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基岩裸露区进行地层解译是比较方便的,但在黄土高原区,尤其是当其还受到林木覆盖时,地层的解译就有一定的难度,问题在于所有基岩的直接解译标志都会被掩盖或受到干扰。在这种情况下,建立间接解译标志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些标志包括河道的宽窄变化,曲流强度,色彩差异以及纹形图案等。它们是由岩石成分结构所决定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以及由此派生的波谱特征的外在表现,因而其解译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百色盆地的第三纪地层,运用多重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新的研究和对比,初步提出了划分依据。对古生物七个门类27个组合(带)进行了对比和厘定,重新研究洞均组古脊椎动物化石确定时代为中始新世晚期;在原定更新世长蛇岭组中新发现植物和孢粉,确定地层时代为上新世;研究物性地层解决六吜组与那读组的对比;研究地震地层序列4个,对深部地层划分和构造特征和演化取得了一些新的资料。分析年代地层,提出盆地主干断裂—南伍断裂的初始活动时间为29Ma。为油田开发和油层对比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根据新测构造地质剖面资料,指出印支运动导致地台盖层和右江盆地构造层全面褶皱的主张是一大误解。印支运动的褶皱作用十分轻微,向北西减弱,至滇东南—黔南消失。地台盖层和上覆中新生代地层的同步—类同步褶皱是由多期次继承性造山运动累积叠加形成的。依据褶皱时代和过程以及优选大地构造线取向的差异,广西及邻区可分成以北西向大地构造线占优势的滨特提斯区,包括桂西和滇东南—黔南两亚区,和以北东向优选大地构造线为特点的滨太平洋区。主要褶皱时代在滨特提斯区是中晚始新世之交,在滨太平洋区是晚侏罗—晚始新世。滇东南—黔南无印支褶皱。  相似文献   

4.
淅川盆地位于鄂、豫毗邻的淅川滔河、荆紫关一带,由滔河、荆紫关两凹陷与寺沟凸起组成,面积约420平方公里。1975年笔者根据获得少量恐龙蛋、轮藻等化石,将1600余米厚的一套“红层”,自上而下初步划分为:寺沟组、马家村组、高沟组,首次有依据地厘定区内晚白垩世地层的存在。1977年为详细研究豫南区的上白垩统,笔者再次对该盆地作系统调查,并在不同层位内,找到丰富而多属种的蛋化石。从而有充分依据进而肯定该区的晚白垩世沉积和上统的三分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广西宁明盆地第三系的地质概况、研究历史和沉积环境与古气候等方面均做了简要阐述。并着重对宁明盆地第三系研究中,不同研究者的相同或不同观点与各门类生物化石所指示的时代差别作了讨论。认为在相关的研究资料中,植物化石群和孢粉化石群所指示的地质年代一般较早,而动物化石群所指示的年代较晚。这些差别与动、植物界演化速率不同有关。一般情况下动物界的演化比植物界快,因此宁明盆地第三系的时代为渐新至中新世较合适。  相似文献   

6.
在综合前人研究基础上,应用X衍射、薄片鉴定、热解分析、生物标志化合物研究等技术,并与邻区的常压环境下的相关特征进行了对比,深入分析了莺歌海盆地LD区块地层超压的分布状况及其对黏土矿物转化和有机质热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内,超压顶界面深度从盆地中心向边缘逐渐变深;②研究区内,超压顶界面之上,随埋深和地温的增大,蒙脱石、伊蒙混层中蒙脱石和高岭石的含量逐渐降低,而伊利石和绿泥石含量逐渐增加,但超压顶界面附近及往下时,黏土矿物各组分的含量几乎不再减少,受到了地层超压作用的抑制;③Pr/nC17和Ph/nC18随深度增大而降低,但在强超压顶界面以下,变化趋势发生逆转,出现微弱增大的趋势,超压顶界面以下的实测Ro值即有机质的成熟度也出现了明显的低异常。地层超压通过抑制黏土矿物转化,间接减弱了储层的胶结作用,有利于深层优质储层的形成。研究区地层超压抑制了有机质的热演化,地层超压对生烃的抑制作用扩大了研究区有效源岩的层位和体积,并使主力源岩的生、排烃期后移,从而有利于油气的晚期快速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7.
针对老河口油田老163井区新近系河流相油气藏储层纵横向变化大、油气聚集复杂、常规地震解释精度低的问题,利用Jason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对该地区馆上段储层进行了地震处理及砂体描述。通过地震资料反演前预处理、测井资料标准化校正、合成记录标定层位,GOCAD建模弥补Jason建立初始模型功能的不足,提高了该地区地震解释的精度。结果显示,反演可以识别3~6m的储集层,解决了砂体薄互层识别难的问题,获得了比较好的勘探及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山东省德州市东南部深覆盖区的矽卡岩型铁矿勘查工作取得重大找矿突破,相继发现了李屯、大张、潘店铁矿床;该区找矿工作中使用的“地质—磁法—重力—电法—地震—钻探—测井—综合研究”等找矿方法效果明显。大张地区矽卡岩型铁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即该区奥陶纪碳酸盐岩地层广泛分布,燕山晚期中基性侵入岩发育,构造活动显著。以往大张异常西半环地区勘查工作取得了良好找矿成果,而对该异常东半环则尚未进行异常查证。本次研究在总结大张地区矽卡岩型铁矿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在大张异常东半环开展了异常查证工作,施工的DZK2钻孔虽未见矿,但井中三分量磁测工作在该孔揭露的奥陶纪地层和岩体接触带处发现了矿致异常,推断其为一盲矿体,由此表明大张异常东半环亦有较好的铁矿找矿潜力。井中三分量磁测工作成果表明该勘查手段在矽卡岩型铁矿勘查工作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莺歌海盆地中深层发育高温高压气藏,由于晚期快速沉降和快速沉积形成了巨厚的欠压实泥岩。受高温高压特殊成藏的影响,位于莺歌海盆地中央泥底辟构造带西南面的东方X区高温高压储层的地震反射特征十分复杂,欠压实泥岩的存在直接影响地震亮点,造成该区地震亮点指示作用失效。受高温高压复杂地质情况的影响,直接应用常规的烃类检测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首先分析了东方X区的岩石物理特性,发现欠压实效应是影响该区烃类检测技术的关键因素,继而利用欠压实条件下的叠前反演方法以及分频成像方法对东方X区进行了烃类检测。实例分析表明,本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和预测出该区含气目标,为该区的进一步勘探开发布井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1984年以来,我队开展了1:20万莱阳幅区域地质测量的修测工作。为了配合野外的地质工作,我组对莱阳盆地莱阳组的各门类化石进行了采集。在莱阳县团旺镇团旺村西采集到一批鱼化石,它们产于莱阳组的中上部黄绿、灰绿色砂质页岩中。所采鱼化石保存较好的不多,经笔者初步鉴定,多数为狼鳍鱼(Lycoptera),主要是中华狼鳍鱼(Lycoptera sinensis),但是还有一块鱼化石为中华弓鳍鱼属(Sinamia)。这种鱼化石在本区是首次发现。这一新的发现,丰富了本地区的鱼化石种类,同时对中华弓鳍鱼的地理分布有新的补充,有助于对这类鱼化石的进一步研究,而且还为我国华北地区中生代后期地层对比提供了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介海南省1:5万坝王岭、猴狝岭幅区域地质调查的地球化学简单分段法在地层划分中的应用。根据对下古生界变质岩与白垩系红层两条地层实测剖面的地球化学资料整理,用简单分段法进行划分、其效果较好。它的地球化学组分基本能反映原始沉积物的特点和其沉积环境,且与岩石地层的划分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庆长垣北一区断东西块储层精细描述存在河道砂体平面组合多解、边界不确定等问题,利用基于地质模式的地层切片技术,结合地震和测井曲线等资料,采取"井点微相控制与地震属性平面预测协同分析"方法,开展高Ⅰ油层组前缘相河道砂体的精细描述,研究储层沉积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河道砂体主要呈枝状和条带状分布,河道宽度多为60~100m,网状河等较宽的河道为多期河道叠加形成,同一河道中砂体走向和规模变化较大.优化编制研究区D井区高Ⅰ6+7小层补孔压裂措施调整方案,日增油7.3t.该方法在高含水期三角洲前缘相储层剩余油挖潜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传统地震切片技术(时间切片、层切片、地层切片、真地层切片)在构造分析、地震沉积、油气检测等方面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复杂地质情况下往往会出现穿时现象,同时对于人工解释地震切片,存在耗时耗力且地震解释精度低的缺陷。针对目前传统地震切片技术的缺陷与不足,介绍了一种全新的在优化模型基础上拾取全局性地震切片的方法。先根据地震数据创建规则网格,再利用规则网格中采样点处的波形相似性和距离建立链结,并赋予其链结全局位置值,最后通过成本函数最小化(即调整链结结构)优化模型,并在其基础上拾取全局性地震切片。应用该方法建立了复杂地质情况(丘形反射体、断层、海底扇)的模型并拾取其全局性地震切片,同时结合地震地质特征分析了海底扇的构造变化和砂体展布特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空气泡沫钻进工艺在南乡、高龙两矿区的应用及取得的成效。文中详细叙述了采用这一新技术所需的设备、材料,发泡剂、稳泡剂、防塌添加剂的选择及配方,管路系统的连接,钻进参数及金刚石钻头的选择与使用,以及试验中探索的泡沫的防塌护壁和携带岩粉能力、返泡时间掌握、清孔排渣方法、泡沫液的回收再用等工艺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复杂地层钻进,泥浆质量是关键。过去多使用当地黄土制造泥浆。黄土不仅造浆率低,而且泥浆性能差,不能有效的护住孔壁,因而孔内事故多、效率低、成本高、施工周期长。推广使用NV—1人工钠土优质泥浆后,孔壁坍塌得到控制,同时配合使用多级套管及优选适合该矿区的金刚石钻头类型,解决了以上诸多难题。台月效率提高1.37倍,事故率降低31%,金刚石钻寿命提高80%,优质孔率提高49%,年节约勘探费10万元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简要地介绍了平衡剖面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在新疆焉耆盆地断裂演化和圈闭研究中的应用。借助该项技术确定了盆地内断裂发育的时空关系及性质,指出盆地内中、新生代的断裂发育过程中有早缓晚骤、早正晚逆( 反转) 的特征,认为盆地内的构造圈闭主要有两个形成时期,即侏罗纪末的燕山运动时期和第三纪末的喜山运动时期,并且前者形成的圈闭有效性要好于后者。  相似文献   

17.
临兴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已钻井揭示太2段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受沉积相控制,太原组为一套煤系地层,由于煤层与围岩阻抗差异大,会产生低频、连续、强振幅的反射,屏蔽砂岩的有效信号,严重干扰储层预测,同时本区砂岩与泥岩纵波阻抗叠置,利用常规波阻抗反演方法和地震属性难以预测。针对上述难点,首先通过正演模拟方法确定煤层影响范围,然后利用子波分解重构技术去除煤层影响,最后通过构建目标曲线,采用分频反演技术,完成了储层预测,优选了有利钻探目标,L-103井在太2段钻遇15.2 m厚的气层,试气获得15.1×104 m3/d的无阻工业气流,取得了新突破,证实煤系地层储层预测技术准确,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广价值,对开辟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地区天然气勘探新局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进入21世纪,国外金属矿产勘查异常活跃,使得井中物探(钻孔地球物理方法)取得了许多新进展。近几年,在井下激发极化法、钻孔电磁法、钻孔磁电阻率(MMR)法、井中磁测技术、井中重力、井下地震成像(DSI)、传感器研制等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国外取得了许多新进展,为矿产勘查井中物探技术的有效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大量资料表明,国外超导量子干涉器件(SQUIDS)、钻孔重力测井技术、钻孔电磁法等,这些方面的研究代表着井中物探技术发展的重点和趋势。在分析国外井中物探技术应用新进展和发展动态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井中物探技术今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小波分析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研究测井曲线小波变换用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的方法效果,从小波系数模极值点、过零点与信号突变点数学关系出发,分析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对测井曲线划分不同级别层序的要求,探讨了测井小波变换最佳分解级次和适于测井曲线分层的小波函数选择,以一取心率高钻孔为例,用2种小波函数对4种测井曲线进行小波变换和高分辨率地层界面解译。研究表明,选择恰当窗宽小波函数决定测井曲线小波分层精度,测井数据sym 6小波分解的小层界面划分效果要稍好于db 4小波;GR、RT曲线正则性小波分解可以很好地满足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要求;测井曲线小波分层结果与岩心分析结果一致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