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向海的变迁     
大兴安岭南麓向东南方向倾斜下去,一直过渡到松嫩平原。在这个倾斜的扇面上,有数条河流逶迤东行,其中霍林河、洮儿河、额穆泰河经科尔沁草原流至一片洼地,便停止了跋涉的脚步,不再进入松嫩平原。当这些奔流的河流在这里汇聚后,恰似散落一片大小星辰,形成许多湖、泊、泡、沼。这片洼地就是闻名遐迩的科尔沁草原之“肾”——向海。  相似文献   

2.
黄河,从花园口以下到入海口称为下游。下游由金堤河和汶河两大支流组成。全长786km,流域面积为22000km~2。 1990年汛期(6~8月),黄河下游大部地区的降水量较常年偏多,尤其是汶河流域较常年偏多5成以上,局部地区偏多1倍以上。又由于该区暴雨频繁,致使东平湖水库的水位急剧上涨,几次超过警戒水位。从而造成了黄河下游防洪、泄洪几度吃紧。7月22日汶河代村坝站出现了1964年以来最大洪峰流量3580  相似文献   

3.
叶尔羌河和克孜河为喀什地区内两大河流,是叶尔羌河和喀什噶尔河两大水系的主流.叶尔羌河(简称叶河)发源于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北坡,位于塔里木盆地南侧,主要靠融雪水补给.克孜河(简称克河)位于塔里木盆地西缘,由几条发源于帕米尔西部和天山南坡的东西向河流组成.除靠山区融雪水补给外,春夏季还接纳了天山和帕米尔高原间谷地的很多雨水和泉水.两河流丰枯及正常年迳流量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河流年迳流量丰枯年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叶河丰水年迳流量比正常年多24.38亿立方米,相当于克孜河一个丰水年的迳流量;克河丰水年迳流量较正常年多3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4.
1988年哈密地区暴发了三次大洪水,并间有泥石流,洪水波及全地区一市两县.其中,头道沟、红山口沟、三道沟、五道沟、奎苏沟、李家沟,小沟7条河流的洪峰流量均为建国以来的最大值;伊吾河、故乡河、乌沟、榆树沟4条河流的洪峰流量仅次于历史同期最大洪峰值而居第2位.5月1日前后,天山南坡各河沟出现升温融雪型大洪水;7月24日大范围的暴雨洪水袭击哈密各地,暴洪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24万元.其中,红山口沟发生特大暴雨洪水并间有泥石流,8月9日哈尔里克山南北坡发生小范围暴雨洪水,  相似文献   

5.
气象灾害是制约霍林河地区农业及露天采矿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重点分析了旱涝、低温、大风等几种主要灾害性天气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农业及露天生产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是制约中国西北干旱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的关键因素.以发源于帕米尔高原东部的喀什噶尔河和叶尔羌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该区6个气象站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观测资料,以及5条代表性河流的出山口水文站1950年代晚期以来的月径流量观测数据,分析了该区域气候和水文年际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变化背景下径流量的响应特征.结果发...  相似文献   

7.
川西 《气象知识》2010,(4):37-40
7月15-18日。四川盆地出现了今年入汛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强降雨天气过程,造成省内多条河流出现超警戒水位,川东北的渠江广安老城区更是出现了“163年一遇”的大洪水。暴雨倾泻,洪浪涛涛,庄稼遭淹,楼房进水,城乡一片泽国。  相似文献   

8.
今年入秋以来,9月份连续出现了5次天气过程,其中3次较强,造成全疆气温偏低,一些地区初霜期提前。进入10月以来,每旬均出现一次中度以上的天气过程,致使全疆气温持续偏低,降水分布不均,10月上旬,部分地区出现初雪。纵观两月天气过程,可以说,今年秋季是继去年之后的又一冷秋。1月平均气湿和月总任*且9月份平均气温,北疆大部分地区偏低,其中阿勒泰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3.OC,其余地区较常年偏低1.0~24“C。南疆平均气温且较常年偏低,其中,哈密、吐鲁番较常年偏低2.2~2.6C,其余地区除阿克苏接近常年外均较常年偏低o.8…  相似文献   

9.
亚洲温度:苏联哈萨克地区,1月平均温度比常年高5—8℃,西林诺格勒偏高8.7℃,为85年来的最高值。4月西伯利亚东北大部份地区比常年高5—8℃,10月下半月,西伯利亚西部则比常年冷,河流提早冰冻。阿富汗大部地区,2月和4月温度很低,许多地区下雪。查谟和克什米尔2月也很寒冷。2月27日斯利那加最低温度-9℃(比常年低10℃)。5月23—27日安得拉邦沿海地区出现热浪,卡基纳达温度高达46℃比常年高9℃。  相似文献   

10.
利用通辽市1971—2005年气候资料和地理信息数据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出通辽市季、年风能分布情况,结果是年有效风能储量为80~200W/m2,由南向北逐渐加大,霍林河最大,青龙山最小。文章为开发通辽市风电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提高风能利用率、农牧业增产增收均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1.
全国大部降水偏少两次寒潮影响明显——2008年12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杰 《气象》2009,35(3):120-123
2008年12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8℃,常年历时同期温度为-3.9℃,相比较偏高1.1℃,其中青海12月平均气温创下了自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的次高值.12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5.4mm,较常年同期(9.8mm)偏少4.4mm.本月我国降水分布明显不均,如海南降水最达到了100mm以上,其区域平均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三大值.12月份我国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两次大范围寒潮侵袭我国;华北、黄淮、西北东北部等地气象干旱持续发展;西南和江南地区出现大雾天气;我国部分地区森林、草原、城市乡村火险气象等级持续偏高,西藏、江西、广西等地出现火点.  相似文献   

12.
-、前言 1988年8年7日20时至8月8日08时,我市有5个县降水量超过50毫米,其中金陵河上游宝鸡县的上王乡、新街乡出现了大暴雨,上王乡一小时降水量达155毫米,该乡6小时共降水208毫米。如此强烈的大暴雨,在宝鸡是有记录以来空前的。从金陵河流量来看,超过了记录最大的1937年的洪水流量,因而使金陵河下游的宝鸡市洪河溢出河道,局部厂矿受淹。二、水汽来源一是水汽;一是上升运动。这里首先来分析一下水汽的变化。在过去的30多年中,  相似文献   

13.
周凝超 《贵州气象》1996,20(6):31-33
1991年7月1~13、16~18‘20~22、29~31日在贵州省中部地区大面积范围连降4次大雨,其中以1~13日暴雨最为集中,强度大、范围广。六盘水、遵义、贵阳、清镇、平坝、安顺、普定等地7月上旬的降雨量达400~600mm(见附图),几乎占年降雨量的一半。乌江上游三岔河、南岸支流猫跳河等地都出现了本世纪最大或次大暴雨洪水。乌江干流、清水江、舞阳河及北盘江等河流出现接近实测最大或超过保证水位的大洪水。省内部分地区出现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造成境内4条铁路干线和3条支线一度中断通车。全省65个县、市、特区。区受灾,其中遵义、贵阳…  相似文献   

14.
毛冬艳 《气象》2008,34(3):118-123
2007年12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3℃,较常年同期偏高1.6℃,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一高,其中,四川、海南、广东、云南12月平均气温均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高值;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0.6mm,较常年同期略偏多。月内,江南、华南等地出现的严重秋旱连初冬旱在下旬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大范围大雾天气;下旬后期全国出现大范围大风强降温天气,东北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雪。  相似文献   

15.
吴福才 《气象》1975,1(4):32-32
在《地面气象观测规范》里,说蒸汽雾是发生在寒冷季节里,当水温比气温高得很多的时候,在海上、湖上或河上出现的一种雾。出现时一团团从水面升起,不连续成层,也不高。在稍上层有逆温层的情况下,蒸气雾也可以变得很浓。 我站处在吉林西北部的霍林河大草原上,1973年5月2日我们却观测到了陆地上产生的蒸汽雾。可见,只要具备合适的温湿  相似文献   

16.
田伟红 《气象》2008,34(2):119-123
2007年11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0.1mm,较常年同期(18.2mm)偏少8.1mm,为1989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值。山东11月区域平均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值,贵州、陕西为次少值。全国平均气温为3.1℃,较常年同期(2.1℃)偏高1.0℃。东北南部、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汉、四川盆地等地出现大雾天气;东北地区出现入冬以来第一场明显降雪天气;云南德钦普降暴雪,遭受严重雪灾;江南、华南等地干旱持续发展。1天气概况1.1全国大部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11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0.1mm,较常年同期(18.2mm)偏少8.1mm,为1989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值。月降…  相似文献   

17.
(一)宝鸡地区自1982年10月—1983年10月,气候呈现异常,表现在:1、前旱后涝,强度异常偏强。宝鸡地区常年10月到下年3月中旬,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35毫米。1982年10月—1983年3月中旬仅降水51.5毫米,为常年降水量的三分之一强,加之10月气温为15.0度,较常年高出2度;12月、1月、2月温度都高出常年,蒸发加大,出现了持续160多天的秋、冬、春连旱;自3月22日第一场春雨开始至10月底,降水月月较常年  相似文献   

18.
根据伊吾河流域洪水类型及特点,分析了伊吾河暴雨的水汽来源、环流特征以及暴雨所形成的洪水灾害,并对伊吾河洪水的防御提出了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15年1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姗  何立富 《气象》2015,41(4):514-520
2015年1月大气环流主要特征为:北半球极涡呈偶极型分布,中心气压均较常年偏低。欧亚中高纬环流呈三波型,以纬向环流为主;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南支槽的强度接近常年平均水平。1月全国平均气温为-3.1℃,较常年同期(-5.0℃)偏高1.9℃,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全国平均降水量14.4 mm,较常年同期(13.2 mm)偏多气候中心原数据为9.0,但计算为9.1,但分布极不均匀,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和华南南部降水偏多,而华北至江南一带则明显偏少,北京等地几乎无降水。月内仅在上旬出现了1次全国范围中等强度冷空气过程,而降水过程有5次。上旬后期,云南等地出现了创历史极值的强雨雪天气,气象干旱得到有效缓解。月末中东部地区出现入冬以来最大范围雨雪过程,贵州等地出现冻雨。中东部月内共出现3次大范围雾 霾天气。  相似文献   

20.
《气象》2021,(5)
2021年2月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为北半球极涡呈偶极型分布,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弱,北半球中高纬西风带呈四波型,以纬向环流为主,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强但范围较小。2月,我国冷空气强度较弱且影响范围小,全国平均气温为1.2℃,较常年同期偏高2.9℃,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出现了极端高温事件,有618个国家气象站的日最高气温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2月历史同期极值。月内,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9.6 mm,较常年同期偏多9.5%。另外,2月中旬我国中东部出现持续大雾天气,月底北方地区出现沙尘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