其碘化银催化效果。结果表明:(1) 自然云的模拟与观测事实一致,如最大上升气流速度、云顶高度、流场结构以及雹胚组成等。(2) 雹胚以霰为主,霰主要来自冰雪晶与过冷小水滴的碰冻,其次来自雪的积聚转化;霰、冻滴和冰雹在形成后主要靠碰并过冷云水增长。(3)人工催化试验表明,碘化银主要以凝华核(包括凝结-冻结)的作用产生大量的人工冰晶,加速了过冷水向冰晶的转化,过冷云水因而大量减少;催化后霰和冻滴的数浓度增大,对过冷云水的竞争增强,其平均尺度减小导致转化成雹的数量减少;冰雹碰冻过冷云水的增长在催化后也被削弱,导致冰雹总质量进一步减少。此外,催化后降雨量也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7.
GRAPES中尺度模式中不同积云参数化方案预报性能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我国新一代中尺度数值模式GRAPES_Meso,采用KFeta和BMJ两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我国2009年冬季(1月)和夏季(6—8月)天气进行批量回报试验。回报试验结果表明:在冬季,两种方案对GRAPES_Meso模式的预报性能影响差异较小。在夏季,两种方案对模式回报效果的影响表现明显。在低层BMJ方案对形势场的回报性能略优于KFeta方案,中层则是KFeta方案明显优于BMJ方案,而在高层KFeta方案略优于BMJ方案。TS评分检验表明KFeta方案对降水的预报总体上优于BMJ方案,特别是中雨到暴雨量级在华南地区KFeta方案有明显的优势。两个方案预报积云降水平均贡献率的空间分布差异主要表现在低纬度洋面上,BMJ方案的贡献率比KFeta方案大。两个方案积云降水贡献率的概率分布形态在小雨量级上都呈陡峭的“U”型分布。KFeta方案随着降水量级的增大逐渐向大贡献率偏移,特大暴雨量级时基本上是积云降水的贡献;而BMJ参数化方案则是随着降水量级的增大逐渐向小贡献率偏移,特大暴雨量级时基本上是格点降水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19.
WRF模式中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对基于WRF模式的快速同化系统 (RUC) 中使用的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进行简单介绍, 并对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进行了典型个例降水预报的对比试验和检验。结果表明, 总体预报效果以KF和GD方案较好, 具体表现在雨区分布及大暴雨中心强度, 对流降水对总降水贡献, 在中低层流场高低值系统分布, 以及冷空气活动引起的变温正负中心强度及位置, KF和GD方案模拟结果可以较好地反映观测实况, TS评分结果也表明KF和GD方案在小级别降水预报中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