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克强副总理贺信 国土资源部、总装备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欣闻资源一号02C卫星在山西太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这是我国自主创新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标志着我国遥感卫星从科研试验型向业务应用型的转变。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奋战在卫星工程各系统和一线的同志表示诚挚问候!  相似文献   

2.
信息广场     
<正>高景一号:我商业遥感"国家队"正式出征太空2016年12月28日11时23分,高景一号01组两颗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商业遥感"国家队"正式出征太空,将我国的商业遥感水平带入国际一流的队列。随着我国鼓励商业航天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的相继出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启动了商业遥感"16+4+4+X"系统的建设,是指由16颗0.5米分辨率光学卫星、4颗高端光学卫星、4颗微波  相似文献   

3.
正《卫星应用》杂志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所属的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主办的技术应用类月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卫星应用研究院院刊,中国宇航学会卫星应用专业委员会会刊。杂志全彩色印刷,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刊号为ISSN1674-9030,国内刊号为CN11-5919/V。《卫星应用》是《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  相似文献   

4.
10月19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里很热闹、很忙碌.距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实施发射不到一个星期,这天下午,发射中心正在进行最后一次星箭总检查.声声指令中,长三丙火箭托举着北斗卫星矗立在塔架前,身披阳光,背靠蓝天,英姿飒爽.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导航卫星总指挥李长江站在不远处.他仰望着火箭顶端的北斗卫星,眼睛眯着,嘴角微微扬起."从2000年第1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发射起,每次北斗卫星发射,我都在这."他说.  相似文献   

5.
HJ-1A卫星泰国接收站工程建设项目日前在泰国曼谷验收交付,标志着我国首次实现了卫星遥感地面接收站整套系统出口。此项目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承担,是根据政府间关于亚太多任务小卫星多边合作协议,在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卫星数据共享体系的框架下,  相似文献   

6.
2012年25日23时3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一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将与先期发射的1 5颗北斗导航卫星组网运行,形成区域服务能力.根据计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于明年初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正式服务.  相似文献   

7.
一景 《中国测绘》2022,(1):82-83
2021年12月5日,联盟号发射器从法属圭亚那的欧洲航天港发射了另外两颗伽利略导航卫星,欧洲最大的卫星星座进一步扩大.伽利略卫星27~28加入现有的26颗在轨卫星星座,为全球超过23亿用户提供精确的卫星导航定位.  相似文献   

8.
在近地低轨卫星上安装GPS接收机,并同时能捕获到四颗GPS卫星的话,我们就可以直接利用GPS观测值来组成观测方程,解算被求卫星的轨道位置。但由于GPS卫星是为地面上的用户设计的,其主要是满足地面用户的导航定位要求,再加上近地卫星的高动态性、高速度性,有时还不能同时捕获到四颗GPS卫星,这都给近地卫星的定轨带来了不确定的因素。本文主要对这一想法进行了试验,并分析了定轨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一、引 言 2012年10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16颗北斗卫星,至此,我国北斗导航工程区域组网顺利完成.同时,2012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正式版正式公布,北斗导航业务正式对亚太地区提供无源定位、导航、授时服务.BDS空间段包括5颗GEO卫星和5颗IGSO卫星,在亚太地区可以在全时段或者绝大多数时段里观测到这些卫星,从而实现了BDS对亚太地区的区域增强,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0.
北京时间10月25日23时33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划破夜空,成功将中国第1 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 这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它将与先期发射的15颗北斗导航卫星组网运行,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根据计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于明年初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正式服务.  相似文献   

11.
北京1号小卫星遥感器性能在轨测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北京1号小卫星是中国第一颗实用型对地观测微小卫星,也是"国际灾难监测星座(DMC)"的第五颗星,该卫星于2005年10月27日在俄罗斯发射成功,设计寿命5年.在北京1号小卫星发射成功后,中英双方开始对卫星进行在轨测控和调试.在分析光学遥感器成像模型基础上,参考国际典型卫星在轨测试内容和北京1号卫星的特点,提出了北京1号小卫星在轨测试的内容、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全面评价了北京1号小卫星的辐射性能、几何性能、光谱性能和图像综合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北京1号小卫星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星座结构为5颗GEO卫星、3颗IGSO卫星和27颗MEO卫星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所能够提供的星座性能指标。初步分析表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向全球用户提供理想的卫星可见数、PDOP值和定位精度,这些指标与GPS系统相一致。对于中国大陆区域内的用户来讲,由于有5颗GEO卫星和3颗IGSO卫星的增强作用,COMPASS系统所提供的性能指标明显优于GPS系统。  相似文献   

13.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星座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星座结构为5颗GEO卫星、3颗IGSO卫星和27颗MEO卫星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所能够提供的星座性能指标。初步分析表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向全球用户提供理想的卫星可见数、PDOP值和定位精度,这些指标与GPS系统相一致。对于中国大陆区域内的用户来讲,由于有5颗GEO卫星和3颗IGSO卫星的增强作用,COMPASS系统所提供的性能指标明显优于GPS系统。  相似文献   

14.
覆盖中国及亚太大部分地区的16颗北斗导航卫星在他们手中诞生,烙着中国印痕的北斗导航之路从他们脚下延伸,他们为中国人布下了属于自己的"星座",从此,中国将用自己的卫星搜索道路、俯视大地、调准时间. 他们就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一个平均年龄30岁左右,多数员工都是2009年前后进入航天领域的"超年轻"团体.  相似文献   

15.
《中国测绘》2010,(5):87-87
<正> 国家测绘局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共同推进"资源三号"卫星及后续星、重力卫星、干涉雷达卫星、激光测高卫星等测绘系列卫星的发展,合作建立业务化运行的国家卫星测绘应用体系,形成我国自主的卫星测绘技术体系。(8月3日一版)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全球覆盖通信的考量,分析和仿真了低轨道卫星通信星座和中轨道卫星通信星座.结果表明在30°最低通信仰角和地面用户至少同时可见2颗卫星的约束条件下,低轨道卫星通信星座的卫星总量需要达到182颗(对应卫星轨道高度为1500km) ,中轨道卫星通信星座所需要的卫星总量为32颗(对应卫星轨道高度为10000km)或20颗(对应卫星轨道高度为20000km).  相似文献   

17.
《全球定位系统》2010,35(1):5-5
2010年北京时间1月17日零点12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又成功发射了一颗导航卫星。这是第三颗北斗二代导航卫星。此前,我国分别于2007年4月14日和2009年4月18日发射了两颗北斗导航卫星。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GEO/IGSO/MEO 3种卫星在BDS伪距差分定位中对精度的影响,先只添加4颗GEO卫星参与定位,再在4颗GEO卫星均参加定位的条件下,逐次增加一颗高度角最大的IGSO卫星参与定位,最后在4颗GEO卫星和3颗IGSO卫星均参加定位的条件下,逐次增加一颗高度角最大的MEO卫星参与定位。分析3次实验HDOP、VDOP值和定位精度的变化。实验表明,在北斗卫星星座(5GEO+6IGSO+3MEO)条件下,只有GEO卫星参与定位时精度较差,当加入IGSO卫星和MEO卫星时能显著改善空间结构并提高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9.
GIOVE-A卫星精密定轨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PS系统的实测数据,在极为类似的条件下,仿真研究了GIOVE-A卫星的精密定轨问题.以IGS提供的GPS精密星历为时空基准,利用12个全球分布的跟踪站数据,在精确确定地面站坐标、精密时间同步以及确定对流层参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单颗GPS卫星仿真GIOVE-A卫星实施了精密轨道确定.结果显示,采用本文方法计算的单颗导航卫星轨道的三维位置精度优于50 cm,径向精度达到了10 cm.  相似文献   

20.
利用低轨道地球卫星(LEO)进行导航增强首先需要设计低轨星座,在进行星座构型设计时,星座的稳定性及综合成本是需要考虑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提出了顾及星座稳定性及综合成本进行低轨导航星座优化设计的方法. 首先,利用遗传算法对铱星星座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铱星星座与未优化前星座相比较,全球可见卫星数均值由2.3颗增至2.9颗,可见卫星数标准差由2.3降至0.7,综合成本因子由5.3降至4.5,证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然后以Walker星座作为基本构型,在保证低轨混合星座稳定性的基础上,顾及导航性能和综合成本,利用遗传算法进行了混合星座的优化. 将优化后的低轨混合星座与北斗星座进行了组合,组合后的星座与北斗星座相比较,全球可见卫星数均值由6.9颗增至9.3颗,可见卫星数标准差由1.1降至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