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市地震局设有震害防御处和震害防御与工程地震研究所。为了切实推动我市震害防御与工程地震行政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新北京市地震局自组建以来,在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和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和支持下,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北京市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方面的法规和行政规章;②加强地震灾害预防方面的行政管理;③结合北京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实际,做好震害预测方面的管理和研究;④满足北京市建设的需要,开展工程地震业务,直接为社会服务。经过几年的努力,北京市震害防御与工程地震工作…  相似文献   

2.
《震灾防御技术》2012,7(3):334-334
《震灾防御技术》为季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办,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地质所、地壳所、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江苏省地震工程研究院、浙江省工程地震研究所协办。  相似文献   

3.
耿伟  范兵  柏琳 《地震工程学报》2005,27(Z1):31-35
简要介绍了部分地震次生水灾现象和成因,分析了地震次生水灾的特征,提出了地震次生水灾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4.
《震灾防御技术》2008,3(3):208-208
<正>《震灾防御技术》为季刊,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办,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地质所、地壳所、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江苏省地震工程研究院、浙江省工程地震研究所协办,季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该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一本全面反映震灾防御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杂志,力求为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勘察设计部门、  相似文献   

5.
了解农村居民对地震常识的掌握情况是做好农村震害防御工作的重要参考.本文研究设计了调查表格,对农村居民地震常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甘肃省16个县(区)的现场抽样调查,得到了甘肃省农村居民的地震常识掌握情况,并通过对比研究,分析了造成农村居民地震常识掌握不足以及造成差异的影响因素.基于调查结果,本文针对农村居民地震常识的掌握情况,提出了增强农村居民防震减灾知识,提高其震害防御意识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7年11月9—11日,中国地震学会第七届普及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科普工作研讨会在北京萨德尼克大酒店召开。中国地震局刘玉辰副局长、震害防御司卢寿德司长及人事教育和科技司李明副司长等领导出席了会议,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主任孙福梁、副主任王英、中国地震学会秘书长郝记川、资深科普专家张少泉等3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首先由本届普及工作委员会的挂靠单位———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孙福梁主任致欢迎词,他代表震防中心表示要在中国地震学会的指导下,全力支持好普及委员会的工作。郝记川秘书长代表中国地震学会向大会致了贺词。刘…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当前美国和日本对地震预测、抗震设计、地震应急和地震防御的几个观点,指出了地震科学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自海城地震以来,辽宁地震防灾事业不断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下面将从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防御、地震应急救援和地震科技等几方面阐述四十年的防震减灾历程。  相似文献   

9.
自海城地震以来,辽宁地震防灾事业不断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下面将从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防御、地震应急救援和地震科技等几方面阐述四十年的防震减灾历程。  相似文献   

10.
《国际地震动态》2009,(12):39-39,42
2009年11月9—10日,由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宣传教育部(中国地震局宣传教育中心)和中国地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共同主办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交流研讨会”在浙江杭州召开。会前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孙福梁主任对会议的目的、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副主任王英受孙福梁主任委托做了题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任重道远”的主题报告。中国地震局震防司社会防御处李永林处长,浙江省地震局副局长陈金华,河北省地震局副局长王钟山,四川省地震局副局长李广俊,  相似文献   

11.
包头6.4级地震灾害特点及城市地震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总结了1996年包头6.4级地震的地震地质背景、工程场地条件及地震灾害特点,介绍了包头市的城市地震防御措施和应急对策,提出城市地震应急对策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防御、地震应急和地震科学研究等几个方面介绍和总结了辽宁地震科技工作近四十年来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防御、地震应急和地震科学研究等几个方面介绍和总结了辽宁地震科技工作近四十年来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一个区域的现况,以经济损失为指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了区域地震综合防御体系能力的评估模型。探讨了针对系统的薄弱环节,通过采取适当的决策手段,有效地提高区域抗震防灾能力的问题。本文提供的数学模型,可供各地建立区域地震综合防御体系来减轻地震灾害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简讯两则     
《内陆地震》2003,17(2):192-192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地震科普知识宣传,要做到平震结合”的方针,充分利用巴楚一伽师6.8级地震引起的社会关注以及震时人们对地震知识的渴望,震害防御处适时编印了涉及地震监测、预报、防御、应急、救助以及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等10个方面内容的科普宣传资料(维、汉两种文字),发往灾区及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山东省地震行业网络安全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技术途径,并通过规划合理的网络结构、构建完备的安全防御体系,实现了网络冗余、快速恢复和安全防御。  相似文献   

17.
印度洋地震和海啸灾害引发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通过对印度洋地震和海啸灾害的反思,认真思考了灾害防御中的若干重要问题,包括尽快建构国际社会统一灾害防御体系;应当高度重视非工程措施在灾害防御中的作用以及对政府灾害管理职责的重新审视等。  相似文献   

18.
《地震学刊》1997,(2):84-85
介绍了苏州市近年来在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应急及地震科技知识宣传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在地震应急方面成功地经受了南黄海6.1级地震的检验,提出防震减灾工作应以预防为主,走综合防御之路。  相似文献   

19.
新一届国家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于2006年3月成立。为了总结经验,加强研讨交流,保证新一届委员会的工作顺利开展,中国地震局于2006年3月27日在北京召开国家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全体会议。中国地震局刘玉辰副局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由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杜玮副司长主持,50多名新一届国家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委员参加会议。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司长卢寿德对上一届国家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工作进行总结,充分肯定了上一届委员会在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评审工作、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的制定与修订、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  相似文献   

20.
我国从70年代初期开始,每年召开一次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对全国地震活动趋势,提出中期预测意见,并将那些在未来数年内有发生破坏性地震可能的,人口比较稠密、经济比较发达,有一定地震监测预报基础,具有加强监视、防御价值的地区,圈定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对这些地区强化地震监测预报工作,进行震情跟踪,实现由地震中期预报向短临预报过渡,同时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这些地区的震灾防御工作,尽量减轻未来地震造成的灾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