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元古时期Rodinia超大陆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56,自引:7,他引:56  
陆松年 《地质论评》1998,44(5):489-495
新元古时期Rodinia超大陆的假说自1990年提出以来,引起国外许多地质学家的关注,其研究程度不断提高,本文在回顾Rodinia超大陆研究历史的基础上,介绍了Rodinia超大陆的古地理再造图,并着重介绍中国大陆古地块在超大陆中古地理位置的最新研究动向,文中对建立Rodinia超大陆的标志,特别是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的造山运动和新元古代晚期的裂谷作用进行了评述。同时对我国中-新元古代与Ro  相似文献   

2.
新元古超大陆Rodinia的拼合和裂解是目前国际地学研究的热点。古地磁研究的成果对全球各大陆在Rodinia超大陆中的定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劳仓和澳大利亚新元古--寒武纪古地磁极的拟合,证明了劳仓和澳大利亚(东冈瓦纳)大陆的汇聚。西伯利亚、波罗的以及中国华北、华南古陆块上最新获得的古地磁成果,得以进一步讨论新元古超大陆Fodinia的重建。有的否定Rodinian的存在,如J.D.A.Pipe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末全球地学领域研究热点之一是在地球早期大陆形成演化方面提出了Rodinia超大陆的假说。这个假说传入中国 ,在我国地学界引起强烈反响。我国著名地质学家王鸿桢院士、IGCP4 4 0项中国工作组负责人陆松年研究员等有关专家分别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提出在中国开展Rodinia超大陆国际对比研究的建议 ,得到国家自然基金委支持 ,一个重点项目“我国古陆块对Rodinia全球超大陆事件的响应”列入 2 0 0 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指南并向社会发布。经过自由申请和专家评议 ,2 0 0 0年 8月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对Rodinia超大陆修正方案验证研究的方向和趋势;结合我国造山带研究现状和扬子北缘米仓山新元古代岩浆岩省地质特征,分析了其在Rodinia重建方案验证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并指出了开展相关工作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超大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初步综述了超大陆研究的一些新成果,超大陆的拼贴和裂解一般与地球深部作用有关,各超大陆旋回的持续时间不一,不具周期性,Rodinia超大陆形成中元古代晚期的格伦威尔造山期,后在新元古代晚期裂解,在新元古代早期,塔里木地块可能与澳大利亚的Kimerley地区相连,华南地块位于东澳大利亚和劳伦古陆之间,而华北地块与劳伦古陆西北角和西伯利亚相邻;到新元古代末,这三个地块都从Rodinia超大陆中分离出  相似文献   

6.
试论中国古大陆中—新元古代汇聚与裂解的地质记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自1990年新元古Rodinia超大陆提出后,现已发展地学研究热点之一。在全球新元古代超大陆旋回的汇聚与裂解机制影响下,中国古大陆也随之变化。中元古代末-新元古代初的汇聚和新元古代晚期的裂解是最重要的两次地质事件。塔里木、华北、华南古陆都有它地地质记录。  相似文献   

7.
超大陆旋回的研究是近年来前寒武纪地质学及大地构造学的热点科学问题 ,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古大陆构造演化的对比及板块构造理论的发展。超大陆的聚合与裂解事件及其构造演化过程的研究成为地球科学领域具有挑战性的前缘领域。其中 ,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的研究成为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 44 0项 (1 999~ 2 0 0 2 )的主要研究内容。为加强国内同行专家在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 ,由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发起 ,与IGCP440项中国国家工作组、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专业委员会、前寒武纪地质学专业委员会、西北大学地质学系、中国地质科…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元古代古生代早期生物爆发与地球演化节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生物演化、层序地层、事件地层、年代地层和氧碳同位素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表明,生物演化是有节律的,生物为适应每一次地球重大演化事件都有相应的反映(图1)。1新元古代生物演化尝试90年代以来有关新元古时期Rodinia超大陆的研究,唤起了构造地质学...  相似文献   

9.
“Rodinia超大陆研究座谈会”在天津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IGCP中国国家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和科学技术司等部门的支持下 ,IGCP4 4 0项目 (Rodinia的汇聚与裂解 )中国工作组组长陆松年研究员 (于 2 0 0 0年 1月 2 1~ 2 2日 ) ,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主持召开了“Rodinia超大陆研究座谈会”。任纪舜院士、张国伟院士、肖庆辉研究员、翟明国研究员、庄育勋教授、金巍教授、张梅生教授、刘永江副教授、张士红教授、周洪瑞教授、周鼎武教授、王来明高工、汤加富高工、卢欣祥教授、李惠民研究员、张文治研究员、于海峰研究员、赵风清研究员、李…  相似文献   

10.
桂北“龙胜蛇绿岩”质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葛文春  李正祥 《岩石学报》2000,16(1):111-118
广西北部龙胜地区丹洲群广泛发育一套细碧岩和镁铁-超镁铁质岩石。细碧岩具有板内和岛弧火山岩的双重地地球化学属性,其形成时代〈820Ma。本文作者综合地质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的资料,提出陇胜地区丹洲群火山岩及镁铁-超镁铁质岩石不属于蛇绿岩,而是新元古代(~820Ma)大陆裂谷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共形成与Rodinia超级大陆的裂解过程相联系。这一认识对华南地区前寒武纪大南构造演化研究具有生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元古代大陆拼合与Rodinia超大陆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在对前人研究成果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中祁连块块前寒武纪基底的研究,认为新元古代(1000-9000Ma)中国各主要克拉通地块(包括华夏地块、扬子地块、华北地块、阿拉善-祁连-柴达木地块、塔里木地块)曾经通过晋宁期碰撞拼合带发生过一次全面的多块体复杂拼贴。这次拼贴过程是全球性新元古代格林威尔碰撞造山作用和Rodinia超大陆形成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新元古代拼合的古中国地块在当时位于Rodinia超大陆中北部澳大利亚、劳伦提亚和西伯利亚克拉通地块之同。中国的各主要克拉通地块只不过是巨型格林威尔碰撞带之中夹裹的一些小型地块,且都处于新元古代晚期Rodinia超大陆破裂的中心部位,这些正是中国大陆上克拉通地块活动性大的早期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12.
新元古时期中国古大陆与罗迪尼亚超大陆的关系   总被引:54,自引:3,他引:54  
在概略介绍罗迪尼亚和冈瓦纳超大陆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重点介绍了中国华北、塔里木和扬子等三个克拉通前新元古代大陆地壳演化的主要特征 ,以及塔里木和扬子克拉通新元古代重大热构造事件序列和年代格架。提出塔里木和扬子克拉通新元古代地质历史具有较大的相似性 ,而与华北克拉通有明显差异。华北克拉通未出现与罗迪尼亚超大陆汇聚和裂解作用有关的、强烈的新元古代热构造事件群。根据现有的古地磁和地质资料 ,探讨了中国大陆块体与罗迪尼亚超大陆的关系和空间位置  相似文献   

13.
沿扬子地块西缘出露的一系列变质杂岩的构造性质及形成时代是分析华南地块大地构造属性的关键。这些杂岩均被初始为低角度的正断层所围限 ,具有变质核杂岩的构造性质 ,其剥露时间在177Ma左右。目前 ,对这一区域几个代表性杂岩体进行的系统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表明 ,这是一套主体为与俯冲板块有关的岛弧型岩浆杂岩 ,其形成时代从 72 6~ 86 4Ma ,时间跨度在 10 0Ma以上。证明这些岩石的形成与地幔柱作用无关。上述结果与最近在Madagascar东北缘、Seychelles岛及印度的Malani的一条类似的变质岩浆杂岩带的地球化学与地质年代学研究结果完全吻合 ,这个构造带被解释为一条沿Mozambique洋东缘的巨大的向东俯冲的安第斯型俯冲 岩浆岛弧带。据此我们推测在Rodinia古大陆中 ,华南地块位于印度板块东北缘 ,其南东则可能与澳大利亚相接。  相似文献   

14.
Rodinia超级大陆演化作为前寒武纪重要科学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古生物地理区系作为解决古板块地理位置重建的有效手段,在Rodinia超级大陆恢复方面应用较少.龙凤山生物群是新元古代早期宏观藻类代表性生物群之一,其以Chuaria-Tawuia-Longfengshania为组合特征的宏观藻类在新元古代早期(1 000~780 Ma)广泛分布在赤道及低纬度地区的温暖滨海静水环境中.根据全球现有可靠的生物群落资料,进行了古生物地理分析,结果表明:此时期宏观藻类可划分为一个赤道附近低纬度地区宏观藻类生物域,域内包括以含底栖固着Longfengshania为特征的华北-加拿大(Chuaria-Tawuia-Longfengshania)区和仅有简单浮游藻类为特征的扬子-印度(Chuaria-Tawuia)区;古生物地理分布特征表明青白口纪Rodinia超级大陆中华北板块与劳伦古陆相邻、位于超大陆东缘,而扬子克拉通靠近印度板块、位于超大陆西部.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xtensive regions of Proterozoic accretionary belts that either formed most of the Amazonian Craton, or are marginal to its southeastern border. Their overall geodynamic significance is considere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paleogeographic reconstruction of Columbia, Rodinia and Gondwana. Amazonia would be part of Columbia together with Laurentia, North China and Baltica, forming a continuous, continental landmass linked by the Paleo- to Mesoproterozoic mobile belts that constitute large portions of it. The Rodinia supercontinent was formed in the Mesoproterozoic by the agglutination of the existing cratonic fragments, such as Laurentia and Amazonia, during contemporary continental collisions worldwide. The available paleomagnetic data suggest that Laurentia and Amazonia remained attached until at least 600 Ma. Since all other cratonic units surrounding Laurentia have already rifted away by that time, the separation between Amazonia and Laurentia marks the final break-up of Rodinia with the opening of the lapetus ocean.  相似文献   

16.
王荃 《地质科学》2014,(1):1-18
十余年来,全球构造的核心课题是各期超级大陆的复原或再造。为了鉴别散布全球各地的克拉通、造山带及裂谷带是否具有亲缘关系,本文应用了地质DNA的概念。一个古老的陆壳块体必然会有许多独特的标志,类似于生物学领域的遗传基因,在母体分裂解体和离散之后被保留在子体之中。根据地质DNA的对比和异同,笔者确定华泰克拉通来源于Rodinia,并给出了其后续演化历程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与前人结论不同的是,华北地台、西伯利亚地台和劳伦古陆三者共同构成的古劳亚大陆不是Rodinia的一部分,而是与其并存的另一联合古陆。SWEAT设想的误区在于将落基山带代表整个北美,实际上就劳伦古陆和北美地台而言,落基山带只是一个外来移植地体。后者与华泰克拉通一样,均为Rodinia的组成部分。华泰与华北二克拉通的拼接,以及落基山带与北美地台的拼接,都是全球性的古劳亚与Rodinia构造拼接的组成部分。生物地层学的研究表明,此次拼接发生于536 Ma前后,这是形成真正超级大陆Pannotia的重大地质事件。寒武纪末期(510 Ma)Pannotia解体,原来的古劳亚大陆携带着华泰克拉通和落基山带,与古冈瓦纳大陆分离,并在其间的地域形成了南太平洋。直到奥陶纪晚期(440 Ma前后),古劳亚大陆分裂,华泰与华北二克拉通作为一个整体漂离加拿大地盾和北美内陆地台,同时形成北太平洋。所以,太平洋的形成不是原设想的720 Ma,而是510~440 Ma之后。  相似文献   

17.
华北板块北缘发育一条中元古代晚期大陆边缘碰撞造山带 ,它由内蒙西部狼山起向东延伸到辽西和吉林东部一带 ,全长 2 0 0 0余km。造山带内部发育了不同类型变质的沉积岩、火山沉积岩 ,以及各种类型深成侵入岩。在 1.0Ga左右 ,由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对接碰撞 ,形成了巨大陆缘碰撞造山带。这次构造事件是Rodinia超大陆拼合事件的一部分 ,表明了在Rodinia超大陆时期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是连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8.
罗迪尼亚超大陆与晋宁运动和震旦系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郝杰  翟明国 《地质科学》2004,39(1):139-152
云南晋宁地区即晋宁运动命名地的区域地质表明,晋宁运动指的是发生在中元古代晚期的一次区域性造山运动,其大地构造性质和时代完全可以与国际上格林威尔造山运动进行对比,因此以下震旦统底界作为晋宁(运动)不整合面的认识有悖于命名地的地质事实,也违反了不整合面地质意义的判定原则。扬子、塔里木等陆块的晋宁期造山作用记录表明,在罗迪尼亚超大陆聚合过程中它们作为小型陆块被包裹在格林威尔造山带之中;而华北陆块可能属于西伯利亚大陆的一部分参与了超大陆的聚合过程。新元古代早期,扬子陆块周缘地段发育的火山—沉积岩系是大陆裂解作用的产物,标志着罗迪尼亚超大陆解体的开始。其中,大部分的裂谷在莲沱期泛海侵沉积之前就已夭折,仅有边缘区的一些裂谷发展成裂陷槽或洋盆。因此,在扬子陆块莲沱期泛海侵沉积在区域上高角度不整合沉积在晋宁期夷平面之上,在局部地段平行或小角度不整合沉积在夭折的裂谷沉积之上,而在裂陷槽和大陆边缘区则为连续沉积。考虑到国际晚前寒武纪研究的趋势,本文建议将传统的震旦系予以解体:提出震旦系(纪)应只含灯影组(期)和陡山沱组(期),对应国际地层指南中的新元古Ⅲ纪代;建立独立的南华冰纪和扬子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