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城市功能是城市整体活动特点和类型的体现,识别城市内部功能区的空间分布结构,有利于城市结构优化,城市资源优化配置和城市发展规划等。以深圳市为例,对抓取的新浪微博位置签到数据进行了有效的数据筛选清洗,结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和居民出行目的,对兴趣点(pointsofinterest,POI)数据重分类,并针对分类完成的POI数据进行点要素空间多密度聚类,结合用户签到频率、POI数量比例以及土地利用混合程度构建了POI数据模型,以综合POI空间信息和语义信息,实现了城市空间自组织形态的功能区域主体功能识别。识别结果与深圳市城市布局结构规划图以及高德地图对比发现,该方法的聚类结果大体吻合深圳市空间布局的基本骨架,同时也能基本识别各大功能分区的主体功能和具有明显特征的功能区。  相似文献   

2.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优化国土开发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以国土空间为对象编制的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的空间规划,是其他有关规划国土空间开发和布局方面的基本依据。凭借地理信息强大的建库、空间分析、制图、信息服务及管理等优势,可以有效提高区划工作定量化水平、工作效率及科学性和准确性。本文重点阐述如何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青海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并简述了青海省主体功能区的试划方案以及试划区域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结构愈发复杂,城市功能区的快速有效识别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城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功能区识别缺乏对居民这一城市空间活动主体的动态表征,而长时间序列的出租车数据能动态表征居民出行行为,进而反映城市空间结构.动态时间扭曲(DTW)距离比传统的欧氏距离更能有效挖掘高维数据,泛化后的LB_Keo...  相似文献   

4.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一项典型多部门群协作工作。本文首先提出并实现基于OGC Web体系的主体功能区规划支撑平台:将多源、分散数据和模型,通过信息共享和服务,建立主体功能区规划数据库、决策分析模型库,开发主体功能区分析评价、成果管理、规划在线演示可视化等子系统,从而实现"数据—模型—分析评价—可视化"综合集成的主体功能区规划支撑平台。实践证明,该平台在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起到了较好的支撑作用,为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支撑平台和各省主体功能区支撑平台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基于兴趣点数据与道路网络数据,选取济南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通过频数密度与类型比例计算,以街区为研究单元对济南中心城区功能区进行定量识别,并验证识别精度。将识别结果与《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对比,提出功能区优化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功能区自西向东呈现多中心分布特征,单一功能区呈现圈层分布特征。构建混淆矩阵,计算出功能区总体精度为83.34%,可为济南市功能区空间规划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高精度地理国情信息和30 m分辨率土地利用数据,利用数据融合方法系统开展近30年(1990—2020年)国土空间开发强度和格局的变化分析,对比分析了主体功能区实施前后的变化轨迹,并评价了主体功能区实施对其主体功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内蒙古国土空间格局开发强度呈现由1990—2010年的加速增强到2010—2020年增速放缓的趋势。近30年人工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42%,人工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增加导致自然生态用地大面积减少。自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以来,重点开发区内的人工建设用地仍持续增长,农产品主产区内的农业用地面积由增长转向小幅减少,重点生态功能区内的自然生态用地减少幅度显著下降。研究结果对于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内蒙古”目标愿景的实现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引入SOM自组织神经网络来提高影像分类的精度,针对神经网络中神经元距离选择问题,提出迭代训练方式来确定阈值的方法。以福州市乌龙江与台江下游交汇口土地利用类型作为实例,使用Landsat5遥感卫星数据作为实验影像材料,利用改进神经网络获得的仿真结果可以准确地对原始图像进行分类,实验结果 Kappa系数达到0.9,精度能够满足遥感影像分类要求。  相似文献   

8.
针对重点开发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优先发展的绩效评价指标难以量化的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经济质量效益、产业结构、资源环境、城镇化进程4个一级指标及9个二级指标的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结合基础性地理国情普查和变化监测成果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专题数据,能够综合评价重点开发区的发展状况.通过对江苏省主体功能区划定的26个重点开发...  相似文献   

9.
基于自组织神经网络的空间点群聚类及其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采用自组织神经网络进行离散空间点群聚类的原理、方法及应用分析,提出了一种兼顾几何距离和属性特征的广义Euclid距离,并将其作为聚类统计量。并以实例验证了采用自组织空间聚类进行空间点群的数据分类、异常数据检验、均质区域划分等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空间和属性双重约束下的自组织空间聚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形式化定义了双重聚类的聚类准则及其判定方法,提出了双重聚类的两步法求解思路和自组织双重聚类算法。通过实例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自组织双重聚类可以发现非空间属性的聚集、延伸等空间分布特征,可以发现任意复杂形状的聚类,并降低了人为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兴趣点与城市功能区之间的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功能区识别,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进行试验分析,将识别结果可视化并与《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图(2010—2020)》进行对比,通过百度地图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logistic回归模型与兴趣点数据相结合能基本识别居住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对谷歌地图API技术的原理、实现方法以及目前在各个行业应用情况进行研究,提出服务渔港的谷歌地图API调用的建议与方法。通过谷歌地图为开发者提供的地图API,将谷歌卫星地图嵌入或调用到已开发的地理信息平台中,使渔港的展示效果更为真实,同时也为后续面向渔港建设的地图产品开发做好知识储备。  相似文献   

13.
从分析传统的矢量数据裁剪方法和缺点着手,进而提出利用FME软件实现对多种格式矢量数据的批量裁剪,并通过实验证明,利用FME软件进行批量裁剪,不仅能对多种格式的矢量数据进行空间和属性信息的无损裁剪,而且能实现多个数据集及要素类的灵活输出,可以极大地提高地理信息数据的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基于天绘影像的困难地区地形图测制技术,针对困难地区地形图的特点,分析影响地形图测制的因素,总结了提高困难地区地形图成果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对地图分区域构图特点进行了研究,结合嵌入式电子地图数据组织与图形特点,提出了一种集成行程长度与多段扫描转换算法的高效绘线方法,利用地图格网索引技术对算法进行了集成,验证了算法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基于SuperMap的正射影像图建库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正射影像作为城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框架的组成部分,在城市规划、环保、土地开发利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利用SuperMap Objects进行二次开发,克服了SuperMap DeskTop平台中影像数据建库的种种功能限制,实现了城市正射影像图建库过程中影像数据地理坐标的自动匹配、自动构建"金字塔"、自动压缩以及批量入库功能,并以广州市7400 km2的1∶2000正射影像图建库为例,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正确性及高效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数字城市建设的逐步推进,对地理数据生产的要求也逐步规范,如何制定同时满足制图数据和GIS数据要求的生产标准、真正实现图库一体化是测绘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采用基于MSD标准的数据生产组织方式,生产的数据既能满足制图要求,同时又能满足GIS数据的要求,实现了图库一体化。基于该技术生产的数据已经应用于多个数字城市的建设,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降低了技术门槛,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张帅毅  徐京华 《四川测绘》2011,(3):108-109,114
专题地图作为地理空间信息的重要载体之一,网络专题地图服务是地理空间信息共享的重要途径。传统的WebGIS制图方法受局限,服务器负载高,网络传输数据量大,客户端资源闲置。为此本文研究了一种通过扩展开放地图API的网络专题制图方法,服务器负责数据处理,客户端进行地图设计与绘制,并设计实现了此方案。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瓦片式地图服务模式,探索ArcGIS Engine进行瓦片式切图的相关技术方法。利用C#和ArcEngine进行组件式GIS二次开发,以此为基础,开发出基于ArcGIS Engine的瓦片式切图工具。在开发瓦片式切图工具的过程中,根据构建瓦片地图金字塔的原理,将准备好的数据源文件(mxd文档)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切割,实现了瓦片地图切图工作,并且,在实验中得到了验证,获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北京出租车GPS轨迹数据地图匹配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于车辆位置数据匹配到电子地图时,会出现车辆轨迹偏离实际道路的情况,为了提高出租车GPS轨迹数据匹配到地图的准确率,提出一种出租车地图匹配算法:基于GPS定位精度的距离范围和车辆行驶方向与道路方向的夹角区间确定候选路段,依据车辆的速度确定方向权重,计算距离和方向的综合权重值进行轨迹点匹配,通过最短路径算法进行行驶轨迹的选择,并采用北京市西二环周围100辆出租车24860条GPS数据进行实验验证。实验表明该匹配算法的匹配正确率可达到96.72%。其具有地图匹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