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球-大气系统和大气的辐射平衡是它们的热量平衡的重要粗成部分,这两个问题的研究对于了解地球上太阳辐射能的转换过程、地球和大气的热状况、大气的动态、气候形成的规律性以及与上述问题有关的实际的或理论性问题的综合探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地球大气的长波辐射差额是大气中辐射能量转换的支出部分,是研究大气以及地球—大气系统辐射差额乃至热量平衡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和昼夜变化的重要因子,故对大气中的天气过程有一定的意义。以前关于辐射差额和热量平衡的研究多是着重于对半球范围和纬度平均状况的讨论。东亚地区,无论在地理位置方面还是在地形和气候方面,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因而其辐射差额和热量平衡不会同于北半球的纬度平均状况。  相似文献   

3.
地球大气的长波辐射差额是大气中辐射能量转换的支出部分,是研究大气以及地球—大气系统辐射差额乃至热量平衡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和昼夜变化的重要因子,故对大气中的天气过程有一定的意义。以前关于辐射差额和热量平衡的研究多是着重于对半球范围和纬度平均状况的讨论。东亚地区,无论在地理位置方面还是在地形和气候方面,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因而其辐射差额和热量平衡不会同于北半球的纬度平均状况。  相似文献   

4.
大气结构     
压力与高度气是由于重力而被地球吸引住。离地面愈近密度愈大,愈远密度愈小愈稀薄。在现代大气上界大约可达1000公里,在此高度上大气是极为稀薄的。  相似文献   

5.
高中地理上册(人教版)167页第二自然段指出;“地球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甲烷、氢、氨和水汽,而不是氮和氧。”而现行高中生物教科书(人教版)则称;“一般认为,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甲烷、氨、水蒸汽、氢,此外还有硫化氢和氰化氧。”同是原始大气,两种教材表述的主要成分却出现差异.使学生对原始大气主要成分迷惑不解。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文献[1]中探讨了我国大气透明度系数的空间分布及其主要影响因子。本文则探讨大气透明度系数的时间变化,特别是它的长期变化及其成因。结果发现:火山爆发可使大气透明度系数明显减小;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冬季大气透明度系数P_2、P_d有明显的减小趋势,P_2、P_d与用煤量等污染指标有很好的负相关。文中还对大气可降水含量的气候学推算方法进行了探讨。本文应用1820—1983年的地球自转变化率资料,分析出地球自转变化存在准44个月、准11年、准24年和准49年的周期。南方涛动指数的变化,大气活动中心位置的移动,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的异常等,都能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思期中找到关系。已经发现,在地转长期(准24年和准49年周期)加(减)速时,南方涛动指数减弱(增强),大气活动中心向西北(东南)移动,非洲干旱区降水偏多(偏少);同时发现:在地转短期(准44个月周期)加(减)速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降低(升高)。  相似文献   

7.
陈镜明 《地理研究》1988,7(3):89-102
植物与大气之间的湍流交换是地球和大气系统中能量和物质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土壤-植物-大气系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揭示这一交换环节的物理机制,了解地气系统中能量、水分和C0.2等物质的运动和转换规律,对于农业生产、数值气象预报,环境生态和气候变化等研究工作有诸多方面的意义,是地学界所共同关心的问题。近十年来,植物与大气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有了许多重要进展,传统的局地湍流交换模式的局限性已逐渐被认识,一些新的方法在这一领域中出现,其中高阶闭合模式和流轨模式是比较重要的探索途径。  相似文献   

8.
用图示法讲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由于地球形状的影响,总是存在着高低纬间的太阳辐射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极区大气作为整个地球大气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风场结构与变化关系到全球大气系统的运动.为更好地研究南极低空大气风场特性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在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度夏期间,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将研制的相干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部署到南极中山站,经过现场安装调试,激光雷达从2020年1月8日正式开展业务化观测.观...  相似文献   

10.
多数的理论气象学者,均以地球拟作一副宠大的自然热力机,视赤带为热力的间接泉源,两极为热力机的冷箱,大气则为运输熟力的工具,亦即是调节气候的因子。因此大气的运行和世界气候的变化是息息相关的,并且在某种条件之下是互为因果的。但是,这副热力机工作的详情,受热  相似文献   

11.
多数的理论气象学者,均以地球拟作一副宠大的自然热力机,视赤带为热力的间接泉源,两极为热力机的冷箱,大气则为运输熟力的工具,亦即是调节气候的因子。因此大气的运行和世界气候的变化是息息相关的,并且在某种条件之下是互为因果的。但是,这副热力机工作的详情,受热  相似文献   

12.
赵健 《地理教学》2014,(22):11-13
重金属污染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其污染防治对于保障饮食安全、维护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城市不仅是人类活动的聚居区,而且是各种污染源集中排放区,因此城市大气沉降重金属污染对人类健康影响既深又广。本文阐述了城市大气沉降重金属的污染现状、特征、影响因素及其来源等,从大气沉降-作物-人体以及大气沉降-人体两个暴露途径,揭示了大气沉降重金属的健康风险,并且从重金属排放源、尘源方面探讨了重金属的防控措施及其植物修复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大气干湿沉降物环境地球化学特征,本文选取贵州安龙县为研究区,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样品采集、测试等手段,依据大气干湿沉降物中Hg、Cd等元素的沉降年通量判定其对土壤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从而划分出环境地球化学等级,分单指标划分出的大气环境地球化学等级和多指标划分出的大气环境地球化学综合等级。  相似文献   

14.
河流是联系地球系统各大碳库的纽带,其碳行为是解析地球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作为流域系统的重要"呼吸"窗口,河流 "呼吸"作用的特征依赖于河道水-气界面体系中各种理化性状和反应条件以及流域系统内的各种自然环境特征,反映了流域有机质在河道系统中贮存、分解、转化规律.影响河流"呼吸"作用的直接因子有河道水体的温度、总碱度、pH值及其水动力条件和周围大气的风速、温度、湿度和大气的CO2分压等,而上述直接因子与流域的地理位置、形状、海拔高度、下垫面状况等相关.河流"呼吸"作用由于受上述影响因子的综合作用表现出很强的地域性和季节性.河流"呼吸"作用研究的发展方向应致力于在解决"大气碳源汇平衡"和"失踪的陆源碳"两个科学问题上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5.
大气环流是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它使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对全球的热量和水量平衡有重要作用,也是天气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为了突破难点,可以将本课分解成6个小环节,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首先探究地表均匀、地球没有自转、只考虑地球各纬度冷热不均时的全球性大气环流,让学生发现“冷热不均使其动”;其次探究考虑地转偏向力因素时的全球性大气环流,让学生发现“地转偏向力使其偏”,全球最终形成6个风带、7个气压带;第三步探究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让学生发现“太阳直射点季节变化使其移”;第四步探究地表不均如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段生才 《地理教学》2014,(9):35-37,32
正地球上的各种物质和能量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和流动中的,这种物质的运动和能量的流动是地球表层系统发展演化的原因与动力,也是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相互作用的桥梁。地球经历了几十亿年漫长的发展和演化,形成了如今地球上相对稳定的物质及能量的流动和收支平衡。一、能量的收支分析图1反映的是地球每年全球平均能量平衡估算的示意图。从长期来看,地表和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的能量与其释放的长波辐射的能量是平衡的。如图1,假设我  相似文献   

17.
在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的气候不断在变化,全球大气CO2浓度也在变化,二者之间是否存在一种响应—反馈作用,目前存在争议较大.本研究从地质时间尺度、千年以来和现代气候变化3个角度进行介绍,认为全球气候变化是多重时间尺度变化规律的叠加,从长时间尺度来看,全球平均温度和大气CO2水平均表现出整体降低的趋势.地质历史时期存在多次大气CO2浓度升高的时期,有时甚至可达现在大气CO2水平的十几倍.气候变化与大气CO2的关系非常复杂,高CO2时期并不全部对应于高温时期.千年以来的气候变化在全球各大洲均有温暖时期的出现,并且很多地方的重建结果表明中世纪暖期的全球平均温度要比现代的全球平均温度还高.但这一区间的温度变化和大气CO2水平在1850年之前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近百年的气候观测资料表明全球平均温度上升了0.74℃,但对于这种上升的理解目前还存在较大争议.是否确实是由于人类活动(主要是工业革命以来)导致了全球CO2水平增高,进而导致全球变暖,需要更多的证据来验证.  相似文献   

18.
荒漠下垫面陆面过程和大气边界层相互作用敏感性实验   总被引:7,自引:10,他引:7  
建立了一个研究荒漠下垫面陆面物理过程与大气边界层相互作用的模式. 模拟了荒漠下垫面的土壤环境物理、地面热量通量、蒸发、蒸散及大气边界层结构特征.并对主要的环境物理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模式能合理地模拟荒漠下垫面地表热量平衡、土壤体积含水量、地表植被蒸发散阻抗、地表水汽通量日变化和湍流交换系数、湍流动能、位温和比湿廓线等.该模式还可进一步应用于研究区域陆面物理过程与大气边界层相互作用机制,及与中尺度大气模式耦合用于区域环境生态和气候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气本底观测发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早期的大气本底观测网建设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并于10a后基本建成。目前,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在原有观测站的基础上各自建设和发展着自己下属的大气本底观测网络。全球大气观测网给出了一整套开展大气本底观测的技术标准,各国均予以严格遵循。20多年来,中国大气本底观测工作在基础数据积累以及观测标准制定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与此相关的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最后对中国大气本底观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影响大气环流的事实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玫  彭公炳  沙万英 《地理研究》1999,18(3):254-259
通过相关分析从统计学角度探讨了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对北半球月平均500HPa大气环流的影响,同时探讨了这一影响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