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工程实例为依托,介绍以徕卡TCA1800型全站仪为基础组成的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在广州市天誉四期基坑相邻地铁隧道结构监测项目中的应用,利用自动化监测技术,在深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对毗邻运营地铁隧道的结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通过对各变形监测点的变形量与预警值的比较和综合分析,提出预警预测,确保在项目施工期间地铁隧道的结构安...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掌握软土地质条件下的施工特点,避免地质灾害和经济损失发生,本文结合工程区域的地质条件,在软土地层实施加固处理后,选择地表建筑和关键位置,统计其水平和高程方向的变形量。应用FLAC3D软件对深基坑周围地表沉降和防护结构变形规律进行了模拟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数值模拟获取的变形规律符合理论特征,模拟结果与实地监测结果基本保持一致,符合限差要求,可为深基坑施工提供可靠的预警保障。  相似文献   

3.
深基坑围护结构力学变形监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主要介绍了北京地铁五号线和平西桥车站施工期间的力学变形监测技术,阐述了力学变形监测工作在城市松散含水地层深基坑围护桩施工时的一些技术要求和措施,文章系统地总结了本工程中的力学变形监测技术,为今后类似工程变形监测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总干渠下穿北京地铁1号线五棵松站工程取得圆满成功。本文介绍了该工程中对地铁车站采用的人工监测与自动化监测相结合技术以及对监测数据的奇异值检验和GM(1,1)模型模拟预测的处理方法。实践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较好的完成地铁结构沉降检测和模拟预测,并实现检测数据奇异值的有效处理。  相似文献   

5.
基于成都地铁车站深基坑的实测数据,建立该基坑的独立坐标系,并对基坑测斜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独立坐标系下基坑各个特征监测点Pi的三维坐标(Xi,Yi,Zi)及变形值Ci,组成监测点的4个参数(Xi,Yi,Zi,Ci)。利用Matlab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通过色阶变化可发现基坑各部分的变形特征。可视化分析方法较单数据分析方法更直观,且可进行整体分析,为基坑变形数据分析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高层建筑物(群)深基坑工程变形监测与信息化施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高层建筑物(群)的地基处理一般采用深基坑开挖技术,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施工难度及要求越来越高,周边建筑物及深基坑施工安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采用适宜的变形监测技术,并对获得的系列资料进行变形分析,进而为信息化施工奠定基础。通过多个深基坑开挖地基处理的工程应用,工程变形监测与信息化施工正显示和发挥着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文章就工程实践为例,对该系统方法及其运用效果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以重庆某地铁复杂深基坑工程为实例,沿基坑周边布设3类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对各监测对象进行了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分别对桩撑、桩锚、板肋支护结构水平和竖向位移、支护桩深层水平位移、基坑周边地表沉降等变形特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坑工程支护设计方案可满足设计和周边环境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3D—GIS在边坡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利用3D-GIS进行边坡变形的三维空间分析和变形过程的模拟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作者结合边坡地质结构呈层状的特点,采用三棱柱模型对边坡进行三维可视化数据建模,并分析了该模型的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操作。通过分析可知三棱柱模型能与现有的GIS软件(如Arcview)兼容,也能与现有的有限元软件(如DIANA)相结合,利用柱体分析法对边坡进行变形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评估北斗变形监测系统(BDS变形监测系统)在施工干扰环境下的变形监测效果,本文将BDS变形监测系统应用于西安市东郊某地下车库深基坑工程的沉降监测,得到了施工期及工后期的沉降监测数据,根据小波降噪原理对监测数据进行了平滑降噪,并将BDS变形监测系统与水准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该场地深基坑的最终沉降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施工干扰会导致BDS变形监测系统监测数据在一定波长范围内含有大量噪声,但通过小波降噪法对含噪声数据进行5层分解后,可得到平滑的沉降监测数据,且处理后的数据与水准监测数据的平均相对误差低于10.3%;基于降噪后数据采用修正的Gompertz函数预测得到该场地最终沉降量范围为100~110 mm。相关成果可为BDS变形监测系统在类似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赵娜 《北京测绘》2018,32(1):119-122
本文选择青岛地铁车站—利津路站为工程背景,通过采集现场监测数据,并配合软件模拟分析研究深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规律。结果表明:由于地层上部是土质相对较为松散的强风化砂岩层,围护桩的水平位移量随着开挖深度呈现递增趋势;地层下部为较为坚硬的中分化砂岩层,在进入岩层时水平位移出现明显的拐点;基坑周边地表沉降的总体趋势为先增大后减小;数值模拟显示土体应力和桩体所受剪力都不断增加,同时支撑和锚杆的作用,增强了围护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超大超深基坑不断涌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尤其是位于繁华闹市区的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变形控制要求更加严格。本文结合深圳某大厦基坑工程,对施工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复杂环境下深基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得出的结论可为类似条件下工程施工和监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基于自由测站的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雪峰  刘成龙  罗雁文 《测绘科学》2011,36(5):153-154,192
本文从城市基坑水平位移监测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入了高速铁路基于自由测站的CPⅢ控制网的观测方法来进行基坑水平位移监测.通过理论分析和工程实例验证,基于自由测站的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法测站摆放灵活、网形多变,对于形状复杂、施工干扰较大的基坑变形监测能提高作业效率;采用高等级的全站仪进行观测可以满足一级基坑的监测精度要求,可达到...  相似文献   

13.
深基坑工程是地下工程施工中内容比较丰富且富有变化的领域。为了确保基坑工程施工安全顺利进行,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进行变形监测,及时发现和预报异常现象。对有效控制基坑变形、指导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将CPⅢ(高速铁路轨道控制网)平面控制测量的自由测站施测方法应用到基坑水平位移变形监测中,其特点是根据施工现场情况选择任意合适的地点架设测站,避免了施工环境对测量工作的影响和仪器的对中误差。介绍了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定权原理和置平平差原理,通过自编程序完成了基坑变形监测的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证明:利用自由测站采集观测数据,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定权约束平差和置平平差均能够高精度地得到毫米级的基坑变形量,可以应用到基坑水平位移变形监测中。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南宁轨道交通3号线青秀山站为例,研究了古近系半成岩地铁车站深埋隧道矿山法施工变形规律及施工方法,设计了专项监测方案,对矿山法大断面施工的各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重点分析了CD法和三台阶法等不同工法的初支结构变形情况。研究表明,做好地下水的控制可以保障深埋隧道安全开挖和控制周边环境变形; CD法和三台阶法在古近系半成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局部粉(细)砂岩等地层中均可以满足初支结构变形要求; CD法和三台阶法均可以选择的情况下,三台阶法更为经济。  相似文献   

16.
王成  黄腾  沈月千  欧乐 《测绘工程》2013,(5):75-77,81
详细介绍大型基坑施工对邻近地铁隧道结构的影响,结合南京地铁一号线新模范马路车站地铁隧道变形监测实例,介绍隧道监测控制网以及沉降监测点的布设,并利用平均问隙法对监测控制网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获得基坑施工引起的地铁隧道沉降情况及规律,有较高的可靠性,为地铁隧道的运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地铁监测数据建立相应的预测模型,对变形可进行前瞻性预测,从而保证地铁安全的施工和运营。本文以北京市地铁某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首先以某一监测点为例,利用小波分析对原始监测数据进行去噪处理;然后分别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对去噪后的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得到原数据的拟合值和对未来变形的预测值;最后利用同期Sentinel-1A卫星影像进行相干点时序InSAR处理,得到形变结果。通过分析两个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并与InSAR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两个预测模型在地铁形变监测中应用的优劣性。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变形监测方法都要求在测区设定固定的基准点,以此观测监测点相对基准点的相对位置来确定变形情况,而在实际工程中常常会出现无法设立稳定的基准点,或基准点丢失、遮挡观测视线等情况,这大大影响了变形监测的开展和精度。本文针对基坑变形监测中所遇到的困难结合超站仪所具有不受时间地域限制,不依靠控制网,无须设基准站,没有作业半径限制的优势,提出了采用超站仪非固定测站采集3维坐标的方法来确定监测点变形情况,很好地解决了监测过程中遇到的许多不可预见因素,提高了监测数据的时效性和精确性,降低了测量人员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9.
应用ARMA模型对地铁车站基坑监测数据进行预测分析。在参考利用已有的ARMA模型算法进行预报分析的基础上,联合最小二乘原理对模型算法进行改进,结合基坑工程算例,验证了新模型算法的可行性、有效性及稳定性。说明改进之后的新模型算法较老模型算法提高了预测精度且提升了运算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