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成都市居民高死亡率的疾病类型和生命元素关系的探讨,并将其结果与成都市深、浅层土样相应元素背景值对比。结果表明:居民高死亡率的疾病与浅层土样中的有毒及过量有毒必需元素的含量成正相关,而与深层土样的生命元素偏低有关。  相似文献   

2.
黄河流域有毒有机物污染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有毒有机物的定义、性质、危害以及国内外研究概况,分析了黄河流域有毒有机物的污染状况及污染来源,提出了相关的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3.
微波消解法测定磷矿石中的主次量组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元素是植物和动物营养的必需元素,所以全世界绝大多数的磷被作为一个主要成分用于粮食作物的氮-磷-钾肥料中。磷矿石是全球磷元素的最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4.
多重分形方法识别铜陵矿区土壤中Cd的地球化学异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元素异常下限值的确定对环境地球化学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异常下限值计算方法仅适用于元素含量数据呈正态分布的情况,而事实上土壤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极其复杂,很可能具有多重分形分布特征。本文利用校正累积频率分形方法确定铜陵矿区土壤中Cd的异常下限值为1.687mg/kg。并据此圈定了异常范围。与传统方法所确定的异常下限值及相应异常区域对比,分形方法圈定的异常区域范围更广,更为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5.
黄竞生  侯景儒 《地球科学》1994,19(3):321-328
泛克立格法是一种非平稳随机函数的最佳线性无偏估计方法,作者将之用于处理区域地球化学探矿数据,给出被测元素的估计值,漂移植和涨落值,后者为评估元素区域北景和异常特性提供了有用信息,作者用非参数地质统计学的指示克立格法对化探元素含量进行异值的分析及大于各级下限值的概率估计。  相似文献   

6.
氟、氯、溴、碘等卤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曾昭华  曾雪萍 《湖南地质》2002,21(3):221-224,227
卤族元素是人体的必需元素,正常情况下成人摄入量不超过:F 4 mg/d、Cl 1.7~5.1 g/d、I 100~200μg/d;少年不超过F 3 mg/d,儿童I 1μg/kg-d,婴儿Cl 0.3~1.2 g/d。过量摄入或缺乏卤族元素,都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而F含量0.5~1.0mg/L、Cl<50mg/L、Br>100 μg/L、I 10~100μg/L的饮用地下水,有利于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7.
在既有正异常又有负异常分布的同一地区,用计算法求出总体元素背景值和异常下限值后,并将高于正异常下限值和低于负异常上限值含量的样品剔除,再计算均方差,继而求出正(负)异常区的下(上)限值。  相似文献   

8.
地球化学元素的异常下限值确定是地球化学中重要的问题之一,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善的具有科学依据的计算方法。传统的化探异常下限值计算是以元素含量或元素含量的对数值呈正态分布这一假设为基础的,而事实上地球化学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是极其复杂的。研究表明,地球化学景观可能是一个具有低维吸引子的混沌系统,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值和异常具有各自独立的幂指数关系,由此导致了一种多重分形分布,可以利用元素的分形分布求出其异常下限。对湖南省阳明山地区的化探水系采样分析数据采用分区的处理方法,根据每个区内数据的分布特征采用分形和传统方法混合应用来确定异常下限,勾绘出Sn元素异常图,与单独采用传统方法相对比收到了良好的异常圈定效果。根据新方法确定的元素异常下限所圈定的异常区与已知矿点高度拟合。  相似文献   

9.
燃煤过程中有害元素转化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综述了煤中有毒、有害元素经燃烧之后的存在形式与去向,元素在燃烧过程中的热解释放行为及其转化机理;强调煤中无机组分为主要存在许多有毒、爱元素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来,然后再分异扩散到各种燃烧产物之中,地民人体廷民危害;指出今后研究不仅限于煤中有毒、有害元素的形成机理,更应侧重对燃烧产物中毒、有害元素的分异与去除方法作进一步的研究与试验,力求使燃煤对环境与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0.
粉煤灰土壤及所产蔬菜的有害元素含量变化和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南京第二热电厂湿排的粉煤灰,进行了改良蔬菜土壤的试验,并对试验用的粉煤灰、不同施灰量的土壤及所产蔬菜共38 个样品的有害元素和放射性元素含量进行了系统的测定。结果表明:这些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与粉煤灰施用量无明显相关性;在本次试验范围内施用粉煤灰没有造成土壤的污染;其所产蔬菜的这些元素含量也均低于国家卫生标准限值,食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表层岩石及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丰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俭  方正康 《浙江地质》2002,18(1):9-20
本文给出了浙江省及各地层分区的表层岩石41种元素(含氧化物)地球化学丰度,全省及浙西北,浙东南地层区的43种元素(含氧化物)的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丰度;全省11个构造分区15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离差及异常下限值,并详细的介绍了样品的采集,分析测试方法和质量,以及丰度值的计算方法等,从而为浙江省勘查地球化学异常研究提供了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2.
粉煤灰土壤主所产蔬菜的有害元素含量变化的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南京第二热电厂湿排的粉煤灰,进行了改良蔬菜土壤的试验,并对试验用的粉煤灰,不同施灰量的土壤及所产蔬菜的38个样品的有害元素和放射性元素含量进行了系统的测定。结果表明:这些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与粉煤灰施用量无明显相关性;在本次试验范围内施用粉煤灰没有造成土壤的污染,其所产蔬菜的这些元素含量也均低于国家卫生标准限值,食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经调查证实,小清河中下游地区土壤质量较好,N,P,K,Cu,Zn,Fe等元素在土壤中含量丰富,但B元素含量不足,Mo元素含量严重短缺,且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4.
在对汶泗河冲洪积平原水文地质条件和污染源现状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不同含水岩组无机组分指标进行了分析,表明浅层孔隙水和部分地区岩溶裂隙水无机组分含量大幅增高,深层孔隙水无机物含量则变化不大。在有机污染方面,浅层孔隙水有机物检出率26.8%,但含量很低,远未达到饮用水标准限值;岩溶裂隙水有机物检出率46.7%,检出率相对较高,局部地段有机物超标;深层孔隙水有机物基本未检出。该区地下水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浅层孔隙水和岩溶裂隙水无机污染呈面状污染特征,且污染程度较重,而有机污染则呈现点状污染特征,且污染程度总体较轻。对研究区地下水污染现状,提出了地下水安全供水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海洋沉积物及其粘土组分的研究发现,金属元素Fe、Mn、B、Ba、Cu、V、Y等的含量与锰结核的丰度成正相关,也与粘土组分、有机物含量呈正相关,表明粘土组分是某些金属元素及有机物富集的载体;同时发现Mn、Fe、受火山、热液及碎屑的影响,致使这种相关性不及其他元素明显。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海洋沉积物及其粘土组分的研究发现,金属元素Fe、Mn、B、Ba、Cu、V、Y等的含量与锰结核的丰度成正相关,也与粘土组分、有机物含量呈正相关,表明粘土组分是某些金属元素及有机物富集的载体;同时发现Mn、Fe、受火山、热液及碎屑的影响,致使这种相关性不及其他元素明显。  相似文献   

17.
基于MAPGIS的分形方法确定化探异常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李随民  姚书振 《地球学报》2005,26(2):187-190
地球化学元素的异常下限值确定是地球化学中重要的问题之一,目前还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具有科学依据的计算方法。传统的化探异常下限值计算是基于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呈正态分布或元素含量在空间上呈连续的变化这一假设为基础的,而事实上地球化学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是极其复杂的,研究表明,地球化学景观可能是一个具有低维吸引子的混沌系统,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值和异常具有各自独立的幂指数关系,由此导致了一种多重分形分布,因而可以利用元素的分形分布求出其异常下限。利用元素的分形分布求异常下限的几种常用方法均是以求取不同尺度r下,对应的N(r)数。如果用手工统计方法计算,计算过程简单但繁琐,地理信息系统((}IS)可以实现图形单元的动态查询和属性统计,这种特性很适合于统计不同尺度r下对应的N(r),因此,可以将分形方法与地理信息系统加以结合,在CIS平台上对地学图形和属性信息进行分析及统计处理,将原来比较繁杂的分形计算操作变得方便简捷,易于实现。本文以武汉中地信息公司开发的.MAPGIS地理信息系统为例,对河北某地1:5万Cu元素化探数据进行了处理,具体说明了以MAPGIS为工具,利用分形方法求取元素化探异常下限的过程,并将计算结果与传统异常下限计算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所得的异常下限值相近或一致,但由于传统的计算方法不仅要求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而且在下限值的确定上需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地质情况确定,因此人为干扰因素较大,而利用基于MAPGIS的分形方法计算元素异常下限值不仅操作简单,而且计算时由于不受元素特高值的影响,因而不用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人为干扰因素较少。通过对比得知该方法在实践工作中可行。  相似文献   

18.
矿床的开采和选冶,常常将其中重金属有毒元素释放到环境中,铅锌矿造成的环境污染尤为严重。贵州都匀牛角塘矿床是国内外少见的富镉锌矿床,其中镉高度富集。本文通过对通过对矿区水、土壤及植物的分析和调查,发现其中镉和锌均已远远超过国家标准,矿区周围环境已受到严重污染。研究表明矿床的表生风化作用是镉等重金属释放的主要途径之一,更重要的是矿山的采矿和选矿更加剧了其释放量,虽在目前人群中没有明显中毒现象,可能是由于矿床开采时间较短,Cd等重金属元素在人体中积累不多所致。但矿山环境污染是污染元素长期积累造成的结果,即使在矿山关闭十年、上百年甚至上千年时间内,矿山尾矿淋滤液对环境生态的影响依然存在。因此,在矿山开发过程中必须注意矿床中有用元素的综合利用和重视环境保护,防患于未然,特别是对这类富含有毒污染元素的金属矿山的开采更应如此。  相似文献   

19.
锰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在污染水体净化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经过对锰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在净化污染水体中的应用综合研究,发现该氧化物和氢氧化物样品能有效去除污染水体中的有毒有害金属离子和 氧化降解苯酚、2-丙醇、苯及印染废水等有机物,其污染净化能力主要是基于表面络合反应、表面离子交换作用和变价元素的氧化还原作用。同时介绍了锰氧化物和氢氧化物所具有的4个环境属性;离子交换、氧化还原、粒径效应和孔道效应,提出将结构特征与环境化学有机结合,深入探讨其环境属性与污染净化能力之间的关系是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新庄孜矿塌陷区煤矸石中重金属迁移对覆土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淮南新庄孜矿覆土造地中煤矸石填充带来的重金属元素迁移污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中有毒元素Pb、As、Cd、Hg向覆土有一定迁移,且距离煤矸石越近的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明显增高;虽然覆土中重金属含量均超过淮南土壤的均值,但是该土壤中Pb、As和Cd含量均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其中土壤中Hg含量分别符合国家一级标准和二级标准。须对覆土中重金属元素进行跟踪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