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是1:600万中国分层设色晕渲图的试验总结,并探讨了小比例尺地势图上地貌特征的晕渲表示法和色彩整饰。本文选取了各类样图,就明了用不同晕渲技法,刻划不同的地貌形态、区域地貌特征和反映平原的微起伏。在整饰设计过程中,主要试验了地势图用晕渲法为主,分层设色法为衬托的地貌表示法。通过以上试验,主要收获是:1.地貌形态的晕渲表示法是研究晕渲法的主要课题之一。应该充分掌握和运用晕渲绘制法的艺术特点,正确而完美地反映地貌特征,包括各种山区地貌、特殊地貌、平原微起伏、海岸形态等。同时,力求表示在形态上有反映的地貌成因类型。2.通过1:600万晕渲图的试验,我们认为,如晕渲能提高和改进对地貌形态和区域地貌的表达力;在内容上和效果上如能使等高线和晕渲法相互协调、相互衬托地表示地貌。那末,地势图用晕渲法为主,以等高线、分层设色法为衬托的方法来表示地貌是可行的,并能进一步改善对于地势起伏和地貌形态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2.
数字地图学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总的看来,正在发生的数字化革命对地图学的影响可以从技术、理论和实践三个方面体现:技术进步是数字化革命为地图学发展带来的最大动力,理论发展,尤其是针对数字化对传统理论进行总结提高是目前地图学的最大挑战,而地图学实践的提升是保持地图学长久存在与发展的最终目标。本文针对正在发展中的数字化进程,对数字化环境下地图学在以上三个重要环节上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努力方向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教材是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参考资料。我国近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地图学教材建设已经历了近百年的里程,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当前地图学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和变化的历史时期,本文试图通过回顾和总结我国地图学教材建设过程中的优良经验和成果,分析和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研讨改进地图学教材质量的途径和方法,以对编写出版适应学科进步、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教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地貌晕渲法广泛用于各种比例尺、各种用途的地图上,成为现代地图上一种重要的地貌表示法。地貌晕渲利用色调的明暗变化塑造地貌立体感,它的传统绘法是用毛笔渲染。但是,单纯依靠笔墨渲染出  相似文献   

5.
创新思维改变地图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地图学经历了并正在继续经历着巨大的变化,这应当是人类创新思维的推动.从8个方面论述了改变地图学的创新思维,正是这些创新思维使地图学这门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学科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如今传统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已发展成为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学科,传统地图学已经被数字化地图学所取代,...  相似文献   

6.
李志林  蓝天  遆鹏  徐柱 《测绘学报》2022,51(7):1536-1543
作为空间信息最重要的载体,地图担负着人们获取空间信息的需求,并伴随着人类文明从原始社会向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及信息社会的转变。研究地图学的发展历程不仅有助于认识人类文明的演变,也对地图学未来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现有的研究主要以时间线或时间线加某一显著推动地图发展的典型事件进行地图进展不同阶段的划分,然而难以全面反映地图学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密切关系。本文基于马斯洛人生需求层次理论,从需求的角度对地图学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并对地图学未来演变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胡毓钜  方炳炎 《地图》1993,(1):14-18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即地图生产、地图学教育、专业人才与科学研究、地图学学术著作与文献、学术活动)介绍了地图学的进展。本文列举了一些代表性的具体成果、资料和数据,说明自80年代特别是其后半叶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地图学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而且可以断言这一势头将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图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从事地图学教育与科研40余年,本文对我国地图学作了回顾和若干思考,简要地阐述了地图学的历史发展和主要特点以及现代地图学的成就,最后提出地图学未来发展的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专题地图的发展源远流长。虽在2000多年前就有一定的水平,但在解放后才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作者认为,建国以来专题地图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1、专题地图学逐步形成、尚未成熟、茁壮成长的时期;2、形成地图集编制热潮的时期;3、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专题地图学发展体系。其次,对几种有代表性的专题地图作品进行了剖析。最后,指出我国专题地图学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王家耀  武芳  闫浩文 《测绘学报》2022,51(6):829-842
当前,地图学同其他科学(如地理学)一样处在一个大变革时代。在地图学不断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思潮”或“观点”,地图学是否被边缘化了?地图学应该向何处去?这是测绘地理信息学界和业界都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首先简要梳理了地图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回顾了地图学史上的三次崛起,不忘过去才能继往开来,回顾地图学的历史是为了让地图学更好地走向未来;其次,从地图学学科体系、地图设计的新理念新思维和新方法、智能地图制图综合及多尺度级联更新、地图的社会影响力、地图学发展的不竭动力等方面,分析了当代地图学的发展成就;然后,强调了地图哲学思维对地图学创新发展的引领作用,侧重分析了人工智能推动地图学发展、时空大数据可视化及可视化设计的研究重点等;最后,分析认为,地图学必将沿着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整体化方向快速发展,地图学再度崛起是时代之大势。  相似文献   

11.
以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智能地图制图为切入点,分析了时空大数据给地图学带来的冲击,指出地图可能的三个演化方向,剖析了智能制图内涵及其具有的众源数据、用户参与、模型耦合和可视化分析等特征,深入讨论智能制图显性和隐性知识表征,提出建立地图知识图谱的构想,总结了基于低代码技术的平台开发范式。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生态环境综合系列图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惠  廖克 《测绘科学》2005,30(3):67-69
福建省生态环境综合系列图是数字福建应用项目《福建省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管理系统》中数据库建设的一个重要基础工作,包括生态环境类型图、生态环境评价图、生态功能区划图以及地势图、地貌图、土壤图、植被图、土地利用图等。编制工作是在参考各种图件和文字等资料基础上,以遥感(LandSatETM)为主要信息源,根据影像特征的差异勾绘生态环境单元并记录各单元一系列相关信息,根据单元图属性派生其它图(地势图除外)。编制过程中着重解决了各专题图的分类系统和编码系统、多源信息复合、遥感综合系列制图与地图演绎法结合应用、3S技术的综合应用、多种制图技术的综合应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城市建设出现了地形图图式未规定的地物要素,地形测量、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制图技术的应用给图式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旨在探讨设计和修订图式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玲玲  史云飞 《测绘科学》2009,34(6):99-101,39
计算技术的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计算模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计算范式经历了三次转变:中心式计算、分布式计算和移动式计算,并向普适计算迈进。不同的计算范式孕育了不同的制图模式,地图制图模式也经历了三次转变:单机版的计算机地图制图、网络地图制图和移动地图制图,并向普适地图制图的模式改变。普适地图制图是普适计算技术在地图制图领域的应用,是普适计算与地图制图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出现给地图制图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在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普适地图制图的概念,重点介绍了普适地图制图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关键技术,为今后普适地图制图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对立统一的学说。文中论述地图投影、地图比例尺、专题制图、地图概括、地图现势性的演化和地图制图过程等地图学中的对立统一问题,说明对立统一在地图学中普遍存在,从而在哲学层面上阐释地图学发展演进的动力机理。  相似文献   

16.
高校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载体。“地图学”是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地理科学等本科专业的基础课,在测绘、地理等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本文依据教学实践,归纳了地图学课程中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知识点,并介绍了在教学中如何巧妙、潜移默化地融入思政元素,在地图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做到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7.
《The Cartographic journal》2013,50(3):250-256
Abstract

title/>

Lenticular visualisation methods are innovative advancements of modern presentation media in cartography. Owing to the mainly three-dimensional perception of people, this technique, in print as well as on screen, offers the possibility to introduce autostereoscopic, i.e. three-dimensional views in cartography. On the basis of true 3D, it has already found its way into the visualisation of relief relations. Moreover, it also opens perspectives for the more widespread products of thematic cartography (thematic maps). Multi-layered representation becomes possible on the basis of three-dimensional or sequentially differentiated depictions of spatial phenomena. Thus, several parameters or dimensions of cartographic content can be displayed at the same time. This essay discusses som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the lenticular foil technique for thematic cartography on a theoretical basis.  相似文献   

18.
Traditional cartography is seen as an optimal response to a highly constrained technology based largely on pen and paper. Although many of the conventions of manual cartography appear to be intelligent choices, they have nevertheless been made in an extremely restricted environment which imposes a limited view of reality. Early digital technology did little to broaden the constraints, and led cartography, map analysis and spatial analysis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More recent hardware and the results of intensive research have produced a digital cartography which can successfully emulate its analogue parent. However, its true potential lies in less conventional methods of analysis and display and in the degree to which it can escape its traditional constrai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