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金刚石主要产自沅江流域.金刚石表面普遍遭受了强烈的熔蚀, 与位错相关的熔蚀特征主要为熔蚀线和熔蚀孔道.熔蚀线常见的为一组和二组, 有时为三组, 组内相互平行, 组间相互交切.熔蚀孔道则沿主滑移面成排分布, 孔道圆而直, 其形成的原因与主滑移面和另一强滑移面交切形成的应力虚脱区有关.将金刚石沿生长中心磨成薄片, 在阴极发光(CL)、正交偏光和显微放大观察发现, 金刚石的主滑移面方向常表现为平行消光条带, 一组条带相互平行, 二组相互交切, 三组形成六方环, 四组构成应力幻影.消光条带与褐色色带的形成密切相关, 有褐色色带必有消光条带与之对应, 但有消光条带则不一定有褐色色带与之对应.透射电镜(TEM) 资料显示: 金刚石中刃型位错与螺旋位错均有发育, 位错缠结十分明显, 位错密度分布不均, 在位错缠结的带内位错密度明显高于带间.从生长与变形特征的关系来看, 金刚石的塑性变形发生于生长完成之后.   相似文献   

2.
平南幔源包体中橄榄石的显微构造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南玄武岩中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包体的平衡温度为930~980℃, 平衡深度为59~74km, 包体中橄榄石的扭折带滑移系多为(010) [100], 但也有(001) [100]的滑移系类型; 斜方辉石的滑移系为(100) [001], 它们均为高温低应变速率下的滑移系, 说明该区的上地幔主要是在高温低应变速率条件下经历了塑性变形作用.橄榄石位错组态多样, 有自由位错、位错壁、位错弓弯、缠结、{110}滑移带, 反映了上地幔的塑性变形特征.根据位错壁的大小估算, 上地幔差异流动应力为24.5~42.1MPa, 流动速率为2.93×10-17~8.36×10-16s-1, 有效粘度为1.72×1023~2.80×1024 Pa·s, 特征与中国东部新生代上地幔较为一致, 反映同处于拉张环境.   相似文献   

3.
4.
综述了有关长石的碎裂流动、位错蠕变、扩散蠕变、颗粒边界滑动及超塑性流动的特点及有关现象,并指出了长石塑性变形机制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橄榄石是地幔橄榄岩和辉石岩的主要组成矿物,但也经常以斑晶和捕虏晶的形式出现在玄武质岩石中。结合近年来在地幔橄榄岩的主要元素(如Mg和Fe)组成特征以及Li、Mg和Fe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重点对橄榄石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演化过程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讨论,旨在加深对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演化过程的理解。现有研究表明:地幔橄榄岩中橄榄石的矿物学特征、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组成能够很好地指示岩石圈地幔的特征及其演化过程,因而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克拉通地区的地幔橄榄岩来说,橄榄石的Mg#通常可以指示岩石圈地幔的属性,古老、难熔的地幔橄榄岩中的橄榄石一般具有较高的Mg#(〉92),而新生的岩石圈地幔橄榄岩中的橄榄石则具有较低的Mg#(〈91)。因此,地幔橄榄岩中橄榄石的Mg#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年龄意义。橄榄岩中橄榄石的Li、Mg和Fe同位素组成也可以明确指示岩石圈地幔的属性及其所经历的演化过程,正常地幔的δ7Li、δ26Mg和δ57Fe组成相对均一,如果上述同位素组成偏离正常地幔值,则说明岩石圈地幔经历了熔体/流体的交代作用。华北克拉通地区地幔橄榄岩捕虏体中橄榄石的Li、Mg和Fe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该区的岩石圈地幔经历了多个阶段、不同来源的熔体/流体的改造过程。  相似文献   

6.
山东金伯利岩中橄榄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研究了山东金伯利岩中橄榄石的产状、含量、大小、世代、形态、颜色、 环带、矿物包体、折光率、2V、化学成分、端员组分特征及红外光谱和穆斯堡尔谱特征,并分 析研究了橄榄石的成因。指出了无色一浅绿色的、含MgO、Cr2O3. Ni0高的橄榄石是找金刚石 矿的指示性矿物。  相似文献   

7.
玄武岩中包体橄榄石的分带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浙江衢县、福建明溪等地新生代玄武岩中尖晶石(石榴石)二辉馓榄岩包体和捕虏晶中发现的橄榄石成分分带现象。给出了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总结并讨论了这种分带的特点、成因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别。  相似文献   

8.
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提供了超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多样化的微区分析方法,是纳米地质学研究的重要表征手段之一。运用TEM技术研究矿物时,由于地质样品的高度复杂性和强烈非均质性,使得实验测试过程复杂而困难。文章探索了一套适用于地质样品的TEM分析测试流程。首先根据样品特性,选择合适的样品制备方法,重点介绍了粉末制备法、离子减薄法及聚焦离子束法;然后进行目标矿物的定位,提出了一种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TEM组合定位法;接着进行包括明场像、暗场像、高分辨像、电子衍射花样等不同类型图像的获取,着重说明了各种图像的成像原理、拍摄过程、注意事项和实验技巧;最后是选定关注的微区,测试元素组成及分布情况,并与常用的微区成分分析仪器进行对比,从而说明TEM成分分析的适用范围及优点。  相似文献   

9.
橄榄石热解氢释放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立武  张铭杰 《地球化学》1998,27(5):514-516
采用分步法热法分析了不同粒度的橄榄石的H2的质量体系,实验表明,不同粒度的橄榄石释放出的H2的质量体积不同,随着温度或粒度的变化,H2的质量体积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进一步探讨了氢在橄榄石中的赋存状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通过电子显微镜的研究,揭示出许多有关矿物结构的新现象,使矿物的不均一性、生长史、结构缺陷等研究进入了晶格、亚晶格的范畴。辉石见于绝大多数陨石中,同时,既是地壳的主要造岩矿物,又是地幔推测组分中的重要矿物之一。因此对辉石的深入研究无疑对陨石学、行星比较学、矿物学以及深部地质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方面,辉石微细结构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如W.A.戴尔(Dear)等详细报道了出溶结构的观察结果。森本信男、P.R.布塞克(Buseck)等应用透射电子显  相似文献   

11.
硅酸盐熔体中橄榄石晶体的发育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大年  金成伟 《地质科学》1974,9(4):349-355
早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也就是显微镜刚用于岩石学和矿物学的时代,某些基性岩,超基性岩的喷出物中的橄榄石所具有的特殊形态即引起一些著名的岩石学家和矿物学家的注意。  相似文献   

12.
引言近十几年来,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在地质科学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Wenk,H. R.et al. 1976; 何永年,1980)。尤其是对矿物的显微结构和构造的研究,已成为不可缺少的手段。结合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实验技术,利用TEM对实验变形岩石中各种矿物的显微构造特征所进行的许多研究(Morrison-Smith,D. J. et al,1976; Kekulawla,K. R. S. S. et  相似文献   

13.
闵茂中  张富生 《矿物学报》1995,15(4):383-386
本文在国内首次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铀矿床中的含铀红色微晶石英,查明其中不可见铀主要呈超显微状沥青铀矿和铀石形式存在,从而改变了过去普遍认为该矿物集合体中的不可见分散铀是呈吸附状态存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利用金刚石对顶砧(DAC)高压装置产生高压,使用16∶3∶1的甲醇、乙醇和水混合液体作为传压介质,在室温下,40 GPa的压力范围内,对橄榄石(olivine)进行了原位高压同步辐射能量色散X射线衍射(EDXRD)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所研究压力范围内,采自张家口大麻坪天然新鲜橄榄石的结构稳定,未见相变和压致非晶现象发生。用Birch-Murnaghan方程对测得的V-p数据进行了数值拟合,当K′T0=4时,橄榄石的零压体弹模量为KT0=141.3±3.2 GPa。  相似文献   

15.
近日在日常检测工作中发现了一颗暗绿色宝石,重36.38ct,切磨成弧面型,具有四射星光(图版Ⅶ-1),肉眼观察其与绿色辉石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16.
在一般石陨石中,球粒陨石硅酸盐相约占其化学组成的三分之二,而橄榄石(Mg、Fe),SiO4和斜方辉石(Mg、Fe)SiO3又是组成硅酸盐相的主要矿物。较详细地研究橄榄石和辉石的化学组成对石陨石各化学群的划分及球粒陨石岩石类型的划分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铬铁矿是基性、超基性岩浆分异的产物,而流动分异则是岩浆分异(结晶、重力、流动分异、熔离作用等)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岩浆物质的流动分异对探讨超基性岩的成因,铬铁矿的形成与分布规律都有重要的意义。岩组分析是研究超基性岩原生流动构造的一个重要手段,特别是当超基性岩原生矿物成分单一,铬尖晶石含量稀少,岩石风化强烈,宏观流动构造现象不清楚时更是唯一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橄榄石微量元素原位分析的现状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随着高精度EMPA和LA-ICP-MS分析技术的发展和矿物微量元素测试精度的提高,利用橄榄石中的微量元素示踪地幔部分熔融、地幔交代作用、岩浆早期结晶过程等地质问题成为近年来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一系列开拓性的研究发现也被陆续的发表,主要涉及橄榄石中Ni、Co、Al、Cr、Zn、Ti、Li、V、Sc、Mn、Ca和P等元素的示踪使用。一些卓有成效的示踪方法为:Ca、Al、Ti、Ni及Mn能够很好的用于区分橄榄石捕掳晶和斑晶;橄榄石-尖晶石地幔演化趋势线(OSMA:olivine-spinel mantle array)图解可以用于表征岩浆源区的亏损程度;玄武岩中橄榄石斑晶的Li同位素及Li含量可以很有效地指示岩浆源区是否存在地壳物质再循环及地幔交代作用;橄榄石斑晶中Ni、Ca、Mn、Cr和Al协变关系图解可以识别岩浆的辉石岩源区;利用橄榄石捕掳晶中Zr和Sc的含量差异特征可将橄榄岩中三种最主要的类型(尖晶石橄榄岩、石榴石橄榄岩以及尖晶石-石榴石橄榄岩)区分开来;一些元素的比值或组合(例如Ni/Co、Fe/Mn、V/Sc、Zr和Sc、Ca和Ti)可以指示源区交代作用、岩浆作用过程及氧化状态;基于橄榄石中Al、Cr及Ca的地质温度计可以为推算地幔热状态提供新方法;基于橄榄石分离结晶Fo-NiO演化线的原始岩浆计算模型可以较好的推算原始岩浆成分;利用橄榄石的环带及微量元素的扩散机制可以判别更多岩石成因信息,如识别交代介质、熔体类型以及地质构造背景等。基于上述最新研究的相关资料和已有成果,本文对橄榄石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示踪方法做系统性的归纳整理,并对橄榄石微量元素赋存状况、橄榄石微量元素测试方法、橄榄石微量元素的使用条件及需注意的问题等进行讨论,为读者在做相关研究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橄榄石流体包裹体中分子水的发现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邵济安  韩庆军 《岩石学报》2000,16(1):127-133
利用激光拉曼和红外光谱测定了内蒙古东部喀喇沁地区玻基橄辉岩橄榄石斑晶中的原生流体包裹体的成分,发现了波长分别为3245~3565cm^-1的液态水和波长为3627的cm^-1气态水的特征峰,而未发现结构水的特征峰,橄榄石的惰性气体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包裹休事的水来源于地幔岩浆,而非混染陆壳水。这一发现,揭示了地幔水可以以流体包裹体的形成赋存在火山岩的矿物斑晶中。  相似文献   

20.
名义上无水矿物(nominally anhydrous minerals,NAMs)中以点缺陷形式存在的结构水,因其对于矿物物理化学性质的显著影响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橄榄石是上地幔中含量最丰富的矿物,水在橄榄石中的存在形式、扩散机制和速率对上地幔的流变学和电导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橄榄石中H的结合机制及其扩散机制和速率的了解有助于理解地球深部的水循环,也有助于构建上地幔流变结构以及解释电导测量结果。本文总结了近几十年来学界对于H在橄榄石中存在的缺陷类型与OH红外光谱吸收峰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H在矿物晶格中的扩散机制、扩散速率等重要问题的研究成果,并探讨了现有研究中依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