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乐-山丹地震的区域构造变形背景与中短期前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青藏块体北缘地区2001~2003年GPS水平运动资料和1988—2003年跨断层短水准流动观测资料,借助改进的负位错模型及断层形变应变强度比一时变曲线,研究了与2003年10月25日民乐-山丹Ms6.1,Ms5.8地震孕育有关的区域构造变形背景与中短期前兆异常。分析表明,在昆仑山Ms8.1大震引起的大区域形变调整-短期松弛-开始恢复的背景下,民乐-山丹地震震源位于可能反映应变能积累加速的块体边界压性锁定段之间的剪应力强度增强段北侧;距震中最近的石灰窑口跨断层短水准流动场地在震前3个月呈现显著应变强度比异常,而震前10余天至数月内整个监测区异常个数、震前3个月相对近源区异常集中与局部增强均是对这两次地震的某种预示。  相似文献   

2.
芦山MS7.0级地震前的形变空区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基本形成了以监测震中附近断层预滑动进行地震预测的研究思路,但近些年来,一些大地震前近震源区域的形变变化却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本文应用芦山地震震中附近跨断层及连续形变观测资料,分析了震前不同阶段地形变变化的特点,讨论了震中附近区域异常时空演化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沿鲜水河断裂带一些跨断层基线、安宁河及则木河断裂带个别场地的跨断层水准基线出现的显著异常变化,这些异常出现在远离芦山地震震中的区域上;在近震源区域,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一些断层水准变化量极小,在鲜水河、龙门山和安宁河3条主要断裂围成的三叉口地区,倾斜、应变、重力及断层水准和蠕变观测临震前未有显著的异常变化,该区是形变变化或形变异常分布的“空区”.本文也与汶川地震前形变异常分布进行了对比,认为震前形变“空区”现象可能是强震前的一种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应用芦山MS7.0地震震中附近跨断层及连续形变观测资料, 分析了芦山地震前不同阶段地形变变化的特点, 讨论了震中附近区域异常时空演化过程. 结果表明: ① 自2013年1月起, 沿鲜水河断裂带一些跨断层基线观测到显著的加速转折变化, 沿安宁河、 则木河断裂带个别场地的跨断层水准基线, 2010年以来出现的巨幅异常等是突出的场兆变化; 沿龙门山断裂带一些水准观测在汶川MS8.0地震后持续的调整变化具有近震源区变形特征. ② 鲜水河、 龙门山和安宁河3条主要断裂围成的三叉口地区, 地倾斜、 应变、 重力及断层水准和蠕变观测临震前均未有显著的异常变化, GPS水平、 垂直位移年速率最小, 该地区是形变变化或形变异常分布的“空区”. ③ 在对近场与远场多种连续形变数据通过傅里叶变换提取年周期成分后发现, 临震前2—3年近震源区域的地倾斜、 重力年变化幅度不是增大, 而是减小. 芦山MS7.0地震前观测到的形变前兆现象特征与汶川MS8.0地震等震前的前兆现象较为接近. 因此, 芦山地震前近震源区及外围形变异常分布特征不是个别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对北天山地区2016年12月8日呼图壁M_S6.2地震周边300 km范围内跨断层精密水准资料进行分析,运用二倍均方差对异常进行判定,计算出2012~2016年断层的趋势累积率Dc,认为地震前存在着一定范围的应力积累、加速运动、尖点突跳等中短期前兆异常,地震发生在形变异常显著及断层形变趋势累积率高值区域。  相似文献   

5.
李媛  刘希康  刘峡  周伟  杜雪松  张立成 《地震》2017,37(2):106-114
基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跨断层短水准资料, 采用形变异常强度、 断层合成速率和断层形变趋势累积等多种研究方法, 利用“点-线-面”相结合的研究思路, 全面分析了2013年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的应变背景、 断层活动和短期形变特征。 结果显示: ① 该地震处于垂直形变累积率的高值区, 应变积累程度较高; ② 断裂带之间存在显著的运动差异, 发震断裂震前中短期运动速率显著增强, 并造成区域运动的不均衡, 西秦岭局部地区应变积累增加; ③ 随着强震的逼近, 震前显著异常场地分布明显向近震区迁移和集中, 且异常强度也随之增大。 以上结果对强震发生危险地点和发生时间有短期指示意义, 因此, “点-线-面”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有利于认识地震前兆信息, 对地震孕育背景判定及地震危险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曹建玲  贾晓东  李腊月  畅柳 《地震》2016,36(4):61-75
本文对《中国震例》系列书籍及期刊所记录的华北地区存在震前跨断层形变异常的震例进行了综述, 分析了华北地区不同区域跨断层前兆异常特征。 首都圈地区3次6级以上地震之前1~3年, 围绕震中会出现10~30项跨断层形变异常, 其中超过8成异常场地位于距震中100 km范围以外, 有7~8成的异常测项表现为趋势的加速或转折变化, 异常幅度集中在1~3 mm, 在异常发展过程中或者在加速达到峰值后恢复过程中发震。 随着震级的降低, 近场跨断层异常增加, 对于5~6级左右地震, 无论远场近场均会出现2~8项水准异常, 而5级以下地震前跨断层形变异常只有1~2项且主要分布在近场。  相似文献   

7.
鲜水河断裂带跨断层形变中短期强震预测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鲜水河断裂带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资料的分析研究,系统地提取测区内外5.5级以上地震前跨断层形变前兆异常特征,并作详细的整理、分析,综合得出监测区及附近中短期强震预测指标及预报方法。其结果显示: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大多在震前1~3年出现异常,其异常表现形式以断层活动停滞、反向、突跳为主,震前半年左右异常发育至最高,临震前有明显回落,其前兆意义较为明确;水平形变测量的预测成功率高于垂直形变测量。  相似文献   

8.
北天山流动水准重复测量资料的前兆异常特征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天山地区跨断层流动水准观测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北天山地区跨断层流动水准观测值的变化较好地反映了各断裂带、地震前后的地壳垂直形变运动特征.由于各断裂带、各测线与震中的距离不同,它们所反映出的地壳垂直形变运动特征和变化量也不相同.流动水准观测资料对北天山中西部地区5~6级以上地震有较好的震前反映,前兆信息明显.  相似文献   

9.
汶川地震近震源区地形变短期前兆现象的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牛安福  张凌空  闫伟  吉平 《地震》2012,32(2):52-63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是我国自建国以来灾难最为严重的一次强地震, 有关震前该区域地壳变形情况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 本文给出了沿龙门山地震带地倾斜及跨龙门山断裂断层水准剖面临震前变化的特征: 汶川地震前沿龙门山地震带分布的康定、 汶川及茂县台地倾斜无明短期显变化; 6个断层水准观测场地, 除耿达场地观测到较大幅度变化有争议外, 其他断层观测场震前均未观测到突出的短临前兆性异常变化。 本文分析了汶川地震前大区域地震活动性资料及震前沿南北地震带显著形变异常点分布特点, 探讨了汶川地震震中区域应变积累过程, 认为近震源区域无显著短期前兆变化现象很可能与震中区域介质所具有的高应变、 小变形性质有关。 另外, 也不排除地形变观测点所处的位置等有关因素。  相似文献   

10.
基于九寨沟7.0级地震前后,震中区周缘和巴颜喀拉地块周缘的跨断层观测、大面积水准测量、地震活动性等资料,利用断层三维活动量参数和水准平差计算方法,综合分析了地震前后区域地壳形变以及巴颜喀拉地块整体性运动与地震间的关系。结论如下:(1)九寨沟地震前后,远场的西秦岭构造区、六盘山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和鲜水河断裂带上的跨断层流动场地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震中区域的形变并不显著;(2)由巴颜喀拉地块周缘的断层异常活动和地震活动性分析可知,巴颜喀拉地块整体性的SE向顺时针加速运动,造成了九寨沟地震震中区域的应力积累,同时,包括芦山地震在内的几次强震对九寨沟地震有一定促震作用;(3)九寨沟地震后,区域应力积累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应力可能会在"三岔口"区域加速积累。  相似文献   

11.
刘强  李琼  王永安 《地震研究》2011,(2):136-142
对云南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资料的形变累积率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跨断层形变观测期,云南地区强震发生前3年内,水准、基线的形变累积率多数有较明显的变化过程,而且一些测项的累积率在临震前会发生加速或转折性变化;震中及其附近地区的跨断层形变累积率梯度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2.
跨断层形变累积率的变化特征与云南地区强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云南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资料的形变累积率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跨断层形变观测期,云南地区强震发生前3年内,水准、基线的形变累积率多数有较明显的变化过程,而且一些测项的累积率在临震前会发生加速或转折性变化;震中及其附近地区的跨断层形变累积率梯度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3.
北天山流动水准测量资料前兆异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卡尔曼滤波法计算处理了北天山地区跨断层流动水准观测资料,分析了断层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北天山地区跨断层流动水准资料较好地反应了各断层地震前后地壳垂直形变运动特征。流动水准测量对北天山地区5~6级以上地震有较好的震前反映,前兆信息明显。跨越同一断层的各水准测线垂直运动速率不一致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地震前兆异常,速率变化大小对地震震级具有一定预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取云南地区现今地壳形变和断层活动特征,收集了云南地区1992—2016年的2期精密水准观测资料,采用基于GNSS连续站垂直形变资料约束的平差方法,对区域整体地壳垂直形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滇西北区域地壳整体表现为隆升,垂向速率为2—3mm/a,滇南区域显示地壳沉降速率为-1—-2mm/a,并在下关—永胜和思茅—景谷一带存在地壳形变高梯度带。收集了该地区30多年的跨断层场地观测资料,计算了所跨断层的三维活动量,得出了断层现今活动状态和异常特征,认为滇西北和滇中南地区的场地多数表现出异常活动的现象,其中楚雄、剑川和永胜的监测断层现今表现出与地质背景相反的走滑和拉张特征,峨山、建水和通海场地所处断层在张压性质上与地质背景相反。结合区域水准和跨断层观测分析结果,从“面”和“线”上得出滇西北和滇中南地区存在地壳形变和断层活动异常,构造应力积累较高的结果,加之缺震背景显著,认为应关注该区域中强地震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倾斜矢量法和垂直形变剖面图分析法,对安庆Ms4.8地震前肥东短水准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肥东台短水准数据在安庆地震前出现异常变化.对比分析了安庆地震与九江地震前肥东短水准异常形态的差异,认为安庆地震和九江地震的震源机制不同,震前应力积累在肥东台附近的不同类型可能是两次地震前肥东短水准异常形态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以合肥地震台跨断层短水准数据,结合地区小震释放能量,分析历史测量资料在地震期间的变化,并研究辅助资料对测量资料的影响,得出:①降水可能造成敏感地块的断层形变异常,但在区域应力作用断层到一定强度时,断层形变异常仍具有一定前兆意义;②安徽地区小震释放能量与合肥地震台断层形变存在一定相关性,断层活动连续几个月持续拉张或挤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鲜水河主断裂带上的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以及水平蠕变资料,计算了各测点处断层的活动参数,分析了汶川8.0级地震前后断层的活动特征。研究结果认为:远离汶川8.0级地震震源区的鲜水河断裂带在震前3年出现了明显的长期趋势异常,但短期异常不明显,无明显的同震形变;从震后3年对鲜水河带跟踪监测的结果看,鲜水河断裂带受其影响中南段拉张活动有所增强,垂直向仍保持震前的活动形态。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区所在的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的区域水准、GPS、流动重力和跨断层短测线等地形变监测资料,结合地质构造、动力环境和已往的研究结果,分析了不同类型资料反映的震前区域性地壳变形背景、断层形变异常特征和可能的机理.结果认为:(1)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西秦岭、六盘山等构造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GPS水平挤压闭锁高应变积累、垂直隆升异常高梯度带和重力升、降差异剧烈变化等中长期背景;(2)震前到震时发震断裂附近及其外围相关构造区域断层形变异常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起伏波动变化显著,尤其是汶川地震以来的波动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与本区构造比邻的龙门山断裂带剧烈右旋错动对本区的影响,与本次岷县6.6级地震过程有关;(3)本区有地形变监测资料积累以来缺乏6级以上震例,虽然存在不同程度的中长期形变背景异常,但何时进入短期-短临阶段确实很难把握,需要不断积累总结和探索提高.  相似文献   

19.
唐山地震后发震断层和周围地区的地壳形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觉民  王若柏 《地震学报》1997,19(5):487-492
介绍了设于唐山地震发震断层地表裂缝的形变台站,在地震后18年间观测到的断层形变.结果表明,发震断层的垂直和水平形变都集中在大震之后的7年之内;1983年是震后形变的转折期.大面积水准显示的形变与断层形变强度定性相符,目前呈现出不易于积累应力的松弛状态,近期不大可能发生较强地震.   相似文献   

20.
张希  秦姗兰  贾鹏  李瑞莎 《地震》2019,39(4):27-38
利用1999—2007年、 2009—2015年和2015—2017年即2016年1月21日门源MS6.4地震前后的GPS水平运动资料, 以及震区周边200 km半径范围内跨断层流动短水准观测数据, 借助GPS视应变场计算、 冷龙岭断裂剖面的负位错反演, 以及跨断层形变强度新指标的提炼, 综合分析此次强震前相关断裂的中—长期闭锁背景以及断裂活动的中—短期动态演变过程。 结果显示: ① 2009—2015年相对1999—2007年, 祁连山构造区中东部GPS站点间差异运动和挤压变化增强; 跨断层短水准观测也显示震前2年左右时间内相似的断裂活动或形变应变加速特征。 ② 分层非均匀负位错反演揭示与地震相关的冷龙岭等断裂1999—2007年即震前十数年长期闭锁, 2009—2015年即震前6年半上—中层即地表以下0~15.6 km深度闭锁程度明显增大。 ③震区周边半径200 km内跨断层形变强度新指标显示出震前半年内逆断稍占优势的变幅加剧异常, 反映中短期前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