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福建地区厦门、漳州、莆田、南平、龙岩5个台站地倾斜固体潮观测资料,分别计算了地震平静期的倾斜固体潮潮汐变化特征量,并进行了对比分析;除此之外还对固体潮特征进行了地球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沿海地区海潮是决定倾斜固体潮特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通过震例,对山西省昔阳地震台体应变观测固体潮的理论值与观测值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了震前固体潮变化的特征.同时,对影响固体潮变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对排除干扰,提高地震预报的准确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固体潮潮汐因子特征频谱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非线性谱分析中的最大熵谱分析方法(MEM)、和一般线性功率谱的分析方法,对固体潮潮汐因子的时间序列进行了综合研究,指出固体潮潮汐因子的时间序列中普遍存在明显的半月左右周期的特征频谱。将其应用于地震前兆的分析的分析与探索,对固体潮潮汐因子特征频谱中前兆变化特征进行了解释,得出结论:半月左右的频率域,是固体潮观测中前兆响应的一个和重要主频域。  相似文献   

4.
震前应变固体潮畸变的物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岩石力学及固体潮理论,建立了孕震期弹性物体应变固体潮的物理模式,给出了其数学公式。通过分析潮汐应力与寻震应力的合力随潮汐力相位的变化,从物理本质上讨论了不同应力阶段应变固体潮曲线的形态特征;讨论了震前不同异常时期,应变固体潮畸变的不同特.点;并对震例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应变固体潮畸变与地震三要素预报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张翼  冯英  马学军 《高原地震》2005,17(3):53-58
采用Venedikov调和分析方法对新源台倾斜固体潮整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倾斜固体潮鸩波潮汐因子变化曲线。分析其震兆异常特征,给出了新源台倾斜固体潮潮汐因子异常标准,结果发现异常与周围200km范围内的5级以上地震对应较好,具有较高的预报效能并通过了尺值评分检验。  相似文献   

6.
重力固体潮信号是一种多谐波的混合信号,为了提取其中所包含的地震前兆异常信息.本文结合重力固体潮的产生机制,建立了一种重力固体潮正交分解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独立分量分析算法实现重力固体潮信号的加性分解,然后针对独立分量中的调制关系,利用谱相关方法对其进行乘性解调.从而,完整地提取出了重力固体潮信号中丰富的潮汐谐波信息.进一步,引入理论计算值作为实际测量值的参考背景,在独立分量中凸显出原重力固体潮信号中的异常变化特征.通过对云南地区的实际震例研究表明,重力固体潮独立分量的异常特征与地震事件的时序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在地震发生前的1~5个月内,对应于重力固体潮信号长周期谐波系的独立分量在时域波形和循环相关谱方面均有明显的异常变化,而且普遍存在,充分反映了这一异常变化与地震前地壳内部能量的变化有关,很有可能就是重力固体潮信号中隐含的地震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7.
根据形变数字化数据和前兆特征。主要对EIS000中提供的数据处理及异常判定方法进行了使用分析。针对固体潮成分和非固体潮成分。提出了在日常分析和会商中较为适用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8.
基于HHT提取昆明、下关重力固体潮的地震前兆信息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重力固体潮地震前兆分析中引入HHT时频分析新方法.结合HHT的优越性、固体潮的特点和地震的非平稳过程特性,设计重力固体潮地震前兆分析的瞬时频率特征参数;以相应理论计算值作为参照背景,研究固体潮的震前变化特征.昆明、下关的震例分析表明, 的确存在瞬时频率特征参数的震前变化,且具短期、同步正异常特征;瞬时频率特征参数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其震前变化反映了地震非平稳过程对理论重力固体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钻孔应变,应力测量区域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淑平 《地震研究》1992,15(3):283-290
我国钻孔应变、应力测量依不同时段区域变化形态有明显差异;短期(一月内)、中期(一年内)区域变化特征不显著。正常形态显示平稳、应变测量显示固体潮形态、应力测量显示年变形态。震前异常多呈现突升、突降式的应变阶跃、固体潮畸变、年变形态改变。长期(10年内)与其构造部位、地震活动性及区域构造运动,矢量速率有一定的相关性,因而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变化特征。识别不同区域的曲线变化特征,对判定震兆信息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了应变、应力测量资料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应用断层气氡进行地震监测预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许秋龙  王瑞平 《内陆地震》1997,11(2):160-167
概述了断层气氡观测点的地理位置,地质环境和观测条件,用最优周期谱持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观测资料进行了详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曲线具有“冬高夏低”的年动态变化和固体潮变化特征。其中固体潮变化是断层气氡进行地震监测预报的力不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三原井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地震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三原井水位在泾阳4.8级地震前的变化特征,重点是泾阳地震前水位对固体潮响应的变化,即固体潮加卸载响应率与加卸载响应比的变化,对水位观测资料的计算分析表明,震前加卸载响应率及响应比有“平稳-升高-恢复”的特征,说明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方法有可能捕捉5级左右近震的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12.
周挚(2004)对重力固体潮的研究表明,EMD分解后的重力固体潮IMF(本征模态函数)在信号特征方面与循环平稳信号非常接近.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采用循环平稳分析方法,进一步对重力固体潮IMF进行计算和分析.循环平稳分析指标主要包括一阶循环均值和二阶循环自相关函数.首先建立调频调幅信号模型:  相似文献   

13.
以山西昔阳地震台和河北张家口地震台体应变观测资料为基础,运用地震前兆信息分析处理软件,对2001年至2008年国内M 6.0以上及国外有较大影响的地震,提取固体潮和地震前兆特征信息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体应变固体潮的异常变化与地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对河北辛集井进行了50~200m深度内的井水温梯度测试,结果表明测试深度内存在3处负梯度段(50~60m处、90~110m处、130~140m处)。在50~60m深度处的水温负梯度位置,发现了清晰的水温固体潮,其相位与水位固体潮相反。根据该井的综合钻井资料、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认为水温负梯度可能与井管外低温含水层热交换有关,并讨论了负梯度处的水温固体潮特征。  相似文献   

15.
将加卸载响应比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到地下水位潮汐资料计算中来,从岩石的应变与应力的非线性响应分析了井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物理机理,从理论上论证可以应用地下水位观测资料来计算加卸载响应比,并研究出利用地下水位对固体潮响应来计算加卸载响应比的方法。经此方法计算了河北省万全、昌黎和河间3口水井多年的B井水位的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分析了1996年包头6.4级地震前后地下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固体地球潮汐(Solid earth tide,SET)在地表产生的径向位移可达40~50 cm,形变梯度可达2 cm/100 km,是各种精密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观测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随着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地表形变监测范围的不断增大以及对精度要求不断提高,固体潮位移对InSAR观测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利用固体潮位移理论模型,根据InSAR测量基本原理和Sentinel-1卫星成像参数,模拟了固体潮位移InSAR相位,定量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并以我国江汉平原和北美大平原的Sentinel-1数据为例,探讨了固体潮位移InSAR相位对广域地表形变监测的影响.结果表明:(1)固体潮位移对InSAR广域地表形变监测存在较大影响,在250 km×250 km范围中,以C波段为例,其相位变化可达12 rad(对应52 mm视线向形变);(2)固体潮位移相位在中低纬度(60°S—60°N)地区变化较大,两极地区较小,且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周期性;(3)在Sentinel-1 InSAR观测中,通过固体潮位移相位改正去除了干涉图中的部分低频相位偏差,相比原始干涉图,改正后的解缠相位标准差减小了约29%.本研究对于认识固体潮位移InSAR相位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提高星载InSAR广域地表形变监测的准确度与可靠性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应变固体潮观测及其长时间序列的调和分析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我国应变固体潮观测的现状,计算并给出了1988年以来我国实际应变固体潮长时间序列的调和分析结果,从资料分析的角度对我国十年来的应变固体潮观测进行了小结。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延寿台竖直摆倾斜仪记录到的三次固体潮畸变及伴随的相关现象,并对畸变及其相关现象的主要特征及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旋转弹性椭球地球模型的固体潮理论值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庆鹏 《地震学报》1990,12(3):282-291
根据Wahr 1981年提出的理论,导出了计算旋转弹性地球模型的重力固体潮、地倾斜固体潮和地面应变固体潮的公式,并在此基础上编写出相应的计算程序.为了显示旋转和扁度对地球模型的重力固体潮、地倾斜固体潮和地面应变固体潮的影响,计算了东经120°不同纬度处的旋转弹性椭球地球模型(1066A模型)和G-B地球模型的重力固体潮、地倾斜固体潮和地面应变固体潮.计算结果表明,旋转和扁度对重力固体潮、地倾斜固体潮和地面应变固体潮的最大幅度分别为1.4×10-8 m/s2、0.2ms和0.5×10-9.   相似文献   

20.
采用Nakai拟合模型,对怀来体应变固体潮整点值观测资料进行拟合检验,并求取体应变固体潮的振幅因子A、时间滞后Δt以及拟合多项式各阶的系数a0,a1,a2等特征参量。研究发现,振幅因子A和拟合常数项a0能够良好地反映介质的弹性性质,体现了与地震有关的前兆特征,并在张北地震前出现前兆变化;而其他参数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季节性年周期环境变化对观测资料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