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可移动式环境风洞气动特性测试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建的可移动式环境风洞进行了流场测试,分析评价该风洞气动特性,期望对今后的风洞实验开展有所指导。本实验在室内进行,在空洞条件下,用皮托管测量不同风速下(7 m·s-1,12 m·s-1,16 m·s-1)实验段截面风速分布沿流向的变化,测试内容包括风洞实验段的气流稳定性、横向均匀性、紊流度、边界层厚度的分布规律,并与其他环境风洞相比较。结果显示,该风洞气流稳定性系数小于1%,横向不均匀度小于2.5%,紊流度在1%左右,底板边界层和侧壁边界层分别为15 cm和10 cm,表明该风洞使用效果良好,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2.
中国黄土分布区多沙曲流发育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长兴  章典 《地理学报》2000,55(2):228-234
依据中国黄土分布区多沙曲流的水沙资料、河床平面形态和河床大断面测量资料分析认为:多沙河流来水变率影响河床断面形态和曲流发育;由于窄深的河槽是高含沙水流输沙的必要条件和结果,因此随着含沙量的增加,多沙河流河床断面形态首先出现变窄深的趋势,随着含沙量的进一步增加,水流造床能力增大,河槽会向宽浅方向调整;一定的河床冲淤强度有利于曲流的发育,随着含沙量的增加,多沙河流河床曲率存在先增加后减小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禹城沙地水分动态规律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冯起  高前兆 《中国沙漠》1995,15(2):151-157
通过对禹城沙河地沙土土壤水分动态监测,分析其土壤水分剖面变化,得出本沙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依据降水、植被、地下水和土壤将土壤水分垂直剖面划分为表层0-10m或0-20cm干沙层,20-40cm土壤水分变化剧烈层,40-80cm土壤水分活跃层,80-120cm以下土壤水分深部稳定层;沙地土壤水分随季节变化划分为,春季水分变化较微──弱失水阶段,夏季水分剧烈变化──降水补给阶段,秋季水分变化缓慢——失水阶段,冬季水分变化较微弱──调整阶段。  相似文献   

4.
模型按1:10比例尺设计,在u=7.0 m·s-1u=10.0 m·s-1u=15.0 m·s-1实验风速下,先在纯气流作用下测定流场结构,然后在风沙流作用下测定蚀积状况。实验结果表明:紧密型、疏透型和通风型3种不同结构的复膜沙袋阻沙体前近处分布有拐角阻滞绕流区、阻沙体顶下方抬升加速区、阻沙体后回流区、阻沙体后贴地层低速回流区等流场特征结构,紧密型、疏透型两种类型复膜沙袋阻沙体防风阻沙效果显著;2.5 m×2.5 m、5 m×5 m和10 m×10 m的高立式芦苇方格前沿流速逐渐增大,最大值出现于迎风第一格上空,而后逐渐阻滞减速,至15~20 m处趋于稳定,区内积沙均匀。复膜沙袋阻沙体与原状芦苇高立式方格沙障适宜于流动性沙漠地区各种设施的沙害防治工程。  相似文献   

5.
《地理教学》2011,(23):57-57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2日发表的报告说,他们对今年春天观测到的北极上空臭氧减少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最终确认这次北极臭氧减少幅度打破了观测记录,首次出现了类似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  相似文献   

6.
郭胜军 《西部资源》2013,(4):85-86,89
高密度电法具有小点距、数据采集密度大、施工效率高和分辨率高的特点,在工程地质、管线探测、物探找水、岩溶及地质灾害调查等工程物探中已逐渐成为常用的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高密度电法的基本原理,并对常用的、比较稳健的温纳装置的跑极方式进行详细的剖析,然后从布设试验剖面入手,探测已知洞穴,验证了高密度电法的有效性.接着介绍了高密度电法在包头市东河区某楼基槽范围内进行地下防空洞及古墓等隐患探测的应用实例,最后从野外数据采集到资料的处理解释给出了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正镶白旗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当地的地质条件,总结正镶白旗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与分布规律,认为区内的地形、岩性和气候决定了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潜水埋藏较浅,承压水埋藏很深,不同类型的地下水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各不相同,潜水主要受气候、地貌和岩性的控制,而承压水则主要受构造和岩性的控制。星耀镇一带为内蒙古地轴与地槽的分界部位,这一带断裂、褶皱发育,岩石比较破碎,因此赋水条件较好,形成富水地段,加之原始地形低洼,接受周围补给充足,故储水丰富。  相似文献   

8.
直立阻沙栅栏流场特征的风洞模拟实验   总被引:2,自引:10,他引:2  
直立栅栏作用于地表深刻地影响了周围气流的流动特性,使原来流经地表的气流成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次生流”。根据PIV所测的非对数-线性风速廓线形态及风速廓线所表现的不同速度梯度,栅栏周围的流场可以划分为6个典型区域。随着栅栏疏透度的增加,流动的区域会随着下风向距离的增加逐渐合并,划分的区域越来越少。这些典型的区域分别表现了气流的不同运移行为及能量传输特征,对栅栏周围的风沙沉积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福建龙岩龙石空洞发育双酸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育在早二叠世栖霞组大理岩化夹硅质层和含硅质结核的石灰岩中的龙石空洞,是华东地区重要的风景旅游洞穴。是一个干洞与地下河相结合的洞穴系统。由于栖霞组石灰岩与上覆的童子岩夹煤层砂页岩、文笔山砂页岩及下伏的泥盆纪石英砂砾岩呈断层接触,断层接触带形成了地表沟谷。燕山晚期花岗岩侵入时导致栖霞灰岩变质。在地形上,夹煤层砂页岩不仅覆盖在栖霞灰岩上,而且出露部位比灰岩体高。出自煤系地层的水会顺坡或垂直流入灰岩体。出自煤系砂页岩的地下水pH值为3.78~4.73,SO4-2达到240mg/l。源自泥岩夹薄层砂岩和花岗岩地区的地表水,具有pH值6.85~7.25及低Ca2+、HCO3-值水也会流入灰岩体。直接出露灰岩体,雨水入渗土壤,溶解土壤CO2后再进入石灰岩。因此,龙石空洞系统是外源水与内源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由碳酸水和硫酸水联合作用的新型洞穴双成因发育模式的一例。  相似文献   

10.
文章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看作为资本主义以来的一种经济区域现象,从经济行为主体对地理空间的无限追求出发,分析不同历史阶段上这种区域现象发展的不同表现及其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世界经济的空间结构和国家间地理基础的一致性等因素的关系,力求找出发展规律,以此指导对当前各种区域集团化现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艾肯达坂风雪流形成机制及其治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中隆  李长治 《中国沙漠》1995,15(2):105-108
根据天山艾肯达坂地区的野外观测和风洞模拟实验,导出山区风雪流输送量与风速随高度分布方程,指出贴地气层分离是形成道路雪阻的主要原因。首次提出利用透风式下导风清除道路积雪的理论与方法,在风雪流灾害防治工程的实施中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金字塔沙丘地表气流场及其动力学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张伟民  李孝泽 《中国沙漠》1998,18(3):215-220
沙丘沉积构造指示及风洞实验结果表明:莫高窟顶金字塔沙丘形成于3组风向条件下(NE、SW及NW),是链状沙丘的一种变形、分离形式。从沙丘形态特征分析,三面体金字塔沙丘及其它复杂沙丘类型(线形、格状、多面体金字塔沙丘)之间存在某种内在本质的联系。即多信风条件下产生的风向组合,通过主、副脊(梁)的不同形式发育组合过程,形成适应于地表气流的地貌形态。同时认为:沙丘沉积构造及风洞实验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比以往单一过程研究更为全面、系统、深刻。  相似文献   

13.
复合沙垄是最大的沙丘地貌类型之一,表现为简单沙丘类型的垂直叠加和水平连接,在沙垄的高大地形影响下,沙垄不同部位形成不同的风沙环境特征。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复合沙垄为例,通过野外实地观测研究其流场和上覆沙丘组合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沙垄的流场可分为沙垄迎风坡气流加速区、沙垄背风坡气流转向减速区、垄间粗沙平地气流风速风向恢复区和气流风速稳定区。受沙垄流场和地形的控制,沙垄上覆新月形沙丘链,垄间地分有简单新月形沙丘、沙堆、沙片、侵蚀地、简单线形沙丘。上覆沙丘分布特征表现为:垄间地上覆新月形沙丘疏密度较小,沙垄迎风坡和沙垄背风坡上覆新月形沙丘疏密度较大,而且超过1,说明沙垄迎背风坡上覆沙丘有叠置现象。沙垄上覆沙丘高度自沙垄迎风坡底部到顶部增高,背风坡上覆沙丘高度自沙垄顶部到背风坡底部减小,上覆沙丘在自身形态、地形和流场的共同影响下,存在相对运动,表现为分布进一步集中,因此沙垄有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物流场论及其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志国 《地理学报》1990,45(1):90-101
本文提出存在于人类生产活动中的一种“场”现象——物流场及其运动规律的一种概念体系和分析方法。利用物流场与对应区域的生产和社会发展相互关系,来分析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地理、交通经济方面的问题。并对我国和世界主要国家的物流场以及交通运输经济若干问题作了一个探讨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