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数据基础、 技术设计与实现、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研究并阐述了科学合理地建立标准、权威、准确、及时更新的地名地址数据库,以及为各行业部门、社会公众提供地名地址信息服务的方法,供相关行业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地名地址是实现跨部门业务协同和实现数据共享的关键纽带,本文通过分析各部门地名地址数据情况,提出数据库设计优化方案,运用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研究并实现了一种多源地名地址数据治理技术方案,构建了标准统一、要素丰富、空间精准的地名地址库。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政府对跨部门数据需求的增加,部门间数据共享成为必然,地址编码凭借其能快速将文本形态的业务数据空间化的技术,逐渐成为了丰富共享数据、推进应用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太原市为例,研究并实践地名地址标准库建设→地理编码技术实现→地名地址数据更新模式→地名地址数据应用等一体化建设。期望能为数字城市建设和部门信息共享提供有利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行业专题数据实时空间化及深度融合应用需求,本文提出了基于统一地名地址的地理实体自动赋码关联系统建设,构建地理实体与统一地名地址数据关联体系,设计了服务接口、计算提取、语义关联、手动识别等系统核心模块,形成了完整系统技术框架,通过地理实体编码构建形成“块数据”,实现了各行业数据逻辑汇聚,为推进行业数据跨地域、跨部门有效便捷共享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地名地址数据是民政部门重要的业务数据之一,也是测绘部门在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采集的重要数据之一,并且在工商、城管、公安等部门间发挥着强有力的作用。但是从现状来看,各部门分头采集、重复采集现象严重,且没有统一标准。本文以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项目中的测绘、民政、工商3个部门为例,提出了以GIS、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来实现多部门间业务协同式地名地址数据更新的机制,保证了数据的权威、统一、标准和及时更新。  相似文献   

6.
陆生强  彭静  陈婷 《地理空间信息》2022,20(1):122-123,148
地名、地址数据归口于多个政府部门管理,由于缺乏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存在重复建设、更新不及时等问题.针对地名地址管理的业务现状和问题,探索了基于协同审批的地名地址动态更新模式,建立了贯穿地名地址申报、审批、应用全过程的业务协同系统,实现了地名地址数据的规范采集、动态更新和图属一体化管理.  相似文献   

7.
地名地址匹配引擎是连接地理信息与其他数据的桥梁,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已有的地名地址数据库已经无法与当前城乡建设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适应.为解决地名地址信息变化快、数量多但地名地址信息采集更新滞后的问题,本文基于有限地名地址信息,设计了以层级地址模型为基础的地名地址匹配算法,优先针对已有的标准地址进行精准匹配,对地名地址库中缺失的地址或非标准地址参照已有标准地址进行插值计算,实现了基于有限信息的地名地址匹配,提升了数据匹配精度,为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提供了高效可靠的地名地址引擎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吕欢欢  宋伟东 《测绘科学》2015,40(3):96-100
针对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中地址匹配的具体需求和现存中文地址匹配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多元地址要素组合的地址匹配方法:分析地名地址数据的分词方法和作为参考数据的地址编码库的物理结构;给出组合策略和匹配流程,针对地址要素的不同重要程度分配权重,计算不同组合中各地址要素相似性匹配指数,并采用加权求和方式获得匹配总分;并以城市地址编码数据库为参考数据,工商领域监管对象地名地址数据为输入地址对提出方法进行实验和验证,与其他匹配算法对比的结果表明,提出算法有效、正确、灵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智慧宁波"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中地名地址数据建设为例,深入分析和探讨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下地名地址数据的建设思路、数据标准、地址编码、数据共建共享,建成了宁波全市统一标准、结构合理、安全稳定的地名地址数据,并通过对外提供数据服务接口等服务形式在民政、公安、城市网格化管理等诸多领域取得广泛应用,全面提升了宁波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地名地址数据是政府行政管理和社会经济建设中重要的基础信息资源。空间ETL技术能够对空间数据进行抽取、转换、装载,本文将其引入到省级标准地址库建设中,实现对市县政府和其它相关部门地址信息资源的汇集和整合,并以江苏省警务标准地址库建设为例进行应用实践,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证明了基于空间ETL实现省级标准地址库汇集方法的有效性,并具有一定的实践借鉴意义,可为其它地区和行业开展与之类似的标准地址库建设和空间数据汇集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万冉冉  李婷 《测绘通报》2021,(4):136-140
政务信息共享服务对建设服务型政府及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各行业部门的政务信息资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数与地理信息存在关联,其地理信息主要通过地址字段存放。但各部门由于收集口径、采集时间、采集标准等不同,对于地址信息的表述不一致,因此不同部门的政务信息难以汇聚至统一的地理位置,或者信息汇聚后,由于汇聚类型单一无法开展多数据源的数据挖掘与分析。因此,本文以智慧新余时空信息云平台项目建设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标准地名地址匹配的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方法,其不仅提高了政务信息的整合效率和共享开发水平,而且与地理实体进行融合挂接后,政务信息可做到“以图规划、以图分析、以图成文”,促进了跨层级、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应用。  相似文献   

12.
结合济宁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整合及地名地址数据库建设项目介绍了地名地址数据采集方法,并利用先进的自主开发软件程序完成了数据编辑、入库等工作,解决了数据转换、入库数据丢失和错漏的问题,实现了无损转换和无缝衔接,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其他地区开展地名地址数据采集和建库工作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地理信息综合数据采集与应用需求,基于北斗导航系统和开源MapWinGIS技术,研制了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数据采集应用平台,解决了多源技术融合数据采集、坐标系自适应转换与快速匹配等关键技术问题。经过不同方案应用测试,结果表明,平台定位与底图匹配精度高,能够满足一般性的综合地理信息数据采集与底图调绘需求,可广泛应用于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野外数码调绘及其他行业外业数据采集应用。  相似文献   

14.
结合实际项目经验,浅谈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基础地理信息和公共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采用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数据,结合外业采集的点状信息,进行警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应急公共地理信息的采集,创建符合警用地理信息属性数据结构的空间矢量数据。  相似文献   

15.
地名地址数据库属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是构成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数字城市的逐步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对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地名地址数据库的建设和更新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面对当前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的现状,如何有效地提升数据完整性、时效性以及权威性成为数据库更新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德州市地名地址数据库更新项目为例,指出外业调查中存在的数据问题,在对多来源地名地址数据进行广泛收集,分析这些数据的空间特征、时间特征以及利用方式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多源数据集成的数据库建设思路,利用地名地址匹配技术及人机交互的方式将官方资料与调查数据进行有机融合,并详细地从数据体系化检核、地名地址拓展、名称标准化3个方面进行阐述。项目成果表明,数据的质量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6.
地理信息数据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传统的地理信息数据采集方式由少量专业单位组织,耗时长、效率低,难以满足数据的快速采集和及时更新要求。本文介绍了基于Web平台的志愿者地名地址数据采集方案,由志愿者提交地名地址数据的网站和数据库,利用互联网的高效、开放、共享等特点,实现对海量地理数据的快速采集和更新,是一种高效低廉的地理信息数据采集方式,每个用户既是地理信息的使用者,也是地理信息的提供者,可长期低成本维持地理信息数据的现势性。  相似文献   

17.
地理空间数据分类与编码是指导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的一项重要标准,本文从分析数字城市项目建设的主要地理空间数据分类与编码的基础上,依据现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将地理空间数据划分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公共管理地理信息数据、公共服务地理信息数据和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四大类,并综合设计了城市级的地理空间数据编码,为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多种类、多尺度和多时相的地理空间数据整合、建库、管理及共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平潭综合实验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整合建库为例,重点讨论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的流程,包括基础地形图数据、正射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数据、地名地址数据的入库流程,简单分析了数据库的逻辑设计及软硬件环境。  相似文献   

19.
王峰  侯平 《东北测绘》2012,(5):134-137
MapGIS软件是系统式工具型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为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输入、编辑、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管理能力。同时,该软件还提供了多种方法的数据输入与采集手段,对输入结果可进行编辑、校正、转换和质量控制,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供用户分析、查询使用。  相似文献   

20.
A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develop and gain new and often non-traditional users, librarians are working to develop services and collections to meet their needs. Acquiring, managing, describing, and distributing information are traditional library functions that must be adapted for spatial data. The heavy toll on libraries, in terms of budgetary and staff resources, however, make service and collection decisions difficult. With assistance, spatial data services in libraries can grow to complement and aid the GIS user community. This article discusses collecting spatial data, partnering with GIS professionals, and implementing GIS services within the libra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