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用Winkler地基模型估算地基沉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照计算,讨论选用较合理的基床系数,用Winkler地基模型估算地基沉降  相似文献   

2.
在深厚软土地基上,是不允许建设挡水坝这样的大荷载建筑物的,随着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解决许多原来不可能的问题.以达开水电站为例,研究了在深厚软弱地基上筑土石坝和混凝土面板坝的问题,通过有限元分析,说明在合理进行地基处理的条件下,在深厚软土地基上是可以兴建25 m的土石坝和面板坝,而建土石坝更加稳妥.  相似文献   

3.
地基工程     
本书由侯兆霞主编,2004年5月出版。根据国家最新标准编写。全书共分5章。第1章绪论,主要介绍了基础工程设计与施工所需资料、基础工程设计计算原则、设计方法及基础工程学科的发展。第2章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主要介绍了刚性基础、扩展基础、条形基础的设计。第  相似文献   

4.
软土地基上高填方刚性涵洞地基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保国  骆瑞萍  徐颖 《岩土力学》2013,34(2):353-358
山区沟谷软土地基上高填方刚性涵洞的应用较为广泛,然而,现有的计算理论对该类条件下涵洞地基承载力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对地基承载力提出过高的要求,反而为结构带来了不利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手段对涵洞的地基承载力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基础埋深、宽度及软土固结对涵洞地基承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基础埋深系数 5时,涵洞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随着基础埋深的增大近似线性增加,当 5时,基础埋深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影响逐渐减小;但基础宽度对软土地基上刚性涵洞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影响甚小,实际工程中可不予考虑。此外,试验结果表明,固结度和固结压力对软土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有复合影响,固结度较大时,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随固结压力的增大而明显增大。固结度和固结压力对内摩擦角的影响比对黏聚力的影响要大。高填方涵洞地基极限承载力随着软土固结度的增大而提高,当固结度达到90%时,地基极限承载力通常可提高36%以上;地基极限承载力随固结压力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大,其提高的幅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5.
济南市区内广泛分布着第四纪岩土地层,从市区南部到北部,其地势分别为山前坡地和倾斜平原。通过工程地质调查和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的分析,揭示了该市区内岩土层的时空分布和力学性质变化规律。中更新世岩土地层分布在市区南部的坡地地带,除部分黄土状土之外,南部坡地的大多数岩土层具压缩性低、承载力高的工程性质。然而,在该市区北部的平原,大量发育由松软土层组成的全新世岩土地层。依据与实际工程结合的地基适宜性评价,划分出三个基础工程分区,从南到北依次是天然地基浅基础区、天然地基与人工地基浅基础区以及深基础或人工地基浅基础区。  相似文献   

6.
由于地基材料的非线性,采用传统的叠加法计算地基承载力会带来误差。基于无重土地基破坏模式的承载力系数不适用于考虑地基土重的情况,这是采用叠加法计算地基承载力会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基于滑移线法,分析了由叠加法所带来误差的变化规律,并计算了能有效减小或完全消除该误差的承载力系数。研究表明:采用传统的叠加法计算得出的地基承载力是偏低的,且误差随地基土内摩擦角的增加而增加,随黏聚力的增加而减小。采用考虑土重影响的承载力系数计算地基承载力,能有效减小或完全消除叠加法所带来的误差。  相似文献   

7.
正岩溶地基勘察是海底隧道建设前期的重点准备工作,勘探岩溶地基是否存在溶洞、裂隙等情况,并对溶洞稳定性进行评估计算,是测定该地是否适合修建项目工程的重要前提。拟建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场地多数地段地处甘井子组和南关岭组的碳酸盐岩地层(岩性主要为白云质灰岩、石灰岩),工程场地多以岩溶地基为主,存在岩溶现象且地基形态复杂多样,亟须对隧道工程建设所处位置进行地质勘探,评价地基稳定性,针对地基稳定定性、适宜性给出合理的施工处理措施方法和方案建议。本文结合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所选取的一试验地块,进行地质勘察及地基处理方法研究。通过对该地溶洞发育情况评估,计算出溶洞顶板抗压强度及稳定性,并针对计算得出的相关结果,提出合理化改善建议,以期为类似项目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杨忠  秦咏梅 《贵州地质》2001,18(4):257-259,267
受浅埋岩层影响,土质地基易产生应力集中。一方面,应力集中程度过大易使地基发生强度破坏,另一方面,应力集中促使厚度偏薄地段产生较大的沉降,从而使整个地基的变形趋向协调。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以叶戈罗夫(К.К.ЕГоров) 关于应力集中理论为基础,以工程为实例,分析了不均匀地基中应力集中程度与基础宽度,压缩层厚度的关系,计算了应力集中对地基强度与变形的影响,提出了在不均匀地基的计算过程中不宜应力集中问题。  相似文献   

9.
硫酸腐蚀填土地基的勘察与地基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谷雨  陈金良 《湖南地质》1991,10(2):164-170
本文为一硫酸腐蚀填土地基勘察、设计、施工实例总结。受硫酸腐蚀填土厚6—10m,松密不均,强度低,容许承载力值(6—13)×10kPa,不宜作天然地基土。填土下为不透水亚粘土层,pH为3.7的酸性废水被滞留在填土中,地下水位离地表最浅处仅1.5m。酸性地下水具结晶及分解性复合侵蚀性。对于这种地基土地基处理目前尚无章可循。该地基处理采用强夯加固填土、挖砂石盲沟降低地下水位、疏通排污管道,切断地下水补给来源等方案。地基处理后施工勘察,进行动力触探,静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及现场荷载试验,搜集各种数据,提供设计依据。经采用防腐措施、基础浅埋进行建筑施工,建筑物经4年仍无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0.
<正>著译者:娄炎,何宁,小16开,398页,平膜勒口,定价:65元,出版单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版次:第1版,出版时间:2015-05,标准书号:978-7-112-18006-6,征订号:27224。内容简介:本书第一次全面阐述了地基处理中的现场监测技术,是作者30多年的软土特性研究和软土加固现场实践经验和心得的总结。全书共8章:第1章为总论,主要从总体上阐述地基处理中监测的目的、意义、对象和内容;首次提出了  相似文献   

11.
王刚  赵建粮  王烁 《探矿工程》2020,47(3):59-63
论述了PHC管桩和CFG桩的特点及适用条件。根据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护航中心工程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了单一采用PHC管桩、CFG桩复合地基及钻孔灌注桩所存在的问题。根据地质条件和建筑物荷载情况,论述了选择PHC管桩与CFG桩复合应用的可行性、合理性。介绍了PHC与CFG复合桩在护航中心工程的施工技术及优化,分析了应用效果和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了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2.
某新建城区拟修建于大面积填土上,针对该新建城区的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对天然地基、复合地基等地基基础方案的经济、技术、工期等综合分析和比较,最终采用CFG桩复合地基方案对该区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进行计算并设计布桩。CFG桩复合地基是CFG桩、桩间土、碎石垫层联合构成的复合地基,其桩身质量好,承载力可达350 kPa以上。当最大柱荷载小于或等于4 000 kN或土层中有强透水砂卵石层时,均宜采用独立柱基下CFG桩复合地基。  相似文献   

13.
CFG桩与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各个领域,但在桂林岩溶地区将CFG桩与高压旋喷桩结合来处理复杂地基的实例相对较少,两种桩之间共同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通过对CFG桩与高压旋喷桩组合型复合地基分析及工程实例验证,认为最大限度地发挥CFG桩和高压旋喷桩的优点,软弱地基的承载力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对深部存在的软弱层,采用高压旋喷桩加固,能使地基变形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在复杂岩溶地区,在基岩面高低错落、起伏大、溶沟(槽)陡倾的情形下,高压旋喷桩与CFG桩有机结合,其复合地基具有质量可靠、造价经济、工期可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对CFG桩螺旋钻孔-管内泵压砼成桩法工艺流程进行了分析概括;从成桩工艺出发,推导出施工参数的理论公式,对工艺流程进行量化管理,并应用到工程实践中。  相似文献   

15.
代国忠  李文虎  林道富 《岩土力学》2008,29(Z1):640-644
论述了长短桩组合多元复合桩基的设计原理,分析了复合桩基承载力和地基沉降的计算方法。并结合灰砂桩与CFG桩组合桩基处理工程实例,介绍了按长短桩多元复合桩基设计计算、施工技术和处理效果。实践证明,长短桩复合桩基组合形式多样,不受桩型选择限制,可实现单元组合或多元组合,它能充分发挥桩间土、短桩和长桩三者的潜能,大幅度地减少了长桩的用量,确保地基承载能力,并可有效地控制基础整体沉降和差异沉降,其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在高速公路海相超软土地基处理中CFG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1~4]。目前由于CFG桩荷载传递的规律及设计计算还局限于经验判断而造成浪费。这里将重点研究动力载荷测试确定单桩承载力和桩侧阻力。试验选在连云港海相软土地区,试验结果将对CFG桩设计参数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7.
CFG桩复合地基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CFG桩复合地基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各个领域,但就CFG桩复合地基的工作性态及桩-土共同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通过对CFG桩复合地基在川北某高层建筑中现场测试项目的资料分析,得出了CFG桩的桩-土应力分担的变化规律,对褥垫层上下的应力状态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测试荷载是实际的结构荷载,测试环境是实际的基础环境,测试结果更具实用性。测试结果显示,随着外加荷载的增加,桩-土应力比比例增加。当施工荷载为210 kPa时,桩-土应力比可达16。随着施工荷载的增加,桩体所分担的荷载增加较快,桩间土体分担荷载增加较慢。  相似文献   

18.
基于荷载传递法的CFG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明华  何腊平  张玲 《岩土力学》2010,31(3):839-844
深入分析了CFG桩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机制,针对CFG桩复合地基中桩、土、垫层相互作用特点,基于荷载传递法,通过简化桩土单元体竖向相对位移分布模式,引入弹塑性荷载传递模型,并考虑桩体的上刺与下刺变形,建立出CFG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基本微分方程,进而提出了一种新的能考虑桩-土-垫层体系共同作用的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采用该沉降计算方法对某试验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沉降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且该方法计算工作量小,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深厚软土层工程特性较差的特点,使用刚度、长度各异的水泥搅拌桩(CMP)与CFG组合型桩进行地基处理是一种新的尝试。以哈大客运专线某工点地基处理为依托,采用Hardening-Soil本构模型对地层参数进行了反演分析和计算,结合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对这种新型组合型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CFG桩是承受上部荷载的主体,CMP起到改善流塑状土体特性、保证基础完整性的作用;通过CMP的设置,CFG桩桩侧的负摩阻力弱化,从而提高了复合地基的整体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20.
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张小敏  郑俊杰 《岩土力学》2002,23(6):810-812
利用可靠度理论对从国内收集到的25组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数据进行了概率统计处理。借助无量纲计算模式,计算不同载荷组合下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可靠度指标,并分析了各随机变量对可靠度指标的影响程度。为评价常 用经验公式 的可靠性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