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这几个天体中,C14就是著名的英仙座双星团,在天气睛好的情况下用肉眼就可以观测到。C15用7×50的双筒望远镜观测起来略有些困难,使用口径在70mm以上的望远镜可以获得较好的观测效果。C16可以用7×50的双筒望远镜进行观测。C17和C18十分暗弱,  相似文献   

2.
爱好者观测: 这几个天体中,M97因为在绿光波段有非常强的辐射,所以其视星等(9.9)比照相星等(12.0)高许多,因而它的目视观测并不是非常困难。用10×50mm的双筒望远镜就能找到它,而用一个10cm左右口径的望远镜就能比较容易地看到它的圆面。但是若要看到那双猫头鹰的眼睛,就需要再大一点的望远镜了。  相似文献   

3.
对于双筒望远镜,我自己也有个曲折的认知过程。1990年代我曾使用过一些现在看来属于劣质的双筒,那糟糕的成像带来的是许久都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及至后来热衷天文摄影,其问虽曾使用双筒寻星或辅助观测,但意识形态上已经对双筒之类的目视不屑一顾了,这种状况直到近些年才逐渐改变。  相似文献   

4.
逐旭 《天文爱好者》2013,(10):66-67
M27应该是梅西叶天体中最容易寻找的一个行星状星云,用7×50mm的双筒望远镜就能找到它。剩下的几个球状星团中只有M55观测较为容易,使用7×50mm的双筒望远镜可以看清它的外形。  相似文献   

5.
爱好者观测 H65和M66在天球上的距离十分接近,若使用10X50的双筒望远镜观测,可以看到一对星云状的小点,使用1喱米的望远镜可以看出大致的外形。而M98、M99和H100的观测就要难一些。这其中M100和DM99观测相对容易,通过10X50的双筒望远镜还是可以看到—个模糊的星云状天体,但M98就要暗淡许多,10X50的双简望远镜只能隐约看到。  相似文献   

6.
爱好者观测 这几个天体中,观测M101较为容易。M101在梅西叶星表中算是角直径比较大的星系,一般情况下用7×50的双简望远镜就能观测到,呈现暗淡的星云状,但要看见旋臂比较困难。而M95、M96和M105都属于梅西叶星表中比较难观测的天体,用7×50双筒望远镜勉强可见,要用口径10cm以上乃至15cm的望远镜才能看得比较好,在小望远镜中它们可以被收进同一个视场中。  相似文献   

7.
追星一族     
牧夫座ε星牧夫座ε星,中国星名梗河一,美丽的彩色双星。由2.7等的黄色星和5.1等的蓝色星并排组成,10cm口径以上望远镜观测较好。牧夫座α星,中国星名大角星。全天第四亮星,目视星等-0 6等,橙黄色,十分显眼,尤其在双筒望远镜中,色彩更加艳丽。  相似文献   

8.
逐旭 《天文爱好者》2012,(11):72-73
爱好者观测 在10×50的双筒望远镜中,M87只是一个星云状的小点,而在稍微大一些的望远镜中它看起来比周围一些梅西叶星系要亮一些。而那道著名的喷流则需要用一个相对大口径的望远镜配合一个较大的放大倍率才能看到。  相似文献   

9.
追星一族     
M42,猎户座大星云,肉眼依稀可见,形状如鸟儿展翅。在7×50双筒望远镜中观测,非常抢眼。用20×50的双筒望远镜观测,可以看见大星云内部的四边形聚星。在8cm望远镜中,非常美丽。M42在照片中略  相似文献   

10.
暗弱天然卫星与主带小行星相比,具有亮度低、速度变化快的特点.在观测这类天体时,不能简单地延长曝光时间来提高其信噪比.尝试观测多幅短曝光的CCD (chargecoupled device)图像,采用移位堆叠(shift-and-add)方法,希望提高目标成像的信噪比,获得暗弱天然卫星的精确测量结果.使用2018年4月9—12日夜间,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1 m望远镜(1 m望远镜)拍摄的木星5颗暗卫星的229幅CCD图像,实施了移位堆叠试验.为了验证结果的正确性,与相近日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2.4 m望远镜(2.4 m望远镜)观测的相同木卫图像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位置归算采用了JPL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历表.结果表明,对CCD图像使用移位堆叠方法,通过叠加约10幅曝光时间100 s的图像, 1 m望远镜能观测暗至19等星的不规则天然卫星,而且测量的准确度与2.4 m望远镜的测量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1983年5月9日世界时13时30分我肉眼发现小熊星座中有一雾状星体,用35厘米反射望远镜对它目视观测后确认为彗星,同事张运林也对此进行了观测证实。接着,请SBG照相仪组的同志拍摄了彗星照片(照片1),目视测得彗星总亮度约为3~m5,彗发直径约20′,无明显彗尾,动向约为:赤经-10~m/小时,赤纬+10′/小时。5月10日再次对彗星作了观测(照片2)。后来得知,这颗彗星即为IRAS-Araki-Alcock——1983d彗星。  相似文献   

12.
在SL-9彗星撞击木星期间,用上海天台佘山观测站的1.56m望远镜和CCD照相机,观测木星卫星在接击期间的亮度变化,由此测定了六块碎片的撞击时间。  相似文献   

13.
怎样辨认木星的伽利略卫星杨超当我们用望远镜观测木星的时候,总会发现其附近有四颗较亮的小星,好似卫士一样在保卫着木星,它们就是木星的枷利略卫星。380多年来,它们一直吸引着无数的天文学家及爱好者去观测、探索它们。研究伽利略卫星对太阳系的演化及日心体系的...  相似文献   

14.
1994年7月17日至22日“彗木相撞”期间,在紫金山天文台进行了木星胶卷照相观测。木星胶卷像是用赤道仪20公分的折光望远镜加上拍摄太阳黑子放大像的照相装置获得的,木星胶卷像的直径约4.5毫米。“彗木相撞”后的木星胶卷像上留有明显的“大黑斑”创面。  相似文献   

15.
色球光球双筒望远镜,可同时用目视和照相的办法巡视观测太阳H_a色球和光球层。两者物镜口径都是180mm,色球主光路中的干涉偏振滤光器工作波长为6562.78A(H_a),透过带半宽0.5A,由10级双折射晶体组成,最后四级为宽视场级。色球、光球主光路中都采用干涉滤光片减光,色球和光球象分别为25mm和71mm。试观测表明,色球照片已达到甚至超过国内现有几台色球望远镜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6.
4月3日木星冲日行星冲日是指外行星与太阳黄经相差180度时的天象冲日时,当太阳落入西地平线,行星便从东地平线上升起;因此,冲日前后是观测外行星的有利时期。今年4月 3日 24时发生木星冲日。2月一6月初木星在室女座中逆行。冲日前后木星的亮度达一25等、假设地球、木星的运行轨道为圆形,可以利用计算会合同期P的公式,算出下次木星冲日的大致日期、已知地球的恒星周期  相似文献   

17.
狐狸座PU是1979年4月8日由日本东京天文台Y.Kuwano等人首先发现的一颗光度变化特殊的类新星天体.1978—79年间,梅苞在用北京天文台40/200双筒天体照相仪对这一天区的其他天体作系统观测时,同时取得了这颗星的一批照相观测资料,在获悉有关这颗星的发现报道之前,他也曾独立地发现了这颗星的光度变化(图版Ⅰ,图2),并随即用北京天文台的60/90/1800施密特望远镜有缝摄谱仪取得了该星的部分光谱资料.此外,还用北京天文台60厘米反射望远镜进行了高速光电观测.从1978年12月到1983年3月,共取得照相观测底片和光谱片200余张以及一些光电测光资料.  相似文献   

18.
入秋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晴天的概率明显增大,天气更加有利于天文观测,而9月的夜空也不会让大家失望。首先是接近秋分,偶发流星明显增多,而同期活跃的流星群也不少。其次是木星升起时间逐渐提前到前半夜,观测条件越来越好,借助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到它表面的云带和四个较亮的卫星。最后,秋夜星空中的仙女座星系M31、三角座星系M33以及很多星云、星团等深空天体非常适合目视和照相观测。看来在9月中旬的几个无月夜里,大家又要熬上几个通宵了。  相似文献   

19.
《天文爱好者》2014,(6):8-9
木星 由双子座顺行至巨蟹座,可观测时间越来越短。25日木星合日,完全淹没在太阳的光辉里,无法观测。  相似文献   

20.
寻找彗星的望远镜张大庆1996年1月31日凌晨(日本当地时间),日本鹿儿岛县的天文爱好者百武裕司,用他的25×150FUJINON双筒望远镜,在天秤座发现了一颗亮度11等星的新彗星,这就是被新闻媒介广泛报道的“百武彗星”,编号C/1996B2。这是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