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省会城市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条件及潜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婉丽  王贵玲  朱喜  刘志明 《中国地质》2017,44(6):1062-1073
浅层地热能资源以其高效和环保的特点,近年来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地质条件、浅层地温场特征、岩土热物性特征等参数,是影响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重要参数。笔者在阐述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全国省会城市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成果,对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适宜性和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我国陆区范围内,恒温带温度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恒温带顶板埋深与气温变化趋势相反,岩土体导热系数受岩性影响明显。中国浅层地热能资源主要用于建筑物供暖和制冷。我国31个省会城市80%的土地面积适宜利用浅层地热能,浅层地热能资源每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2.8亿t,可为供暖和制冷提供丰富的能源储备。按利用方式、需求程度将我国浅层地热能开发分为全年集中利用区、全年分散利用区、分散式冬季供暖区和分散式夏季制冷区4类。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对推动中国绿色、低碳、节能型城市化发展,解决京津冀地区冬季雾霾和南方城市冬季供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地区地热资源成藏模式与潜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贵玲  张薇  蔺文静  刘峰  朱喜  刘彦广  李郡 《中国地质》2017,44(6):1074-1085
京津冀地区雾霾较为严重,同时地热资源丰富,因此,充分利用地热资源是调整该地区能源结构,减缓雾霾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在分析京津冀地区构造、大地热流、地温梯度等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分别总结了京津冀地区隆起山地对流型与沉积盆地传导型地热资源的成藏模式与赋存条件,并对两种地热资源的资源量、开发利用现状与潜力进行了分析。京津冀地区地热资源储量折合标准煤约1383亿t,年地热流体可开采热量折合标准煤1100万t,但目前地热流体年开采热量仅相当于114万t标准煤,约占总量的10%,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是我国钢铁生产加工的重要区域,其铁矿石需求一直是该地区钢铁产业发展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S"形预测法,在中国粗钢供需预测基础上,参照该地区粗钢产量的全国占比和生铁粗钢比,重点测算了河北省生铁产量和铁矿石需求量,进而预测未来京津冀地区的铁矿石需求量.预测2025年、2030年和2035年京津冀地区的铁矿石需求量分别...  相似文献   

4.
地热水在地热供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季志恒  刘同僧  何平 《地下水》2010,32(1):66-66,114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国家制定了“十五能源发展战略规划”,要求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燃煤造成的污染,大力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浸的利用技术,其中提到要充分利用地热资源。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地热作为一种清洁能源用于采暖,在我国北方城市得到迅速发展,但目前地热供暖中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地热水的开发及利用调查研究,指出了采用地热水供暖的优缺点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利用地热水在供暖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地热、浅层地温能(以下简称地热"两能")是一种新型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储量大、清洁、就地取材、可再生等优点,其开发利用对改善空气质量、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具有重要作用。京津冀地区是地热"两能"开发利用程度最高、应用规模最大的地区。特别是以北京经验为基础,促成了全国范围内浅层地温能勘查开发工作的大发展。如何使地热"两能"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值得思考。本文在北京市地勘局多年浅层地温能研究与推广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应深入落实中央提出的的五大发展理念,开发与创新结合积极推进京津冀地区地热"两能"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6.
北京延庆地区地热开发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延庆盆地地热地质条件,从地热尾水的回灌、地面沉降原因、地震发生的机理等方面,全面、客观地分析了地热开发不会造成地表环境污染,也不会诱发地面沉降、地震等一系列的地质灾害问题,解除了人们对地热开发的顾虑,坚定了延庆地区利用地热供暖替代燃煤供暖的决心,为建立延庆生态模范县寻找到一种可利用的新能源。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讯 近日,《"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实施,这是全国首个跨省市的区域"十三五"规划。《规划》明确了京津冀地区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对于打破京津冀三省市"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进一步增强发展整体性和协同性具有重要意义。《规划》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统领,要求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整体实力将进一步提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结  相似文献   

8.
3000年来,北京城的变迁与发展,离不开水资源开发和利用。当今,要建设国际化大北京,水资源"开源节流"是长远之计;与一般矿产资源相比,水资源是京津冀地区关键自然资源,值得引起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9.
中国水利学会和中国地质学会于1982年12月2日至8日在石家庄联合召开了京津冀学术讨论会。参加这次讨论会的共有86个单位,152位代表。会议共收到论文和报告90多篇。 这次会议主要讨论了京津冀地区的水资源现状、用水情况及解决缺水问题的途径和对策。由于京津冀地区降水量偏少,且在时间和地区上分布很不均匀,在特旱年或连续干旱年可用水量明显减少;还由于工农业及城市建设的发展,用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地区资源环境问题,需发挥地质工作基础先行作用—积极拓展清洁能源领域,在大气治理行动中发挥作用。京津冀地区地热资源丰富,地热资源主要为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占总量的99%。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新近系明化镇组、馆陶组,古近系东营组,寒武-奥陶系,元古界。对京津冀地下热水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生态优势,是我省乃至京津冀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迫切需要,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背景,针对在京津冀平原地区广泛发育的地面沉降灾害问题,分析灾害发育现状及危害,回顾既往灾害防治工作成果,解读京津冀区域地面沉降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从宏观上提出全面实施大区域地面沉降灾害防治基础性研究工作、加大京津冀联合水资源管理力度、落实区域地面沉降联防联控制度以及全力推进相关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工作等京津冀区域地面沉降灾害防治工作设想,并对后续工作开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深入研究高寒地区建筑物供暖制冷需求及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条件,可发挥浅层地温能在建筑能源供应中的最大效益; 探讨多种能源在供暖中的联合应用,能够更好地解决高寒地区能源紧缺问题。通过对高原气候特点分析,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条件的调查、勘探、评价及多种能源联用的研究认为: 高寒地区对浅层地温能需求主要为冬季供暖和生活热水供应,且热量需求大; 高寒地区浅层地温能资源品位低,主要体现为换热温差小; 换热方式以地下水水源热泵最为经济实用; 城市中可供开发利用的空间小。鉴于当地深部地热、太阳能资源丰富,可充分利用这些可再生能源及常规能源,尽可能采用“基础负荷+调峰负荷”的方式,解决热量需求大的问题,从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雾霾天气已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对北京地区PM2.5状况的空间分析,论证了北京市大气颗粒物污染源为本地源,而不是异地搬运的污染源,即主要来自北京周边无除尘设备的散户燃煤排放及市内生活排放,雾霾的主要成分是有机化合物充分说明这一点;而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排放很少,处于优质水平,说明雾霾与汽车尾气、工业污染关系不大。由此推测,我国北方冬季频发的大面积雾霾,与冬季散户取暖有较大关系。文中还从气象学角度论证了北京冬季霾的形成机理与温室气体水蒸气有较大关系。当昼夜温差较大且白天湿度较大时,凌晨雾的产生及上午大气逆温盖子的形成阻挡了污染的垂向对流扩散,是雾霾形成的决定因素。论文最后对雾霾的控制和治理提出了加强煤改气环保措施、重视生活污染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出台,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2014年12月9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争取2015年有个良好的开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打造京津冀一体化有一系列命题,但核心聚在同心协力一体化上,不可未医好三地已有的"大城市病",又再酿更大范围的"城市病"。无论是首都圈还是筹谋"京津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区域大气霾污染研究意义、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频发的霾污染是目前京津冀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如何协调区域经济合理快速发展与防止大气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也是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对国内外典型大气污染事件的产生及治理历程进行了简要回顾;结合我国当前霾污染问题产生的特殊性,分析了京津冀区域霾污染研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气候和环境变化、人体健康和区域和谐发展的现实意义;阐述了京津冀霾污染现象频发的主要客观要素和内在原因,并分析了当前研究工作中的不足。最后,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推测了京津冀及东亚地区未来大气污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受环太平洋地震带影响,华北平原地区地震频发,尤其是处于中国首都经济圈的京津冀地区的地震事件备受关注。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及地震台网记录中的地震事件统计、分析,重建该地区地震事件历史并获取其潜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时间规律,对未来地震事件的早期预警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分析结果表明,公元前231年至公元2018年期间京津冀地区发生的1044起地震事件中,以有感地震和中强地震为主,小地震、强烈地震以及大地震发生频次较低。地震记录完整性分析结果表明,除小地震外,其他等级地震记录自公元1400年以来基本完整。在空间分布上,京津冀地区历史地震呈“T”字形分布,沿1条北西—南东走向地震带和1条北东—南西走向地震带分布。在时间上,京津冀地区地震事件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化,在公元1480—1680年间以及1950年以来2个时间段内较为活跃,发生频率较高,频谱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地震记录存在45年的复发周期。在月际尺度上,地震事件同样存在季节性差异且多发于夏秋季节,同时地震密集区域在年内呈现出自西向东迁移的现象。最后,根据历史地震事件发生的时间规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京津冀地区仍将处于地震活跃期,存在发生强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地热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在治污降霾、改变能源结构、提倡生态文明的今天的作用日益凸显。我国大部分地区主要利用化石燃料供暖,污染较严重,供暖形势严峻。而利用地热能供暖是地热资源最直接的利用方式。我国利用地热供暖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天津、咸阳等地利用地热供暖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受限于技术、成本等条件制约,地热供暖在我国总供暖面积中占的比例依然很小,而且在利用过程中浪费比较严重,利用地热供暖在我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北方地区地热供暖以地热流体供暖为主,地源热泵供暖发展迅速,干热岩供暖虽然还处于实验阶段但是前景广阔。笔者在对地热流体、地源热泵、干热岩供暖的历史、现状及前景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未来利用地热供暖思考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由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北院”)设计的国华三河电厂1号机组环保改造示范项目顺利投产,该机组成为京津冀地区首台“近零排放”的现役燃煤机组。国华三河电厂1号机组环保改造示范项目是华北院实施“近零排放”的第一个改造项目。该项目是国家能源局确定的2014年13台煤电机组环保改造示范项目之一,也是国华电力“高品质绿色发电计划”的首个竣工项目。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地质》2016,(2):97-97
正为了探讨京津冀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与生态环境、工程勘察、地质灾害防治等学术问题,交流学习城市地质研究进展、调查技术方法以及城市地质成果与应用,北京地质学会举办"城市地质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学术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做学术报告,面向全国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会议征集学术论文(未公开发表的),评选优秀论文,发放奖金和获奖证书,获奖论文在《城市地质》期刊刊登。  相似文献   

20.
以京津冀平原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为基础,研究土壤中As、Pb、Cd、Hg、Cu、Cr、Zn和Ni等8个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特征,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京津冀平原区土壤环境质量整体优良,部分地区土壤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主要分布在北京中心城区、天津城区和蓟县、河北省石家庄市、保定市、唐山市和秦皇岛市等地区,该成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优先保护方面提供了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依据,对重度污染土地要进行严格管控,做到京津冀协同治污。结合土壤中硒和钾的含量特征,以硒含量大于0.3mg/kg和全钾含量大于2.5%圈定了富硒和富钾土地资源区,主要分布在京津冀平原东北和冀西南地区,该成果可为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