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白头山区冰川地貌航空卫星照片解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解译,首次在吉林省白头山下发现了巨大的冰碛扇裙、冰水扇裙和叠加其上的冰碛垄、蛇形丘、中碛、侧碛等;在火山锥体上发现了若干冰斗、冰窖、冰蚀环谷、基岩鼓丘、葫芦谷等冰蚀冰碛地貌,同时对火口内前人已报导过的冰斗、冰窖,根据其相互叠加关系进行了划分和成生探讨。根据火山锥体表面及其外围若干冰蚀冰碛地貌的空间组合及其相互关系,并充分考虑到区内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塌等的协从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探讨了区内冰川作用的若干规律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5.
东营凹陷王庄地区沙河街组砂砾岩扇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王庄一宁海地区亿吨级稠油藏的发现,稠油成藏类型的砂砾岩扇体隐蔽油气藏勘探已经成为现阶段的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和储量增长点之一。利用现代沉积学、测井学和地震勘探等手段,通过对王庄地区砂砾岩扇体特征研究后认为:王庄地区在早第三纪以形成沙三、沙四段的较高水动力能砂砾岩扇体(冲积扇、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沉积体为主,其中扇三角洲砂砾岩体是本区最主要的砂砾岩扇体类型,并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是本区最主要的油气储集体;王庄地区砂砾岩扇体沉积,强烈地受制于边界构造条件;本区的砂砾岩扇体沉积及其形态均受沉积相的控制,并具有复杂多变的特征,从而直接导致了本区油气藏的聚集和分布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下辽河平原周边冲积扇沉积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文才 《沉积学报》1989,7(3):63-72
辽河、浑河、太子河、大凌河等河系从山区进入下辽河断陷盆地后,共同塑造了宽阔的下辽河平原;并在平原周边形成了一系列掩埋的第四纪冲积扇.本文就冲积扇形成的构造背景,扇体形态类型、扇体结构等进行了研究,对扇体沉积进一步划分为扇顶、扇中、扇缘亚相;通过对沉积物粒度分析、石英颗粒电镜扫描,表现了冲积扇碎屑沉积物的动力机制属于激流型强水动力条件所形成,具有供水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亚青 《西北地质》2009,42(1):51-56
在陆相断陷盆地内,湖平面变化、构造作用等外部因素对浊积扇体的形成与演化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以东营凹陷南斜坡王58地区沙四上浊积扇为例,分析了湖平面变化对浊积扇发育的控制作用。湖平面变化控制了沉积物供给,从而控制了扇体的发育期次。研究区纯上4砂组沉积时期,湖平面相对较低,研究区浊积扇体并不发育;浊积扇体发育在纯上2、3砂组沉积时期;纯上1砂组沉积时期,湖平面上升,研究区不再发育浊积扇。海平面变化控制了沉积物供给,控制了浊积扇体的发育类型。在纯上3砂组沉积时期,水体较浅,发育带水道的浊积扇;在纯上2砂组沉积时期,湖水较深,发育无水道的滑塌浊积扇。总之,随着湖平面的变化,王58地区沙四上浊积扇经历了从出现、发展直到消亡的整个过程,并且随着湖平面的变化,扇体由带水道的浊积扇体向元水道的滑塌浊积扇体转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东营凹陷史南地区沙二9砂层组的小层精细对比和微相细分,可以将梁家楼水下扇扇中亚相进一步划分出辫状水道、辫状砂坝、“边滩”、侧缘砂坝、侧缘分支沟道、末端砂坝、冲溢扇、低阶地、高阶地等9个微相。不同微相之间的砂体粒度变化、平面发育位置都有明显的不同,尤其是其中的辫状砂坝、“边滩”、侧缘砂坝是在水下地形较平坦,坡度较小的情况下,由辫状沟道侧向迁移形成的。对水下扇扇中亚相的微相细分和重新厘定,不仅有助于对水下扇沉积过程的进一步了解,而且也将有助于油田对水下扇砂体剩余油的分布研究和开发方案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地质、地震和测井等资料对陆西凹陷上侏罗统沉积体系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该区上侏罗统发育了近岸水下扇、三角洲和以凹陷中古隆起为沉积背景的高垒斜坡扇等3种沉积体系,其中近岸水下扇为上侏罗统分布最普遍的沉积类型,构成本区主要储层,高垒斜坡扇是与水下古隆起有关的由滑塌作用形成的重力流沉积体,构成本区极富特色的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为湖盆环境,盆地深湖区以深湖泥岩沉积为背景,普遍发育浊流沉积,沉积范围广、厚度大,近源的先天优势使其成为油气充注的最先储集单元。弄清浊积扇的沉积特征及不同微相形成的砂体对油气聚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剖面分析与岩心观察统计,对浊积扇微相进行精细划分,明确浊积岩的形状、展布与沉积特征。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将有固定补给水道的浊积扇和无固定补给水道的浊积扇划分为坡移浊积扇和滑塌浊积扇。通过单砂体厚度、浊积岩类型与发育位置的不同,将坡移浊积扇划分为内扇、中扇、外扇3个亚相和主沟道、溢岸沉积等6个微相;滑塌浊积扇相划分出中心扇和边缘扇2个亚相。浊积扇微相的划分及其成因的讨论能够指导测井对有利砂体的解释,区分不同的油气储集体,为寻找有利油气储层的分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辽西凌源地区牛营子盆地邓杖子组地层剖面测制,结合岩石组合、沉积构造及相序叠置关系等因素分析研究,认为邓杖子组沉积环境为冲积扇相.邓杖子组下部岩性为灰色厚层—巨厚层中—粗粒石灰岩质砾岩,沉积环境为扇根亚相,由筛积物沉积、泥石流沉积组成;中部主要为灰绿色薄层中细粒长石砂岩、细粒钙质砂岩,夹灰色石灰岩质砾岩、含砂质灰岩等,由扇中亚相和扇端亚相组成;上部岩性为灰色中厚层—厚层夹厚层—巨厚层石灰岩质砾岩,沉积环境可识别出扇中亚相和扇根亚相,二亚相均由河道沉积和漫流沉积组成.  相似文献   

12.
与深水扇有关的储层将处于油气勘探和生产的最前沿。虽然深水扇沉积作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国内外对其地质概念和沉积模式等方面的认识仍存在较大分歧。在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江深水扇系统的沉积特征,文中详细地描述了深水扇沉积体系中下切水道及其充填序列、水道、天然堤—溢岸及叶状体的沉积特征,具体地阐述了深水扇的层序发育特点及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   

13.
谢风猛  李彦强 《矿物岩石》2007,27(2):94-100
利用现代沉积学理论结合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郑家王庄地区砂砾岩扇体特征研究后认为:郑家王庄地区在下第三系以形成沙一、沙三、四段的较高水动力能砂砾岩扇体(冲积扇、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沉积体为主,其中沙三上亚段扇三角洲砂砾岩体是本区最主要的砂砾岩扇体类型,并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是区内最主要的油气储集体;郑家王庄地区砂砾岩扇体沉积,强烈地受制于边界构造条件;其砂砾岩扇体沉积及其形态均受沉积相的控制,并具有复杂多变的特征,从而直接导致了本区油气藏的聚集和分布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岩心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地震、测井等资料及平面上砂体的分布形态,对惠民凹陷西部沙四下亚段的沉积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研究。认为研究区沙四下亚段主要发育冲积扇沉积的泥石流扇和辫状河扇两种类型,共识别出了6种沉积微相。宁南断层和无南断层下降盘发育大面积的辫状河扇沉积。砂体垂直岸线分布,延伸距离较远。平面上分布呈扇形,沉积相带分异不明显,主要沉积微相为辫状河道、河道砂坝与河道间沉积。邻近齐广断层断崖处发育泥石流扇沉积,砂体不甚发育,与辫状河扇相比,该沉积类型砾岩富集,扇体规模较小。相带变化比较明显,主要沉积微相为泥石流沉积、河道沉积与漫流沉积。该沉积体系的形成主要受构造活动、古地貌、物源区性质与古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断裂活动是该沉积体系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天山北缘白杨河及玛纳斯河现代辫状河沉积作用为主的洪积扇的研究,认为此类洪积扇以活动的辫流带和洪水 期才发生沉积的漫洪带为特征。扇面上不能全区同时发生沉积,而是选择扇面低势能区发生沉积。辫状河道呈条带状分 布,与常规砾质辫状河沉积特征类似,并向扇缘散开,沉积的砾石条带物性好。洪积扇的发育受构造、气候、水系的共同 控制,这些条件决定了洪积扇的沉积特征及发育规模。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叠系古代洪积扇以辫状河道沉积作用为主,是 发育在盆地边缘低坡度洪积扇,更倾向于辫状河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16.
根据岩芯、录测井、地震以及其它分析化验资料,对白音查于凹陷早白垩世腾格尔组的沉积特征、沉积相类型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腾格尔组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和浊积扇4种沉积相类型,扇三角洲分布在北部陡坡带,辫状河三角洲分布在南部缓坡带,从盆地边缘到盆地中心,沉积相由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逐渐转变为半深湖-深湖沉积,在三角洲侧翼发育滨-浅湖相沉积,在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以及半深湖中发育浊积扇沉积,整体呈东西洼凸相问、南北隆凹成带的格局,这种沉积格局受盆地周边断层和古地形控制.利用岩石组分和重矿物成分进行物源分析,认为白音查干凹陷沉积物丰要来自凹陷北部的巴音宝力格降起和凹陷南部的赛呼都格凸起方向,并具有多期次、阵发性、近物源的特点,母岩岩性主要为沉积岩,其次为岩浆岩,见少量变质岩.  相似文献   

17.
综合运用岩心、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对潍北凹陷古近系孔二段地层特征及沉积演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潍北凹陷孔二段可以划分为两个中期旋回和9个短期旋回。受到早期古城-潍河口断裂强烈活动的影响,在盆地西北部存在一个沉积沉降中心,地层向南部超覆,由北向南变薄。孔二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和湖泊相,古城-潍河口断裂下降盘发育小规模近岸水下扇相。孔二下亚段为盆地初始形成期沉积,湖盆水体较浅,半深湖相仅在古城-潍河口断层下降盘发育,物源供给少且粒度较细;孔二中亚段沉积时期,物源供给充足,南部斜坡带、瓦城断阶带和灶户断鼻带发育大规模的扇三角洲相,扇体前端发育大规模滨浅湖滩坝相;孔二上亚段沉积时期,湖盆水体最深,发育大范围的半湖相沉积,物源供给减少,南部斜坡带、瓦城断阶带和灶户断鼻带继承性发育扇三角洲相,但分布范围变小。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浊积扇及滩坝砂体是孔二段的有利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18.
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录井及多种分析化验资料,对吐哈盆地鲁克沁地区二叠系梧桐沟组沉积相标志、物源方向、沉积相展布及沉积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梧桐沟组沉积时期,鲁克沁地区湖盆经历了由断陷湖盆向坳陷湖盆转换的过程。梧桐沟组一段沉积时期,研究区东西两侧发育水下扇沉积,扇中水道形成多期叠置的厚层泥质砂砾岩沉积,砂砾岩分布面积大,物性较差。梧桐沟组二段和三段沉积时期,湖盆水体变浅,湖岸坡度变缓,研究区东西两侧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形成了几套厚10~15 m的砂砾岩沉积,分选性好于水下扇形成的砂砾岩,物性相对较好。相比较而言,扇三角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水下扇砂体顶部的含砾砂岩是较好的储集体。该研究成果将对鲁克沁稠油聚集带储集层预测及区带优选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国屏  黎忠文 《探矿工程》1991,(3):55-56,54
目前我国噪声仍是从普查转入治理;从科研为主转到各部门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为主;从单项、单机治理为主转入区域性的环境和工业企业的综合治理为主.  相似文献   

20.
赣北中元古界双桥山群是一个完整的浊积扇体。其中计林组具有远源缺底的浊积序列、水下流动构造甚为发育、古流向单一、紫红色与灰绿色交互等特点,为外扇沉积标志。加强对计林组外扇沉积作用研究,可以大大深化赣北前震旦纪基础地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