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托木尔峰地区是我国天山现代冰川作用最强烈的地区,广泛发育着在我国高山冰川中独具特色的规模宏大的山谷冰川。丰富的冰川融水是山前干旱地区的主要水源。在1978年托木尔峰地区科学考察工作中,冰川水文研究工作是以托木尔峰南侧的台兰河流域为重点,在琼台兰冰川冰舌末端建立了高山半定位水文观测站,并作了裸露冰面和冰碛物复盖冰面的径流场观测。还进行了冰川水文方面的踏勘和调查,收集了有关资料。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我们探讨了托木尔峰地区的冰川水文特征。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博格达峰地区冰川在山区径流形成中的作用,作者在1981年参加中日联合博格达峰地区冰川考察中,选择天山东段现代冰川作用最强烈的北坡四工河、甘河子沟和白杨河源头的冰川为研究重点(图1),其中白杨河海拔高度1100米处设有常年水文观测站,控制流域面积252平方公里,冰川覆盖率为9.7%。作者于7月24日至8月3日在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代冰川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1958年我国开始大规模冰川考察以来,就注意到冰川变化的问题,但因处于研究工作的初始阶段,除取得少量访问资料外,冰川变化的定量资料甚少。6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考察区域的不断扩大,先后在天山、祁连山、喜玛拉雅山、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和其他山区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其中包括一批冰川变化资料施雅风等,1964;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冰川冻土研究室,1965;郑本兴等,1975;祁连山冰雪利用研究队,1980;张祥松,1980;Wang Wenying,1983;李吉均等,1986)。现根据三十年(1958—1988)来的文献资料并作若干补充,统计了我国主要山区242条冰川末端变化状况。虽然这些资料逐年连续性较差,时间系列多数较短,卫  相似文献   

4.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下称为1号冰川)物质平衡,谢自楚、张金华等先后作过研究。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最近三年(1979—1982年)的资料,并利用距1号冰川2.5公里,海拔高度3588.6米的天山气象站资料(1958年9月—1982年8月),试图讨论二十四年来1号冰川的物质平衡变化与气候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冰川泥石流与冰湖溃决灾害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冰川泥石流与冰湖溃决灾害发育在高山冰川分布区的外围,其灾害影响可达很远的下游河谷地带。冰川灾害已经成为我国西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环境灾害。施雅风和谢自楚教授都十分重视冰川灾害及其防治的研究,并多次组织了重要的研究项目。 大量的研究课题首先来自交通、水利及能源等建设工程的防护问题。60年代初,我国川藏公路许多地段多次受到冰川泥石流袭击,为此,1964年第一次组织了冰川泥石流考察,并进行了系统的观测和试验研究(施雅风等,1964;杜榕桓等,1985)。随后,进行了1974—1975年喀喇昆仑山南坡洪扎河谷(中巴公路巴基斯坦境内)冰川泥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山冰川的雪冰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川化学又称雪冰化学,主要研究降落在冰川积累区的大气固态降水。广义的冰川化学研究,包括海冰、河冰、积雪、冻土地下埋藏冰等。冰或雪不是绝对纯净的物质,在其晶粒间含有各种不同的化学物质,研究冰川冰雪中化学元素和氢氧同位素含量、分布规律及特征,又可提供环境污染信息及冰川形成时的某些气候特征。我国的高山冰川化学,有些单位在60年代开展过一些研究,但仅限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希夏邦马峰(章申等,1982)和珠穆朗玛峰两地区的冰川(章申,1979;章申等,1973,1975,1980),分析误差较大。1979年随着野外高山冰川考察事业迅速开展,冰川化学研究在阿尔泰山喀纳斯冰川(王平等,1982,1983;王平,1983)、天山托木尔峰西琼台兰冰  相似文献   

7.
托木尔峰地区的现代冰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77年及1978年夏季,中国科学院所属有关单位组成的登山科学考察队,在天山最高峰托木尔峰(7435.3米)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我们在这次冰川考察中,开展了以现代冰川基本特征和古冰川作用的研究工作,并在西琼台兰冰川建立了短期的半定位观测站。现将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1958年由施雅风教授创建的中国科学院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的成立,标志着冰川学在我国的诞生。三十年来,在施雅风等开创者的带领下,中国冰川学经历了发展—挫折—再发展的曲折过程,终于形成了以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为中心的,包括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环境保护研究所、兰州大学地理系以及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地理系等近300名中国冰川学专业队伍。研究对象涉及现代冰川、积雪、河冰、海冰、地下冰和第四纪古冰川等冰冻圈各个部分。研究范围包括冰雪物理力学、地球化学、冰川气候、冰川积雪水文、冰川沉积等诸多方面,形成了以中国中低纬度高  相似文献   

9.
三十年的回顾与教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有专门组织的中国冰川冻土研究事业开始于1958年,这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开展现代冰川研究。1960年增加冻土研究,作为这个事业的老兵和两度主持者(1958—1966,1978—1984),回首前尘,百感交集,三十年的经验教训是很多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里愿就个人认为是最深刻的几件事,简略回顾。  相似文献   

10.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物质平衡研究   总被引:5,自引:9,他引:5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下称1号冰川)是我国现代冰川定位观测研究较早,时间序列最长(1959年6月—1967年7月),工作项目较全的冰川。在1965年发表了一批论文,总结了1959—1962年三个年度的物质平衡。本文在上述基础上,根据  相似文献   

11.
天山山区冰川编目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9年,中国科学院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对天山现代冰川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察。与此同时,利用临时拍摄的航空相片和局部地区的地形图资料,首次对天山冰川进行了编目登记。当时只统计到冰川483条,面积1446km~2,估计储水量883×10~3。1960年又进行补充登记,冰川增加到676条,面积4865km~2,总储水量1806×10~8m~3。由于冰川编目的基本资料不全,上述统计数字远小于天山山区实有的冰川数量。在逐步具备地形图和航空相片的基础上,1973—1975年,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与国家地震局新疆地震大队等单位合作,对天山山区现代冰川再次进行了编目登记,统计到冰川6896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陆型冰川运动的某些特征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运动是冰川区别于其它自然冰体的主要标志之一。我国现代冰川工作者一开始就重视对冰川运动的观测研究,至今已积累了二十多年的资料。1958年以来,先后对祁连山、天山、昆仑山、念青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和阿尔泰山的某些冰川,进行了运动速度观测及其研究,有些冰川还进行过连续的观测(表1)。此外,还对喀喇昆仑山的巴托拉冰川进行过详细的观测研究。施雅风等曾对我国冰川运动情况作过总结。本文试图在前人总结和笔者在祁连山、天山等新近观测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冰川运动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3.
天山冰川站是我国唯一的一个以冰川为主要研究内容的高山综合科学试验站,其建设和发展,对于促进我国冰川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开展冰雪科学研究的三十年中,天山冰川站经历了60年代初期的发展阶段和80年代以来的恢复重建和走向世界先进水平阶段;而展望未来,天山站有着广阔的前景。为纪念我国开展冰雪科学研究事业三十周年,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在改革和开放的形势下把天山冰川站办得更好。本文就天山冰川站所走过的路程和观测研究工作作一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东支顶部出现冰面湖   总被引:18,自引:11,他引:7  
李忠勤 《冰川冻土》2005,27(1):150-152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以下简称1号冰川)是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进行长期观测试验的冰川之一,是国际冰川监测网中亚洲中部干旱半干旱区冰川的代表,一直为世界冰川监测服务处(WGMS)选定的全球十条代表性冰川之一.其基本观测资料被定期刊登在由国际水文协会雪冰委员会、联合国环境规划暑以及教科文组织(IAHS(ICSI)UNEPUNSCO)主办的数种资料报告上,被广泛推介于环境与全球变化研究,并曾为IPCC报告所引用.近年来天山冰川站加强了对雪冰转化物理化学过程的研究,在积累区开展全年度的观测取样工作.  相似文献   

15.
利用树木年轮来推断古气候,是研究气候变化的一种有效途径。一个好的树木年轮序列相当于一部可靠的气候变化史册。特别是对一些荒凉的高山地区,其使用意义和价值更大。年轮宽度能较好地反映大旱、低温等异常气候。一九八一年中日联合考察队对天山博格达峰地区进行冰川考察,采集了一棵年轮为150年左右的天山云杉(PiceaTianshanensis),对这棵树的年轮宽度序列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据中日文化交流协定,由日本名古屋大学水圈研究所助教授渡道兴亚、山江大学教育部助教授上田丰与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新疆地理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察队,于1981年7—8月,主要对我国天山博格达峰北坡的现代冰川进行了考察研究,同时也对周围地区的第四纪冰川作用的遗迹进行了研究。 博格达峰(海拔5445米)为中国天山东部最高峰。以主峰山体为中心,发育了共201条、面积为135.18平方公里的现代冰川,是当地山区及山前平原区工农牧林业用水及人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7.
天山乌鲁木齐河流域冰川地貌与冰期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乌鲁木齐河源于天山北列喀拉乌成山的北坡,区内保存着形态多样、较为清晰的第四纪冰川侵蚀与沉积地形.经过老中青数代人的考察研究,取得如下研究成果:1)查清了河源区冰川地形的分布与特征,运用冰川沉积学与地貌地层学原理对乌鲁木齐河出山口处的扇形地进行了冰川与非冰川成因的鉴别;2)基于地衣法、常规14 C与AMS14 C、TL、ESR、CRN(10Be)等多种定年方法的测年结果,并结合地貌地层学原理,建立了乌鲁木齐河流域小冰期、新冰期、末次冰期(MIS 2~4)、MIS 6与MIS12较完整的冰川演化序列,为我国第四纪冰川研究树立了一个典型范例.展望未来,乌鲁木齐河源区的冰川地貌演化模拟与古环境重建等需作进一步研究,喀拉乌成山南坡的冰川地形有待进行综合定年;若以乌鲁木齐河源流域冰期序列为参照,冰川发育与天山的构造抬升以及东、中与西段天山冰川发育是否具有一致性,天山地区是否保存有更老冰碛等科学问题尚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庆祝我国专业冰川冻土研究机构成立三十周年之际,回顾和展望冰川测量与制图工作也是很有益的。测量与制图室是我所技术系统中最早筹建的一个以摄影测量为主的技术室,其主要方向是为冰川、冻土和泥石流研究测量和编绘各种比例尺的专题地图、观测和积累冰川运动、冰面升降和末端进退变化等有关定量资料,以及改进高山冰川区测量与制图的方法。 我国的冰川测绘工作,解放前,只有少数外国学者曾深入我国的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等地区,对某些冰川作过零星、粗糙的考察测绘。解放后,除国家基本地图外,冰川的测绘工作始于1958年的祁连山冰川考察,但较全面系统的冰川测绘工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亚洲高山区冰川正在加速消融退缩。从冰川的物理变化机制,数值模拟冰川变化的过程,是揭示冰川变化机理的关键,也是研究冰川对气候的响应以及预测冰川变化的重要途径,更是应对冰川变化引发水文、生态、和环境效应的重要前提。作为冰川变化研究的前沿方向和热点领域,数值模拟一直是山地冰川研究的核心任务,近年在对亚洲高山区冰川研究中进展迅速。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对山地冰川进行数值模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然后简要回顾了近年来亚洲高山区冰川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最后基于目前的研究与认识,提出我国在冰川数值模拟研究的薄弱环节并进行了展望和设想。本文可为建立、发展冰川数值模型,尤其是亚洲高山区山地冰川数值模拟研究提供基础知识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郑本兴 《冰川冻土》2011,33(3):703-705
中国是欧亚大陆冰川最多的国家,也是中低纬度地区山岳冰川最多的国家,现代冰川近6万km2,主要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和西北高山区.1957年以前,只有西方探险家和少数中国学者进行过一般性考察研究.1957年夏,我和唐邦兴随施雅风先生横穿祁连山西段,进行中国地貌区划路线考察时,登上了党河南山北坡的马厂雪山冰川,深深地感到冰川融水与荒漠绿洲的关系,水就是生命线的含义.施雅风先生回到北京以后就向中国科学院领导汇报,提出开展祁连山现代冰川考察和融冰化雪试验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竺可祯副院长的支持,于1958年成立中国科学院甘肃青海综合科学考察队冰川分队,融冰化雪试验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朱岗昆先生带领苏从先、杨颂禧等进行;冰川考察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地理所施雅风先生带领郑本兴、朱景郊、王宗太等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