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大气降水、地表水及地下水化学和氢氧同位素的全面系统分析:查明了矿区地下水的形成、分布及运移规律;弄清了矿井水的补给来源及混合机理;并对矿井水的组成进行了分割,求得新水所占比例并做了年龄计算。研究结果表明七矿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地表水体,就是来自水库放水渠道脉冲式集中放水的补给和河流常年性的渗漏补给,渗漏段为渠道及河谷中裸露的寒武系灰岩。当年补给的新水占矿井疏水排水总量的90%以上。不同含水层中水的年龄为1~1.2a。该研究成果为制订矿山防治水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平凉隐伏岩溶水环境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研究平凉地区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和氢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大岔河隐伏岩溶水的水文地质条件。结果表明,大岔河隐伏岩溶水的补给局限在大岔河流域内,其径流条件良好,现代降水混入量平均为54%,具有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对地下水补给和更新能力的评价.利用环境同位素技术研究地下水的补给和可更新性是当前较为新颖的方法之一.在西北干旱、半干旱的隐伏岩溶地区,地下水埋藏条件复杂,常规的地质勘探方法所能提供的水文地质信息有限,环境同位素方法在研究地下水的补给及可更新能力方面发挥了优势,可对传统方法进行补充和验证.其结果表明,研究区隐伏岩溶水形成较早,且有大量现代水的混入,平均混入量为54%.说明区内隐伏岩溶水的补给和更新能力较好.环境同位素分析结果还显示,大岔河隐伏岩溶水为一相对独立、半开放的水文地质单元,其补给来源部分为流域内大气降水、地表水的补给,部分为东南部三道沟岩溶地下水的补给;根据环境同位素EPM模型计算,地下水的滞留时间为36 a.地下水储存量为1.314×108 m3; 储水系数为7.29×10-3.这一结果与传统勘探方法的计算结果基本吻合,说明环境同位素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北方中上元古界和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含水层连续沉积厚度大、分布面积广,其中储存着丰富的岩溶地下水资源,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国家战略性水资源。结合对北方岩溶水的调查研究经历,就岩溶水系统及水文地质条件、环境问题发展演化趋势与成因、岩溶水开发利用与保护、生态修复以及调查研究的技术方法等方面的进展与不足,做初步的总结,致以中国地质大学建校70周年、《地质科技通报》创刊40周年的贺礼,并为广大北方岩溶水水文地质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岩溶泉水资源是我国北方岩溶区重要的供水水源。查明泉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清晰刻画泉域边界,对合理评估和科学开发岩溶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古堆-南梁泉群边界范围不清,补给情况不明的现状,开展了泉域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和岩溶水δD、δ18O、87Sr/86Sr分布特征调查分析,采用同位素技术对岩溶水补给径流路径上的水岩相互作用和水力联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岩溶水中δ18O数值范围较大,其原因主要是受到了高程效应、热水氧同位素漂移、蒸发浓缩和古封存水混合等作用的影响。岩溶水中δD、δ18O及87Sr/86Sr的分布特征,为岩溶地下水水力联系识别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汾阳岭热田成因可能与中生代入侵碳酸盐岩的岩浆岩的水岩作用有关;泉域北部岩溶水开采将袭夺泉域内部岩溶水资源。古堆-南梁泉域岩溶水同位素研究成果可为区域岩溶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物探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地下水资源勘查工作之中。综合运用高密度联合剖面法,高密度电测深法和微动法进行综合探测,查明湖南省武冈市东北部水浸坪乡打井找水有利靶区,结合水文地质条件确定钻孔位置,并对其进行成井施工验证,钻孔涌水量达323 m~3/d,效果显著。研究结果表明,科学合理选择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组合,可有效提高地下水勘探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环境同位素(~(14)C、~(13)C、~3H、D及~(18)O)对渭河白杨水源地地下水年龄、运移过程和一些水文地质参数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源地潜水为现代水补给,氚含量较高,渭河河水对其补给量约占1/2左右;中、深层承压水补给途径较远,~(14)C年龄分别为距今4000~5000年和7000~8000年。δD和δ~(18)O值变化不大,说明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补给。  相似文献   

9.
本文归纳介绍了现代地质年代学中可直接用于地下水研究的多种同位素方法:~(14)C、~3H、~2H、~(18)O、~(85)Kr、~(39)Ar等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宜昌长江南岸岩溶区地下水中水生动物群落分布特征及环境响应规律,在2018年7月至8月对宜昌长江南岸15处表层岩溶泉及9处岩溶大泉中水生动物进行采集,同时对地下水理化指标进行测试。共采集到809个动物个体,共有13个亚纲,同时包括多个物种的暗层和非暗层种。结果发现:(1)不同动物在地下水空间分布上各异,在表层岩溶泉,Copepoda的暗层种和Ostracoda的暗层种大量存在(31.3%,23.7%),Trichoptera和Diptera少量存在(0.4%,2.9%);在岩溶大泉,Copepoda(非暗层种)和Amphipoda大量存在(25.0%,8.3%),Ostracoda的暗层种少量存在(2.2%)。(2)不同地下水的环境也表现出差异,区内岩溶大泉pH,Na+,Ca2+,Mg2+等指标的极差(分别为0.64,1.25,34.0,22.1 mg/L)小于表层岩溶泉(分别为2.45,5.68,59.6,33.4 mg/L),表现出更稳定的环境特征。(3)通过对各环境因子以及不同物种的逐步回归分析得出,表层岩溶泉...  相似文献   

11.
硫酸盐超标是辛安泉域岩溶水水质恶化的主要现象之一。识别岩溶水中硫酸盐的来源对于全面理解岩溶水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岩溶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水文地质调查、水样采集和水化学同位素测试,采用硫氧双同位素示踪技术,分析识别了辛安泉域岩溶水中硫酸盐的物质来源。研究结果表明,泉域内岩溶水中的硫酸盐主要来源于石膏溶解、地表水渗漏和矿坑水入渗,且以石膏溶解和地表水渗漏混合居多。研究成果为辛安泉域岩溶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环境和水文地质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岩溶平原找水打井过程中,首先以微地貌为重点进行详细的地面测绘,然后选择有利地段布置综合物探,经综合分析后布置钻孔,则有水孔命中率高,单井涌水量大,开发利用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我国南方岩溶地区是全球三大岩溶集中分布区之一, 由于岩溶地区独特的含水层结构, 其地下水极易受到地表污染。为了探明岩溶地下水中抗生素污染空间分布的主控因素, 厘清抗生素浓度与水化学参数的相关关系, 进而识别岩溶地区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的指示因子, 以西南典型岩溶地下河系统为研究对象,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UPLC-MS/MS)分析了35种抗生素浓度。结果表明: 研究区共检出了30种抗生素, 包括3种四环素类(< 检出限(MDL)~421 ng/L)、5种大环内酯类(28.3~884 ng/L)、9种磺胺类(2.50~30 ng/L)和13种喹诺酮类(19.5~1 807 ng/L)。其中, 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是研究区检出的主要抗生素, 其空间分布特征主要受污染源和稀释作用控制。研究区水化学类型包括HCO3-Ca·Mg型和HCO3-Ca·Na·Mg型, 抗生素浓度在不同的水化学类型中存在显著差异, HCO3-Ca·Na·Mg型水样中抗生素浓度显著高于HCO3-Ca·Mg型(2~10倍)(Mann-Whitney检验, p < 0.05)。同时,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三氮(硝氮、亚硝氮与氨氮浓度之和)、总有机碳(TOC)、Na+、Cl-浓度与单一抗生素浓度、不同种类抗生素浓度、抗生素总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81~0.99, p < 0.05, N=7~8)。相比三氮、TOC和Na+, Cl-在环境中性质更稳定, 是岩溶地区地下水系统中更可靠的抗生素污染指示因子。本研究为受县级污水处理厂和农村生活废水排放影响的岩溶地区抗生素污染识别与污染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污染预警是区域地下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手段.山东双村岩溶水系统是典型的鲁中南单斜构造型岩溶水系统之一,现开采量39.848万m3/d,为特大型岩溶水源地.30余年的水质监测数据表明,岩溶水水质逐渐变差、水化学类型变复杂.在查明水文地质条件、污染源调查和长序列水质监测的基础上,构建了有针对性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主要阐述了大武湖田水源地岩溶地下水污染现状,地下水污染呈现:岩溶地下水无机组分含量普遍增长,其中硫酸根、硝酸盐、矿化度有明显增高;地下水有机污染则主要表现为卤代烃类检出率偏高。依据水源地污染现状从地下水污染特征入手,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南宁市是广西岩溶地面塌陷危害十分严重的城市之一。2012年6月2日突发的岩溶地面塌陷主要集中分布在坛洛镇南西方向,形成塌陷坑19个,地裂缝17条,威胁62户共232人,潜在经济损失约870万元。坛洛塌陷多形成于松散盖层厚度小于15m,地下水位埋深小于20m,地下岩溶强发育的区段。碳酸盐岩岩溶发育、松散盖层厚度较小和水动力条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复杂为岩溶塌陷产生的必要条件,尤以地下水的作用对岩溶塌陷的形成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坛洛地下水动态观测与岩溶塌陷的调查研究确定地下水强径流带,分析评价岩溶地面塌陷的危险性,为岩溶地区的岩溶塌陷危险性勘察、评价工作提供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是一个城市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水的质量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为确定济南地区地下水的污染状况,本文以历年的水文资料作为背景值,采用了单因子和多因子2种评价方法对济南地区岩溶水进行了污染程度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研究区岩溶水污染程度进行了分级;在地下水系统防污性方面,采用DRASTIC模型对济南地区的防污程度进行了分区。结合岩溶水污染程度和防污性能两方面的评价结果,为实现可持续开采岩溶地下水,本文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分别进行了分区,并给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为济南地下水开采与保护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济南地区岩溶地下水污染程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溶水环境背景值(污染起始值)是确定岩溶水污染程度的主要参数。通过2013年济南地区岩溶地下水水质资料与济南地区岩溶水环境地质背景值对比分析及综合评价,反映了济南地区岩溶地下水水质污染变化情况。该文地下水污染综合评价是根据以往不同年份的水质资料进行对比评价的,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全面性,但基本能够反映济南地区岩溶地下水污染程度的总体情况。  相似文献   

19.
济南南部广布巨厚张夏组灰岩,其中赋存优质丰富的岩溶地下水。出露众多泉水,其流量为800~8000m3/d。该文通过简述济南地区张夏组灰岩岩溶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与水文地质特征,概略计算与评价其资源量,论证开发利用这一新水源的可行性,以期为济南供水与保泉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深部岩溶热储地热水同位素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现场调查并对不同类型深部岩溶热储地热水进行采样,测定其δD,δ18 O稳定同位素与14 C放射性同位素,对全省深部岩溶热储地热水成因、年龄、热储性质及水力联系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深部岩溶热储地热水属大气降水成因,其形成年代久远,补给途迳长,径流速度缓慢。同一构造单元的滨海-孤岛地区、齐河与聊城地区水力联系密切,其他地区水力联系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