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质论评》1999,45(3):231
序号l 会议名称和会议内容 i人数f时间 f天数l地点 i 承办单位 f主办单位及合办单位。1 3应用数字出版系统制图学术交流会:交流经验,促进国产数字出版系统的发展和提高全国1二程物探学术研讨会:重点城市地区的建设、大江大河沿岸防灾减灾工程物探华北克拉通及邻区前寒武纪地质与元古代超大陆再造:地球早期历史与演化。大陆动力学,深部陆壳构造作用及超大陆对比等中国前寒武纪及早古生代地层讨论会:讨论年代地层、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及层序地层问题黄河断流及其对黄河下游地质环境的影响研讨会:黄河断流原因、变化趋势及下游地质环境等宝玉石…  相似文献   

2.
早期陆壳的性质、成因及演化过程是地质学重要的研究内容。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具有探讨早期大陆岩石圈地质演化历史及其深部地质过程无法取代的双重地位,这一领域在过去20年中一直是固体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并成为众多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的研究焦点。与世界其它古大陆(特别是北美、波罗的、印度、非洲以及西澳等克拉通)相比,华北克拉通的早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仍存在明显的差距,华北克拉通与其它古陆块的前寒武纪构造演化对比及其早期古板块再造已成为最突出而迫切的重大地质问题,即在元古宙超大陆对比中需要认识华北变质基底最基本的构造格…  相似文献   

3.
该文概述了目前国外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热点和前沿:(1)地球早期地壳演化;(2)研究前寒武纪成矿怍用的新思路;(3)地球上最古老的矿物岩石年龄和前寒武纪同位素年代地质学;(4)大陆下地壳麻粒岩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前寒武纪地质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秋生 《地质通报》1986,(3):256-270
地球科学在进入70年代以来,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的解决,无不依靠全球大陆及海洋资料,地下深部及地外行星资料,由此建立起来的全球构造演化模式较为合理的解决了显生宙以来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质事件的发生和演化。早前寒武纪地质学的研究,无论从地球科学的基础理论上,还是从它的经济意义上都是极其重要的,这是早已为大家所知的。  相似文献   

5.
陆松年 《地质论评》1996,42(4):311-316
前寒武纪地质学是地球科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在前寒武纪岩层中蕴藏着丰富的矿藏,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有用资源。前寒武纪还是大陆地壳生长的主要时期,大陆地壳的形成、成因、演化过程及其模式是地球科学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现在出露地表的前寒武纪中、深变质岩已成为研究深部地壳的窗口,为岩石圈研究开辟了新途径,提供了新信息。而生命起源及其早期演化则必须依赖前寒武纪地层中的生命化石记录进行研究。纵观地球科学的发展历史,前寒武纪地质学是地球科学中其它分支学科无法替代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
<正>前寒武纪地球动力学涉及早期地球演化、大陆形成与保存、板块起源、超大陆旋回等一系列关键地质过程,是当今地球科学研究前沿。现今板块构造理论尚不能完全解释前寒武纪构造体制和机制,替代机制便成为许多地球科学家的追求,诸如地幔柱构造被认为是太古宙的主导构造。前寒武纪占据地球演化历史的90%,相应的地质体也占据大陆组成的90%,要深入了解大陆动力学并建立全球全时地球动力学理论,就必需了解前寒武纪,必须加强对前寒武纪地球动力学  相似文献   

7.
张拴宏  赵越  裴军令  王宏宇  胡国辉  张琪琪  蔡瑜杭  孔令昊  王森  王开 《地质论评》2022,68(4):2022072011-2022072011
大火成岩省是地质历史上与地球深部过程(如地幔柱)密切相关的极端地质事件,以相对较短时期内形成规模宏大的板内幔源基性岩浆活动为主要特征,对研究全球性大气—海洋环境的巨变与生物灭绝、大规模成矿及超大陆的重建和裂解均有重要意义。从潘吉亚超大陆的裂解过程可以看出,尽管不是所有的大火成岩省都与大陆裂解有关,但几乎每一次重要的裂解事件都伴有大火成岩省的出现,因此大火成岩省对于研究前潘吉亚超大陆,特别是对于缺少古生物等重建标志,古地磁数据偏少的前寒武纪超大陆重建及裂解研究有重要价值。近20多年来随着年代学技术的进步及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大火成岩省在古大陆重建及裂解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前寒武纪大火成岩省由于经历了多次裂解事件改造及后期抬升剥蚀或覆盖的影响,现今保留的是一些分散在不同大陆上的大火成岩省残片或碎片。用大火成岩省开展古大陆重建及裂解的目标就是通过不同陆块大火成岩省或大规模基性岩浆活动的年代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对比,结合其他证据,恢复大火成岩省形成时的时空分布特征,据此来确定这些陆块在超大陆中的相对或绝对位置。与其他前寒武纪大陆重建标志相似,大火成岩省也有一些局限性及不确定性,因此应用大火成岩省开展古大陆重建及裂解研究中要与前岩浆期沉积地层中的特殊事件层(如冰碛岩、火山灰、黑色页岩、不整合面、古生物等)对比、岩墙几何学产状、基性岩浆事件序列对比、古地磁、大型构造(如造山带)对比及深部地球物理等多学科方法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大火成岩省是地质历史上与地球深部过程(如地幔柱)密切相关的极端地质事件,以相对较短时期内形成规模宏大的板内幔源基性岩浆活动为主要特征,对研究全球性大气—海洋环境的巨变与生物灭绝、大规模成矿及超大陆的重建和裂解均有重要意义。从潘吉亚超大陆的裂解过程可以看出,尽管不是所有的大火成岩省都与大陆裂解有关,但几乎每一次重要的裂解事件都伴有大火成岩省的出现,因此大火成岩省对于研究前潘吉亚超大陆,特别是对于缺少古生物等重建标志,古地磁数据偏少的前寒武纪超大陆重建及裂解研究有重要价值。近20多年来随着年代学技术的进步及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大火成岩省在古大陆重建及裂解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前寒武纪大火成岩省由于经历了多次裂解事件改造及后期抬升剥蚀或覆盖的影响,现今保留的是一些分散在不同大陆上的大火成岩省残片或碎片。用大火成岩省开展古大陆重建及裂解的目标就是通过不同陆块大火成岩省或大规模基性岩浆活动的年代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对比,结合其他证据,恢复大火成岩省形成时的时空分布特征,据此来确定这些陆块在超大陆中的相对或绝对位置。与其他前寒武纪大陆重建标志相似,大火成岩省也有一些局限性及不确定性,因此应用大火成岩省开展古大陆重建及裂解研究中要与前岩浆期沉积地层中的特殊事件层(如冰碛岩、火山灰、黑色页岩、不整合面、古生物等)对比、岩墙几何学产状、基性岩浆事件序列对比、古地磁、大型构造(如造山带)对比及深部地球物理等多学科方法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前寒武纪研究中几个重点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松年 《华北地质》2002,25(2):65-72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动向的基础上,强调应加强研究的几个问题,其中包括在古大陆上进一步识别始太古代地壳和深化对古老地壳组成及特点的研究;对我国古元古界系统年代地层单位的南华系建系进行了分折;对孔兹岩系,榴辉岩相变质和蛇绿岩等疑难地层和疑难地质事件时间维的确定应在进行微区测定的同时,深入对测年对象成因矿物学的研究;在前寒武纪超大陆和超大陆事件的研究过程中,应加强综合地层学方法的研究,立足于实际,重点解决我国几个古大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它们在超大陆中的位置,同时强调微大陆块体地史演化对研究造山带和古大陆复原工作的重要性;最后讨论了重大地质事件所引发的资源与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我国前寒武纪研究中几个重点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动向的基础上,强调应加强研究的几个问题,其中包括在古大陆上进一步识别始太古代地壳和深化对古老地壳组成及特点的研究;对我国古元古界系统年代地层单位的南华系建系进行了分析;对孔兹岩系,榴辉岩相变质和 蛇绿岩等疑难地层和疑难地质事件时间维的确定应在进行微区测定的同时,深入对测年对象成因矿物学的研究;在前寒武纪超大陆和超大陆事件的研究过程中,应加强综合地层学方法的研究,立足于实际,重点解决我国几个古大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它们在超大陆中的位置,同时强调微大陆体地史演化对研究造山带和古大陆复原工作的重要性;最后讨论了重大地质事件所引发的资源与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11.
前寒武纪地质学研究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寒武纪地质学是地质科学重要分支学科之一,以地球早期演化历史为主要研究对象。近几年我国前寒武纪地层学、前寒武纪构造演化、前寒武纪古生物学和前寒武纪成矿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在高精度微区测年技术的支持下,相继建立了鞍山、泰山和五台山等早前寒武纪经典地区的年代格架,推动了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构造格架的研究;中国晚前寒武纪Rodinia超大陆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地学界的广泛参与和关注。震旦系陡山沱组古生物研究取得重要突破,明确的年龄和丰富的早期动物化石记录使华南的震旦系成为研究埃迪卡拉时期古环境和生物演化的理想地区。从下马岭组、铁岭组和高于庄组中新获得的锆石U-Pb年龄为华北中元古代地层格架的重新建立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制约。尽管我国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目前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人才流失和创新能力不足成为制约学科发展的瓶颈。但是,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大宗矿产多与前寒武纪相关,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的强烈需求为前寒武纪地质学学科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2.
前寒武纪地质学是现代地球科学中最活跃的学科之一。我国前寒武纪地质研究有着良好的条件和优良的传统,前寒武纪岩石在中国大陆上有广泛的分布,保存了从3800Ma到543Ma较完整的岩石、地层和生物形成与演化的历史记录,并蕴藏了丰富的矿产资源。简要回顾了近百年来我国前寒武纪研究的历史,取得的丰硕成果及巨大进展。概述了中国前寒武纪时期的大陆,特别是太古宙华北克拉通地壳演化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克拉通进行了对比。指出前寒武纪地质学在研究地球科学中仍然处于重要的位置,尤其是研究前寒武纪超大陆汇聚与裂解及前寒武纪成矿区带的划分已成为当今世界研究的热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21世纪前寒武纪地质学的工作设想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澳大利亚前寒武纪地质演化与超大陆旋回密切相关,大多数地质和成矿事件与超大陆聚合、裂解有关。自太古代以来,澳大利亚大陆主要由西向东生长。澳大利亚早前寒武纪古陆核为太古代皮尔巴拉和伊尔岗克拉通,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时南北克拉通和西澳大利亚克拉通在哥伦比亚超大陆聚合时拼贴在一起,并在其后的罗迪尼亚超大陆演化过程中最终形成澳大利亚中西部的前寒武纪克拉通。澳大利亚前寒武纪成矿作用与克拉通构造演化和超大陆旋回有关,与绿岩带有关的造山型金矿是凯诺兰大陆聚合过程中的产物,而沉积岩容矿的铅锌矿床、不整合面型铀矿、铁氧化物型铜金矿床则在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过程中形成。不同超大陆聚散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成矿特征,为今后的矿产勘查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华南花岗岩类的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区域地质背景、岩石地质、岩石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开展的综合研究表明:华南前寒武纪至中生代的花岗岩作用,是呈阶段演变的一种历史地质过程。它与该区大陆地壳演化与运动的发展过程和大陆大地构造不同体制的深部动力过程密切相关。传统板块理论连续作用的构造模式,难以对此作出全面解释。华南花岗岩及其成矿规律性的研究,需要从大陆地壳的形成、演化与运动的历史动力学作用过程中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重点回顾了近十年来华南前寒武纪地质演化的主要研究进展,特别是新元古代早期扬子-华夏块体拼合形成华南陆块、新元古代中期华南的陆内裂谷岩浆作用和盆地演化及其与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裂解的关系,并对一些重要区域地质演化和深部动力学机制的学术争议进行评述,为进一步的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前寒武纪占据地质历史绝大部分时期,在大气成分、古气候、生命和超大陆聚散等方面表现出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和演化。近年来人们在全球范围内前寒武纪地层中识别出大量可靠的米兰科维奇旋回记录。借助各类沉积旋回分析,有望建立地球早期演化高分辨率年代框架,获取行星轨道相互作用资料并重建天体动力史。本文在简要回顾旋回地层学理论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前寒武纪旋回地层学研究的主要范例,分析了原始气候替代性指标、重建天体动力模型、复杂气候模型和古地理不确定性等前寒武纪旋回地层学研究的关键问题和主要挑战,尝试性地提出了这些问题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7.
太古南花岗质岩石作为太古宙变质岩系的组成部分,占整个克拉通某底出露面积的70~80%以上,构成地球早期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利这套岩石的研究大体经历了岩石学研究阶段和地球动力学研究阶段。80年代以前,主要从岩石学、地球化学入手研究遭受多期变质变形作用的太古窗花岗质片麻岩的原岩性质、物质来源、成岩过程。随着以岩石圈动力学或大陆动力学为基础的全球构造观的建立和发展,太古宙花岗质岩石的研究正摆脱纯岩石学研究,步入探索早期地壳构成与演化的地球动力学研究阶段。早前寒武纪原始大陆地壳的形成与演化以及深部地质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8.
王翔  马昌前  邓佳良  吴衡 《中国地质》2020,47(4):1262-1263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扬子陆块是中国大陆最重要的前寒武纪陆块之一,它与华北陆块一起,构成了中国东部大陆的主体。了解扬子陆块早期形成与构造演化对充分认识中国大陆地壳组成、构造格局演变乃至全球构造事件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与华北陆块不同,由于显生宙巨厚沉积盖层覆盖,使得早前寒武纪地质  相似文献   

19.
前寒武纪地球动力学(Ⅲ):前寒武纪地质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45.6~5.43亿年处于前寒武纪,具有很多独特的古气候、沉积、岩浆、变质、变形等地质特征,地幔和岩石圈的动力学机制也非常不同。本文通过总结前寒武纪地球动力学进展,系统介绍了前寒武纪地壳和岩石圈物质组成与性质、地壳生长的幕式增生特征、太古宙地幔温度和黏度变化、地壳和岩石圈厚度变化、地壳和岩石圈强度与流变结构演变。地球38~25亿年期间的热流值是现今热流值的2.5~4倍,在热的早期地球期间,下地幔热的积累比上地幔热损失快,导致周期性循环翻转,即上升的下地幔穿过干的橄榄岩固相线,并在大于150km深处经历大规模熔融。这就是太古宙大陆岩石圈地幔形成的机制和能量背景,但在太古宙以后,因地球的长期冷却,这种机制终结了。太古宙高热流值也说明太古宙热地幔难以支撑较大的地形高差,太古宙岩石圈强度也不大,在重力作用下会发生快速地形响应。但是,随着巨型基性岩墙群(大约2.75和2.45Ga)首次出现以及表壳岩系的出现,又意味着太古宙晚期地壳逐步足够刚性,允许熔体上升穿过地壳并冷却固化。前寒武纪重大地质事件的根本原因都是因为地球热振荡衰减的结果,前寒武纪地壳生长(增生)、超大陆形成、岩浆作用、成矿作用等都是不等周期、非线性的幕式演化,从TTG大规模短时间集中式形成,表明早期大陆生长模式可能以垂向增生为主。最后,探讨了冥古宙特征,大陆起源、生长和保存机制,前寒武纪超大陆重建与机制和早期地球环境-生命协同演化等前寒武纪关键科学问题和前沿。  相似文献   

20.
在国务院和国土资源部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 ,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于 5月 2 6日~ 30日在北京胜利召开。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副主任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程裕淇在《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工作报告》中指出 ,七十年代以来 ,由于大陆板块构造研究的兴起、大陆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新进展和国内外学术交流的空前活跃 ,以及新理论、技术、方法的不断引入和应用 ,在配合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中 ,我国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不断获得发展 ,取得了显著成果 ,并有新的突破。早前寒武纪方面 :1、由于构造解释方法广泛应用于前寒武纪地层区的研究 ,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