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热液型铀矿空间定位的控制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华南热液型铀矿与区域断裂构造、区域岩浆岩的时空关系、成因联系进行综合分析,笔者认为,中新生代断陷红色碎屑沉积盆地(简称断陷红盆)的控盆深源断裂构造、多期多阶段富铀岩浆活动中心联合控制了铀矿田的空间定位。铀成矿与晚白垩世区域拉张作用时间相耦合,区域铀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晚白垩世,与导致断陷红盆形成的控盆深源断裂构造关系密切,控盆深源断裂构造为铀矿区域控矿构造。铀成矿与中生代多期富铀岩浆岩(火山岩和花岗岩)关系密切,富铀岩浆活动中心指示深部地壳存在铀的高场;来源于地幔的流体交代富铀地壳及岩浆岩,形成铀成矿流体,而富铀岩浆岩则成为热液型铀矿的主要围岩。  相似文献   

2.
我国汞矿资源丰富,汞矿储量和开采量都居世界的前列。其中贵州汞矿占了较大比重,独具特色。根据构造控矿的科学理论和大量的实际资料及考察。实践证明:贵州汞矿的分布和汞矿带、矿田、矿床的产出都与地质构造关系密切。贵州汞矿可划分为五个汞矿构造域、28个汞矿带和7个汞矿化带。另按矿床产出的构造形态特征划分为整合类型、断裂类型和综合类型,这一划分旨在指导汞矿的地质普查和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3.
幔枝构造是地幔热柱多级演化的第三级构造单元,是地幔热柱在地壳上的综合表现形式,一般由核部岩浆-变质杂岩、外围盖层拆离滑脱层、上叠断陷火山-沉积盆地等三个单元组成。各单元叉发育独特的断裂构造体系,核部岩浆-变质杂岩中往往发育轴部韧性剪切带、脆性叠加剪切带、岩体侵位构造等;外围拆离层发育主拆离滑脱带、次级拆离滑脱带、反向铲状断裂、横张断裂等;上叠断陷火山-沉积盆地中发育裂陷构造、与次火山机构相关的环状断裂、放射状断裂等。它们不仅是幔枝构造的鉴定标志,也是沿地幔热柱-亚热柱向上迁移的深源成矿气-液体的储集场所,往往成为很好的成矿控矿构造。  相似文献   

4.
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了庐枞矿集区全地壳的精细结构,在研究火山岩盆地的深部构造、探讨成矿深部过程等方面取得了新认识。从长江至大别山下,Moho由30km左右加深至33km左右,罗河矿下方Moho错断大约3km。庐枞火山岩盆地是一个沿着罗河断裂向东发育的"耳状"非对称盆地,并不存在另外一半隐伏在红层之下的盆地。罗河铁矿对应Moho错断处,处在构造的转换带上。罗河断裂之下存在近于透明的弱反射区域,可能是地幔流体和岩浆上涌、喷发的通道。郯庐断裂、罗河-缺口断裂、长江断裂是庐枞地区的三个重要断裂。郯庐断裂带为不对称花束状构造,近于直立,切穿地壳。小岭矿与龙桥矿可能产出在一个隆起的火成岩体的两翼。  相似文献   

5.
中国北东部及邻区中生代火山岩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大陆动力学原理及地幔热柱多级演化观点,通过对中国北东部及邻区中生代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分析,提出了地幔热柱的多级演化、中下地壳塑性层流及拆离带附近的岩浆房、上地壳的隆陷、区域应力场的变化及深大断裂的沟通是形成中国北东部中生代大规模火山活动的构造机制.  相似文献   

6.
湘西汞矿床的地质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西汞矿床是湘黔汞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湘西汞矿受层位和构造双重控制,与岩浆活动没有直接联系,具有层带式整合矿体,矿物成分简单,汞锌矿化分带及后生成矿等地质特征.矿石硫来源于古海水硫酸盐的沉积硫;而汞的来源.则以上地幔去气作用产生的汞为主,寒武系等富汞建造的汞次之.燕山期地台活化时,以硫络合物或硫氢络合物的形式,在碱性溶液中沿深大断裂向上运转,当其与富含膏盐的客矿层相遇时,便与还原硫结合沉淀成矿.形成湘西层控后生汞矿床.  相似文献   

7.
地幔流体与铀成矿作用问题,首先关注的是地幔是否也是铀源,并且成矿流体是否具有幔源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地幔流体参与了大型铀矿床的成矿作用,它可以是铀源,也可以是直接成矿的流体。发生地幔流体成矿作用的构造环境是拉张构造区和深大断裂区,因而其具有幔源岩浆发育、成矿物质幔源性、形成大型矿床或矿集区、特定的稳定同位素组成范围等特征。粤北铀矿集区具有相似的构造环境和成矿特征,笔者为此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冈底斯朱诺地区中新世板内热隆伸展成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冈底斯构造成矿带中段西侧的朱诺地区具有良好的成矿前景,已发现有朱诺大型斑岩铜矿床和铁雅铁铜矿点。野外基础地质和矿床地质调查、构造分析和岩石化学的研究表明,朱诺斑岩铜矿床在构造上受近EW向和近SN向伸展断裂控制,时间上属于中新世青藏高原南部板内构造过程,含矿斑岩具有典型的埃达克质岩特征。朱诺及其所在的冈底斯构造成矿带在中新世处于板内构造环境,板内伸展构造—埃达克质岩—斑岩铜矿系统叠加在早期的俯冲—碰撞构造岩石组合之上。与埃达克质岩形成直接相关的下地壳流动导致冈底斯上地壳及下地壳显著加厚,发生部分熔融作用,下地壳物质可能源于地壳减薄的锡瓦利克盆地,流经喜马拉雅,穿过并改造了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挤入地壳的洋壳地幔岩石,造成被混入洋壳地幔成分的冈底斯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埃达克质岩浆,上升并顶托冈底斯上地壳,致使冈底斯上地壳先后发生近EW向和近SN向的伸展,在上地壳伸展扩容空间中含矿埃达克质岩浆沿伸展断裂上升、侵位,并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9.
在区域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物源,成矿作用和构造控矿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桂西北隆或金矿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2金矿床的穹隆构造,深断裂控矿,多层位赋矿和围岩蚀变等矿床地质特征,在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地区微细粒浸染型金矿中既具有普遍性,又表现出特殊性,其原生成矿硅质流体可能主要直接来自深部岩浆源分异作用,但由于是在地壳中成矿,不可避免地受到部分地层的物质和流体的混染,因而属于地幔上隆  相似文献   

10.
冯本智  曾庆栋 《矿床地质》1998,17(Z6):969-972
据海沟金矿床的控矿构造属深断裂;矿床与燕山期闪长玢岩脉群具密切的时空关系;矿石流体包裹体δ13C的主值在-4.3‰ ~ -7.8‰ 之间,与地幔碳的同位紊分布于-5‰ 附近一致等等特点,确定形成矿床的流体(介质)主要与来自地幔岩浆的放气作用有关,矿质来自地壳中的岩石。因此,矿床应属与幔源流体有关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11.
四川地跨三江、秦岑和武陵三大汞矿成矿带,汞矿受不同大地构造方向的控制,矿化主要集中在一、二级构造单元以深大断裂为界的边缘。按汞矿大地构造背景,可分为地台型和地槽型两个基本地质特征不相同的类型。作者根据褶皱、断裂构造形式,对地台区汞矿又划分为若干矿床构造类型。汞矿的产出除受不同构造控制外,还受区域性特定含矿层位或岩系的控制,这些含矿层位的空间分布又主要受构造和矿源层所约束。 五十年代以来,四川通过区调普查工作,在全省范围内己陆续发现汞矿产地数十处,它们均受不同地质条件的控制,有一定的矿化分布规律。因此,笔者根据现有资料的综合分析,提出一些粗浅看法,以期对今后汞矿地质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大硐喇汞矿田中锌矿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廖震文 《贵州地质》1999,16(4):315-320
本文简要介绍了大硐喇汞矿田中汞矿床、锌矿床特征。着重从矿田地化特征、汞矿体、锌矿体产出位置关系、矿石自然类型、结构构造、围岩蚀变、成矿温度、成矿时代等相似性质角度提出汞、锌矿床成形成于同一成矿体系中,它们就位于不同构造部位是由于Hg、Zn元素地球化学行径差异和沉淀行铂所至;锌矿体多而小的现象成矿期后地壳抬升,沿断裂构造发育线状剥蚀后的残留面貌。提出了在远离断裂的汞矿间歇带内寻找容矿层遭剥剥蚀程度低  相似文献   

13.
深地震反射剖面技术以其探测精度高的优势被作为岩石圈精细结构研究的先锋技术,并在全球典型矿集区结构探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深入研究青藏高原碰撞造山成矿系统深部结构与成矿过程,本文系统总结了深地震反射技术发展现状,梳理了该技术在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俄罗斯、瑞典等全球多个国家的典型矿集区的应用实例,归纳总结了地壳深部结构对矿集区控矿因素的影响,阐述了地壳、上地幔深部结构与深部成矿过程的关系.从全球实例看,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成果为大型矿集区的形成提供了深部线索,反射透明区可能是地幔流体向上运移通道,形成矿集区的成矿物质与能量来源,表明地幔物质参与了成矿作用;具有很强反射特征的断裂系统,包括大型断层、滑脱面和剪切带,是成矿流体从下地壳向上迁移的通道;矿集区深地震反射剖面中“亮点”反射可能是火山活动的深部岩浆上涌至中地壳后而形成的残余岩浆囊的反映.揭露精细的矿集区深部结构不但对矿集区构造历史演化的重建具有重要作用,还对未来成矿潜力和前景靶区的确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济阳坳陷非生物成因气聚集的深层构造因素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综合分析深部人工地震探测资料和非生物成因天然气分布特征,认为超塑性流动变形机制对于济阳坳陷地壳岩石流变和深部结构调整影响深刻。地幔物质上涌,中、下地壳特别是低速物性体的岩石流变以及表壳伸展破裂,制约着含气构造按照表壳脆裂与深部流变的组合样式发展。岩浆活动受到韧性地壳分层的阻隔,通过深熔作用同化岩石圈物质,通过侵位地壳改造壳层性质。在低速体所在层位,流体(包括二氧化碳)在聚集的同时促进了地壳岩层的变质、弱化。整个地壳层次上的深部顺层断裂、构造折离及断裂根部扩容是区内非生物成因气聚储的有利构造因素。  相似文献   

15.
邵军 《地质与资源》1999,8(4):229-235
地幔活动是岩石圈构造活动的动力学基础,是上地壳发生地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成岩成矿作用——所需要的深源物质、能量乃至流体的主要来源形式.吉林省东南部地区的麻粒岩相区域变质作用、幔源岩浆的侵入-喷发活动以及深部构造活动等特征表明,该地区曾有太古宙末期和中生代两个地幔活动高峰期.夹皮沟大型金矿田的金矿成矿作用与地幔活动有密切的成因联系.成矿作用主期与地幔活动的高峰期相对应.稳定同位素研究显示成矿物质、成矿热液主要来源于地幔.地幔活动引起携带大量热流体和丰富的成矿元素的幔源物质上侵,并且在下地壳重熔过程中活化、萃取了围岩中成矿物质而形成成矿流体;伴随地幔活动形成的深大断裂构造、大型韧性剪切带不仅是成矿流体运移的通道,而且为成矿物质沉淀提供了有利空间.  相似文献   

16.
豫西中新生代地球动力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马献章 《河南地质》1998,16(3):196-201
以隆断区和断陷盆地地壳厚度的显著差异,隆断区与盆地分界的深大断裂(边缘断裂,与地幔斜坡对应)隆断区和盆地的岩浆作用及现代地热活动,盆地沉降历史四个地质特征为依据,作者认为本区盆岭构造形成的动力学机制是,中新生代上地幔起伏和下地壳不均匀岩浆熔融并由此产生的岩浆作用和热能,重力地质作用等引起的物质膨胀和岩浆侧向上侵入,岩浆冷凝和体积收缩导致同沉积断层运动,形成本区盆岭构造。  相似文献   

17.
深断裂控岩控矿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讨论了深断裂在地壳发展各阶段的活动特点及控岩、控矿情况,指出了深断裂的识别标志及研究深断裂的重要性,研究方向。由于深断裂控岩、控矿物的重要作用,研究深断裂涉及构造、岩石、矿床等多学科,呼吁建立“深断裂学”。  相似文献   

18.
济阳坳陷非生物成因气聚储的深层构造因素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综合分析深部人工地震探测资料和非生物成因天然气分布特征, 认为超塑性流动变形机制对于济阳坳陷地壳岩石流变和深部结构调整影响深刻.地幔物质上涌, 中、下地壳特别是低速物性体的岩石流变以及表壳伸展破裂, 制约着含气构造按照表壳脆裂与深部流变的组合样式发展.岩浆活动受到韧性地壳分层的阻隔, 通过深熔作用同化岩石圈物质, 通过侵位地壳改造壳层性质.在低速体所在层位, 流体(包括二氧化碳) 在聚集的同时促进了地壳岩层的变质、弱化.整个地壳层次上的深部顺层断裂、构造折离及断裂根部扩容是区内非生物成因气聚储的有利构造因素.   相似文献   

19.
桂西北丹池成矿带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业基地.本文对成矿带内芒场矿田马鞍山Pb-Zn矿和大山Sn-Zn矿、大厂矿田铜坑Sn多金属矿、五圩矿田箭猪坡Pb-Zn多金属矿等4个主要矿床矿石黄铁矿流体包裹体He、Ar同位素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丹池成矿带内典型矿床成矿流体的3He/4He=0.79~5.32 Ra,介于地壳流体(0.01~0.05 Ra)与地幔流体(6~9 Ra)特征值之间,40Ar/36 Ar=273~351,接近或略高于大气40 Ar/36 Ar特征值(295.5),不同矿床成矿流体中均有幔源组分的参与,地幔流体参与成矿作用是一个区域性事件.结合区内泥盆纪喷流沉积作用、燕山晚期花岗质岩体及构造特征等综合研究认为,参与成矿作用的地幔组分主要来自壳幔相互作用过程中沿NW向深大断裂上升的深源地幔流体,丹池成矿带内成岩、成矿作用是燕山晚期同一构造-热事件产物,矿床成因属后生热液充填交代成矿.  相似文献   

20.
丁兆明  魏春生 《地球科学》1997,22(2):171-176
新疆西准噶尔金矿成矿域是大区域内成矿单位,成矿域中所有金矿床(点)均产于地壳构造活动带。富含金的地幔物质沿深大断裂上升侵位,分熔,产生岩浆,火山活动,壳下重熔再熔、火山物质沉积变质作用,在漫长的华力西期经历反复多次的构造变动,形成超基性-基性火山-沉积-变质含金建造,是准噶尔-哈萨克斯坦古板块碰撞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