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土流失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缺水,优化水资源配置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中线工程近期从湖北丹江口水库引水,经湖北、河南、河北,自河北省徐水县分流到天津,最终到达北京(玉渊潭)。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为沿线城市生活、工业、农业增加供水94亿m3,极大地缓解受水区水资源紧张状况。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以下简称水源区),也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对于维护水源区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确保中线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自…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介绍三维激光扫描仪基本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详细论述应用Riegl VZ-1000三维激光扫描仪实现重大地质灾害体地形测绘的方法及步骤,并以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某滑坡为实例描述了三维激光扫描仪在重大地质灾害测绘中如何获取与处理激光点云数据,形成测绘产品,并结合钻孔数据对地质灾害体做了三维地质建模模拟实验,最后评价了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3.
今天我们在重庆巫山召开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座谈会,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交流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成功经验,分析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研究部署今后工作,全力应对2016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召开这次座谈会,主要是考虑到三峡库区已经连续13年地质灾害零死亡,防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很多成功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并向全国推广,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也要抓紧研究解决.同时,今年库区的防灾形势十分严峻,防灾任务十分艰巨,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目标任务,全力做好今年工作.  相似文献   

4.
加强地质灾害预警建设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日前指出,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仍十分严峻。国务院总理曾培炎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最近一段时间里:我国地质灾害发生频繁据调查统计,我国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与沉降、地裂缝地质灾害易发区达600多万平方公里。长江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电东送工程、西气  相似文献   

5.
5月19日,国土资源部在重庆召开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座谈会。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在会上强调,要认真研判库区地灾防治形势,重点防范,狠抓制度、责任落实,坚持以人为本、突出重点,立足防大灾、抗大灾。重庆市副市长谭栖伟、湖北省副省长田承忠就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和加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总结交流。  相似文献   

6.
今天我们召开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竣工最终验收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三峡建委十八次全体会议部署,总结三峡三期地灾防治工程实施情况并形成最终竣工验收意见,分析研判库区地灾防治工作形势,对下步工作做出进一步安排。  相似文献   

7.
2010年是我国历史上地质灾害灾情最为严重的一年。面对异常严峻的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在国土资源部党组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地质环境司一手抓汛期地质灾害防范,一手抓体制机制建设等基础工作。在开展大量调研、总结和分析工作的基础上,组织专门人员,系统梳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展、现状、问题,  相似文献   

8.
前言 长江三峡库区自然地质条件复杂,环境容量有限,暴雨、洪水频繁,地质灾害严重。库区地质灾害对三峡工程和库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日益增加,有效防治库区地质灾害已成当务之急。 2001年7月17日,朱镕基总理在三峡工程移民暨对口支援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三峡工程是一个整体,防治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建设,是三峡工程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加强对崩滑体等地质灾害的监测和治理,是关系到库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子孙后代的大事,刻不容缓,必须在水库蓄水前抓紧治理。特别是对那些在蓄水后可能产生滑坡的崩滑体,要集中力量,抢先治理。”“对治理工程项目,要快调查、快规划、快立项、快审批、快实施,做到科学论证,简化程序,加快进行。”  相似文献   

9.
《国土资源通讯》2007,(14):48-48
第一条为了保护矿山地质环境,防治矿山地质灾害,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0.
《国土资源通讯》2002,(3):45-4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三峡地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和重力连续观测数据,结合水文气象和地形资料,计算大地高、地面重力等变化,通过与地质灾害事件的空间对比分析确定评价所用的观测要素和权重,对地质环境稳定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发现,整个三峡地区的地质环境总体上较为稳定,三峡大坝下游地区稳定性普遍较好。但是,库区腹地秭归-云阳段的长江沿岸有5~6处形状及面积不同的局部地段,稳定性较弱;三峡库区外围的房县、镇坪县也存在一些稳定性较弱的地区。所提出的地质环境稳定性定量评价方法和研究结果对于区域地质环境评估和地质灾害防治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陈阳 《中国测绘》2022,(3):18-20
水是生命之源、生存之本,水利工程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受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我国水资源南北分布不均,对人们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在这一大背景下,南水北调这一世纪工程提上日程.因此,南水北调路线也被称为北方地区生产生活的"大动脉". 在全国首批"工程测量工匠"获得者中,就有一位与南水北调工程结缘的工程测量人,他就是...  相似文献   

13.
国土资源部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行业标准规范编制工作,2000年以来,在认真总结三峡库区等重点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先后组织编制出台了《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等行业规范。  相似文献   

14.
《国土资源通讯》2007,(8):43-46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土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终于启动。它对于缓解北方地区缺水,优化水资源配置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特别是首都北京的人民,将喝到从丹江口水库引来的清澈甘甜的水。但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也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据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副司长张学俭和长江水利委员会水保局副局长廖纯艳的介绍,目前水源区水土流失面积有5万多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53.2%。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水源区坡陡沟深、地表岩层松散、降雨失控分布不均等自然因素。此外,人为因素也是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毁林开…  相似文献   

16.
根据媒体报道,为了减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河北境内的巨额配套费用,河北水利界的专家突破常规思维,提出了一个利用地下漏斗建地下水库调蓄水资源的大胆设想。前不久,国际地质科学  相似文献   

17.
随着水下测绘技术手段的发展,GPS-RTK结合测深仪的无人船水下三维地形测绘技术逐渐应用到实际中。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短缺的战略性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其中中线工程北上直达北京南部的大宁水库。为了保证大宁水库的饮水质量以及满足南水北调工程的要求,要在大宁水库建造围堰,现采用无人船水下地形三维测绘系统对大宁水库部分水域进行水下地形测绘,获得水下三维数据,为建造围堰提供可靠基础数据。本文介绍了利用该设备进行大宁水库水下三维地形测绘的主要原理、流程和成果。  相似文献   

18.
(2012年5月19日,根据录音整理)今天我们在重庆召开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座谈会,这个会议很重要。先前我们还专门到三峡库区就《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的贯彻落实情况和三峡库区地灾防治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调研,与重庆市、湖北省共同对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出进一步的安排和部署。  相似文献   

19.
地质灾害调查中ETM+与SPOT 5 Pan影像融合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杰  戴福初  许领  李维朝  姚鑫 《国土资源遥感》2008,(1):43-45,54,I0001
在对金沙江上游某库区地质灾害调查中,针对研究区范围广、高差大及交通不便等不利因素,选用ETM 与SPOT 5 Pan融合影像,对库区地质灾害进行遥感调查;分别采用Brovey变换、IHS变换和PCA 变换融合方法对这2种影像进行了融合,并对融合方法和地质灾害解译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PCA变换是一种适合于地质灾害调查的遥感影像融合方法,融合后的影像滑坡、泥石流及崩塌等地质灾害特征明显,能够满足地质灾害遥感解译要求.  相似文献   

20.
周建郑  周光奎 《测绘科学》2007,32(6):171-172,95
本文介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简称中线工程)施工控制网测量工作,指出在长线路水利工程施工控制测量的重点与难点,提出了针对测量工程而开展的相应措施,为大型长线路测绘项目的测量工作积累了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