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吉林省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于1958年以后正式开始,1983年完成;从1973年起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1981年开始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的总结工作,198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省区域地质志》的出版审查验收。27年来,区调提高了全省基础地质研究程度,为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打下了基础,本文将重点介绍吉林区域地质方面的主要成果。一、地层方面吉林地层发育,除蓟县系、泥盆系下统、上统和中三叠统尚未发现外,自太古宙至第  相似文献   

2.
《地质通报》2003,22(7)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1∶20万区域地质填图已覆盖了陆地面积的70%,但至今在青藏高原、大兴安岭地区仍有数十幅1∶25万图幅的空白尚待区调普查,大部分已测制完成的1∶20万图幅需要修编。显然,20世纪50—60年代的地质成果已经严重老化,且传统区调工作方法也需大力更新。按照国家经济建设的要求,新一轮区调工作需要补充大量新的数据。面对这样繁重的任务,必须改变传统的区调工作方法,充分运用高新技术,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才能获得高质量的调查成果。中国地质调查局于1999年部署了区调野外数据采集自动化、区调基础数据库研究和建设等一…  相似文献   

3.
<正>区域地质调查(简称区调,又称地质填图)是整个地质工作的基础和先行,是国家公益性地质工作的核心。其主要任务是查明地层、岩石、构造及形成演化等基本地质情况,填绘地质图,为解决资源、环境、灾害问题和发展地球科学提供资料信息和科学依据。从1913年成立中国第一个地质调查机构——中国地质调查所开始,我国区调已历经一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年地质部全国区调工作会议指出:“区域地质调查是地质工作的基础工作,是地质工作的先行步骤,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战略性工作”.但是,由于对区调工作的战略地位在认识上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分歧,还影响着区调工作的战略作用的充分发挥.产生认识上分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地质业务角度考虑,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5.
四川区域地质调查历程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区调从1957 年起步,1∶100 万和1∶20 万区调分别于1974 年和1986 年完成,积累了丰富的基础地质资料,发现了一批矿产地。1∶5 万区调已完成面积近五分之一,开展了生态、环境等专题研究,扩大了成果的服务领域。在新形势下,区调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已任,围绕国民经济发展需要,采用综合方法和高新技术开拓进取。  相似文献   

6.
在二十万分之一和五万分之一区域地质调查中,如何提高区域矿产研究程度,是多年来共同关心的问题.目前区调工作中的矿产研究大多局限在矿点检查和资料收集上,对区域成矿研究还不够深入.因此,在许多矿产地质报告中,表现出两个较为明显的缺陷:一是矿产资料与区域地质资料联系不紧密.区调中所进行的大量地层、岩浆岩和构造的调查工作,没能充分反映在矿产地质报告中,从而使区域成矿的地质构造环境比较模糊;二是在区域矿产工作中虽然由于条件所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北部空白区基础地质调查综合研究项目自2003年启动以来,在综合分析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的区调成果基础上,通过地质编图,针对研究区存在的重大地质问题开展综合研究,在高原北部构造-地层格架、构造岩浆岩带以及高原隆升规律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下面简要介绍2005年度的部分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扩大区域地质调查的服务领域是新一论区域地质调查特别强调的内容。本文结合黄土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实践,就区调过程中开展灾害地质研究的内容与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对开展这一领域研究的侧重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区调工作可为国民经济部门的当前建设提供可用的地质资料,也是为地质工作长远发展和国家长远规划所不可缺少的一项基础地质工作。因此,区调工作在整个地质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凡是地质工作开展比较早的国家,它们的区调工作都具有相当的规模和水平。我国三十多年来,由于党和国家的关怀,广大区调人员的努力,取得的进展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0.
《地质通报》2007,26(4):I0005
全国地质资料馆成立于1952年8月,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地质资料的接收、保管、利用和社会化服务等具体业务。本馆目前收藏了我国20世纪初以来形成的各种地质资料10万余种,其中包括区调、海洋、矿产、水工环勘查、物化遥、  相似文献   

11.
贵州位处祖国西南腹地,全省面积174000平方公里。贵州区调队经过二十三年的工作,全面完成所担负的24个1∶20万图幅的区调任务,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一)显著地提高了贵州省的地质研究程度贵州省地质工作开展较早,解放前即有地质先辈进行过地质矿产调查,但大多限于孤立点或局部小面积普查,地质空白区甚多,且调查手段单调,推断解释均嫌不足,截至1958年区调伊始,还没有一张完整的全省地质图。目前,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已完成,通  相似文献   

12.
20 0 1年 ,经过 5个多月的野外工作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承担的西藏地区 1∶2 5万江孜县幅、亚东县 (中国部分 )幅区调项目 ,在完成填图面积、实测剖面等大量实际工作的基础上 ,又取得一些重要成果和进展。(1)分布在亚东及帕里一带的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 ,可划分为两部分 :上部主要为变质表壳岩组合 ,相当于聂拉木地区的“曲乡岩组”和“江东岩组” ;下部以各类混合岩、片麻岩为主 (作者称之为“亚东岩群”) ,其中含有不同期次、不同类型的变质变形侵入体。值得特别指出的是 ,在亚东地区首次发现了高压麻粒岩 ,这对于研究喜马拉雅造山带形成…  相似文献   

13.
    
<正>区域地质调查研究(简称区调),是中国,也是世界各国地质,乃至地球科学研究与认知地球、服务社会的基础和先锋,为地质科学发展与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迄今,地质工作者与研究者,何人不看地质图,何者不以地质图为基础与向导?所以区调之重要与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其中不可忘记的是长期为区调做出大量扎实的野外与室内填图、成图工作与研究的区域地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地质科技查新工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由地质矿产部情报研究所承担。近年来,国土资源部地学科技查新站为国土资源系统、地勘行业单位以及地学院校等单位的科研立项、成果报奖、职称评定、博硕士毕业等提供了大量支撑。该文在总结国土资源部地学科技查新站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查新课题角度出发,分析了科技查新在地质调查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含煤盆地分布与煤炭资源地质调查工作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以往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对黑龙江省含煤盆地工作程度、区域地质概况、含煤地层等进行分析,认为黑龙江省主要成煤时代为中生代和新生代,受滨太平洋构造影响,构造形态为北北东向的三隆三坳,聚煤作用以断陷带内为主。以此将全省划分为6个主要聚煤带,97个含煤盆地,其中优先选择33个盆地,分为18个区块作为今后的调查方向,并提出相应的工作重点、原则、方法及主要工作量。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一年年底,我们拜访了百忙之中的马杏垣教授。“我非常高兴见到你们。区调工作十分重要,它是地质工作的根本,新资料、新认识来源于你们。没有区调工作就没法搞上层建筑,甚至什么也搞不成!”马先生和我们紧紧握手之后,开门见山地谈了起来:“我参加过多次国际地质会议,最大的体会是:外国学者最重视的就是区域地质调查工作。1980年夏在巴黎召开的26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前地科联  相似文献   

17.
截至1985年底止,广西有区调队,一、二、四、六、七地质队及石油队、地质研究所、地质学校、航空物探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北海地质勘察公司、环保站南宁分站等13个单位组建了11个区调分队,分别在12个地区从事1:5万区调工作。累计完成面积1400km,按研究性质和服务对象的,不同12个地区的区调工作大体可分为:1.以成矿远景区(带)上的基础地质、矿产地质为主的区调工作,主要由各地质队和区调队承担;2.以桂林、南宁、柳州、北海等旅游城市、中心城市、沿海开放城市的基础地质、旅游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为研究对象,主要由区调队和局属各专业单位承  相似文献   

18.
上饶地区遥感地质调查基础数据库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1∶5万遥感地质填图,从数据采集、数据库管理、分析运算、数据输出等方面系统介绍了基于遥感的区调基础数据库的建立过程;重点论述了属性库管理中的数据分类和编码问题,它是空间查询和属性检索及地学专题制图的基础;从遥感数据录入、对数据库的更新等方面论述了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技术整合及其在区调中的应用前景;探讨了地学数据标准化及专家系统(ES)和GIS结合建立地学模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孙大光同志在一九八三年全国地质局长会议上提出了在本世纪末争取完成成矿远景区和主要经济建设区一比五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200万平方公里的战略任务。这是一项严肃而又艰巨的奋斗目标,我们不仅应当在认识上确立区调工作的战略地位,而且在工作部署上必需实行普查勘探队和区域地质调查队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区调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战略性工作,是地质工作的基础工作。区调工作的广泛开展,不但是大幅度提高地质研究程度的有效途径;同时又能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  相似文献   

20.
陈哲夫  梁云海 《地质论评》1981,27(4):292-300
新疆天山东部库鲁克塔格、卡瓦布拉克-星星峡和北山的穹塔格-马宗山等地区,通过全面的的区调工作获得了一些新的地质资料。作者自1958年以来曾多次作过本区调查工作。本文在综合研究该区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该区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构造归属问题的看法,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