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低涡系统(西南涡、高原涡)是造成我国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主要系统之一,也是高原天气学的重点研究对象。过去十多年,关于西南涡、高原涡的研究已取得了大量有意义的成果。因此,本文重点针对高原低涡天气系统,总结了西南涡、高原涡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变机制研究现状,评述了其取得的主要进展,指出了一些有待于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在此基础上,展望了高原低涡天气系统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党人庆 《大气科学》1982,6(1):84-87
一、前言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是影响我国夏季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六十年代以来,我国气象工作者探索了它的活动规律,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本文是对于具有一定特点的两次副高个例作的诊断分析。这两次不同日期的副高,它们在500毫巴图上看起来很相类似,似乎都强盛,但是它们的短时期演变却显然不同。其中1971年5  相似文献   

3.
南亚高压活动特征及其天气气候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永仁  李跃清 《气象科技》2008,36(2):174-179
南亚高压是夏季亚洲南部对流层上层和平流层底层的一个强大而稳定的大气活动中心,是副热带高压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它与夏季北半球大气环流和亚洲区域天气气候关系密切.关于南亚高压的研究,气象学者进行了很多研究工作,取得一些开创性成果,并逐渐认识到南亚高压的演变对北半球及我国天气气候的重要性.通过总结南亚高压的形成原因、结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东西振荡及其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简要回顾了近几十年极涡的研究及其与南亚高压的一些初步关系,指出这两个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变化规律和异常特征存在的具体关系,是一个研究较少的重要问题,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近三十年西南低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西南低涡是在青藏高原地形影响下产生的α-中尺度天气系统,其发展东移后,影响范围广、强度大,是造成中国夏半年暴雨的主要灾害性天气系统之一。本文对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有关西南低涡的研究进展,从天气学、动力学和数值模拟三个方面对有关研究进行了分类,简要总结了各类研究所涉及的重要问题及主要成果。在此基础上分析并归纳出该研究领域需要深入研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5.
次天气尺度及中尺度暴雨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37,自引:8,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了75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在次天气尺度及中尺度暴雨系统领域的研究工作,这些领域主要包括暴雨、中尺度低空急流、低涡、梅雨锋结构及梅雨锋生、对称不稳定和涡层不稳定以及暴雨等灾害天气的天气动力学及数值模拟研究等;总结了在次天气尺度及中尺度暴雨系统研究的不同时期所取得的成就以及这些成就在防止和减轻中尺度暴雨灾害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05~2016年梧州市强对流天气个例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各类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并使用MICAPS软件计算统计各类强对流天气物理量参数值,总结出一些物理量参数值在各类强对流天气的分布区间,确定强对流天气类型判断阈值,为梧州市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气准双周振荡(Quasi-Biweekly Oscillation,QBWO)主要是指时间尺度为10~20 d的振荡,它是大气中重要的低频系统之一,是在研究季风天气及其相联系的季风系统时被发现的。QBWO对大范围的长期天气变化及异常有着重要影响,且具有全球性和多季性。本文较系统总结了近年来QBWO的研究成果,主要对其结构、活动特征,以及它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及其激发维持机制等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一些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郭恩铭 《气象》1982,8(8):22-24
西藏高原是我国气象资源丰富的地区。在那里,由于特殊的地形、强烈的太阳辐射能、水汽循环、大气层结和天气系统诸因素的相互配置,常常形成绚丽多彩的对流云。它们之间相互演变的物理机制也非常复杂。因而研究对流云的规律和形成的物理机制对航空、天气预报、人工影响天气等都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意义。 1981年6—7月间,我们对西藏高原进行了云物理考察,应用摄影技术、闪电计数器和雷达等手段取得了一些资料,并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以研究积雨云和雷雨云的一些特征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前言南海和西太平洋地区是全球热带天气系统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特别是夏季各种尺度的热带系统的活动都相当频繁,它们对我国华南以至西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常常给这些地区带来不同程度的灾害性天气。因此对这些热带系统进行研究,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际预报业务上也有重要意义。过去我国对台风和副热带高压做了不少工作,但对其他热带系统的研究很少。七十年代我国开展热带大气科研协作以来,对南海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各种热带系统都进行了广泛的研  相似文献   

10.
大气季节内振荡(ISO: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主要是指时间尺度为30~60天的振荡,它是大气中最显著的一种振荡现象.作为大气的一个重要低频系统,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近40年中,ISO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且已取得众多有意义的研究成果.ISO对调整气候变率起重要作用,对我国天气气候有着深远的影响.该文较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ISO的研究成果,主要对它的结构和活动特征、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及其激发维持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一些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影响华南西部的中层气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爱华  蒋伯仁 《气象学报》1993,51(2):253-258
中层气旋是发生在对流层中层的低纬系统。国内外曾有过一些研究。我国梁必骐等对1960—1981年发生在南海地区700 hPa层上的中层气旋研究后指出:该地区的中层气旋主要发生在暖季,它对我国南方地区天气影响不可低估。本文用1976—1986年4—9月中央气象台逐日历史天气图资料。  相似文献   

12.
桂林新一代天气雷达通过一年试用后,发现发射机排气系统的设计原理,在南方(桂林)的使用上存在一些问题。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改进,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主要介绍其改进的方法,以便其他台站在工作中借鉴。  相似文献   

13.
南亚高压     
高蓉兰 《气象》1979,5(10):14-17
南亚高压是南亚地区上空对流层上部夏季特有的环流系统,是夏季北半球上空一个强大的天气系统,从非洲西北部的大西洋沿岸,向东一直伸展到西太平洋,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北半球的环流形势,也影响着亚非地区的天气。 6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气象工作者着手研究了南亚高压的活动及其影响。1964年陶诗言等[1]联系我国天气实际,研究了南亚高压与西太平洋高压在大陆上的进退关系,提出了盛夏南亚高压存在着东西振荡  相似文献   

14.
西南低涡研究的一些新进展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西南低涡是我国重要的暴雨天气系统,有关西南低涡的形成、发展、结构与降水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又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在简要总结近10年来取得成果的基础上,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对深化西南低涡的研究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气象条件对大气波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介绍大气折射基本类型及其对电磁波影响的基础上,概述了三种类型大气波导的形成机制,分析了不同天气系统、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对大气波导的影响,总结了易于出现大气波导现象的天气条件。研究气象条件对大气波导的影响,对于研究和预测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播特性以及在军事上的应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桂林新一代天气雷达通过一年试用后,发现发射机排气系统的设计原理,在桂林使用上存在一些问题。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多次中尺度天气试验研究,江淮以南地区暴雨和强降水的中尺度天气动力学研究取得长足进展。其进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较高分辨率的观测资料(包括地面和高空探测的加密观测以及卫星和雷达的观测)对形成暴雨和强降水的中尺度天气系统的结构特征和生命史过程建立了天气学概念模型,特别是对暴雨和强降水有重要影响的α中尺度和β中尺度对流系统,建立了观测个例的中尺度物理模型;二是探索了暴雨和强降水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的物理机制,为精细化数值模式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为灾害性天气预测预警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在以往暴雨和强降水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对暴雨和强降水的中尺度天气科学试验、江淮以南地区暴雨和强降水发生主要区域的中尺度天气动力学研究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8.
中国暴雨的科学与预报:改革开放40年研究成果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者在暴雨科学与预报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和主要成果。其中,暴雨机理研究成果从重要天气系统、中国主要区域的暴雨、台风暴雨等3个方面分别进行综述,而暴雨预报技术研发与应用则从中国数值天气预报发展和暴雨预报客观方法两方面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19.
广西丘陵错落,河谷纵横,大风天气时空分布具有明显的气候和地理特点。大风(按气象规范定义)天气一年中各季都会出现,就其出现次数而言,是小概率事件,属于出现次数较少的一种灾害性天气。 大风天气产生在有利的环流背景下的天气尺度系统、中间尺度和中尺度系统上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上,受地理环境影响,具有强烈的局地性。 广西大风已经有一些分析和总结,本文用广西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国家气象中心出版的天气图和高空资料,对广西大风天气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大风天气基本事  相似文献   

20.
利用我国东北地区吉林省2001-2005年五年间春季卫星云图监测沙尘天气图像,对其中的典型沙尘天气过程和其对应的高空及地面实况场进行了分析,通过总结其过程发生前后的环流特征及规律,旨在发现影响我省的沙尘天气在卫星云图上的表现和特征,为今后监测此类天气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