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通过新泰市山水文园住宅小区场地断裂探查实例介绍对小区地基开挖时发现的一疑似活动断裂的地质地貌调查,结合工程勘探、高密度电法勘探、探槽开挖、断裂错断上覆地层分析等手段进行活动性鉴定,结果显示该新泰—蒙阴断裂为晚更新世中晚期活动断裂,运动性质为左旋走滑正断;评价了该活动断裂对建筑工程的影响,并为小区的规划布局和地基基础设计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是断裂活动性鉴定在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中的一个具体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大量野外地质调查资料,并结合人工探槽资料和~(14)C地质年龄数据,对本段断裂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断裂运动、滑动速率与古地震问题进行了讨论,得出下面的初步认识;①昌马断裂带东段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断裂运动特征以反时针走滑活动为主兼有倾滑活动,其平均滑动速率>2.13毫米/年。②1932年的地震断裂运动与基底断裂断面倾向南的压性断层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这种变化从晚更新世晚期就已开始。③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本段断裂发生过三次强震事件。三次强震事件的年代为:Ⅰ<24850年;5095年<Ⅱ<Ⅰ;第Ⅲ期即1932年地震。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归纳和分析,着重指出了场址近场区断裂活动时代鉴定中控制性剖面缺失、测年数据应用不当、浅层人工地震探测方法的有效使用、钻孔探测的质量控制与孔间距、高密度电法的局限性等问题,强调应重视活动断裂活动性质、滑动速率、破裂分段和古地震事件等参数的获取;对场址范围活动断裂勘查和其他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中的若干问题也做了讨论;在发震构造判定和潜在震源划分中的一些不合理做法用实例做了论证。本文对提高今后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水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凯英  马瑾 《地震地质》2004,26(2):259-272
对川滇地区主要活动断裂地震活动性的分析表明 ,该区主要活动断裂间存在地震活动的相关性 :1)强震活跃期沿着鲜水河断裂、小江断裂、红河断裂、龙陵 -澜沧断裂及NE向的龙门山 -瑞丽断裂依次迁移 ;2 )鲜水河断裂与龙陵 -澜沧断裂不仅在强震活动上 ,而且在b值变化上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是平行断裂在区域应力场作用下相互作用的结果 ;3)龙门山 -瑞丽断裂与上述川滇地区其它近NW向断裂间存在地震交替活动的现象 ;4 )龙门山 -瑞丽断裂的地震具有分段活动的特征 ,是断块差异活动的体现。有限元分析显示 ,上述断层相互作用现象是块体非均匀运动过程中应力场调整的反映 ,是块体运动的结果。研究表明川滇地区主要断层地震活动间存在 3种相互作用的现象 ,即块体边界迁移型、旋向相反平行断层交替型和交叉断层交替型  相似文献   

5.
采用地表地质调查、地貌调查、建筑物震害调查方法,结合震源机制解及余震分布、地震烈度图,初步探讨了广西北流M_S 5.2地震发震构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北流M_S 5.2地震发生在NW走向的石窝断裂和NE走向的新丰断裂交汇部位,发震构造为石窝断裂;石窝断裂露头平均产状222°∠81°,最新活动性质为具有正断分量的左行走滑断层,最新活动时代为早第四纪;新丰断裂最新运动性质为逆断,最新活动时代为早第四纪;在现今NW向主压应力作用下,石窝断裂发生破裂,发生M_S 5.2地震,同震运动方式以右行走滑为主,余震震中呈NW向分布。极震区建筑物震害调查得出的运动方向与震源机制解显示的同震运动方向一致。  相似文献   

6.
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中活动断裂分段的准则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活动断裂分段在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但无论是方法本身还是实际应用都存在着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可能造成不良的后果。利用国际上公认的分段研究工作最深入、段落划分最可靠的3条活动断裂的分段依据,分析和评价了所使用的方法和标志以及它们的不确定性,结合中国活动断裂的特殊性和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对活动断裂的特殊要求,提出4个分段准则  相似文献   

7.
福建东南沿海及邻区活动断裂的微地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福建东南沿海及邻区活动断裂进行了微地貌学分析,研究了区内断裂构造第四纪以来的活动特征,并探讨了晚更新世以来的区域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北东向的长乐—诏安断裂带和与之具有成生联系的北西向断裂,第四纪以来具有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特征;主要有两个明显的活动期,即早、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晚更新世以来,北东向断裂具右旋水平滑动,北西向断裂具左旋水平滑动,显示出北西西—南东东向水平挤的区域构造应力场.  相似文献   

8.
则木河断裂全新世以来的新活动与地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着重研究了则木河断裂的发育特征以及全新世以来的活动历史。根据作者在该断裂带首次发现的地震裂缝以及它们的力学性质和组合型式,提出则木河断裂系属一条南北向拉张性质的左旋走滑型地震断裂。强震主要发生在全新世以来断裂的最新和最强烈的活动段上。断裂活动方式,北段是以粘滑破裂运动为主;南段则以蠕滑运动为主。  相似文献   

9.
老挝琅南塔断裂新构造活动特征与2007年班南坎Ms6.6地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断裂的地质、地貌特征和卫星影像资料,阐述了老挝琅南塔断裂的新构造运动表现和运动方式.结果表明:(1)琅南塔断裂的新构造活动主要表现为正断层兼左旋走滑运动,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2)沿断裂历史上发生过一系列6级以上地震,特别是2007年5月16日老挝班南坎6.6级地震与该断裂的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文中针对1990—2018年间发生在鄂尔多斯西缘的地震事件,采用双差定位法获得其中4 417个事件(M≥1. 0)的精确定位结果;利用CAP方法求解了54个地震(M≥3. 5)的震源机制解,并收集了15个前人获取的震源机制结果,综合研究了区域内地震事件的空间分布规律、主要活动断裂的深部几何结构和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小震精定位结果揭示M≥3. 5地震震中位于主要活动断裂的边缘,刻画出较为清晰的断裂几何学特征。震源机制解反映海原断裂、香山-天景山断裂和烟筒山断裂以压扭性质为主;黄河断裂以伸展为主;西秦岭断裂表现为压扭性质。综合小震精定位和震源机制解结果,并结合研究区内已发表的活动构造和地球物理资料,证实了鄂尔多斯西缘受青藏高原、阿拉善和鄂尔多斯3个地块的共同作用,表现出不同的构造变形模式,同时活动断裂之间的次级块体也存在明显的运动差异。香山-天景山断裂以南的区域自第四纪早期整体向SEE运动,而银川盆地以及黄河断裂东缘的块体向SE运动。  相似文献   

11.
白龙江流域构造位置特殊,新构造活动极为强烈,而针对本区隐伏活断层勘查的研究较少。高密度电法灵活高效、便于实施,非常适合地形复杂的白龙江流域,但在复杂地质环境下存在着严重的多解性问题。基于大量地球物理数据对该流域隐伏活断层的电性异常特征进行研究,并按照电性异常发生位置及特点将隐伏活断层的电性特征分为五类,可作为断层识别依据的有四类,主要表现为"高(低)阻背景、低(高)阻条带"的电性特征;电性异常难以识别的原因主要由"野外布设"与"地质背景"两类情况造成,每类中又包含多种影响因素。文章的研究成果显示,白龙江流域隐伏活断层的电性异常响应有迹可循,部分可以作为定性或定量描述隐伏活断层的依据,从而为高密度电法在本区隐伏活断层的勘查中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珠江三角洲断裂构造最新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陈国能  张珂 《华南地震》1995,15(3):16-21
根据在珠江三角洲及其周围地区测得的热释光年龄和第四系沉积物的分布等资料,分析讨论了断裂的最新活动性。自晚更新世以来,陈三角洲外围几条主要的北东向断裂的局部地段以外,基本上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晚更新世一全新世早期有过明显活动的断裂有狮子洋东西两侧的北西向断裂,近南北向的崖门断裂和北东向的古劳-广州断裂。近东西向的瘦狗岭断裂新世亦有过活动。  相似文献   

13.
西宁城市活动断裂地表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李智敏  田勤俭  高占武  陈立泽 《地震》2005,25(4):119-126
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 通过开挖探槽剖面揭露了断层的基本性质, 初步展示了西宁市北川河东岸断裂、 南川河断裂和湟水河断裂的地表特征。 结合前人的阶地测定年代结果初步判断, 北川河东岸断裂错断相当于湟水河Ⅱ至Ⅲ级阶地, Ⅱ级阶地形成不晚于0.05 Ma, Ⅲ级阶地形成不晚于0.12 Ma, 说明该断裂是晚更新世活动断裂; 南川河断裂错断相当于湟水河Ⅳ、 Ⅴ级阶地, Ⅳ级阶地形成不晚于0.54 Ma, Ⅴ级阶地形成不晚于0.78 Ma, 说明该断裂是早中更新世活动断裂; 湟水河断裂错断其Ⅱ、 Ⅲ级阶地砾石层, 说明该断裂是晚更新世活动断裂。 这些断裂规模小、 活动性弱, 可能为盖层断裂。  相似文献   

14.
乌鲁木齐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主要成果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军  宋和平 《地震地质》2008,30(1):273-288
以乌鲁木齐市建成区和规划区作为探测目标区,对区内的活动断层及其深部发震构造进行了系统的探测,对活动断层的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了初步评价。根据断层活动性鉴定,确定目标区内存在2组全新世活动断层,即王家沟断层组和九家湾断层组。前者为近EW向的北倾逆断层,后者为NE走向的北倾正断层。晚更新世活动断层为八钢-石化隐伏断层、西山断层、碗窑沟断层和白杨南沟断层。深部发震构造探测揭示出目标区所处的北天山山前薄皮推覆构造及其前缘逆断层-褶皱的清楚结构,结合流动地震观测和小震精确定位等,建立了目标区活动断层的发震构造模型。通过古地震探槽和地震活动性研究对目标区全新世活动断层和晚更新世活动断层的地震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可能发生的直下型大地震所引起的强地震动进行了预测,对全新世活动断层可能产生的地表错动带和晚更新世活动断层可能引起的地表变形带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黄土覆盖的阶地陡坎附近渭河断裂活断层探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陕西咸阳渭河北岸窑店、石何杨、杜家堡渭河断裂活断层探测结果表明,对于有黄土覆盖的、与阶地陡坎重合的活断层探测,要综合采用地形地貌分析、浅层人工地震、钻探和探槽等方法进行。特别是对于钻孔探测,要深、中、浅孔结合。首先用中、深孔确定断层在深部的位置,再用浅孔确定断层在近地表的位置和活动性。由于河流侵蚀,阶地陡坎区的河流相沉积地层是倾斜的,风成的古土壤层披盖在已有的倾斜地层上亦呈倾斜状态,因此,用以上地层判断断层的位置和活动量时,钻孔孔距一定要小,以2~3m为宜,孔距太大,会把侵蚀形成的已有陡坎高度加入断层的错距中,严重放大断层的错动量。探测结果表明,渭河断裂在窑店、石何杨、杜家堡等处与Ⅲ级阶地陡坎重合。该断裂在阶地陡坎上的活动量很小,错断晚更新世第1古土壤层1~2m,远小于2个阶地面的高差。可见,以前认为S1错距4.8m、17.94m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16.
四川大凉山断裂带的晚第四纪平均滑动速率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大凉山断裂带呈近南北向或北北西展布于安宁河、则木河断裂东侧的大凉山腹地,是一条连接鲜水河、小江断裂的贯通性全新世活动断裂,全长约280km。航、卫片解译及野外实地考察结果表明,大凉山断裂带由海棠-越西、普雄河、布拖及交际河四条次级断裂呈羽列组合而成,晚第四纪以来的平均左旋滑动速率在3mm/a左右。  相似文献   

17.
大柳树高坝F201断层避让距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柳煜  王爱国  李明永 《地震研究》2006,29(4):379-385
利用国内外类似构造位置上的走滑型、逆走滑型发震断层极震区IX度等震线短轴在断层上、下盘分布宽度的统计分析,探讨了大柳树高坝的F201断层避让距离问题。经统计分析,给出了活断层IX度等震线短轴在断层上盘的优势宽度为6~6.4km,在这个距离之内,活断层的粘滑或蠕滑运动都可能会在地表产生永久性形变,同震或震后灾害严重,对于工程而言存在抗断问题。因此,这个数据可作为F201发震断层避让距离的参考值。野外调查表明大柳树高坝距F201活断层仅1.5km,小于本研究得出的活断层避让距离,而且坝址位于F201活断层上盘,因此不适宜在大柳树坝址修建水利水电工程。  相似文献   

18.
白龙江流域构造活动频繁,是本区自然灾害频发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众多学者对该区域的构造运动及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但针对本区隐伏活断层勘查的例子较少.针对白龙江流域隐伏活断层,笔者通过高密度电法、地震反射法、地震折射层析法三种手段进行有效组合勘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适用于白龙江流域隐伏活断层勘查的综合物探方法,该方法不仅查明了断层的性质,还证实了断层的活动性.分别以含水断层与非含水断层两种类型进行举例说明,两者的地球物理特征既有相似点也有区别,所提出的综合物探技术对这两类断层均有较好的勘查效果,可以广泛应用于白龙江流域隐伏活断层的勘查工作,对其他地区的勘查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断层活动方式与地震地表变形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断层弹性位错理论及断层滑动非均匀模型,用三维有限元方法计算了发震断层逆断、正断和水平走滑三种不同活动方式下的地表变形,探讨了断层不同活动方式下的地震应变与位移的分布规律及震级、断层倾角对地震地表变形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地表变形影响因素很多,如地质构造条件、岩性介质特征、断层活动强度、断层产状和区域构造应力场等,但分布形态最终决定于断层活动方式,变形大小则决定于断层活动强度,其它均为局地因素,只影响分布形态的局部扭曲。断层不同活动方式下的地震地表变形分布各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这些分布特征可作为地震研究及近活动断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或加固防护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