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小城镇建设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农村非农产业的快速发展,小城镇迅速崛起,成为带动农村经济繁荣和推动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发挥着农村地域性经济、文化及各种社会化服务中心的作用。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需要建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城镇化。无论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人口的聚集,还是基础设施的建设.都必须通过土地的重新配置来实现。但粗放式的土地利用方式已经难以支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任省委书记期间曾经指出“要坚持把城市发展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结合起来,走资源节约的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记住乡愁,就是要让每一个人在城镇化进程中,精神有所皈依,灵魂诗意栖息。有一本书,叫《乡愁里的中国》,作者试图给所有身在城市却依然充满乡愁的人"找一条回家的路"。这条路不仅没找到,反而更迷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故乡在迅速地崩塌瓦解。城镇化建设中,要让我们"记得住乡愁",既是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发展的软肋,又为今后城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记住乡愁,就是要让每一个人在城镇化进程中,精神有所皈依,灵魂诗意栖息。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全省上下紧扣"加快发展,富民强省"主题,围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主线,坚持统筹城乡,遵循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有序推进,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增强城镇要素集聚和辐射功能,城镇化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城镇化高速发展进程中,城镇过度蔓延扩张、土地利用粗放、重"量"轻"质"等问题也对国土资源保护、合理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提  相似文献   

5.
从2013年开始,城镇化几乎成了一个专有名词。包括著名学者樊纲在内的很多专家,都在依此为未来的中国拟定发展的蓝图。然而,城镇化果真是加快中国发展的一条不疑的道路吗?加快城镇化就是加快土地城镇化吗?对此,我们真的应该深思。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要走什么样的新型城镇化之路?对此,中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已经指明了方向和路径。然而,当土地规划"遇上"新型城镇化,会发生哪些"化学反应"?日前,由中国土地学会土地规划分会主办的"新型城镇化与土地规划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全国的40多位专家学者,聚焦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土地规划改革的思路和方向,共谋未来发展良策。  相似文献   

7.
《国土资源》2014,(1):16-16
正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城镇化,在人类发展史上没有先例。城镇化目标正确、方向对头,走出一条新路,将有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而且世界经济和生态环境也将从中受益。新型城镇化建设之路如何走?近日在京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对下一步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诸多新要求。  相似文献   

8.
王勇 《国土资源》2015,(1):52-53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大连市提出"全域城市化"的理念以来,城镇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人口城镇化率每年以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伴随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连市也面临着建设用地快速扩展、粗放利用,用地结构、布局不合理  相似文献   

9.
第23个全国土地日的主题告诉我们: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切实珍惜土地资源,大力节约集约用地。2013年的6月25日是第23个全国土地日,国土资源部确定的主题是"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这一主题告诉我们: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切实珍惜土地资源,大力  相似文献   

10.
正"新型城镇化"成为当下中国最热的词汇,全国各地无一不提出大力发展"新型城镇化",而如何做到"新型",各地的理解和实践并不相同。是"产业兴"而配建住宅,还是参照图纸建立一个孤岛新城?这考验着地方政府的耐心与智慧。如何让"新兴城镇化"变为真正的"新型城镇化",从而成为支撑地区经济的强大引擎?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毅中认为,要大力提升城市产业支撑能力。工业化导致生  相似文献   

11.
土地是发展之基,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土地问题始终是一个带有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我省人多地少,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受到土地资源客观条件制约更为突出,如何通过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破除约束土地有效利用和保护的体制机制,探索完善与我省城镇化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土地管理制度政策体系不仅非常必要,而且意义重大。一、土地管理制度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建设关系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城镇化建设必然会对土地造成破坏,如何避免这种破坏并采取一定的修复措施是当前摆在经济发展面前的一个课题。本文中,作者分析了城镇化道路建设对土地造成的破坏以及表现形式,选择生态修复方法对土地进行修复,同时论述了生态修复的基本原理,列举了常用的生态修复措施以及进行土地生态修复时的注意事项,以期为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土地修复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徐宪平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也积累了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现在城镇化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关口,质量不高、粗放扩张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了,必须走出一条新路。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将从哪些方面落实?国务院新闻办邀请国土资源部等六部委的负责人对《规划》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4.
《国土资源》2014,(1):24-26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省珠三角地区城镇化率超过80%,是我国城镇化起步较早和程度较高的地区,在过去30余年的城镇化过程中,探索了很多好的经验做法,也出现了很多土地管理方面的问题,制约了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这些情况、问题,对全国土地利用和管理具有前瞻性。前不久,国家土地督察广州局赴广州、深圳、东莞、惠州、中山5个城市开展了专题调研,形成的报告深入总结了珠三角城镇化方面的经验、问题,研究提出了政策建议,对于其他地区乃至全国构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土地政策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土地问题是城镇化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目前城镇化进程中还存在依赖土地程度过高、土地闲置、浪费、利用率偏低、城乡用地不能统筹、管理粗放等问题。新型城镇化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道路,由速度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这就要求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规划要更加科学、土地利用要更加节约集约,土地管理要更加精细。  相似文献   

16.
3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时强调,要全面深化改革,但是也要抓"牵牛鼻子"的改革,在重点领域有所突破。3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等六部委负责人就《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进行解读。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表示,在促进和推1"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3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等六部委负贵人就《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进行解读。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表示,在促进和推进城镇化发展过程当中,国土资源部始终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持耕地保护优先、数量和质量并重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一 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是十六大的重要精神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这一决策,符合国情,对于促进小城镇的快速健康发展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  相似文献   

18.
土地管理制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制度,没有土地管理制度的服务和支撑,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将会受到限制。现行土地制度在支持工业化发展、推动城镇建设、促进农村城镇化方面起了积极促进作用,但也暴露出政府单一供地土地财政及土地收益分配不合理等不利因素。该文结合莱芜市情况,对土地管理制度如何保障和支撑新型城镇化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基于新型城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及城镇化发展历程的梳理,尝试性利用等权重方法,对2000~2015年中国31个省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时空维度及集聚特征展示。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中国进行分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东、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发展主导驱动因素分别为外向力、市场力和行政力。政府应在充分认识新型城镇化内涵基础上,对东、中、西部实行不同发展策略,缩小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20.
《国土资源》2014,(4):16-17
正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已经出台,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研究员、城市中国网总编辑冯奎,解读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新在哪些地方?这份规划一拖再拖,终于出台。我个人认为有三点值得大家注意。一是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为规格最高的规划,反映出各方面对城镇化的一致认识。二是选择发布的时间点是两会后。规划中的许多成果,充分吸收了十八大精神、十八届三中全会未来六七年对于城镇化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