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冲绳海槽某些海底岩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冲绳海槽位于东海大陆架与琉球岛弧之间,曾被认为是西太平洋边缘的弧后盆地,是研究沟-弧-盆系的一个重要海区,也是研究现代半深海沉积及其沉积作用的有意义海区.国外对冲绳海槽的底质、地热流、地球物理场特征以及其形成与演化,做过大量调查、研究工作,真是众说纷坛,莫衷一是.我国对该海槽也曾做过一些调查,但其内容和范围均受到局限,尤其是对海底岩石的研究报导,就显得更少了.1980年8—9月间,由地质部海洋地质调查局和海洋地质研究所共同组队,对四角座标为:24°51.84′N、123°53.19′E;25°24.69′N、123°42.38′E;29°16.11′N、126°16.25′E;29°29.46′N、128°37.97′E的海区进行了一个航次的地质调查,除采得柱状样品外,还拖获了大量浮岩,并发现早全新世生物碎屑灰岩团块和少量英安岩、安山岩.本文对所获各类岩石的分布和特征进行了描述,对其中浮岩的岩石类型及其形成条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并总结了生物碎屑灰岩团块的特征,提出其归属应为海滩岩的新认识.工作中得到东海水产研究所“东方”号调查船惠赠标本;山东区调队王进聚、刘贵章等同志协助鉴定、照相;陈菊艳同志清绘图件;谢继哲副所长阅改文稿;文成后,承蒙宋叔和教授审阅、指导,均此致谢.  相似文献   

2.
冲绳海槽沉积物及其沉积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冲绳海槽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钓鱼岛隆褶带和琉球岛弧之间,呈弧形向东南方向凸出,主体水深大于1000米,是西太平洋沟、弧、槽体系中的一个扩张型半深海盆地.因此,研究冲绳海槽的沉积物及其沉积作用对阐明岛弧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从六十年代开始,国内外一些研究单位先后对冲绳海槽开展了地质学、海洋学和地球物理学等方面的调查,陆续发表了一些调查报告和文章,这些成果为以后的研究打下了基础.为了较系统地了解海槽地形地貌及沉积物的分布规律,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综合研究大队和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于1980、1981年两次对冲绳海槽进行了地形地貌、沉积物及岩石等方面的调查.范围南起与那国岛东侧,北至宝岛以北一带.测线横穿海槽,其中两条测线穿越宫古岛与久米岛之间的海区,直到琉球岛弧东坡水深1800—2000米一带,调查面积约15平方公里(图1).调查由“东方红”号考察船完成,取样设备有0.25(米)~2曙光型表层采泥器、重力取样管、重力活塞取样管、开口面积为960×360(厘米)~2的铁架底质拖网,测深仪为日产W—33CR—421C鱼探仪(标定精度为<1%),定位仪为日本无线电株式会社SNA—10自动航法装置,定位误差为200米.  相似文献   

3.
对取自长江、黄河三角洲和东海 230个表层沉积物样的重矿物资料进行人工神经网络分析.结果表明,东海外缘(外陆架和冲绳海槽)沉积物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并与不同的物源影响密切相关.外陆架、陆坡和西部槽底的碎屑物主要来自长江;冲绳海槽中轴线以东主要受槽底火山和岛坡物源控制;黄河物源扩散的影响局部可达26°20′N线以北的陆架、陆坡和槽底区.  相似文献   

4.
冲绳海槽海底沉积物中矿物组合及其分布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冲绳海槽北起日本列岛以南,南至台湾东北海域,东邻琉球群岛,西接我国东海大陆架.海槽是一个呈北东-南西向延伸,并向东南突出的弧形深水槽,主体水深大于1000米.1980年、1981年我们对冲绳海槽北纬24°26′至30°53′,东经123°03′至129°07′范围分别进行了两个航次调查(图1),编写了航次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对冲绳海槽沉积物中283个表层和柱状样作了轻、重矿物研究.研究所用粒级为0.25—0.063毫米,采用双目镜和偏光镜鉴定,重部分用颗粒法定量,轻部分用目估体积法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5.
当前开展的1∶100万中国陆缘海地貌编图,我们负责黄渤全域。宽浅的黄渤海海湾陆架,虽然蜿蜒千里、面积达45.8万平方公里,但仅占据我国东部陆架向中朝两国陆地之间凹入的一部分。在其湾口之外,不仅有东海大陆架平缓相接,而且还有东海大陆坡、东海海盆(冲绳海槽)、琉球列岛内侧岛坡和岛架依次演替。在琉球列岛线洋侧,其岛坡直下琉球海沟。因此要进行黄渤海海底形态的聚类分析,必须建立在对东中国海海底地貌的完整区域认识基础之上,才能求得分类与制图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6.
简讯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5年4月27日—5月1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一号”海洋考察船进行了贯穿南黄海、东海至琉球海沟的连续海底地形调查。调查所设的两条测线历时近四天四夜,总长约1600海里,是目前从南黄海通过东海,经久米岛以西直至琉球海沟最长的测线。测线所取得的资料完善地反映出南黄海、苏北浅滩、长江水下三角洲、东海大陆架、冲绳海槽、琉球岛架和琉球海沟的各类地形特点。  相似文献   

7.
冲绳海槽西部陆坡碎屑沉积物的搬运方式:滑塌和重力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通过对冲绳海槽2000多公里的实测单道地震资料(95和99航次)和沉积物柱状样(92航次)分析,认为滑塌和重力流是冲绳海槽西部陆坡(东海陆坡)碎屑沉积物向海槽搬运的重要方式;分析结果表明,西部陆坡这两种作用是广泛存在的。陆坡沉积物堆积速率、地形坡度和构造活动、地震、海啸等因素造成了陆坡南、北和中段之间的滑塌和重力流发育程度存在差异。海底滑塌和重力流这两种作用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单独发生,但柱状样揭示重力流发生得更频繁。从空间分布上看,海底滑塌主要分布于上陆坡的断裂带附近,平行海槽呈带状延伸;而重力流沉积主要分布于断裂带向下一直到槽底的部位。重力流沉积主要有4种表现形式:1)沉积物重力蠕动;2)浊积平原;3)透镜状浊积体;4)沿斜坡的碎屑流沉积。上述研究表明,滑塌和重力流不仅是陆架向海槽输送物质的重要方式,也对陆坡沉积结构的塑造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冲绳海槽系指中国东海大陆架以东、琉球群岛以西、对马海峡以南、我国台湾岛以北地区,从对马海峡以南起,以南西方向向钓鱼岛一带延伸,并于宫古群岛附近收敛,为一长约1200公里,宽约100公里的狭长地带,水深500米—2270米,是大陆坡中的深水海槽.1978年笔者在冲绳海槽采得样品,其中两个柱状样品为浮岩.A样位于129°E、29°30’N,B样位于127°45’E、  相似文献   

9.
冲绳海槽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与盆地演化历史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冲绳海槽盆地通常指的是东海陆架以东,琉球群岛以西,北起西南日本岸外,南至台湾宜兰附近的一个为海水淹盖的大型沉积盆地,南北长约1200公里,东西宽约100—150公里,分布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由于盆地处在活动大陆边缘的沟-弧-盆体系中,大地构造位置比较特殊(图1),早已引起国内外地质学家们的兴趣.从六十年代开始,日、美、苏等国先后都对冲绳海槽区域进行了一些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的调查研究.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地质矿产部、国家海洋局、石油工业部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单位,也先后对冲绳海槽地区进行了一些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调查.我们从八十年代开始,对该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海洋地质与综合地球物理调查,调查项目有海底沉积物取样、测深、重磁测量及多道地震调查等.本文就是在总结各项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对冲绳海槽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与盆地的演化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冲绳海槽热流值的分析及其地质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冲绳海槽南起我国台湾省东北角,东临琉球岛弧,西接东海陆架.本文利用冲绳海槽的热流值进行了数理计算,得出该海槽的年龄为5.3百万年.根据海槽及邻区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11.
冲绳海槽西部陆坡地震相模式与沉积体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对冲绳海槽西部陆坡上两个航次(95航次和99航次)共计2000多公里的单道地震资料进行分析和解译,对斜坡沉积环境下沉积体系发育、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冲绳海槽西部斜坡环境下,上新世以来的沉积层均不同程度的变形和错动;b)存在两种斜坡相地震反射模式——退覆模式和叠覆模式,这两种模式都反映了冲绳海槽西部陆坡得到充足的沉积物供给;c)斜坡环境下主要发育陆架边缘三角洲、重力流沉积和水道充填等沉积体系;d)沉积层发育特征表明,冲绳海槽西部陆坡具有北段坡度缓、沉积物供应丰富、构造相对不活跃,中段坡度陡、沉积物供应充足、构造活动强烈,南段坡度陡、沉积供应相对较少、构造和火山活动十分强烈3种主要沉积环境。西部陆坡的沉积特征也揭示了东海陆架向陆坡提供了大量碎屑沉积物质。  相似文献   

12.
东海的地壳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有关东海地壳结构特征的调查研究状况,并利用前人大量的调查研究成果,根据自西向东地壳速度结构的差异,将东海海区划分为东海陆架区、冲绳海槽区、琉球岛弧-海沟区三部分。东海陆架区主要由沉积盖层(速度为5.8~5.9km/s)、基底层(速度为6.0~6.3km/s)和下地壳层(速度为6.8~7.6km/s)三个速度层组成,属于典型的大陆型地壳。冲绳海槽则位于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的过渡地带,它仍然具有大陆地壳的结构特征,并无洋壳的形成,但在海槽的轴部地壳已经减薄。琉球岛弧-海沟区的地壳结构总的来说属于过渡型地壳,但在海沟靠洋一侧已属于大洋型地壳,而从琉球海沟往东的西北菲律宾海盆,就完全属于典型的大洋地壳。  相似文献   

13.
东海陆架边缘的构造特征记录了有关冲绳海槽张裂过程的关键信息,对于进一步理解海槽的形成演化以及弧后张裂与弧-陆碰撞之间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多道地震和重磁资料,分析了东海陆架边缘的地形和构造特征,并对冲绳海槽早期张裂过程、北西向断裂带的分隔控制作用、钓鱼岛隆起带南北构造差异和冲绳海槽的向西前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冲绳海槽西侧陆坡存在的分段性,各分段在地形地貌、地层展布和构造特征等方面的不同,体现了其构造演化和现今构造活动性的差异。冲绳海槽中—北段的张裂始于陆架前缘坳陷,在晚中新世向东扩展至整个海槽,晚中新世至今以分散式张裂为主。北西向断裂带对东海陆架边缘不同分段的构造特征和构造活动起到了分隔控制和转换协调作用,控制了不同类型陆坡的形成和发育。受冲绳海槽在全宽度上向西前展的影响,钓鱼岛隆起带南段的基底隆起及其支撑的陆架边缘发生了破坏和沉降,形成基底起伏较大、地形崎岖不平的陆坡。  相似文献   

14.
DY85—1航次(1992年5月24日—11月21日)由地矿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利用《海洋四号》船实施的我国“八五”期间在东太平洋我国申请区的开辟区(东太平洋海盆西部,夏威夷岛东南海域,其地理坐标大致是8°52.5′—11°22.5′N,151°7.5′—153°22.5′W)内进行的第一个航次调查,也是我国以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简称大洋协会)的名义,向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局筹委会申请作为先驱投资者并获批准后实施的首次调查,其目的是在“七五”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对开辟区西部进行进一步的勘探,圈定出区内富矿区,计算出多金属结核的资源量,对多金属结核资源进行评价,同时为“海洋”地质科学研究和采矿,选矿与冶炼试验研究采集样品,具体任务有: 1.通过地质取样、海底照相、多频探测和其它地球物理方法的调查,以及结核样品的测试分析,查明多金属结核类型、形状、丰度、覆盖率、品位及其分布规律,计算出资源量。 2.通过较详细的测深资料,查清区内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区内结核分布(丰度、品位变化)与宏观、微观地形,地貌、水深的关系,依照调查精度,圈出坡度大于5°的地形障碍物。 3.采集足够的结核和沉积物样品,查清区内沉积物类型、结构、分布特征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5.
南黄海西部表层沉积物中重矿物分布特征及其组合分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在编撰南黄海西部地貌及沉积物图集工作中,整理了该海区的矿物资料,编制了一套表层沉积物重矿物含量分布图及组合分区图,从中获得一些粗浅的认识,现整理成文.南黄海西部范围以31°43′N—37°10′N,西起沿岸 5米等深线至123°E.调查区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图 1)地质部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1972—1980年在本区进行海洋地质调查时,基本上以10×10公里的同度取样,在沿岸地区加密至10×5公里,甚至5×5公里取样,取得了丰富的地质资料.本文以其中的1645个表层样的重矿物分析资料作为论述的基础.一、表层沉积物中重矿物组成及其含量分布特征调查区内表层沉积物的重矿物,经镜下鉴定有四十余种(表1).重矿物以硅酸盐类及氧化物类矿物为主,其次为少量的磷酸盐和硫化物类,再次为碳酸盐类.硅酸盐类矿物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其含量在整个重矿物中占压倒优势,接近80%.从表1不难看出,南黄海西部重矿物组成基本上是陆源的.自生矿物种类少,含量低,它们主要是一种  相似文献   

16.
冲绳海槽晚更新世—全新世沉积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关于岛弧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一直是举世瞩目的重大地质问题之一.板块学说问世以来,其重要性越发显得突出.冲绳海槽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钓鱼岛隆褶带与琉球岛弧之间,地处弧后,呈弧形向东南方向凸出(图1),是环太平洋弧、沟体系中的一个扩张型半深海盆地.其沉积作用、火山活动和地史演化,与岛弧的发育过程关系密切,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多年来,国外的许多研究单位和科学家,曾先后开展了包括地质学、海洋学和地球物理学等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我国的一些单位也开展了综合性的地质调查.本文仅就地质矿产部组织的两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对海槽沉积物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作一简略报导.所有资料,均由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调查局和海洋地质研究所联合组成的冲绳海槽地质调查队提供.调查工作是由《东方号》考察船完成的.使用W-33-CR-421IC型垂直探鱼仪测  相似文献   

17.
南黄海HY126YA1孔末次冰期多层泥炭的发现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黄海HY126YA1孔是国家126专项03项目下设的“黄海、东海浅钻调查”课题的指定钻孔之一,目的是通过这一钻孔的研究揭示南黄海第四纪古环境特征。该钻孔由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一海大队和国土资源部海洋地质研究所共同实施。1998年7月完成海上钻探施工,同年12月完成室内编录。钻孔位于黄海海槽的边部,地理坐标为36°22′49″N,123°28′76″E,水深77.60m,获取岩心总长60.01m。  相似文献   

18.
琉球海沟构造地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琉球海沟位于西北太平洋,与琉球岛弧和冲绳海槽同属于一个沟弧盆体系。它紧贴琉球岛弧东侧,与琉球岛弧平行延伸,长约1350km,水深5000~6000m,最大水深7881m。其地貌明显地受构造因素控制。中新世以来,西北菲律宾海板块插入亚洲板块之下,琉球岛弧隆起,形成不对称的“V”型深海沟。海沟西坡(岛坡)陡,并受众多的横断裂切割,坡上有众多的北西—南东向的海底沟谷,还有北东—南西向的陡崖。坡间水深1500~4000m之间为宽阔的由玄武岩质火山岩构成的阶地面,其上有浊流沉积。岛坡经多个陡崖,急倾至海沟底。东坡(洋坡)缓,是西北菲律宾海板块向琉球岛弧下插的一边,与大洋盆地相连。海沟的轴部是菲律宾海板块和欧亚板块俯冲会聚边界。由于断裂的割切,致使海沟底地貌复杂化。只在琉球海沟的中段,海沟深度超过6000~7000m处深海沟构造地貌特征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19.
东海大陆架底栖生物群落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国家海洋局1977年10—11月和1978年9—10月,在东海大陆架进行了两航次综合调查所获得的底栖生物资料整理而成。调查范围为26°00′—34°00′N,124°00′—128°30′E。水深为39—569m。全区共布设定量采泥站285个,定性拖网站74个(图1)。获得了定量标本1200份,定性标本4750份。调查的仪器与方法见水刊第四卷第一期第89页.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黑潮是东海的主要流系之一,它对东海的自然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尚缺乏海上固定点较长时间序列的气象资料,本文试图通过对琉球诸岛气象站气象资料的整理、分析,为从事东海黑潮研究工作的海洋工作者提供一个气候背景.同时为了说明岛屿站的资料对描述附近开阔洋面的海洋大气状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们还整理分析了日本气象厅布设在28°20′N、126°05′E的海洋浮标(No.4 Buoy)气象资料,并将它与同纬度名濑站对应时段的资料作一对比分析.然后全面探讨该海域的气候规律,希望有助于航海、渔业、海洋调查等各项海上活动的安全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