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双射电子源类星体,根据两子源射电流量之比以及射电光度演化规律等,可以推得子源相对于光学母体的分离速度.本文共分析了26个样品,分离速度在0.02-0.14C之间,平均速度为0.09C.并估计了初始的喷射速度的上限,约为0.35C.  相似文献   

2.
利用日本阳光卫星上的软X-射线望远镜、硬X-射线望远镜和野边山射电日像仪1998年4月23日观测资料,对软X-射线日冕物质抛射和射电Ⅳ型爆发进行了综合研究,获得了下列有意义的结果.在2个磁偶极源之间发现了磁容带和少数的激活源.激活源将磁容带变成磁能带的过程,正是中性电流片的形成过程以及激发能量和发亮物质向它集中的过程.当2个磁偶极源被磁能带接通时,则中性电流片形成,并且发生软X-射线日冕物质抛射.物质抛射不仅从中性电流片处升起,也从整个磁能带上升起.软X-射线日冕物质抛射环具有2个足点,它们正是2个磁偶极源.膨胀环的头总是倾向于弱源的足点,因为它是来自2个足点磁压的平衡点.因此它的轨迹是中性线,由中性线便可确定中性电流片的位置.最后,发现了磁能带上中性电流片的边源辐射对.  相似文献   

3.
本文评述河外射电变源模型的研究,把变源模型归纳为四类:(1)非相对论性膨胀模型;(2)相对论整体运动模型;(3)相对论膨胀模型;(4)低频变源模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以相对论速度抛射的相对论膨胀等离子团的一些几何学和运动学性质。文中得到了这种等离子团的视形状的表达式,并表明,即使等离子团相对于视线的抛射角相当大时,等离子团最外缘的视分离速度仍可以是超光速的。  相似文献   

5.
在本文中,我们对致密射电源内相对论运动效应的研究进展加以评述。内容包括: (1)视超光运动; (2)视超光流量变化(射电变源和康普顿问题); (3)射电变源的X-射线发射; (4)类星体计数统计中的相对论束射效应; (5)致密射电源物理参数的相对论改正; (6)相对论喷流的辐射特性; (7)相对论膨胀的流体力学研究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6.
日冕物质抛射的中性电流片及边源辐射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日本阳光卫星上的软X-射线望远镜,硬X-射线望远镜和野边山射电日像仪1998年4月23日观测资料,对软X-射线日冕物质抛射和射电Ⅳ型爆发进行了综合研究,获得了下列有意义的结果。在2个磁偶极源之间发现了磁容带和少数的激活源。激活源将磁容带变成磁能带的过程,正是中性电流片的形成过程以及激发能量和发亮物质向它集中的过程。当2个磁偶极源被磁能带接通时,则中性电流片形成,并且发生软X-射线日冕物质抛射。物质抛射不仅从中性电流片处升起,也从整个磁能带上升起。软X-射线日冕物质抛射环具有2个足点,它们正是2个磁偶极源。膨胀环的头总是倾向于弱源的足点,因为它是来自2个足点磁压的平衡点。因此它的轨迹是中性线,由中性线便可确定中性电流片的位置。最后,发现了磁能带上中性电流片的边缘辐射对。  相似文献   

7.
视超光速源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晓瑜  蒋栋荣 《天文学报》1995,36(2):147-158
本文收集了视超光速源样本的有关观测数据,在同步加速自康普顿散射机制下导出了各源的多普勒因子,再利用视超光速源的相对论射束模型计算样本源的有关物理量,如射电光度和亮温度,并与它们的观测值作直接的比较,得到较好的相关结果。这些结果支持了活动星系核中具有相对论射束运动的假设。同时我们比较了样本源的射电、光学、X射线的发现它们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说明在不同波段上的辐射机制可能存在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用上海天文台的25米天线和12.2GHz的接收系统,对银道面附近的一个HII区复合体G18.2—0.3进行了射电连续谱观测.采用沿源运动轨迹,对观测曲线进行多子源模型拟合的方法,将该复合体中的6个子源从延展的HII区辐射中分离了出来,并导出了每个子源在12.2GHz频率上的流量和角大小.结合外台站在2695MHz,4750MHz和10.55GHz上的流量还得到了这些子源的辐射频谱.分析表明它们具有热辐射性质.对具有射电复合线(H76α)资料和角尺度的4个子源导出了它们的电子密度在(1—3)×102cm-3间.此外通过对G18.2—0.3复合体子源IRAS资料的分析和模型拟合还得到了每个子源周围冷尘埃的等效黑体温度.其中4个子源并具有IRAS-LRS资料.分析它们得到了与该HII区成协尘埃的性质.根据5个子源的IRAS流量、频带以及色改正因子又求出了这些子源在1—500μm间的总红外光度在2×104—105L间.它表明与G18.2—0.3中各子源成协的新形成星是一些大质量的OB型星,它们在同一个延展HII区中如此密集证明了大质量星“致密—堆积”形成模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从射电结构的角度评述了BLLac天体和FR-I射电星系的统一模型的最新进展,内容包括射电结构、延展射电光度(Pext)、最大角尺度(LAS)、射电核主导系数(f)的比较以及对相对论聚束的测试。最新的射电观测资料表明XBLs是介于FR-I和RBLs之间的过渡型天体,这为BLLac天体是聚束的FR-I射电星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射电Ⅳ型运动爆发同日冕物质抛射(CMEs)关系极为密切。本文基于对Ⅳ型运动爆发的研究以及CMEs开放场的物理条件,探讨了CMEs形成及抛射的物理条件。由于磁通量突然喷发,能量大量释放,在CME闭合场中的等离子体被加速,导致高能质子和高能电子被大磁环捕获。随着磁环内的热压P和磁压Pm的升高,当β>βT时磁环将炸裂,从而产生CMEs。抛射出的未离化的等离子体团将产生等离子体基波与谐波辐射。随着等离子体的不断离化,高能相对论电子绕开放磁场线作螺旋飞行,这时等离体辐射降到次要地位,回旋同步加速辐射上升到主导地位,这就是射电Ⅳ型运动爆发。如果离化的早,则在微波波段也能看到Ⅳ型运动爆发。这就是微波Ⅳ型爆发,也是微波Ⅳ型爆发罕见的原因。射电运动Ⅳ型爆发源就是日冕抛射的物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第I部分的基础上,继续用类星体射电子源线距D进行“标准烛光”分类,经过统计分析,得到了子源角径最大的一类类星体的一些统计规律:它的视星等与红移之间,它的绝对星等、单频射电光度、积分射电光度和色指数差Q与D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等.由此得到下列有关有子源类星体演化性质的推论:1.随着子源间距D的增大,光学光度下降:dM_v/d_D=10.~m6/MPC.2.随着子源间线距D的增大,射电光度下降.dM_(408-5000)/dD=9.~m04/MPC.3.随着子源间线距D的增大,色指数差Q下降.dQ/dD=-1.~m55/MPC.4.在演化过程中,射电谱型,即谱指数基本保持不变.5.光学辐射主要是非热致的.但随着演化,热致辐射的成分渐渐增多.6.根据光学光度、射电光度以及色指数差Q三种物理量所估计的类星体的演化时标基本一致,大约是1.6×10~7年.7.这些性质和类星体最后演化为星系的总观点不矛盾.8.子源线距D与距离间没有明显的统计相关,即没有迹象表明类星体是在同一个时代产生的,这是大爆炸宇宙学所不能解释的.  相似文献   

12.
从射电结构的角度评述了BLLac天体和FR-I射电星系的统一模型的最新进展,内容包括射电结构,延展射电光度(Pext),最大角尺度(LAS),射电核主导系数(f)的比较以及对相对论聚束的测试。最新的射电观测资料表明XBLs是介于FR-I和RBLs之间的过渡型天体,这对BLLac天体是聚束的FR-I射电星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用剑桥5公里、5GHz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观测的、已证认了的河外射电双源资料,对DII类双源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子源的致密区和展区的能量(E_h,E_e)之间及光度(L_h,L_e)之间、致密区的能量密度(K)和总射电光度(L_t)之间,致密区和展区的能量密度比(K/A)和总射电光度之间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上都有明显的相关性,从而对于热斑特性及其在子源中的作用的了解提供了更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陈晓娟 《天文学报》2001,42(4):364-374
使用Yohkoh卫星上的SXT/HXT和Nobeyama射电日像仪(NoRH)观测资料,对1998年4月23日发生在日面东南边缘上的软X射线日冕物质抛射(CME)作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软X射线CME具有两个磁偶极源(MDSs)。在两个磁偶极源之间有一个磁容带(MCB)、一个中性电流片9NCS)和少有的激活源(ASs)。在磁容带被激活源变成磁能带期间,物质和能量都向NCS集中,这正是NCS形成的过程。当两磁偶极源被MEB接通时,NCS形成,并且CME发生,物质抛射不仅从NCS处升起,而且从整个MEB上升起,CME膨胀环具有两个足点,它们正是两个磁偶极源,膨胀环的头总是倾向于弱源的足点。头的轨迹是中性线,由中性线也可以确认NCS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在许多激变射电源(Blazar天体)中,观测到一种非常特别的现象,即偏振角的快速旋转.在相对论喷流的框架下,这种偏振角的旋转可以用双成分模型来解释.在这个模型中,一个成分是作为背景喷流本身的辐射,是恒定不变的成分;另一个成分被认为是沿喷流传播的相对论性激波,它产生变化的流量和偏振.这两个成分的偏系辐射的叠加可以产生观测到的偏振角旋转。本文讨论了三个激变射电源(BL Lac,AO0235+164,0727-115)中发生的偏振角旋转.结果表明,用相对论喷流-激波双成分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观测到的偏振角旋转、偏振度和流量变化。说明射电激变源中出现的快速偏振和流量变化可能是由于相对论激波沿喷流传播时,激波辐射区中磁场取向和有序性以及强度和电子密度的变化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射电选和X射线选BL Lacertae天体的射电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了射电选和X射线选BL Lac天体的射电数据(包括核和延展光度), 并计算了它们的核主导系数R.研究显示: 射电选BL Lac(RBLs)天体的总射电光度是X射线选BL Lac(XBLs)天体的2个量级.详细分析得到这种差别主要是来自于核光度的差别因为延展光度差别只有1个量级.研究RBLs和XBLs的核(延展元)光度与核主导系数之间的关系, 发现延展元光度与核主导系数负相关, 而核(总)光度几乎与核主导系数没有相关.  相似文献   

17.
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Fleurs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在1415MHz上对两个南天射电星系PKS1331-09和PKS1417-20进行了观测,得到了分辨率约为40弧秒的射电亮度分布图,并求得了它们的几何参数和物理参数.前者是一个延伸达1.9 Mpc的巨射电星系,具有与CygA十分相似的双源结构.我们猜测用更高分辨率观测该源时,可期望在它的子源外边沿发现热斑结构;后者是一通常的晕核结构源.  相似文献   

18.
S5 2007+777是一个典型的低峰值频率的蝎虎天体,该天体具有kpc尺度的X射线喷流,文献中利用模型估算的方法,得出X射线波段的多普勒因子达到13.0,从而喷流尺度可以达到Mpc量级.在此,搜集了有关S5 2007+777的欧洲甚长基线射电干涉网(European VLBI Network, EVN)高分辨率档案数据、美国甚长基线射电干涉网(Very Long Baseline Array, VLBA) 15 GHz观测数据等,研究了喷流的射电结构、亮温度、自行等方面的性质,发现该源的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VLBI)不同波段的喷流方向一致,但与文献中给出的kpc尺度的X射线喷流和甚大阵(Very Large Array, VLA)射电喷流方向存在一定的差异,说明该源的喷流辐射存在多普勒增亮效应.由VLBI观测得到的亮温度,估算了该源的射电多普勒因子的平均值及中值均为5.0,此值小于文献中X射线波段的多普勒因子,但与文献中利用其他方法得到的射电波段多普勒因子是一致的;另外,对多历元观测数据的拟合发现此源相同波段的各个成分在长历元上没有明显的自行,短历元上的自行甚至是视超光速运动.这可能是由低表面亮度成分中心位置的转移造成的.这同时也验证了之前估算的射电多普勒因子不是很大,小于X射线波段多普勒因子的结论.利用所得到的射电多普勒因子,发现该源具有较大尺度的本征射电喷流,可达到0.5 Mpc,由于这里使用的是均值,因此说明该源也有可能具有接近巨射电星系尺度的喷流.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两种介质以相对论的速度相互碰撞的模式,根据相对论理想流体的激波理论,详细计算了射电子源形成初期的主要参数,包括分离速度和激波传播速度.对热斑从星系内过渡到星系际空间准稳定状态的演化过程作了定性的一般讨论.然后用强激波关系对准稳态子源的有关参数进行了近似计算.所得结果与观测数据大体相符.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相对论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及最近的进展作了统一的和连贯的叙述,以便为射电天文研 究提供一个简明扼要的基础材料。 在类星体和星系核的射电天文的观测研究中,已经揭示出那里存在着相对论运动效应(在0.1—10pc尺度范围内)。而在更大尺度上,例如最近在天鹅座A的西北射电瓣内测到了~60kpc长的射电喷流中,流动也可能是相对论性的。因此不论在小尺度还是大尺度的射电现象的研究中,都需要考虑相对论效应。这些年来,在河外射电天文学中经常要利用相对论流体力学的研究结果,有些工作直接是为射电天文而进行的。本文的目的就是根据这种需要(特别是什对射电喷流的研究的需要),对有关的相对论流体力学研究的基本结果,加以统一的和连贯的叙述,以便为射电天文的研究提供一个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