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应新西兰政府的邀请,笔者与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微生物工作者叶德赞同志爱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派遣,于1981年12月至1982年2月对新西兰81—82年度夏季南极活动进行了考察。现将此次考察的印象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南极陨石不但是宝贵的科学研究资源,而且对探索和研究冰盖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自1998年第15次南极科学考察以来,中国南极陨石搜集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发现了一个陨石富集区,收集了12000多块陨石样品,成为拥有南极陨石最多的国家之一。然而,相对于美国,中国南极陨石考察和研究还存在明显差距。为了实现中国南极考察的长远目标和安排十三五期间的南极陨石考察工作,基于中国的南极陨石工作总结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本文对南极陨石的长远目标进行设想,提出了十三五期间的工作规划。  相似文献   

3.
应澳大利亚政府南极局的邀请,我国派遣四名科研人员参加南极的冰川、生物、气象及海洋考察。本人于1981年11月到达澳大利亚,在墨尔本大学进行了两个月的准备工作,已于1982年1月24日抵达澳大利亚在南极的主要冰川考察基地——凯西站(Casey)。 凯西站位于澳大利亚西部佩斯(Perth)正南3,800公里处的威尔克斯地(Wilkes)海岸。其前身是美国于1957年建立的威尔克斯站,它位于现在的凯西站以西约2公里的海  相似文献   

4.
最近,美国地质学家庄士敦,经30多年来的观测研究指出,巨大的冰层是造成南极大陆和北极的格陵兰岛内陆无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的冰雪覆盖面积,分别为90%和80%,冰层厚达3000米以上。由于冰层厚的压力,其底部几乎处于溶点状态(1969年科学家赴南极考察,曾在冰层下2164  相似文献   

5.
新发现的月球陨石QUE93069为了考察和研究太阳系形成演化及人类对宇宙空间的开发利用,美国和前苏联等先进国家不惜花费巨资实施Apollo登月和飞船探测计划,从月球取回昂贵的月岩标本。然而,截止1991年,从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南极科学考察队在南极地区...  相似文献   

6.
1987年,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National Science Board)出版了题为《国家科学基金会在极地研究中的作用》的报告(The Role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in Polar Regions,NSB 87—128),其中介绍了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当前与未来极地研究的15个项目以及有关出版物。 一、美国南极研究 《美国南极研究项目》的目的是增进对南极地区以及南极与地球其他部分的关系的了解。国家科学基金会为美国南极项目提供资金,实施管理。  相似文献   

7.
1980年1月至3月,作者和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董兆乾同志应澳大利亚科学环境部南极局的邀请,到南极进行了第一次考察访问。1月12日飞抵南极大陆,2月27日乘船离开南极,历时47天。其间在澳大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副研究员秦大河于6月29日启程,前往美国明尼苏打州的明尼阿波利斯市,与其他国家队员会合,参加国际横穿南极考察。行前,中国科学院举行了欢送仪式,有关领导及同行高度赞扬秦大河的献身精神,对他在此次探险中的科学研究寄予重望,预祝他圆满完成任务,为祖国争光。  相似文献   

9.
自上世纪中叶以来,南极陨石收集就成为国际上南极考察项目中的一个重要亮点。在世纪之交之际,我国南极考察队开始了南极陨石收集,在短短的十年时间,在南极陨石收集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我国不但收集了一万多块陨石样品,成为拥有南极陨石最多的国家之一,而且新发现了一个陨石富集区——格罗夫山。  相似文献   

10.
我国海冰研究工作,正随着渤海、黄海石油开发、港口建设、航海运输及南极考察的需要,不断得到发展和加强。一支以国家海洋局为主体的我国海冰调查、研究、预报专业队伍,正在逐步形成。它们肩负着渤海及黄海北部海区海冰的日常观测、研究和预报任务,为使用部门提供冰情资料。近年来随着海冰研究工作的逐步深入,国家海洋局与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些研究所,也加强并扩大了同日本、美国、芬兰、澳大利亚、新  相似文献   

11.
我国南极陨石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继1998~2000年我国第15、16次南极科考队在南极格罗夫山发现32块陨石之后,2002~2003年第19次科考队成立了以回收陨石为中心任务的格罗夫山综合考察分队,在同一地区成功回收4448块陨石。我国的南极陨石回收工作不但实现了零的突破,而且成为继日本和美国之后拥有南极陨石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通过对第15、16次队回收的32块陨石以及第19次队4448块陨石中的38块代表性样品的化学一岩石类型划分工作,除平衡型普通球粒陨石外,发现了2块火星陨石、2块橄辉无球粒陨石、6块非平衡L3型陨石、4块碳质球粒陨石和1块非平衡型顽辉石球粒陨石等特殊类型陨石。本文主要介绍了南极陨石的回收和研究进展,以及我国在南极格罗夫山回收陨石的情况和已取得的初步研究成果。同时对我国今后的陨石回收与研究工作提出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2.
规模空前的1990年国际横穿南极考察活动,集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于一身,是一次极其艰巨的国际合作活动。该活动在1991年“南极条约”。期满之前举行,目的在于强调南极洲作为环境、生物保护区的特殊意义,南极洲丰富的资源将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在 南极洲进行的科学研究工作将按“南极条约”及其“合作、和平”精神持续下去。 考察队由六个国家的六名队员组成,维尔·斯蒂格(美国)、路易·艾地安(法国)、维克多·巴雅夫斯基(苏联)、杰夫·萨莫斯(英国)、舟津圭三(日本)和秦大  相似文献   

13.
热熔法是一种全新的碎岩方法,在南极中深孔的钻进中起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前苏联、美国、法国、日本等国热熔钻具的分析,提出了南极冰钻热熔钻具的合理组成系统及各部分功能。重点阐述了俄罗斯ТБЗС-152M钻具结构特点、使用效果及护壁液的成分和性能。  相似文献   

14.
《河南地质》2008,(12):40-40
随着执行我中第25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船进入西风带,本次考察一项重要的大洋科学项目“南印度洋XBT/XTCD走航观测”已逐渐展开:考察队将在西风带海域投放200多枚带有温度和盐度传感器的探头,这是我国南极考察首次在西风带海域进行如此密集的科学观测。  相似文献   

15.
前一段时间,在高层次的“奋斗者的足迹”报告会上,地矿部地科院南京地矿所的金庆民报告了她参加南极考察的经过,并被誉为我国第一位登上南极的女科学家.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南极冰钻的科学意义以及世界各国如原苏联、美国、法国、丹麦等国家施工冰钻的情况;重点阐述了俄罗斯南极冰钻的先进技术以及所采用的КЗМС-112型电缆式机械取芯钻具的结构和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7.
南极考察回顾及今后极地研究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中国在南极建立了长城站和中山站,建成了中国极地研究所、国家极地档案馆和中国极地数据信息管理系统,拥有2万吨级的运输和科考两用的破冰船,已派出12支南极考察队,先后有5条远洋考察船11次赴南极,航行了25万海里,运送了2000多人次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赴南极考察,完成了中国首次南大洋综合科学考察、“七五”和“八五”南极科考计划,开展了包括气象学、地球物理学、高空大气物理学、电波传输等常年观测以及冰川、地质、地貌、环境、测绘、地矿、生物学、人体医学、海洋学等多学科考察与研究,采集了大量宝贵的资料、标本、数据。我国科学家发表了数十部极地研究专著,填补了该研究领域的国内空白,其成果分别获得国家和部委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有些研究成果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极地“九五”科考计划,将着重完善基础设施,围绕全球变化、环境监测和保护,争取在我国极地考察研究的一些优势项目中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上第一位深入南极腹地的女科学家——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副研究员金庆民。去年底随中美联合登山科学考察队赴南极之巅文森峰考察时,发现了一个大铁矿。这是我国首次在南极发现的矿藏。 文森峰是世界七大高峰之一。这里气候极寒,没有生物,被人们称为“死亡地带”。至今仍是地质学研究的空白区  相似文献   

19.
南极海冰和陆架冰的时空变化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美国冰中心和雪冰中心提供的海冰资料和我国南极考察现场的海冰观测资料, 对南极海冰的长期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20世纪70年代后期是多冰期; 80年代是少冰期; 90年代南极海冰属于上升趋势, 后期偏多; 区域性变化差别大, 东南极海冰偏多, 西南极海冰即南极半岛两侧特别是威德尔海(Weddell Sea)区和别林斯高晋海(Bellingshausen Sea)的冰明显偏少.东南极和西南极海冰的变化趋势总是反相的.90年代后期普里兹湾的海冰明显偏多, 南极大陆陆架冰外缘线总体没有明显的收缩, 有崩解也有再生的自然变化现象.西南极威德尔海的龙尼冰架(Ronne Ice Shelf)和罗斯海冰架(Ross Ice Shelf)东部崩解和收缩趋势明显, 东南极的冰架也有崩解和收缩, 但没有西南极明显.陆架冰崩解向海洋输送的冰山对全球海平面升高有一定的影响.目前, 南极冰盖断裂崩解形成的冰山, 向海洋输入的水量可使全球海平面上升约14 mm.南极海冰没有随着全球气候温暖化而明显减少, 而是按照东南极和西南极反相的变化规律进行周期性的变化、调整和制约.  相似文献   

20.
南极冰层电缆式机械取芯钻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南极冰钻的科学意义以世界各国如原苏联、美国、法国、丹麦等国家施工冰钻的情况;重点阐述了俄罗斯南极冰钻的先进技术以及采用的K3MC-112型电缆式机械取芯钻具的结构和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