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林文惠 《高原地震》2007,19(1):60-64
0 引言 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的客观需要。在2000年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提出了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紧急救援三大体系的工作任务。在2004年的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上,国家又进一步提出了要实现防震减灾三大战略要求:防震减灾工作必须突出重点、全面防御;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管理科学研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国家地震局第三期局长研讨会于1988年9月22日至27日在九江联合召开。这次活动的主要议题和任务是:研讨我国地震工作发展战略、战略目标、“八五”规划设想及重大科技政策措施,推动软科学在地震系统中的应用,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国家地震局主要领导、有关管理专家和学者90余人出席了会议。这是一次地震系统高层次的软科学研讨盛会。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共产党十三大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为使我国地震科学沿着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发展,国家地震局政策研究室于1987年11月10日至14日在广东省中山市召开了全国地震科学新技术发展战略第一次研讨会。——地震预报发展战略研讨会。国家地震局周锐副局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参加会议的有国家地震局的有关职能部门、直属研究所和部分省地震局的负责同志和专家共28人,国家科委政策局也派员参加会议并讲了话。 周锐副局长在讲话中指出:这次会议是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召开的。现代科学技术突飞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援建老挝国家地震监测台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一带一路"建设倡议下,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援建老挝国家地震监测台网,为期3年,现已初步完成台网建设工作。项目的实施,彰显了中国软实力,推进了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全国地震科技情报工作研讨会于1988年11月22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同时成立了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科技情报专业委员会及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地震科技情报学会参加会议的有国家地震局有关司、处、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办),局直属单位的科技情报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专家、科技人员共84人。国家地震局副局民高文学、周锐同志出席了开幕式,高副局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中国地震学会2000年的工作,内容包括中国地震学会2000年的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工作和科学普及工作;介绍了中国地震学会2001年来的学术活动计划。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国地震局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科学教育部签订的有关地震研究合作协议,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科学教育部地震研究所签订的一系列科技合作协议,第八届天山地震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9月24日至25日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召开.此次研讨会是自1992年以来,中方与哈方共同举办的第八届天山地震国际学术研讨会.它对于深入探讨天山地震活动规律,推进中国和中亚各国的地震科学研究发展,加强相互间国际地震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和推动中亚各国的防震减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受中国地震局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委托,承办组织此届天山地震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以及中亚各国地震科学工作者的积极参与下,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8.
1990年12月20日至22日,在海口市召开了海南省地震学会成立大会暨海南省地震事业发展规划战略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省内外地震系统、相关学科、兄弟学会、友邻单位的专家、教授、学者、科技工作者,共80余人。海南省政府孟庆平副省长到会祝贺。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地震局原副局长高文学教授到会祝贺,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9.
2006年4月17日-22日,首届西南地区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研讨会在成都成功举行。研讨会由四川省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院发起和承办,会议的主题:促进西南地区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开展,更好地服务社会;促进西南地区各省、市从业单位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质量;加深对GBl7741-2005《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理解,把握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关键技术环节和要点。  相似文献   

10.
《国际地震动态》2004,(5):44-45
中国地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于2004年5月10-16日在湖南省张家界市召开了以“新时期防震减灾科普工作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为名的工作会议。中国地震学会秘书长郝记川、修济刚主任、谭先锋、邹文卫副主任以及委员和代表30余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借鉴发达国家的高技术产业化模式,根据国家发展战略的导向,深入分析中国地震科技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强调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探索中国地震事业的发展方向,提出应该提升中国地震科技的国家战略地位、增强其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1995年8月在满州里召开的中国地震预报战略研讨会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和取得的共识:近30年来初步形成了一套符合中国大陆的地震预测科学思路、方法,并在一定程度上成功预报了某些中、强地震。  相似文献   

13.
简讯     
《华南地震》2011,(4):130-131
2011年11月7日,由省地震局主办的《华南地震》创刊三十周年编辑工作研讨会在广州召开,省地震局局长黄剑涛到会祝贺并致辞,省地震局副局长、《华南地震》主编吕金水作"《华南地震》刊物发展情况,未来展望"的专题报告,福建省地震局副局长、《华南地震》副主编黄向荣出席会议并发言。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中美地震工程研讨会于2000年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西苑饭店召开。会议目的是纪念中美地震工程及减灾科技合作二十周年,并面向新世纪商讨地震工程的发展方向及中美乃至世界范围内在地震工程领域的广泛合作。这是世纪之交地震工程界的一次盛会。 会议是由中国地震局、中国建设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共同主办,中国地震局负责具体寿备工作。会议中方主席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胡聿贤教授担任,美方主席由B.F.Spencer教授担任。中国地震局陈章立局长、中国建设部叶如棠副部长、中国国家自然科…  相似文献   

15.
1988年11月14—18日在葡萄牙里斯本召开了地震预报国际研讨会。出席这次研讨会的有来自近30个国家的100余名地震学者,联合国有关机构的代表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共宣读80余篇论文,内容涉及地震预报、强地面运动预测、观测方法与数据处理,以及有关地震预报的研究、发展规划和相应的政策等。在学术交流和讨论的基础上,会议还就加强地震研究的国际合作,成立国际地震预测研究的协调机构,建立国际性地震预报实验场以及全球地震资料快速传递系统等提出了有关决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2000年以来我国地震观测系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已建成了由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区域数字地震台网、火山数字地震台网和流动数字地震台网组成的新一代中国数字地震台网。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每天汇集的数据量达到40GB,可以说,我国地震台网产出的观测数据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如此海量的地震波形数据为地震监测与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  相似文献   

17.
一部反映我国地震社会学研究成果的文集——《地震社会学研究——全国地震社会学研讨会文选》将于近期由地震出版社出版。为了促进我国地震社会学研究的发展,推动其实用化进程,1988年7月,在河北省唐山市召开了我国首次以“地震社会学”命题的研讨会。这次会议由我国地震学界、社会学界11个单位联合发起,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名学者在会上进行了交流。《地震社会学研究——全国地震社会学研讨会文选》即是这次会议的成果汇编,分大会报告、学术论文、论文摘要三部  相似文献   

18.
2000年全世界地震活动水平略高于往年,但地震灾情很轻,地震死亡人数总计240人,伤3096人,经济损失约3亿美元,2000年印度尼西亚是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  相似文献   

19.
1988年12月苏联亚美尼亚地震后,一些国家为帮助苏联科学家而组成的震后情况调查组的成员最近与其他研究人员一道参加了在苏联召开的斯皮塔克1988年地震国际研讨会。这次为期4天的研讨会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苏联科学院共同组织的,于1989年5月23—26日在苏联亚美尼亚共和国首都埃里温举行  相似文献   

20.
前言     
黄剑涛 《华南地震》2008,28(2):I0001-I0001
两年一度的港澳地区地震科技研讨会是推动三地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平台.三地一衣带水、唇齿相依,具有相同的地震地质背景,构建拥有地震安全的繁荣区域,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与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