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8月6~14日以“地球系统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主题的第33届国际地质大会在挪威首都奥斯陆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盛况空前,出席大会的有来自世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300余名代表,中围县参会人数最多的五个国家之一,代表人数达376名。  相似文献   

2.
第19届国际矿物学大会(19^thIMA)于2006年7月23~28日在日本神户召开。来自50多个国家的1400多人参加了这次盛会,我国有18人与会。37个专题围绕大会的主题“矿物学——向纳米、生物与行星科学拓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议安排大会报告9个,分会报告近500个,成果展板近400块。分会场中学术交流活动较为踊跃的专题有:矿物学基础研究方向(如晶体结构与拓扑学、晶体化学、新矿物与矿物分类等);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地质科学展望——31届国际地质大会学术启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于2000年8月6~17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共103个国家和地区3705名代表出席。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的主题是:地质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三个千年的挑战。中国代表团共180余人出席了大会,在不同的领域和学科参加交流。作者有幸参加了大会,现根据交流资料和领会的感受,对新世纪地质科学发展的趋向及面临的挑战作一归纳,与同仁讨论。文中简单回顾过去100年地质科学发展的特征,强调了技术进步推动地质科学进步的决定性作用;提出了21世纪地质科学面临的若干方面任务,包括:矿产资源持续供给、水资源短缺、减轻自然灾害、溶入社会和政治等。  相似文献   

4.
5.
6.
第三十三届国际地质大会于2008年8月6日~14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成功举行,来自113个国家的6300多名代表出席了此次地球科学界的“奥林匹克”盛会。中国共有376名代表参会。大会期间,共举办了350个学术研讨会、96个工作会议、20个专题研讨会和短期讲座,80个单位参加了大会科技展览会,664名代表参加了35条会前或会后地质考察路线。  相似文献   

7.
8.
第34届国际地质大会于2012年8月5至10日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作为国际地学界影响力最大的国际会议之一,第34届国际地质大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6000多位地质学家。中国约700余名科学家  相似文献   

9.
"Hutton国际花岗岩学术研讨会"是为纪念火成论派的创始人James Hutton(1726-1797)对地质学的重要贡献而设立的针对花岗岩研究的专题学术讨论会。该会议于1987年在James Hutton的出生地--英国Edinburgh首次召开,随后每4年召开1次,迄今已连续召开8届,已成为在地球科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之一。  相似文献   

10.
第19届国际矿物学大会(19thIMA)于2006年7月23日—28日在日本神户召开。来自50多个国家的1400多人参加了这次盛会,我国有18人与会。IMA理事会共有6位官员和5位专家组成,鲁安怀作为专家新当选为IMA理事会成员,主要负责联系环境矿物学等矿物学新的发展方向工作。这次大会的主题是  相似文献   

11.
《地球科学》2006,31(1):135-135
水杉现存种“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在20世纪40年代在中国中南地区的发现被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科学发现之一.这一发现是中美两国科学家密切合作的结果.在水杉发现后的短短数年内,通过美国和中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水杉被引种到北美各地和世界各国植物园.美国  相似文献   

12.
第19届国际矿物学大会(19^thIMA)已于2006年7月23-28日在日本神户召开。来自50多个国家的1400多人参加了这次盛会,我国有18人与会。IMA理事会共由6位官员和5位专家组成,鲁安怀作为专家新当选为IMA理事会成员,主要负责联系环境矿物学等矿物学新的发展方向工作。这次大会的主题是“矿物学——向纳米、生物与行星科学拓展”,会议共设立37个专题。会议期间安排大会报告9个,分会报告近500个,成果展近400块。  相似文献   

13.
14.
《地球化学》1972,(1):116-116
第一届国际地球化学会议于1971年7月20—25日在莫斯科召开。会议分四个组:Ⅰ岩浆作用;Ⅱ热液作用;Ⅲ变质作用;Ⅳ沉积作用。整个会议期间听取了约250个报告。 岩浆作用组讨论了地壳、地慢和宇宙空间(包括熔融状态物质)的所有的地球化学作用。其中包括原生星云物质的物理化学演化理论,地球各深部带岩浆作用的物理化学问题,花岗岩成因问题.成矿作用与岩浆和变质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第13届V.M.Goldschmidt国际地球化学会议(简称Goldschmidt 2003)于2003年9月7~12日在日本仓敷(Kurashiki)召开.会议内容反映了当前地球物质科学研究的前沿,从地球的圈层到行星宇宙、从生命的起源到岩浆和变质作用地球化学、从宏观到纳米物质举凡地球科学的重大课题均有涉及;从会议的内容看出:①学科间的融合是地球物质科学研究的主流方向;②对行星和陨石等天体物质的研究是当前地球物质科学研究的一大亮点;③矿物的晶内扩散是了解变质过程中物质迁移规律的新手段;④生命的起源和早期地球演化仍是当前地球科学讨论的热门课题;⑤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学科发展的历史角度看,地球物质科学的新生长点存在于学科本身,学科间的融合交叉是学科得以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6.
2011年5月25日,第34届国际地质大会在其官方网站(www.34igc.org)发布大会2号通知书。定于2012年8月5—10日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召开的第34届国际地质大会将组织举办涉及37项专题(Theme)的219个研讨会(Symposia)。  相似文献   

17.
国际工程地质协会第三届国际大会于一九七八年九月四日至八日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共有五十五个国家,约八百余名代表参加。大会由西班牙工程地质协会具体筹备。 由国家地质总局、国家建委、中国科学院、水电部、交通部、铁道部等部门的十六名代表组成的中国工程地质学家代表团应邀参加了这次大会。刘国昌教授和谷德振研究员分别担任正、付团长。 我国代表二人应邀以观察员身份列席了九月二日  相似文献   

18.
我国正在发起组织中国科学家牵头领导的国际大科学计划,应认真学习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国际大洋钻探计划已成功运行50余年,在运行和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我国自1998年参加大洋钻探计划以来,取得了突出成绩,但目前还只是普通成员.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成为国际大洋钻探的共同牵头方,美国、日本和欧洲联合体的运行模式和成败得失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地质学报》2004,78(5):674-674
2004年8月25日,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举行的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进行了四年一次的领导机构换届选举。中国代表张宏仁教授当选新一届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主席。  相似文献   

20.
第五届国际工程地质大会于1986年10月20日至24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出席大会的共36个国家,450名专家。我国派出以张倬元教授(成都地质学院院长)为团长,张成恭教授(兰州大学和王思敬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副所长)为副团长的23人代表团(名单附后)。列入大会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