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依据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及附近气候观测资料,应用气候学方法和原理,综合分析该自然保护区垂直气候要素,分析中发现,光照、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随海拔升高,垂直分异明显。依据气候特征的垂直变化,结合植被及土壤的分布,参照划分垂直气候带的标准,将保护区划分为7种气候带:河谷中亚热带、河谷北亚热带、山地暖温带、山地中温带、山地寒温带、高山寒带、高山永久冰雪带。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垂直气候带特征分异明显,气候类型丰富多样;山地寒温带、高山寒带等地区,生态高度敏感脆弱。  相似文献   

2.
从赤道到两极,有规律地排列组合的气候地带的总体叫做水平气候带谱。水平气候带谱分为西岸型、内陆型和东岸型三种,这是纬度地带性规律的反映。非纬度地带性因素对水平气候带谱的影响表现在气候地带的长度和宽度发生了变化。各大洲气候他带分布格局是三种气候带谱的组合。  相似文献   

3.
中国不同气候带各类型森林的生物量和净第一性生产力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李高飞  任海 《热带地理》2004,24(4):306-310
根据<中国植被>的区划,将收集的全国984个样点的森林数据归并到5种气候带类型中,计算了各类型森林以及同一类型森林(分人工林和天然林)的生物量和净第一性生产力,还计算了不同气候带森林各器官的平均生物量和净第一性生产力.结果表明,从寒温带到热带各类型森林的生物量和净第一性生产力逐渐增加,天然林的生物量大于人工林生物量;除热带林外,人工林的净第一性生产力大于天然林净第一性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垂直气候带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位于纵向岭谷区核心区域的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保护区气温及降水两大要素的垂直变化,依据气候要素变化特征,结合云南省热量资源区划指标系统及山地热量带划分原则,将保护区划分为6个垂直气候带:澜沧江河谷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带、澜沧江河谷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带、低中山山麓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带、中山南温带湿润气候带、高中山中温带湿润气候带、高山寒温带潮湿气候带。对各垂直气候带内气候、生物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气候带界限明确,发育符合本气候带热量水分条件的植被及土壤;山麓底部发育有符合水平地带性规律的基带,基带垂直向下的河谷地带发育负向气候带;保护区南温带及以上的气候带,气温偏低,生态系统脆弱。  相似文献   

5.
全球变暖与广东气候带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广东省各气候带13个代表站1960-2007年的气象资料,研究了48年来广东省各气候带的温度、 云量和日照的变化特征以及与全球地面温度(GST)的关系.结果表明:(1)广东省各气候带温度变化与GST变 化呈准同步变化趋势,两者相关系数均通过99.9%的显著性检验;(2)南亚热带北区、南区和北热带的增温速率 高于全球,中亚热带低于全球;其中增温速率最高的是南亚热带南区,比GST增温率高出0.07~0.08℃/10 a,中 亚热带增温速率比全球低0.01~0.03℃/10 a;(3)从季节分布看,各气候带增温速率冬季最大,其次是秋季,其 中南亚热带南区各个季节的增温速率都为最大;(4)低云量的年变化各气候带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中亚热带上升 最明显;低云量与气温有明显的正相关;(5)日照的年变化各气候带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中亚热带下降最明显.  相似文献   

6.
福建山地分布近海面至海拔2158米,立体气候特征极其明显。本文根据福建山地气候生态特征和茶树的生物学特性,将山地划分为:1.大叶种茶树最适宜、适宜、不适宜种植三个气候带;2.中、小叶种茶树最适宜、适宜、次适宜、不适宜四个气候带。并依此提出科学开发福建山地茶叶生产的五项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沙漠绿洲-高山冰雪气候带的垂直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史玉光  杨青  魏文寿 《中国沙漠》2003,23(5):488-492
气候变化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规律是气候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在天山北坡中部径向剖面上的6个不同海拔高度的气象站的气象资料,研究了沙漠绿洲-高山冰雪气候带在冬季、夏季和年度的年际气候变化对高度的响应,指出20世纪90年代(1991-2000)与前30 a(1961-1990)相比,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增加幅度随高度呈现非线性变化,不论在哪个高度上,冬季的增温幅度都要大于夏季;在最靠近沙漠的低海拔地区,年降水量增加幅度并不是最大的,而在海拔较高的山前绿洲地带和在3 500 m的高山区降水量增幅相对较大。此外,对气温、降水、相对湿度、蒸发等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倾向率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不同高度的线性倾向率,揭示了沙漠绿洲边缘至高山冰雪带的气候变化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特征,表明不论在哪个高度上,冬季、夏季和年度的平均气温变化都具有上升趋势;在山前地带和高海拔山区,降水增加趋势相对明显;蒸发能力减弱,相对湿度增加。  相似文献   

8.
爬坡沙丘是高原山区广布的一种重要的障碍沙丘类型,其形成主要受地形、沙源和风动力的影响。已有的研究侧重于模拟试验、分布规律、野外观测和沙丘形态等方面,从区域尺度解析不同气候带爬坡沙丘沉积物特征及环境意义的研究还相对缺乏。本文从风沙地貌学、粒度沉积物、地球化学等方面综合分析青藏高原不同气候带爬坡沙丘的风能环境、近地表流场、沉积物特征及物源等。结果表明:(1)由于物源差异,不同气候区爬坡沙丘沉积物粒度组成不同,主要为细沙和中沙,半湿润区分选好而干旱区分选差;不同地貌部位沉积物的粒度差异较小,且与近地表气流有较好的响应,就地起沙是其形成的基本形式,其中细沙爬坡能力最强。(2)母岩特征和气候环境影响沉积物的化学元素含量,但粒径大小也是造成其空间差异的关键,微量元素主要集中于河漫滩且不同地貌部位差异较小。(3)沉积物中常量元素除SiO2富集外,其他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淋失或富集,微量元素大多亏损,淋失与富集程度与粒径密切相关。(4)青藏高原爬坡沙丘沉积物处于大陆风化初期,半湿润区风化程度较强,不同地貌部位沉积物的风化差异较大,与母岩性质、气候环境及沉积分异有关。  相似文献   

9.
利用衡山高山气象站(1952-1996年)和湖南雪峰山高山气象站(1973-1989年)的气象资料,以衡阳和吉首同期的气象资料作为参照,分析了衡山及雪峰山的山地气候特点,指出(1)湖南的山地(如衡山和雪峰山等)是盛夏休闲避暑的好去处,具有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的价值; (2)为了充分利用山地特殊的气象景观资源,应掌握好气象景观(如云雾、日出、雪和雾凇等)出现的最佳时机,加大宣传力度,适时开辟专门的气象景观旅游线路; (3)可以利用山地独特的气候条件如云雾等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0.
毛政旦 《地理研究》1992,11(3):37-40
本文从山地气候特点出发,指出山地气候评价有很多不同于平原地区的困难和要求;并论述了山地气候评价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1.
以经济活动为主要依据,结合人群文化和环境生态特质,概括了我国山区人地系统基本结构类型.通过对人地系统结构变化的动力及作用机制分析,预测我国山区人地系统的主要变化趋势.从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我国山区人地系统结构优化的特殊性及要点.  相似文献   

12.
华北山区年降水量的推算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菱 《地理学报》1996,51(2):164-171
本文根据降水随海拔高度变化的不同参数,对山区地形方位进行分区,在分区的基础上,建立山区雨量推算方程,推算平均相对误差为2.03%,然后利用小网格点法,推算华北山区年降水量分布和最大降水高度。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我国中西部山区扶贫开发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增强扶贫开发的十项政策措施:搞好宏观调控,转变思想观念,实行优惠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倾斜政策,开展横向联系,加快发展乡镇企业,搞好智力开发,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扶贫济困活动。  相似文献   

14.
30年来我所在山区开发研究方面承担过国家级、院省部级重大科研任务30余项,发表论著200多种.研究领域有:山区综合开发,山区农业发展布局,山区资源条件评价及开发潜力,山区城镇和工业发展布局,山区人口的就业、移民和人口容量等.前两者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15.
大别山区经济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社会智力资源贫乏,人口文化科技素质很差;文化低,观念旧,缺乏技术,不善经营。因而,国家投放的资金不少,产生的效益不高。本文提出了改革技术传播方式,减少技术传播环节的新思路、新办法。三年实验证明这种办法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民技术教育的新形式是提高贫困山区农民素质的捷径,是开发治理贫困山区的一条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南方山区土壤退化成因主要是土壤及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人地系统矛盾尖锐、土壤侵蚀的动力作用、盲目开发和工矿建设的影响.应从建设本区稳定平衡的生态系统、调整农业结构、建立持续发展的农业优化模式和政策上采取防治土壤退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析辽东山区的自然特点,资源优势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开发该区的四点建议:1.大力发展林业,确定以林为主的方向;2.根据山区自然条件和土地利用现状,提出大农业生产划为三个经济活动带;3.利用山区资源优势,选择振兴山区经济的突破口;4.抓好山区的交通建设。  相似文献   

18.
极地和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素有地球三极之称,是多个国际计划研究全球变化的关键地区.南北极和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区,要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必须对南北极和青藏高原地区有所研究.在当前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地球三极地区的气候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多样的,这些变化对全球大气环流和我国的天气气候也会发生影响.加强对南极、北极和青...  相似文献   

19.
自然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植被-气候关系的研究已经超越了植被地理学、植被生态学的研究范围,而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从而受到地理学家、生态学家等的广泛关注,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本文概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自然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的主要进展,阐述了自然植被响应气候变化,特别是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的可能结果。  相似文献   

20.
调查了川西山区家庭农业系统的类型和分布,比较分析了它们的结构特征、运行机制和运行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