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天文大地网的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家GPS A级网和部分B级网的数据,应用应变分析理论对我国天大地网进行了检核,指出了天大地网的伸缩变形、扭曲变形以及旋转的范围和特征。根据分析结果,对坐标转换模型和选择和坐标转换时的正确分区提出了建议,并提出了相应的坐标转换模型。  相似文献   

2.
地图数字化数据坐标变换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用于求定地图数字化坐标转换参数的已知点的地面坐标和数字化坐标都当作观测值,用随有参数的条件平差求定转换参数,对采用4个已知点、9个已知点分别进行相似与仿射变换进行了分析,计算了格网点之间的相关系数,进一步分析了格网点间相关系数的分布规律,对转换后的坐标相关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将用于求定地图数字化坐标转换参数的已知点的地面坐标和数字化坐标都当作观测值,用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求定转换参数,对采用4个已知点、9个已知点分别进行相似与仿射变换进行了分析,计算了格网点之间的相关系数,进一步分析了格网点间相关系数的分布规律,对转换后的坐标相关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坐标转换及换带计算的研究与实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工程测量中经常面临如何选择适合的控制网的中央子午线,如何实现新、旧控制网控制点坐标的统一,如何有效地克服长度变形等问题,阐述了不同坐标系之间的坐标成果转换和换代计算的方法,探讨了坐标转换基本模型的选用、转换参数的解算、转换计算的方法、转换计算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并根据坐标转换和换代计算公式,基于VB语言开发了坐标正反算程序、换代计算程序和简单梯形图幅编号查询程序,简要说明了这些程序的使用方法。并通过实例验证和分析了程序的精度和效率,结果证明程序设计正确,计算精度符合要求,达到了系统统一、简化施工、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同时顾及地面网尺度系统误差和卫星网尺度系统误差对各自网点坐标的影响,对联合平差中常用的两种7参数转换模型:Bursa模型和Molodensky模型进行了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7参数转换模型;建立了甚长基线(VLBI)、卫星网和地面网联合平差的数学模型,并用模拟数据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6.
《测绘》2017,(4)
本文通过对不同情况下四参数法平面坐标转换计算产生的转换残差进行分析、比对,探讨了投影长度变形对平面坐标转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GPS网约束平差时,GPS控制网的精度与坐标系统转换控制点的位置选择有关。通过实验分析得出,整个网的检核点与相应的转换控制点总距离越远,坐标转换后网的精度越低。在此基础上,提出使用K-Medoid聚类算法,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寻找用于计算坐标系统转换参数的最佳控制点,并将文中方法运用于某大桥GPS控制网的控制点选取,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基于K-Medoid聚类方法的GPS坐标系统转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顾及时变因素影响的地心坐标转换方法,即考虑地壳形变影响的分极小法和模型的识别方法,这一方法应用于地面网点坐标的转换还能拟合网中其它局部性系统偏差。分极小法是通过寻找模型运用的区域来实现的,在该区域内模型能拟合各种系统性偏差,故该方法为我国地面网地心坐标转换精度达到极限(即仅取决于区域内网的相对偶然误差)提供了理论基础。文中介绍了基于该方法开发的实用系统并报告了实算结果。  相似文献   

9.
吕志平  许东周 《测绘学报》1995,24(4):275-282
本文提出了顾及时变因素影响的地心坐标转换方法,即考虑地壳形变影响的分极小法和模型识别方法,这一方法应用于地面网点坐标的转换还能拟合网中其它局部性系统偏差。分极小法是通过寻找模型适用的区域来实现的,在该区域域内模型能拟合各种系统性偏差,故该方法为我国地面网地心坐标转换精度达到了极限提供了理论基础。文中介绍了基于该方法开发的实用系统并报告了实算结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Bursa模型在坐标系转换时没有顾及局部变形和累积误差的问题,通过对坐标转换误差进行分析,本文提出将由此产生的系统误差看作非参数信号的半参数估计,采用半参数模型对某一区域坐标进行解算,并对检核点非参数分量进行推估,与Bursa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半参数模型能够有效地消除系统误差。并探讨了不同确定平滑因子α的方法对坐标转换精度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正则矩阵R相同情况下,不同平滑因子确定方法得到的坐标转换精度有所不同,但均优于Bursa模型转换精度。  相似文献   

11.
西安1980坐标系与WGS-84坐标系转换方法及精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大连市C级GPS网中的25个重合三角点成果(1980西安坐标系与WGS-84坐标),采用四、七参数转换模型,完成了我国1980参心系与世界84地心系转换参数的计算与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12.
依托国家首批测绘地理信息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收集了天津市陆、海各坐标系及陆、海控制网资料,选取坐标转换模型和坐标重合点进行坐标转换参数计算,确定了天津市陆、海坐标系统一转换关系并评定其精度,选取了检测点对坐标转换进行了精度检测,实现了天津市陆海坐标系的统一转换。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论述了我国常用大地坐标系的发展与现状,罗列了几个常用大地坐标系的主要椭球参数以及各坐标系统相互转换的数学模型,编制了相应的转换软件,其中也包括世界大地坐标与国家坐标、国家坐标与地方坐标相互闻的转换,因基准选择、模型选择、方法选择以及转换参数选择等原因,转换精度只供参考。大地坐标与空间直角坐标互换、高斯投影正反算与换带、墨卡托投影正反算以及高斯与墨卡托相互转换等计算,精度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4.
天文大地网坐标系统到2000国家大地基准的转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我国新的大地基准已建立,但仍有约17万低等天文大地网点未参加联合平差,其坐标仍属于旧坐标系统.针对我国天文大地网精度现状,对几个坐标转换模型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最小曲率模型能有效地顾及天文大地网的局部扭曲和误差积累,使局部系统差得到很好控制.  相似文献   

15.
基于Matlab的坐标转换程序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atlab软件进行坐标转换程序设计,实现了3种椭球的大地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换计算、高斯投影正反算、七参数解算、不同坐标系统之间的七参数法坐标转换;探讨和研究了单点或批量处理坐标数据、输入或输出文件格式、参数解算及验证、坐标转换计算等问题,并对七参数坐标转换的结果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6.
针对仪器加乘常数计算方法进行研究,旨在基于高精度CPⅢ控制网和六段法得出一种便于计算仪器加乘常数的方法.首先,本文对CPⅢ控制网自由网平差中四参数转换尺度因子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接着,对铁路工程控制网独立坐标系进行变形分析,表明以铁路坐标系统设计上相对应的投影变形值可以进行严格的投影改正;之后,通过以严格投影改正后数据处理得到的CPⅢ控制网结果为基础构建六段法求解仪器加乘常数;最后,对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实验验证,其结果表明:在进行严格投影改正后,由测距误差综合引起的自由网平差中四参数转换中的尺度因子值大小相当;基于高精度CPⅢ控制网构建六段法计算仪器加乘常数的方法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介绍了广泛使用的七参数Bursa-Wolf坐标转换模型,指出了基于尺度空间为各向同性的单尺度模型存在不足,分析了尺度参数选择的不同对坐标转换结果的影响。随后给出了三尺度参数坐标转换的数学模型及其参数求解过程,分析了它与单尺度坐标转换模型在理论上的差别,最后通过两个算例对三尺度坐标转换模型与单尺度模型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得出了坐标转换模型中尺度参数选择的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基于1980西安坐标系统生产的1∶10 000基础测绘地形图成果转换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地形图成果,存在参数转换精度误差。为解决问题,探讨了利用周边IGS站重新计算控制网起算数据获得控制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满足1∶10 000地形图转换参数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9.
宋雷  胡伍生 《测绘通报》2012,(Z1):29-31,35
提出基于神经网络坐标差学习的GPS坐标转换新方法,基于该方法利用某区域的GPS控制网观测数据将GPS点的WGS-84坐标转换为1980西安坐标,利用二维约束平差得到的GPS网点1980西安坐标系坐标作为比较数据,与传统的七参数模型和四参数模型方法的转换坐标和二维约束平差坐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神经网络方法进行坐标转换完全可行,传统方法和神经网络方法转换的坐标精度基本相当,神经网络方法略优且精度较均匀。神经网络方法可以得到统计精度优于±0.025 m的平面控制结果,能满足工程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首先介绍了现有各级平面精测网复测稳定性分析的常规方法,然后结合GRP网中判别CPⅢ点稳定性的方法,尝试使用三参数坐标转换进行高铁平面精测网复测稳定性分析,最后以某高铁CPI控制网实测数据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能完全使用三参数坐标转换代替常规方法进行精测网的稳定性分析,但可在使用坐标转换后的点位残差进行稳定性评价时,结合常规法进行综合分析,可提高常规法分析判别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