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静水法测定了海水盐度(16、20、24、28、32、36、40、44)对紫血蛤(Sanguin-olaria violacea)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紫血蛤按壳长分为大(50 mm以上)、中(40~50 mm)、小(小于40 mm)三种规格.结果显示,在盐度16~36范围内紫血蛤单位体重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盐度升高显著增加(p<0.01),在盐度为36取得最大值,三种规格紫血蛤的耗氧率最大值分别为1.11、1.25和1.57 mg/(g.h),排氨率最大值分别为62.34、83.89和104.68μg/(g.h);其后随盐度上升,耗氧率和排氨率显著降低,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紫血蛤可通过调整生理代谢水平适应低盐或高盐环境.养殖驯化7 d后的累计死亡率以盐度44组为最高(55%),表明44可能是紫血蛤的耐盐上限.在盐度16~36范围内,紫血蛤单位体重耗氧率、排氨率和组织干重之间的关系可用幂函数表示.  相似文献   

2.
胶州湾双壳类壳体中的Ca,Mg,Mn,Sr元素组成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影响双壳类元素组成的可能因素,从胶州湾沿岸不同取样点采集黄海近海常见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褶牡蛎(Oystrea denselamellosa)和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分别测量了3种壳体的矿物物相类型和壳体中的Ca,Mg,Mn,Sr元素组成。研究表明:3种壳体分别属于文石质、方解石质和混合质壳;Ca,Mn元素含量在菲律宾蛤仔、褶牡蛎和紫贻贝壳体中没有差别,而Mg元素含量在菲律宾蛤仔壳体中含量较低,在褶牡蛎壳体和紫贻贝壳体中含量较高,Sr元素恰好与Mg元素相反。双壳类壳体中元素组成主要受壳体矿物物相类型的制约,而与水体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弱。  相似文献   

3.
紫蛤的人工繁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紫蛤(Snguinolaria violacea Lamarck),福建、广东俗称“西施舌”或“沙螺”,分布于印度洋及太平洋西部,我国福建的厦门、东山和广东大陆沿海以及海南岛均产。它是一种肉嫩味美、经济价值较高的贝类。据我们1980年的初步调查,东山县大巉和西港盐场排水沟盛产紫蛤,年总产量各为3000公斤和4000公斤,周年都有群众进行采捕,为当地主要副业之一,因此,利用盐场水沟和内湾,发展紫  相似文献   

4.
动物性饵料对脉红螺(Rapana venosa)幼体的吸引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态学方法进行了新鲜和煮熟的动物性饵料对脉红螺(Rapana venosa)浮游幼体的吸引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脉红螺浮游幼体在4螺层期是食性转换期, 且在幼体到达3螺层后期的第1—6天是投放附着基和动物性饵料的最佳时期。此外, 新鲜和熟的双壳贝类肉对脉红螺幼体有明显的吸引力, 吸附于新鲜贝肉上的4螺层幼体占吸附幼体总数的48.61%, 显著大于其它螺层幼体; 脉红螺幼体选择新鲜紫贻贝肉的比例为33.75%, 显著大于菲律宾蛤仔(24.08%)、中国蛤蜊(18.97%)和长牡蛎(23.19%); 而熟贝肉中, 长牡蛎对幼体的吸引作用显著大于紫贻贝、菲律宾蛤仔、中国蛤蜊、海湾扇贝边粉和空白对照; 新鲜紫贻贝和熟长牡蛎肉具有作为脉红螺幼体食性转换期动物性饵料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5.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进行了尖紫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的研究.结果表明,盐度和pH对不同规格尖紫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明显.尖紫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与盐度之间的关系可分别用二次多项式OR=-c1+d2S-d3S2,NR=C2+ d4S-d5S2表示,在盐度10时耗氧率和排氨率达到最大值,当盐度超过10时反而下降;pH 6.4-8.4时,3种规格尖紫蛤的单位体质量耗氧率和排氨率随pH升高而增强,pH大于8.4时耗氧率和排氨率降低.盐度2-18时,不同规格的尖紫蛤个体O∶N值为:8.319-14.840,平均为11.476,在14时O∶N出现峰值;pH 6.4-9.4时,不同大小的尖紫蛤个体O∶N值为:2.377-11.502,平均为8.547,在8.4时O∶N出现峰值.  相似文献   

6.
双线紫蛤规模化人工育苗获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线紫蛤是我国名贵的海珍品,近几年,由于滥采乱捕状态,我国沿海大部分地区双线紫蛤资源大幅度减少,如果不加紧保护,很有可能出现灭绝的危险。为确保我国沿海特有的双线紫蛤资源得以正常维护和可持续利用,迫切需要解决人工苗种繁育问题。而它的生物学研究尚属空白,人工育苗繁育国内外至今均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7.
温度和盐度分别对尖紫蛤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洋  黄海立  吕广煊  刘志刚 《海洋科学》2011,35(10):117-122
在水温17-32℃(盐度16)、盐度2-23(水温27℃)的范围内采用渐变法进行温、盐度对尖紫蛤(Soletellina acuta Cai et zhuang)胚胎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是:(1)孵化水温27℃,盐度17,历时980min左右尖紫蛤胚胎发育至直线铰合期;(2)尖紫蛤胚胎发育适宜温度范围为23.1~31....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和评估胶州湾内菲律宾蛤仔的季节分布和资源状况,于2014年2月(冬季)、5月(春季)、8月(夏季)和11月(冬季)对胶州湾菲律宾蛤仔的季节分布情况与生物资源量进行了全面调查和评估,分析了胶州湾菲律宾蛤仔的壳长、生物量、栖息密度和年龄组成。结果显示,胶州湾2014年的年均栖息密度为409.6ind./m~2,最高栖息密度达2 377.5ind./m~2;年均生物量为625.5g/m~2,最高生物量高达3 445.3g/m~2。胶州湾全年菲律宾蛤仔的年龄组成主要是1、2和3龄蛤,而其中的1和2龄蛤占有明显数量优势。胶州湾菲律宾蛤仔种群年龄结构出现低龄化,1龄蛤占绝对优势,2龄蛤仅次于1龄蛤,3龄以上最少。若以壳长30mm的蛤仔为采捕规格,2014年胶州湾菲律宾蛤仔的年均商品率为6.8%;若以壳长25mm蛤仔为采捕规格,2014年胶州湾菲律宾蛤仔的年均商品率为33.2%。从菲律宾蛤仔的生物量、年龄结构和商品率综合分析,2龄蛤可作为优势的采捕年龄,5月是最佳的采捕时期。  相似文献   

9.
中苏海洋生物考查队,1958年曾在中国南海的海南岛沿岸获得了双壳类软休动物斧蛤属(Genus Donax Linné)的四种代表:豆斧蛤(Donax faba Gmelin)、乏肋斧蛤(Dona,vinearnatus Chemnitz)、热带紫藤斧蛤新亚种(Donax semigranosus Dunker tropicus Scarlatossp. nov)和楔形斧蛤(Donax cuneatus Linné)。这四种均在潮间带砂底生活,但是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和在潮间带的分布则显然不同。  相似文献   

10.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又称蛤仔)是青岛胶州湾的一种主要经济贝类。从潮间带到水深10m左右的水域均有蛤仔栖息。蛤仔具有繁殖力强,生长快,肉质鲜嫩等特点,是青岛市出口创汇的重要水产品种。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市场对蛤仔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促使渔民盲目扩大捕捞强度,从而导致蛤仔资源衰退。为此,作者曾于1989-1990年进行了胶州湾蛤仔的生态和资源量系统调査硏究(吴耀泉等,1992)。而后,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和持续利用蛤仔资源,于1991-1995年继续深入研究了幼蛤(简称蛤苗)的数量动态与其资源补充量的关系,为建立胶州湾蛤仔资源补充量的预报及实施计划捕捞生产提供了必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北黄海獐子岛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9年8月-2010年6月在北黄海獐子岛海域4个季度航次调查的大型底栖动物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结构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4个航次共采集了211种底栖动物,调查海域主要优势种为薄索足蛤(Thyasira tokunagai)、斑角吻沙蚕(Goniada maculata)、紫蛇尾(Ophiopholis mirabilis)、博氏双眼钩虾(Ampelisca bocki)和短角双眼钩虾(Ampelisca brevicornis),各季节的优势种组成有明显变化;运用聚类分析和MDS研究了其群落结构,将该区域大型底栖动物分为3个群落,即,群落I--位于调查区北部的美原双眼钩虾(Ampelisca miharaensis)-短角双眼钩虾(Ampelisca brevicornis)-斑角吻沙蚕群落,群落II--位于獐子岛邻近的紫蛇尾(Ophiopholis mirabilis)-日本倍棘蛇尾群落(Amphioplus japonicus),群落III--位于南部区域的薄索足蛤-浅水萨氏真蛇尾(Ophiura sarsii vadicola)群落,各群落有一定的季节变化;运用ABC曲线分析了4个季节群落受扰动情况,表明该海域环境良好,受扰动较小,夏季受扰动略大于其它季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09年8月~2010年6月在北黄海獐子岛海域4个季度航次调查的大型底栖动物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结构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4个航次共采集了211种底栖动物,调查海域主要优势种为薄索足蛤(Thyasira tokunagai)、斑角吻沙蚕(Goniada maculate)、紫蛇尾(Ophiopholis mirabilis)、博氏双眼钩虾(Ampelisca bocki)和短角双眼钩虾(A.brevicornis),各季节的优势种组成有明显变化;运用聚类分析和MDS研究了其群落结构,将该区域大型底栖动物分为3个群落,即群落Ⅰ——位于调查区北部的美原双眼钩虾(A.miharaensis)-短角双眼钩虾-斑角吻沙蚕群落;群落Ⅱ——位于獐子岛邻近的紫蛇尾-日本倍棘蛇尾(A.japonicus)群落,群落Ⅲ——位于南部区域的薄索足蛤(T.tokunagai)-浅水萨氏真蛇尾(Ophiura sarsii vadicola)群落,各群落有一定的季节变化;运用ABC曲线分析了4个季节群落受扰动情况,表明该海域环境良好,受扰动较小,夏季受扰动略大于其他季节。  相似文献   

13.
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28S rRNA、COI部分序列)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北方典型海区辽宁丹东,山东烟台、威海,江苏连云港的常见镜蛤进行了取样和分类地位的研究。结果表明:日本镜蛤(Dosinia japonica)、薄片镜蛤(Dosinia corrugata)和饼干镜蛤(Dosinia biscocta)为我国北方沿海潮间带常见且大量分布的种类,其中饼干镜蛤与日本镜蛤的遗传距离比较接近(以较高支持率聚为一支)。连云港的饼干镜蛤以及丹东的薄片镜蛤的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对这两地区的样品还有待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中国海双壳类软体动物真瓣鳃目樱蛤总科(Superfamily Tellinacea)的斧蛤科(Family Donacidae)、紫云蛤科(Family Psammobiidae)、匙蛤科(Family Scrobiculariidae))和樱蛤科(Family Tellinidae)。标本主要是海洋生物调查队在黄海(1957)和南海的海南岛采集的,同时也观察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苏联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保存的过去采集的标本。共鉴定745号,约4000个标本。  相似文献   

15.
缀锦蛤亚科(Tapetinae)贝类线粒体DNA序列的系统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线粒体16S rRNA和COI序列扩增和测序方法,对隶属于缀锦蛤亚科5属7种动物进行了系统学分析.经Clustal x多重比对和PAuP 4.10 软件分析,得到种间序列的遗传距离并构建了邻接(NJ)系统树.实验数据显示,缀锦蛤亚科为遗传连续的同源类群,其中的浅蛤属(Gomphina)、缀锦蛤属(Tapes)和蛤仔属(Ruditapes)亲缘关系较近,结果与Fischer-Piette等(1971)的缀锦蛤亚科的分类方案基本一致.另外,菲律宾蛤仔R.philippinarum 和杂色蛤仔 R.variegata是蛤仔属在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区的一个组群,尽管两种贝类有明显的重叠分布区和相近的贝壳形态,但二者间的16S rRNA 和COI序列遗传距离均达到了物种间差别.结果支持庄启谦(2001)有关菲律宾蛤仔与杂色蛤仔的形态分类及分布区划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瓢形蛤目(Modiomorphoida)系Newell(1969)所建,被置于古异齿亚纲(Palaeoheterodonta),包括两个超科:瓢形蛤超科(Modiomorphacea)和圆壳蛤超科(Cycloconchacea)。 Newell当时就承认此目是异源的,显然包括了许多不同类群的祖先,只是为了方便才将它们放到一起。后来片齿蛤科(Lamellodontidae)被证明是腕足类,余下的圆壳蛤超科被置于射齿目(Actinodontoida),而改归于异壳亚纲(Heteroconchia)(Pojeta,1971,1978; Pojeta and Runnegar,1985)。故圆壳蛤超科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Pojeta(1971,1978)认为瓢形蛤科是贻贝科(Mytilidae)的祖先,70年代以来一直主张将瓢形蛤超科改归同丝鳃亚纲(Isofilibranchia)。他和Gilbert-Tomlinson(1977)以原归瓢形蛤科的Colpomya属为模式属建立了瓢形蛤超科的第二个科 Colpomyidae。 Bailey(1983)发现Modiomorpha属的模式种M.concentrica (Conrad)保存有发育完好的韧片(nymph)和可疑的后侧齿,指出它与心蛤超科(Carditacea)的Permophorus属及厚壳蛤超科(Crassatellacea )的Hippopodium属甚为相似。Pojeta等(1986)对该种的韧带构造提出了不同解释,认为它更象 Mytilus 型韧带,而不象是跨韧式( parivincular)韧带;他们还同时否认了侧齿在该种的存在。后来, Waller(1990)和 Carter(1990,p.266,Fig.49)分别作了大量观察、研究,终于进一步证实了Bailey(1983)的发现。Waller(1990)并根据一系列证据提出 Modiomorpha concentrica 应归入畸韧亚纲(Anomalodesmata)。Johnston(1993)以及Fang和Morris(1996)也支持这一意见。本文将简述本人对瓢形蛤类系统分类问题的一些最新看法。  相似文献   

17.
环境因子对菲律宾蛤仔摄食生理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董波  薛钦昭  李军 《海洋与湖沼》2000,31(6):636-642
于 1 998年 1— 6月 ,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实验室内采用静水方法对采自胶州湾潮间带的菲律宾蛤仔 (以下简称蛤仔 )进行摄食率、清滤率和吸收率的测定。结果表明 :(1 )蛤仔摄食率和清滤率随着个体体重的增加而增大 ,而单位重量的摄食率和清滤率随个体体重的增加而减小 ,它们之间呈幂函数关系。 (2 )底质对蛤仔摄食生理影响的实验表明 :铺砂可以显著地提高蛤仔的摄食生理指标。 (3)在一定的饵料浓度范围内 ,摄食率和清滤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呈幂函数关系。当饵料浓度达到一定值后 ,清滤率迅速下降 ,而摄食率只略微有所下降 ,基本上保持平稳不变。这说明蛤仔可以通过调节清滤率来稳定摄食率。 (4)蛤仔吸收率和饵料浓度及个体大小无明显相关性。 (5)水温 1 5℃ ,投喂小球藻的条件下 ,实验结果显示蛤仔 [壳长 (3.53± 0 .0 2 )cm、软体部干重 (0 .41± 0 .0 2 )g]产生假粪的阈值为2 .1 6mgPOM /L。  相似文献   

18.
长江口、钱塘江口和珠江口是受咸潮影响较为严重的区域。本文利用全国沿海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沿海水文观测等数据,分析了近十年长江口、珠江口和钱塘江口咸潮入侵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 2009-2018年,长江口咸潮入侵次数和持续时间均呈减少趋势,该时段长江口共监测到约48次咸潮入侵过程,发生时间集中在9-10月至翌年5月,其中3月和11月入侵次数较多,分别为12次和7次。(2)钱塘江口咸潮入侵过程受沿海季节性海平面影响显著,12月至翌年3月为钱塘江口季节性低海平面期,4-7月上旬径流量较大,上述两个时期钱塘江口受咸潮入侵的影响均较小,7月下旬至11月上旬,钱塘江口处于季节性高海平面期,是咸潮影响的集中时段。(3) 2009-2018年,珠江口共监测到约57次咸潮入侵过程,发生时间集中在9-10月至翌年3-4月,其中1月、2月和10月咸潮入侵次数较多,均超过10次,2015年至今咸潮持续时间明显增加。(4)咸潮入侵次数和持续时间与基础海面和径流量等密切相关,咸潮入侵影响三大河口沿线水厂供水以及工农业生产取水,给沿岸城市的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和渔业养殖等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多棘海盘车(Asterias amurensis)为试验对象,研究了多棘海盘车对3种双壳贝类的摄食选择性、摄食过程中用于搜寻和处理饵料生物的时间分配以及摄食机制等。试验以选择指数、捕食速率、日平均摄食率对多棘海盘车的摄食行为及搜寻和处理时间比进行了描述和统计。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多棘海盘车对菲律宾蛤仔的选择指数均为最高,占3种饵料生物的70%以上,显著高于太平洋牡蛎和紫贻贝(P<0.05),而各处理组对太平洋牡蛎的选择性均最低。多棘海盘车对菲律宾蛤仔的捕食速率和日平均摄食率显著高于太平洋牡蛎和紫贻贝。研究发现,在各处理组中多棘海盘车用于搜寻饵料生物的时间无显著差异,但随饵料密度的增加,用于处理饵料的时间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20.
中带蛤科(Mesodesmatidae)是蛤蜊总科(Mactracea)中种数较少的一科。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来在我国沿海潮间带采到一定数量的标本,经鉴定共5种(其中1新种),分隶于4个属,种名如下:(*为我国首次记录)。 1.环纹坚石蛤Atactodea striata (Gmelin) *2.扁平蛤Davila planum (Hanley) *3.反凸息蛤(新种) Anapella retroconvexa sp. nov. 4.中国朽叶蛤Coecella chinensis Deshayes 5.锈色朽叶蛤Coecella turgida Deshayes 中国近海的中带蛤过去报道较少,Deshayes(1854)报道Coecella chinensis产于中国近海; Kuroda(1941)报道产于我国台湾省的C. chinensis, C. cf. turgida和Amphidesma(Atactodea) striatum等3种;张玺等(1960,1961)报道C. chinensis和Mesodesma striata等2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