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刘宏 《地理教学》2011,(22):6-8
新华社电(记者蓝建中)日本东北地区太平洋海域11日发生该国有地震观测记录以来最高震级的里氏8.8级地震。日本专家认为,震中区域发生连锁反应,出现大范围多处断层错动,是此次巨震成因。  相似文献   

2.
宋洪位 《地理教学》2013,(11):31-33
正2011年以来,学校推行11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围坐的形式打破了原有的教室格局,全面引入学案导学,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逐步取代了被动学习。新的教学模式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在本地区掀起了一场教学改革的浪潮。以下是我在新的教学模式背景下设计完成的一节示范课——"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从自主课到展示课的全程教学实录:  相似文献   

3.
王万里 《地理教学》2012,(21):16-18
观念影响决策,目标引导行为。好的教学设计来源于正确的教学目标,而正确的目标又来自正确的教育价值观。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服从,习惯于在课堂上灌输课本知识,这就使我们形成一种传统保守的观念:要求学生上课勾书、课后背书。我们要求学生克服惰性,战胜困难,这就把学习变成了一项艰苦乏味的任务,把  相似文献   

4.
王德  冯文和 《地理教学》2012,(11):23-26
【课标解读】内容标准: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从要求来看,重在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分析,以使学生从两方面认识地表形态。一方面以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地表形态一直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另一方面以综合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内力造就了地表形态的骨架,外力对地表形态骨架作再塑造。  相似文献   

5.
朱涛  苏小兵 《地理教学》2023,(18):16-19
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体现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而常态课教学是培养这一能力的关键。本文以“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为教学内容,用课例研究的方法开展两轮教学。研究发现,按知识点逻辑开展的地理教学细节零碎、忽略学生经验,不利于学生发挥创造性解决问题。而基于问题开展的教学能够将地理知识整合在真实情境中,促进学生的知识理解、经验融合以及知识结构化,有利于达成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高通路迁移,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李树珂 《地理教学》2000,(11):26-26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一节内容难度不大,在教学中可运用导读法,指导学生认真读书,使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各种外力作用影响地表形态的有关知识。在指导学生读书时,教师要重在“导”上下功夫。由于五种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雅琪  张琦 《地理教学》2023,(24):24-28+7
本文在综述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高中地理单元作业设计的四个原则和五个依据,构建了单元作业的设计流程,即对标单元教学、确定作业目标、规划作业结构、组织作业内容、评价作业质量,并以“地表形态”为例设计和分析单元作业案例,以期为教师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实现减负增效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教学设计通过设置不同的情境和问题链培养学生动态生成地理问题的意识和学习自觉,以及学生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品格,提升其地理关键能力。“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对地理“真问题”发现,以期为一线地理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锁定目标 了解常见地质构造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貌。 二、新知存盘 1.地质构造的概念及分类:由(1)运动留下的“痕迹”。地震构造可分为(2)和(3)两种形态。  相似文献   

10.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这部分内容由文字信息和图像信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两部分组成。“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绘制清晰,示意明确,蕴涵了比文字内容更为丰富的信息,为学生观察、想象、推测、比较、归纳、概括等提供了多样的探究资源和广阔的探究空间。因此,以“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为教学的蓝本和依据,步步设问,层层探究,努力提高学生依据图像系统提取信息的综合能力,应成为这部分内容教学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1.
赵鹏飞 《地理教学》2020,(10):53-55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地进行,该过程对于理解学科重要概念显得尤为重要。“地表形态”是中学地理学习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从地形、地貌等角度来认识与提升。为了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对“地表形态”进行认识与提升,教师应合理运用学习进阶理念,在各学段的学习中持续加深学生对该内容的理解,提出初高中“地表形态”教学衔接策略,进而有效推进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  相似文献   

12.
王成龙 《地理教学》2023,(10):45-48
“双新”视域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如何更加科学高效地利用新教材、创新学习方式,从而将新课程理念下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贯穿于新教材的教学之中,是一线教师面临的现实而紧迫的问题。本文以“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为例,依托巢湖北山地区地质过程与地表形态塑造的真实情境,浅谈基于真实情境培育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14.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是考试评价的依据。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是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灵魂。怎样把高度凝练的核心素养植根于课堂教学并将其内化,就成为中学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节课的设计旨在寻找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最优模式。首先根据核心素养内涵重组课程内容,兼顾学生基础,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基础梳理、深化整合、命题探究、质疑反馈、精讲点拨、提能演练六大环节,层层递进,步步深入。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突出了对地理实践力素养培养的要求,教学建议中也明确指出可以尝试运用地图、视频、地理信息技术等资源支持地理实践活动的展开。在实地野外考察受限情况下,本文尝试运用范导式教学原理,将基于网络环境的虚拟地貌考察融入到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利用行图软件的独特功能,为学生营造更加直观、真实的地理学习环境,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切实考察并体会真实环境中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大概念的整合性和建构性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新视角与新思路。大概念下的单元整合教学使得课程实践具有整体性和连续性,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大概念、单元整合教学的分析,以“地表形态的演化”为例,从凝练大概念、构建单元结构、编制教学目标等方面着手,探讨“大概念”下单元整合教学构型的实践。  相似文献   

17.
向莉 《地理教学》2023,(1):27-30
针对实际地理教学现状,论证培养区域划分能力的必要性。基于学习进阶理论,遵循学生认知思维发展规律,构建区域划分能力的学习进阶与表现标准。以“地表形态”的学习进阶为例,探讨发展内容进阶、渗透尺度思想、立足人地协调等培养策略,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发展区域划分能力。  相似文献   

18.
胡春波 《地理教学》2010,(14):15-16
一、导入新课(寻根觅源)1.(寻根)多媒体展示影视材料。2.(测算)台湾岛离大陆有多远?(1)读书图6.22,根据比例尺量算一下图上基隆——福州、高雄——厦门之间的实地直线距离。  相似文献   

19.
一、创设情境,案例导入【案例呈现】多媒体播放甘肃舟曲泥石流景观图和下发资料。材料一:2010年8月7日夜22点左右,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舟曲5公里长、500米宽区域被夷为平地。泥石流致使1248人,遇难,496人失踪,受伤住院66人,累计门诊1498人,解救1243人。  相似文献   

20.
王智勇 《地理教学》2011,(18):50-55,64
一、课标解读 1.学习内容 (1)地球表面沧海桑田、海陆变迁,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都是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结果。主要包括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山地的形成、河流地貌的发育三部分内容。内外力作用是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动力和基础,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的主要形式,而地壳运动中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岩石圈物质循环是自然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重要方式之一;褶皱与断层、背斜与向斜的区别与联系,火山的形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运用实例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