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疆几个重大地质构造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2.
华北板块西南边缘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地质构造背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地质构造背景是成矿系统及成矿作用赖以发生的三维空间和有关事物。通过讨论华北古大陆西南边缘的构造演化及与之有关的大型、超大型矿床形成的构造背景 ,特别指出了金川镍铜矿床、白银多金属矿田及寒山金矿“三位一体”出现的地球动力学条件。金川镍铜矿床形成于古大陆边缘的裂谷环境早期 ;白银矿田形成于陆缘弧裂解 (岛弧裂谷 )阶段 ;寒山金矿物源来自于洋壳型岛弧火山岩 ,成矿流体形成的动力是阿尔金左行平移断裂及次级断裂的构造作用  相似文献   

3.
华北板块西南边缘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地质构造背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地质构造背景是成矿系统及成矿作用赖以发生的三维空间和有关事物。通过讨论华北古大陆西南边缘的构造演化及与之有关的大型、超大型矿床形成的构造背景 ,特别指出了金川镍铜矿床、白银多金属矿田及寒山金矿“三位一体”出现的地球动力学条件。金川镍铜矿床形成于古大陆边缘的裂谷环境早期 ;白银矿田形成于陆缘弧裂解 (岛弧裂谷 )阶段 ;寒山金矿物源来自于洋壳型岛弧火山岩 ,成矿流体形成的动力是阿尔金左行平移断裂及次级断裂的构造作用  相似文献   

4.
祝华龙 《地下水》2020,(1):48-50,53
铜陵地区岩溶塌陷十分发育,先后有31处被列为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点,区内地质构造发育,对岩溶塌陷控制作用明显。文章在研究区域地质构造的基础上,对岩溶塌陷在地质构造上的分布形态及发育规律进行研究,重点探讨区内地质构造对岩溶发育的影响,研究可知:铜陵地区地质构造发育,主要为断裂和褶皱构造,其中北东、北北东向S型褶皱群对岩溶塌陷有明显控制作用。背(向)褶皱轴部由于拉张裂隙和张性断裂影响,岩体破碎,有利于地下水的溶蚀,岩溶作用较两翼更强烈,另一方面区内地貌格局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向斜地势较背斜低洼且开阔,地下水活动强烈,其塌陷分布较背斜密集;而断裂对塌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岩溶各种形态和发展的控制,尤其以北西、北东向张性或张扭性断裂带两侧岩溶塌陷最为发育。研究结果对城市规划、地质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关于变质核杂岩构造特征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宋鸿林 《地质通报》2002,21(4):193-197
核杂岩顶部代表深处韧性变形的长英质糜棱岩,其实是温度敏感型的,在异常高的古地温梯度或同构造岩浆活动的情况下,不一定代表中地壳变形的产物。伸展的剥离断层造成相当厚的地壳柱的切失,但在长期受到剥蚀的古老岩系出露处,年轻岩层(如白垩系或第三系)直接覆盖于太古宇之上,究竟是沉积缺失还是构造切失,必须加以具体分析。核杂岩隆升至地面,难以单纯用地变薄的重力均衡作用来解释。与变质核杂岩密切相关的局部的古地热异常、同构造岩浆岩的强力侵位等。揭示出热隆和岩浆作用在核杂岩隆升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变质核杂岩和岩浆核杂岩的密切相关;二者可能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晚造山的伸展不一定是变质核杂质所反映的伸展作用的唯一起因。一个地区可以有多次伸缩交替的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6.
关于编制盆地构造演化剖面的几个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漆家福  杨桥等 《地质论评》2001,47(4):388-392
本文根据平衡剖面原理,从构造地质学基本原理出发,讨论了采用“地层回剥”方法编制构造演化剖面时遇到的影响古构造复原的若干问题,强调建立平衡地质剖面和利用平衡剖面技术编制盆地构造演化剖面时,“地质概念上”的平衡和地质逻辑上的合理比纯粹的“几何学上”的平衡更重要。  相似文献   

7.
对秦岭造山带几个重大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志华  王北颖 《河南地质》1994,12(4):241-254
  相似文献   

8.
张兆琪 《华北地质》2009,32(4):249-255
近年来的地质填图表明,山西的吕梁期构造是该区早前寒武纪中最为重要的一期构造,也是能够确切定位的一期构造,而前吕梁期的五台期和阜平期等构造都有待于日后较精确的同位素年龄来确定。吕梁期以后,华北板块的构造主要是隆升和断陷。山西处于华北板块的内部,印支-燕山期的构造变动主要是大陆内隆升,隆升实际上是板内造山的主要形式。山西的印支-燕山期造山不适合板块"推土机"远程效应。面粉发面模拟实验验证了隆起引发挠褶。研究隆升-挠褶构造的意义在于大中型隆升-挠褶构造是良好的煤成气储气构造,山西有大面积的煤系地层,其中红色泥岩出露厚度大、面积广,具备良好的页岩气储备条件。  相似文献   

9.
关于江西地壳构造演化几个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本溪北台铁矿为产于太古宙鞍山群中的BIF.矿体形态、产状均甚复杂.构造解析表明,这种复杂性是由于经受了至少三期构造变形所引起的.本文在详细剖析各期构造变形及其对铁矿体的控制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深部找矿方向,已得到实践验证,经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在1∶5万区域地质填图及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变质岩石中的岩浆侵位变形构造、褶皱构造及变形与变质作用的关系等三个方面的问题。研究表明冀东太古宙高级区变质岩石中不同程度地发育岩浆岩构造,包括在不同类型片麻岩之间所表现的穿切构造、基性岩墙中的矿物定向构造以及基性岩体边缘及其围岩的变形构造等,褶皱构造可分为表壳岩褶皱及片麻岩褶皱,高级区可能不存在大型的片麻岩褶皱,通过镜下特征矿物相的研究并结合野外变质基性岩墙的产状及特征,建立区域变质与变形作用的关系,从而为区域地质事件表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用磁化率各向异性研究构造变形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讨论了用磁化率各向异性研究构造变形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介绍用磁化率各向异性研究岩石变形的限制条件,待解决的问题及应用前景。同时提出了地质历史时期岩石脆性破裂前的塑性变形可能会引起磁化率各向异性的变化及岩石中不同期,不同种类的磁性矿物的共存可能是影响磁化率椭球与应变椭球对应关系的是一个重要因素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变斑晶包体形迹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斑晶是联系变质与变形的重要媒介。变斑晶内的包体按几何形态可分为9大类。在发生递进变形的变质岩中,斑晶成核生长于变形分解作用的递进缩短带内。除少数螺旋状石榴石外,产于共轴或非共轴递进不均匀缩短变形过程中的斑晶不发生旋转。在韧性剪切带中,由于存在变形分解作用,在岩石发生递进变形过程中,产于共轴或非共轴递进缩短带内的变斑晶也不发生旋转。利用未旋转斑晶中包体形迹可以确定早期面理的取向,寻找构造演化时间标  相似文献   

14.
成矿演化可以分成5个时期(Ma):(1)小岩石圈板块,褶皱作用期及绿岩带的发育(3800 ̄3000);(2)陆壳主块的形成(3000 ̄2700);(3)初始超大陆,开始板块构造作用的影响(2700 ̄1800);(4)原生陆壳的多重作用(1800 ̄600);(5)深部地幔分异,以构造岩浆分异作用为主(600 ̄0)。  相似文献   

15.
对周口店地区一些构造地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光明  赵温霞 《地学前缘》1999,6(4):222-222
早以北京猿人的发现而闻名于世的周口店地区,有着上百年的地质研究历史,取得了许多标志性成果。在近年来教学实习过程中,我们对下苇店至十渡一带进行了进一步观察,并对周口店附近一些路线进行了较详细的工作,初步发现一些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并引起了笔者的如下思考。(1)板劈理(S1)与剪切面理(Ssh) 露头及薄片观察表明,周口店地区除发育一期区域性剪切面理(Ssh)外,还发育一期板劈理(S1),后者由于被前者改造而增加了观察识别的难度,该期板劈理的劈理域间隔小,一般在001~0006mm,该期劈理代…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广东惠州燕山期以来的地质构造演化,以惠州石坝-黄沙洞地区为例,并综合基础地质调查、大地电磁学、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等方法来分析研究.大地电磁结果显示研究区深部存在连为一体厚超5 km的燕山期花岗岩体岩床,并被新生代断裂切割;丹霞组底砾岩矿物磨圆较差显示出近源沉积特征;谐和年龄及年龄谱图揭示底砾岩年龄约160 Ma...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列举了安第斯型山脉,弗兰西斯科型山脉,阿尔卑斯型山脉,喜马拉雅型山脉的特征,提出了造山带值得注意的几个地质构造问题。  相似文献   

18.
对新疆地壳结构与构造演化几个问题的简要评述   总被引:89,自引:5,他引:8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锦轶  肖序常 《地质科学》1999,34(4):405-419
本文简要评述了新疆地区前震旦纪构造格局、古生代洋盆打开与闭合的时限、北疆晚古生代岩浆活动的构造背景与成因机制、新疆侏罗纪以来的陆内地壳演化、以及新疆地壳现今结构及其形成与演化的动力学机制等问题,并且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新生代地堑构造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藏高原新生代近南北走向地堑构造是高原现今最为显著的构造现象,对探讨青藏高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现今高原研究的热点构造问题之一。针对目前地堑构造研究中存在的分布范围、形成时代和形成机制等关键问题,根据笔者新的研究和对以往研究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地堑构造广泛发育于喜马拉雅地体、冈底斯地体和羌塘地体,地堑构造形成于14~7Ma。地堑构造是高原地壳南北向强烈挤压短缩隆升之后,构造体制发生转变并在深部热动力学机制作用下快速隆升的结果,地堑构造标志着高原隆升作用由早期挤压短缩机制向晚期深部热动力机制的转变,并非高原隆升达到最大高度重力塌陷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地构造几个重大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中国大地构造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甚多 ,文中选择了其中的 4个加以讨论。首先是大地构造发展演化的动力学理论。现在流行的按密度差、温度差建立的地幔对流、拆沉作用、地幔柱理论 ,阐明不了中国大陆岩石圈、大陆造山带的组成、结构与演化。我们的研究成果表明 ,任何一个自然形成的系统 ,其运动与演化的能源 (或力源 )都来源于它的自身 ;它内部的变形和结构几何学特征 ,也是它自身运动的结果。为此特提出在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制约下的多层扭动涡旋甩出说———核幔壳“风暴”所引发的热核反应是地球发展与演化惟一的、统一的动力来源。第二 ,地槽、板块是涡旋甩出构造体系中的一种运动方式、一种造山模式。此外 ,我们根据秦岭和其它造山带所总结出来的抽拉逆冲岩片构造 (或抽拉构造 )也是大陆岩石圈板块或壳块内部的一种新的运动方式 ,它是继地槽学说、板块构造理论以后一种新的造山模式。文中较详细地介绍了抽拉构造理论的基本特征。第三 ,中国大陆岩石圈在中—新生代时期、在陆相沉积盆地形成以后、在抽拉构造体制作用下所形成的 (陆内 )造山带以及它们之间的残留陆相 (或海相 )沉积盆地 ,是中国大地构造的基本特征。陆内造山作用是中国大陆划时代的造山作用 ,所形成的造山带是中国大陆最重要的造山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