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从地下水的多组分角度出发,采用化学热力学方法对地下水中碳酸盐岩的侵蚀性作出了分析.以渝怀线圆梁山隧道为实例,通过隧道内地下水取样进行了全分析,其中CO2-3离子作为"中间过渡态"离子,由于只存在微小量未被检出;使用水质分析结果数据设计了五个化学反应方程式,通过活度、反应平衡常数及吉布斯自由能之间关系进行热力学计算,依据二氧化碳气体分压PCO2与反应进行两个方向化学反应判据开展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具有弱侵蚀性,在隧道工程中应避免其引起危害.本文在方法上为地下水侵蚀性评价作了有益的探索,并对工程实践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3.
在简述地形地貌、气象水文、构造部位和岩石组成等地质环境因素的基础上.本文重点研究了链子崖危岩体煤层采空区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及其对工程结构的侵蚀等级.并提出了地上排水、地下排水与采用抗侵蚀工程材料等综合的工程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5.
6.
7.
滑坡地下水作用研究与防治工程实践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本文从滑坡研究的现状出发, 结合滑坡防治工程的实践, 强调了滑坡地下水作用研究的重要性, 并就滑坡地下水研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对当前主要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9.
黑龙江省矿业的开发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与破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矿产资源丰富。在矿产开发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环境地质问题,对地下水环境污染系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统计了黑龙江省矿区地下水的开采量;分析了地下水补排的变化;详细阐明了地下水动态的改变;论述了矿业开发对地下水含水层的破坏。 相似文献
10.
格尔木市位于柴达木盆地的南缘,气候干燥,降水量稀少,但地下水相对比较丰富.为了使本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得到合理、有序的开发利用,为水利建设规划和抗旱、除涝、治碱提供设计依据;为地下水水源地建设和管理,为地下水资源评价、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本次对格尔木地区地下水水位进行了变化趋势的分析,为井网规划和布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与地下水功能评价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中国北方地下水评价中偏重资源而对地下水的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重视不足的问题,立足于流域尺度的地下水循环系统和地下水的自然属性,突出协调综合发挥地下水的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的目标,从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与地下水功能的理念基础、评价原则和评价机理3个方面探讨二者的内在关联性,认为它们同源于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都以流域尺度的地下水循环系统为研究主体,以保护生态与地质环境为目标,彼此相互促进和相互支撑。地下水功能评价是合理确定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的充分条件,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的合理确定是实现地下水功能评价目标的必要条件;如果二者缺一,则地下水的生态功能或地质环境功能难以得到有针对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泰安市城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地下水资源开采引发了岩溶塌陷等地质环境问题,亟需查明岩溶塌陷生态水位约束下水源地的允许开采量,确定水源地最优取水方案。以旧县水源地1980—2021年的地下水位、年降水量、地下水开采量、岩溶塌陷等数据为基础,探讨人类活动对水源地地下水位的演变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生岩溶塌陷的地下水临界水位。基于Modflow-GWM软件构建泰安城区−旧县岩溶水系统流动与管理耦合模拟模型,探讨防止岩溶塌陷发生的地下水允许开采的资源量。结果表明:(1)孔隙水水位年内动态受降水影响明显,呈现“降水−补给”型特点;岩溶水水位变化呈“枯低丰高”的特征,水位动态变化属降水入渗−开采型;(2)旧县水源地地下水位自1980—1990年呈现大幅下降,1990—2003年岩溶地下水位基本呈现波动下降,2004年后水源地地下水位上升较为明显;(3)研究水位动态与岩溶塌陷关系得出,防止发生岩溶塌陷的水源地临界水位为108 m,处于岩溶含水层顶板以上2 m;(4)通过地下水管理模型,确定在临界水位时模拟区岩溶水可开采量为8.2~8.5 万m3·d−1,其中旧县水源地可开采资源量为3.2~3.5万m3·d−1。 相似文献
14.
对滹沱河地下水库建设条件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滹沱河地下水库边界为一近封闭的边界,库容量达10.04×108 m3,滹沱河河床可作为地下水库天然渗漏场。通过入渗试验得出,在动水条件下,单位河长稳定入渗量为29.18×104 m3/km.d(平均河道宽度222m),入渗速率1.31×104 m3/m2.d,垂直入渗系数31.62m/d,入渗水对地下水的补给系数为0.91。利用库区原有的取水设施年开采能力可达2.19×108m3。根据预测结果,2020、2030年在不同的保证率下,尚有盈余水量进行地下水库的调蓄,且调蓄水源的水质对地下水水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16.
沉积物物质来源不同,其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不同,其地球化学特征、水动力体系和地下水循环响应不同。文中以北京市平原区为例,通过沉积物物质来源分析,研究浅层地下水化学分布特征。首先根据地下水系统分区进行取样和实验,采用矿物组合、风化强度及相关分析等多种方法综合分析北京市平原区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及其组合特征,多种方法分析结论一致,即北京平原区的主要物质来源:一是流经燕山山地花岗岩变质岩区的潮白河系统,一是流经西山山地石灰岩区的永定河系统;而两系统中、下部是多期物源多层交叠、纵横交错沉积形成的。其次在物源分析基础上通过水质分析研究两系统剖面上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即两系统剖面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Mg型水;但永定河系统的溶解性总固体、阴阳离子浓度均大于潮白河系统,这与两剖面所在系统物源分析的结果相吻合,即分析结果表明物源的沉积环境及沉积组合特征决定了系统的地下水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考虑地下水影响的滑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以焦-柳铁路某滑坡为工程背景,根据工程勘察和位移监测结果确定滑动面形状与位置,同时考虑地下水的影响,采用推力传递系数法对滑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其滑动面强度指标(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 )根据最小二乘法反分析确定。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定量分析地下水位降低和疏干地下水对滑坡安全系数的影响,有助于根据排水措施的实际效果,经济合理地确定支挡结构的设计方案;利用多个断面的监测资料确定c, ,能减小监测资料的随机性影响,反映滑动面土体的整体状况。其分析方法与结论可供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8.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侏罗纪煤田是中国煤炭工业战略西移的首选基地,采煤引起的地下水资源及生态环境响应的研究是一个不可逾越的课题。从分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入手,将煤田区划分为7个水文地质结构类型和5个含水系统,按照排泄基准面进一步将含水系统划分若干地下水流子系统。在经验公式和数值法预测结果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研究区实际,提出了本区能够保障生态、水资源和采煤安全的冒裂带高度为240 m,三带安全高度为300 m,并据此将煤采区划分为非导水区、无水导水区、贫水导水区和富水导水区。从水资源的角度提出了保水采煤、煤水共采和含水层再造的煤炭资源开发近期和中远期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地铁建设对城市地下水环境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城市地下空间开拓的过程中,一些具有规模效应的大型地下构筑物已经对区域地下水环境产生了影响.通过对南京市地下水的实测分析以及与地铁隧道相互作用的研究表明,秦淮河古河道是地下水补给及传输的主动脉,地铁隧道穿越秦淮河古河道,且隧道埋深与主要导水层深重合,导致区域地下水环境发生改变,降低了地下水的循环代谢,将加重地下水的污染.提出人地协调的生态城市的规划应充分结合地质调查的结果,选择合理的空间布局,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有害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层次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两种多元统计方法探讨了贵州省毕节市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组分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组分浓度变化范围较大,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性,其受到地理因素、水岩作用过程、土壤等自然因素、人类活动的影响。这四个影响因素能够解释地下水水化学组分82%的特征,其中,水岩作用过程和人类活动是主要影响因素。地下水中HCO3-、SO42-、Ca2+和Mg2+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矿物的溶解,同时也受到人类采煤活动的影响;Cl-、K+、Na+和NO3-则主要受到人类活动,特别是农业化肥、粪肥、农药施用和生活污水排放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有助于深化对西南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理解,有助于有效预测岩溶地下水污染物来源,且对岩溶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