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胶东地区郭家岭岩体岩石构造组合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前人就郭家岭花岗岩构造地质学、岩石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等地质信息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胶东地区郭家岭花岗闪长岩-花岗岩总体上归属于幔源岩浆与壳源岩浆混合后经分异作用而成的同熔深成型花岗岩类;主要形成于由洋壳俯冲引起的火山岛弧环境、大陆碰撞环境和弧后拉张性质的大陆边缘环境;其定位机制为:沿着NEE向挤压带从小面积到大面积频率式脉动或涌动热轻气球膨胀式定位;该岩石构造组合主体形成于早白垩世。从岩石构造组合的概念,将其定义为造山中期郭家岭弱片麻状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组合。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佳木斯地块东部锦山花岗杂岩体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特征,确定了花岗质岩石的形成时代、源区性质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同时也为中亚造山带东段的构造演化提供重要线索。花岗岩的锆石主要呈自形—半自形晶,发育显著的震荡生长环带,w(Th)/w(U)值在0.12~1.20之间,显示其典型的岩浆成因。测年结果表明这些花岗质岩石形成于早—中二叠世(260~278 Ma)。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花岗质岩石w(SiO2)值为66.75%~70.10%,w(Na2O)值为4.40%~5.23%,w(K2O)值为0.77%~2.80%,w(K2O)/w(Na2O)值为0.18~0.61,A/CNK值为0.97~1.14;这些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和K),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Zr、Ti和Hf)。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分析显示,花岗岩的εHf(t)值介于-0.8~7.7之间,两阶段Hf模式年龄介于953~1 578Ma之间。该区花岗质岩石属于偏铝质—弱过铝质的低钾—中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原始岩浆起源于中—新元古代增生的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研究资料,研究区内早—中二叠世花岗岩就位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其形成可能与佳木斯地块东侧古大洋板块的西向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合分析了中国东部的卫星影象特征,并根据地貌、地球物理场、地震活动及火山活动等资料,确定了中国东部存在几条大型的北西向线性构造带。这些北西向线性构造带主要活动期在新生代,并对新生代的火山活动、沉积盆地及现代地震活动起主要控制作用。根据其演化史和力学性质可分为两种类型:继承性的张剪型和新生的压剪型。它们的成因机制与区域岩石圈的应力状态是一致的。因而,中国东部北西向线性构造的形成演化是岩石圈深部地质作用过程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4.
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利用花岗岩等级体制填图方法对天湖花岗岩体进行解体,建立了三个填图单元,归并为一个超单元。对各单元岩石类型、矿物成分、组构及野外接触关系进行了论述。通过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资料论证,该岩体是同一次岩浆熔融事件过程中曾经发生过三次岩浆侵入活动而形成的环状深成岩体。  相似文献   

5.
南秦岭碧口群岩石组合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碧口群是扬子板块西北缘中晚元古代古海沟—岛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岩石组合、岩石化学及稀土元素特征研究表明,其下部为蛇绿岩组合,以大洋E型拉斑玄武岩为特征,代表古俯冲杂岩;上部为重力流沉积组合,以火山质碎屑浊积岩及陆源碎屑浊积岩为特征,类似于海沟型复理石组合,代表古海沟堆积。同时构造变形及变质作用特征表明,在蛇绿岩分布区发育有大型韧性剪切带和高压低温变质的蓝闪片岩。由此可见碧口群属于中晚元古代扬子板块西北缘的古海沟—俯冲地体。  相似文献   

6.
华南加里东期的武夷-云开造山带主要由大量的花岗质岩石和高级变质岩构成。相对于广泛分布的早古生代 S型 花岗岩,同时期的I型花岗岩出露较少,因此较少得到关注。在本 次 研 究 中,发现了粤北贵东杂岩体东缘的加里东期花山花岗质岩体。LA-ICP-MS锆石 U-Pb定年显示,其侵位时间为(444.6±2.3)Ma,这表明贵东杂岩体是加里东期-印 支 期-燕 山 期 多 期 次岩浆组成的复式岩体。花山岩体具有高硅(w(SiO2)=69.9%~73.0%)、高 钾(w(K2O)=3.44%~3.51%)、低 镁(w(MgO)=
0.58%~0.83%)以及弱过铝质(A/CNK=1.03~1.09)地球化学特征,其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配形式与同期台山I型花岗岩相似。w(P2O5)与w(SiO2)负的相关性以及稀土元素呈现的四分组效应,说明花山岩体具有I型花岗岩属性,且经过一定程度的分异。此外,花山岩体与华南其他早古生代花岗岩具有类似的富集同位素组成(εNd(t)为-9.03,εHf(t)约 为-6),结合微量元素特征,我们认为花山岩体产自华夏板块古元古代基底火成岩的部分熔融,可能含有极少量地幔物质的贡献。在 早 古 生 代,导 致 大 规
模地壳熔融的热源可能主要来自软流圈地幔的上涌和玄武质岩浆的底侵,但华南早古生代花岗岩成分上的多样性,主要继承自不均一的地壳源区。随着越来越多加里东期岩体被报道,其显示面状分布特点,与板片俯冲模型不符。花山岩体与粤 北 同 期 高 Mg玄武岩和酸性火山岩均位于武夷-云开造山带核部的边缘,应与造山后山根垮塌或岩石圈拆沉有关。   相似文献   

7.
对出露于完达山造山带的饶河蛇绿岩和跃进山蛇绿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以及锆石U-Pb年代学的研究,以便了解其成因、形成时代以及它们所揭示的区域构造背景。饶河蛇绿岩TiO_2含量高,高场强元素Nb、Ta、Hf、Zr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Ba等相对富集,岩石样品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及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与典型的洋岛玄武岩一致,总体表现出洋岛玄武岩的特征。跃进山蛇绿岩的微量元素特征兼具洋中脊拉斑玄武岩与岛弧拉斑玄武岩的属性,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Sr等,亏损高场强元素Zr、Hf、Nb、Ta等,无负Eu异常,轻微富集轻稀土元素,形成于弧后环境。测年结果表明:饶河蛇绿岩的年龄为(219.0±2.4)Ma,跃进山蛇绿岩的年龄为(311±11)Ma。结合二者形成的构造环境,在晚石炭世—晚三叠世,黑龙江东部地区在古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的背景下经历了洋岛或海山的剥落与拼贴以及"弧-盆"体系演化等复杂的地球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8.
博格达造山带广泛分布着基性侵入岩体,其成因对正确认识该区地球动力学背景具有重要意义。对位于博格达造山带西段的基性侵入岩体分别进行了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的研究,从而探讨其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以期为解决博格达造山带的地质构造演化提供依据。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基性侵入岩w(SiO2)介于48.08%~50.88%之间,全碱(ALK)质量分数为3.09%~4.39%(小于5%),富CaO(6.87%~11.41%)、贫Al2O3(12.59%~18.49%),w(MgO)介于3.78%~7.66%之间,Mg#值为31.75~65.73(均值为51.29),铝饱和指数值A/CNK为0.60~0.80,属准铝质中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岩石总稀土元素质量分数较低,且轻重稀土元素之间以及轻重稀土元素内部不存在明显的分馏过程;微量元素中Th、Ta、Nb元素明显亏损,Ti元素亏损不明显以及U元素轻微富集,反映岩石具大陆裂谷岩浆活动特点。[JP2]有关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相关图解及其比值,指示该区基性侵入岩岩浆源于亏损的岩石圈地幔,侵位过程中受到了地壳物质的混染,分异演化程度较低,为原始尖晶石相橄榄岩经较高程度的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板内裂谷的构造环境。此外,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其形成年龄为(305.0±1.6)Ma(晚石炭世末期),处于博格达裂谷火山活动期晚期,为博格达西段裂谷作用由全面伸展向局限伸展转换的标志。综合对比区域研究成果,认为晚古生代期间(早石炭世-早二叠世),博格达造山带存在大面积与真正裂谷演化有关的岩浆活动,造山带是在裂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形成可能与古亚洲洋沿克拉麦里碰撞带向准-吐-哈地块斜向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河南登封大金店乡大贾沟下寒武统辛集组、馒头组中的次生岩石——盐溶角砾岩、次生灰岩、石膏硅化岩是盐类沉积物的地表露头。这些次生岩石中角砾的成因是盐类沉积物(主要是石膏)在地表条件下吸水膨胀,在地层的重压下塑性流动使夹层岩石碎裂而成的;次生灰岩则是石膏与大气水反应的产物;石膏硅化岩则是瘤状石膏受次生方解石化后再硅化的结果。沿这些次生岩石倾向在地下深处可找到原生盐类沉积矿床。以这种认识为指导,在华北其它地区有望找到一定规模的盐类沉积矿床。  相似文献   

10.
通常岩石化学变异有两种趋势:地幔残余(R)趋势表明,地幔源曾遭受了亲岩浆元素的贫化或辉石矿物相的消耗过程;岩浆结晶趋势及其矿物解指示了玄武质(M_1)岩浆和超镁铁质(M_2)岩浆的两种结晶系列。松树沟岩体NiO— Cr_2O_3、MgO—FeO的图解结果表明与上述结论相同。因此,松树沟超镁铁岩亦可区分为地幔残余(R)型和岩浆结晶(M)型等两种成因类型,属复合成因岩体。  相似文献   

11.
哈图岩体侵位于西准噶尔南部早-中泥盆世海相火山-沉积地层中,主要岩性为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及少量碱长花岗岩,是研究西准噶尔晚石炭世构造环境的理想对象。哈图岩体花岗岩中SiO2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72.06%~76.53%,全碱(Na2O+K2O)为7.80%~8.57%,CaO为0.20%~1.58%,MgO为0.07%~0.42%,明显具有高Si、富碱、贫Ca、低Mg的特征;这些花岗岩的Al2O3含量为12.55%~14.06%,A/CNK值为1.06~1.15,A/NK值为1.15~1.36,显示其为弱过铝质-强过铝质花岗岩。此外,哈图岩体具有较低的稀土元素总含量((88.14~139.53)×10-6)和高的轻、重稀土元素比值((La/Yb)N值为3.04~6.50),在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中显示为典型的右倾"V"字形且具有强烈的负Eu异常,表明源区可能有斜长石残留或出现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中,这些花岗岩明显富集Rb、Th、U、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Zr、Hf,强烈亏损Sr、Ti、P,相对亏损Ba、Nb。以上特征及主量、微量元素特征和图解表明,哈图岩体为典型的弱过铝质-强过铝质A2型花岗岩,其形成于造山后伸展阶段,是由洋壳和岛弧组成的新生地壳受上涌的幔源物质加热,在浅部低压条件下发生部分熔融,再经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伊宁地块南构造带出露大面积的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岩浆岩,其形成与南天山洋演化密切相关,在岩石成因与产出环境方面尚存争议。在伊宁地块南构造带科克苏林场一带新发现了赋存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中的高镁安山岩,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分析工作,并探讨了该时期的大地构造背景。结果表明:区内大哈拉军山组岩石类型以安山岩类为主,含少量玄武岩及火山碎屑岩;安山岩样品具有高的MgO、TiO2、Al2O3含量和低的P2O5含量、里特曼指数,表现出中—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特征,结合其高的Sr、Y含量和低的Ni、Co含量,低的Sr/Y、La/Yb值,呈现出赞岐质高镁安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样品的稀土元素总含量变化范围大,具有高的(La/Yb)N、(La/Sm)N和(Gd/Yb)N值,显示出轻稀土元素显著富集特征;样品富集K、Ba、Th、U、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和负的Eu异常。结合区域资...  相似文献   

13.
辽宁大石桥地区江河岩群变泥质岩石中含有大量的疙瘩状矽线石集合体,主要产于华子峪岩组、汤家沟岩组和江还山岂组中。研究表明,它们的产生和分布既有层控性,又与所处的构造位置有关。本区的矽钱石是在溶液的参与下交代早期变质矿物石榴石、蓝晶石、红柱石和十字石等矿物而形成的,并非是石英+白云母反应的产物。因此,本区的矽线石集合体不能作为高角闪岩相的标志矿物。  相似文献   

14.
对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坑德地区出露的侵入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坑德地区岩体为一套高钾钙碱性花岗闪长岩,岩石由准铝质向过铝质过渡。岩石稀土元素具LREE元素富集、HREE元素亏损,有弱的负Eu异常的特征,微量元素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和活泼的不相容元素Th,U等;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i,P;Rb/Sr,Nb/Ta,Zr/Hf等特征显示岩石具壳幔混合特征。岩石具有板块俯冲碰撞前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特征,应该为阿尼玛卿洋向北俯冲碰撞过程中壳幔岩浆混合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15.
北秦岭东部及华北板块南缘由多条断裂以及韧性剪切带分割成不同块体,这些块体中分布着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花岗岩。在前人关于该区花岗岩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归纳和分析了研究区古生代以来花岗岩体的时空分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属性。研究表明这些花岗岩可分为3个时期: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加里东期花岗岩为准铝质到弱过铝质的钙碱性系列,具大陆弧花岗岩特征;印支期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地球化学特征与后碰撞阶段花岗岩较为相似;燕山期花岗岩表现为从早到晚由高Sr低Y型埃达克质岩向A型花岗岩转变为特征。本区花岗岩的这种时空分布特征暗示了该区构造演化经历了加里东期俯冲造山、印支期碰撞造山以及燕山期陆内构造等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6.
大喀拉苏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出露于新疆阿尔泰南缘,是研究阿尔泰二叠纪构造环境的理想对象。采用LA-Q-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其加权平均年龄为(261.4±2.1)Ma,属中二叠世。岩石具有高Si(SiO2质量分数为69.03%~70.94%)、富Al(Al2O3为14.18%~14.71%)、富K(Na2O/K2O值为0.70~0.87)的特征,A/CNK值为1.02~1.04,属高钾钙碱性弱过铝质花岗岩,显示I-A过渡型特点。微量元素表现出Rb、Th、Pb、Nd、Sm的相对正异常;Ti、P、Sr和Ba的负异常;稀土元素显示轻稀土元素强富集、重稀土元素平缓及明显的负Eu异常(0.55~0.82)。岩石的εNd(t)值和两阶段模式年龄分别为2.66~3.01和0.79~0.80Ga。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岩体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大喀拉苏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后造山伸展环境,岩浆来源于地幔和地壳物质的混合,并在岩浆源区经历了分离结晶作用。  相似文献   

17.
鲁西早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中,分布有热液结晶型、火山碎屑沉积型、陆源碎屑沉积型和构造改造型四种成因类型包变质砾状岩石。本文对其形态、规模、产状及砾石特征等进行了分析。据变质砾状岩石性质推测,在平邑县南涝坡—泰安市化马湾一带,泰山群形成之前地表岩石主要为斜长花岗岩,并经历过一期变形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疆西昆仑独尖山地区发育第四纪乌鲁克库勒组火山岩,根据岩石分布范围,将研究区内乌鲁克库勒组火山岩分为阿塔木帕下火山岩区和阿什库勒火山岩区,二者岩石组合相似,以爆发相凝灰质(角)砾岩、火山渣及溢流相玄武岩、玄武安山岩为主。岩石SiO2含量为60.42%~61.99%,Na2O+K2O为6.31%~7.10%,里特曼指数为2.22~2.67,固结指数8.27~14.36,铝质指数为0.63~0.73,岩石总体表现为偏铝质钾质钙碱性岩石系列特征。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陡倾型,显示出岛弧火山岩的特点。结合区域地质特征,乌鲁克库勒组火山岩形成时代为中新世,其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且岩石在形成过程中明显受到地壳物质混染,形成环境为大陆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19.
湖北庙垭正长岩-碳酸岩杂岩体赋存我国重要的碳酸岩型稀土矿床,查明不同于主体碳酸岩(w(SiO2) < 10%),富硅碳酸岩(w(SiO2)>30%)的岩石学、矿物学特征和成因机制对认识碳酸岩型稀土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庙垭富硅碳酸岩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探针(EPMA)、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等分析方法,获得其岩石学和矿物学信息,并与前人研究进行对比,以期查明庙垭杂岩体富硅碳酸岩的成因和稀土成矿差异性。结果表明:①富硅碳酸岩中主要硅酸盐矿物为钾长石、钠长石和石英,与围岩梅子垭群绢云母片岩中硅酸盐矿物不同,而与共生正长岩中矿物组成相似,指示这些硅酸盐矿物可能为正长岩捕掳晶;②钾长石不规则环带特征(成分差异)和全岩高87Sr/86Sr值的特征,可能指示了成岩后的流体作用;③热液独居石年龄((235.1±1.5)Ma)与华北古板块和扬子古地块沿勉略断裂碰撞引起的勉略洋闭合(246~221 Ma)相关的区域变质事件同步,进一步限定了热液作用年龄和地质事件。与勉略洋壳的俯冲闭合相关的富Sr,Ba构造-热液流体交代富硅碳酸岩,促使Si和REE分别从钾长石等硅酸盐捕掳晶和磷灰石等原生矿物中活化-迁移进入流体,Si的加入可能进一步加强了流体对REE的搬运能力,使得富硅碳酸岩全岩稀土含量低于主体碳酸岩。   相似文献   

20.
东昆仑五龙沟金矿田东南部出露中三叠世侵入体——平台岩体,为探究古特提斯洋俯冲演化过程提供了新的线索。对平台岩体内的花岗闪长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平台岩体内的花岗闪长岩主要由斜长石(体积分数为45%~50%)、石英(20%~25%)、钾长石(20%~25%)、角闪石(5%)、黑云母(5%)组成;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47±1)Ma,侵位于中三叠世;主量元素特征显示SiO2含量(质量分数)为64.88%~65.90%, FeOT/MgO平均值为3.70,Fe2O3/FeO平均值为1.48,锆石饱和温度平均值为770℃,因此,花岗闪长岩属于I型花岗岩;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特征,并具有弱负Eu异常;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Ba)、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等)的特征;花岗闪长岩的锆石εHf(t)值为-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