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通过人工浅层地震反射剖面发现,在香河县荆庄地区,宝坻断裂表现为一条近EW走向的南倾正断层,剖面上呈铲状,对第四系沉积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为一条第四纪活动断裂。通过部署在断层两侧的构造观察孔岩芯对比及14C测年、光释光测年数据可知,宝坻断裂上断点距地表5~7 m左右,主要活动时间为晚更新世,全新世及中更新世晚期无明显活动。岩芯对比表明,距今10万年以来,宝坻断裂共发生2次地震活动,累积位移2.6 m,其中最近一次地震发生于22 740±70 a BP,同震位移1.4 m;另一次地震发生于距今97.1±4.4~98.0±5.3 ka之间,同震位移1.2 m。根据本次钻孔结果,结合前人对张家口-渤海构造带东段断裂活动性及发震规律的研究,判断宝坻断裂全新世以来整体处于不活跃状态,诱发中强地震和大地震的可能性较低。此外,香河县荆庄一带发育的地裂缝为受宝坻断裂控制的构造型地裂缝,断裂南北两侧的不均匀地面沉降产生的剪切应力会加速荆庄地裂缝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研究区施工的39个第四系浅层钻孔资料,通过系统采集粒度、孢粉、自然重砂、14C等样品,对研究区晚更新世以来地层结构、沉积类型及沉积相等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黑土湖组沉积早于10154BP,临沂组以1500~3500BP为主要沉积时期。晚更新世—全新世以来气候经历了温凉偏干、温暖湿润、趋于温凉3个阶段。粒度分析表明,于泉组为河床河漫滩沉积;第四纪沉积物主要来源为北侧胶北基岩隆起区,搬运距离短。对研究区第四纪沉积物按成因类型进行沉积相划分与对比,初步建立了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3.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乃至亚洲大地构造演化中最重要的构造带,其山东段沂沭断裂带也一直是地学研究的热点,而安丘-莒县断裂更是新构造活动频发的活断层。该文在野外实际调查的基础上,从安丘-莒县断裂的控盆以及与地质体的切割关系入手,参考区域地质资料,结合物探、钻探研究成果,对安丘-莒县断裂北段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对其新构造活动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早白垩世以后的"主活动"具有多阶段性、多期次性,是对早期先存断裂的继承与发展,晚更新世晚期右行走滑兼具小角度逆冲阶段。 相似文献
4.
对廊坊地区LFK 1钻孔沉积岩心进行了系统的岩性、年龄以及沉积相的分析。研究发现: 该钻孔剖面主要揭露了中更新统以来的沉积地层变化,以湖泊相和三角洲相沉积为主,其中,中更新统杨柳青组为三角洲相沉积,晚更新世以来为湖泊相沉积,进入全新世湖泊面积减小直至消失。[JP2]其中,全新统厚14.2 m,上更新统欧庄组厚179.3 m,中更新统杨柳青组厚56.1 m。廊坊地区晚第四纪沉积环境经历了从三角洲-湖泊-湖泊干涸的演化过程。其演化过程与深海氧同位素所反映的气候变化过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6.
7.
广西北海市南40公里的涠洲岛,火山岩比较发育,解放以来曾有些单位和学者进行过研究,然而对火山口特征却很少提及。本文试图根据笔者几次上岛作短期考察所收集的资料,对该岛南湾火山口特征作简要论述。但由于水平有限,文中肯定存在不少问题和错误,望批评指正。 一、地貌特征 南湾火山口,位于涠洲岛南端的南湾港。地貌上属破火山口—海蚀港湾类型。港口朝南,港的东、北、西三面环山,呈圈椅状;周围山的标高50—78.96米,山的背湾坡平缓,向湾坡稍陡,濒临湾缘,由于海蚀坍塌,均为悬崖峭壁,崖高10—30米不等。海湾呈浑园形,直径约2公里;整个港湾海蚀景观奇特,是一处难得的游览胜地。 相似文献
8.
桃花金矿是属于含金石英脉型矿床。它赋存于寒武系水口群炭-硅质-陆源碎屑岩建造中,受桃花倒转向斜轴部的近E-W向断裂构造控制,矿体主要分布于主断裂南侧的次级断裂裂隙中,矿石中除石英外有自然金及少量硫化物矿物,据矿石测试资料、矿化围岩岩性与构造部位可分别划分两个成矿期五个成矿阶段、7个矿化样式,地层和岩体中金丰度值较高,稳定同位素等测试资料证明金矿床在成因上主要与构造、岩浆活动有关。因此认为,该矿床成因具有多来源、多成因、多期多阶段,并受构造控制。指出今后找矿工作应特别注意寒武系中近E-W向断裂带和小型花岗闪长岩体接触带。 相似文献
9.
《资源导刊(河南)》2016,(Z1)
对灵山序列进行重新归并,并将其划分为4个主侵入期单元和3个补充期单元。各期次岩性单一,岩石类型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灵山序列是具有同熔型和具I型花岗岩特征的S型花岗岩,源岩物质来自于以下地壳为主的壳幔混合,形成于陆内俯冲碰撞阶段。 相似文献
10.
11.
文章在国土资源调查项目的子项目“广西地质工作程度数据库”的建库成果基础上,通过对广西地质工作程度数据的分析,总结出广西各时期地质工作情况其及特点,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广西若干重大基础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根据华南地区物探、化探、遥感编图广西综合解译成果,研究广西若干重大基础地质特征,着重讨论地壳结构、深部构造、主要隐伏深断裂带、基底性质等,以板块观点划分大地构造单元,提出广西地壳属陆壳型性质和扬子板块在广西的边界划在三江-大新一线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陶圩钙芒硝矿床位于广西横县境内的大塘早白垩世盆地东端的边缘。矿体赋存于下白垩统新隆组下段紫红色钙质泥岩中。含矿岩系最大的特点是明显的旋回性和韵律性。沉积物的物质组分特征,显示出湖水经历了由淡水→咸化→咸化高峰→逐渐淡化等的演变过程。盐类矿物的生成方式是从真熔液中以化学沉积方式生成,并遵循了由CO--3→SO--4、Ca++→Na+的正常先后沉积顺序,至使石膏、钙芒硝等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水平与垂直分带的特征。成矿模式为“干化深盆论”形成的“牛眼”式 相似文献
14.
喀喇昆仑断裂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活动的构造地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喀喇昆仑断裂(KKF)在普兰裂谷以东的存在状况有两种推论:1大陆逃逸模式,认为喀喇昆仑断裂的活动状况在普兰裂谷以东和以西没有差别,都是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经历长时间、大尺度的右旋走滑;2分散变形模式,认为喀喇昆仑断裂的活动终止于普兰裂谷,断裂的走滑错距均被普兰裂谷吸收。然而,长久以来并没有针对喀喇昆仑断裂在普兰裂谷以东活动的野外调查。近年来,在普兰—仲巴一线针对喀喇昆仑断裂展开了详细的断裂几何学、运动学和年代学研究。野外调查表明,普兰—仲巴一线断层活动的构造地貌特征显著,如线性排列的断层三角面和断层陡坎、断塞塘、错断脊以及不同级别的水系右旋弯曲等,表明活动的喀喇昆仑断裂不仅仅局限于普兰裂谷以西。冲沟和错断脊显示霍尔地区喀喇昆仑断裂最大右旋错距为(11±1)km,而马攸木山以东的冈底斯花岗岩被右旋错断(7±1)km。喀喇昆仑断裂不同断层分支在马攸木山侧接,形成局部的挤压区。该挤压区吸收了约4km的走滑错距,造成马攸木山成为雅鲁藏布江和印度河的分水岭。仲巴地区罗布岗日峰以东,喀喇昆仑断裂失去其地表踪迹,表明马攸木山附近的7km走滑错距完全被隆格尔裂谷—罗布岗日峰—琼果盆地组成的盆山体系所吸收。霍尔附近一个右旋错距(84±2)m的错断脊光释光测年结果表明该错断脊形成于(9.4±0.8)~(21.7±1.6)ka,由此计算出喀喇昆仑断裂在本区的最大右旋走滑速率为每年(4.0±0.3)mm。如果晚新生代以来喀喇昆仑断裂在本区均保持这样的走滑速率,则喀喇昆仑断裂在普兰—仲巴一线的起始活动时间在3 Ma左右,远小于阿里地区喀喇昆仑断裂的12 Ma起始活动时间。因此,断裂在研究区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年代学特征表明喀喇昆仑断裂在青藏高原陆内变形中具有分散变形的构造模式特征。 相似文献
15.
16.
招平断裂是招掖(掖为掖县,即今莱州市,下同)金矿带主要控矿断裂之一。在招远平度一带大致以夏甸为界呈南北两个“S”形沿北东方向延长近百余公里(图1)。它是胶西北地区沂沭断裂东侧规模最大的断裂。根据它的构造形迹可以判断它具有复杂的演化史,且以左行扭动为主;依其构造岩南北的明显差异反映出该断裂南北具有不同的区域地质背景;它的控矿构造主要型式是逆冲推覆构造。有迹象表明破头青断裂以北地区,即玲珑矿田的控矿机制与招平断裂的发展演化有某种成因联系,而招平断裂的发展演化又直接受沂沭断裂和胶莱拗陷发展演化的制约。 相似文献
17.
广西为我国缺煤省(区)之一.煤炭是国家支持的重点矿种的"重中之重",为解决广西煤炭供需矛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文章阐述了广西主要含煤层位及有代表性煤田的地质特征,提出了在广西寻找煤矿的找矿方向及其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
广西桂平市木乐锰矿床是近年来找矿取得新进展的普查项目.文章在该锰矿床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该矿床成因类型主要为锰帽型.这对在矿区外围及桂东南寻找该类型锰矿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广西那坡县果提金矿床所处的地质构造条件,区域物化探异常特征及矿石矿物组分、结构构造等方面进行初步研究,得出该金矿床系断裂构造控矿、金矿质来源于矿区深部中酸性岩浆的结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