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引言 目前,天气预报业务中使用的主要是天气学方法及数值预报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建立在大气是连续流体这一理论基础上的。欧阳首承提出了运动流体的不连续理论:运动流体可随时间演化为不连续,运动形式可通过“溃变”向相反的形式转变,这种运动形式的转变也就是  相似文献   

2.
1前言大气运动是非常复杂的,其复杂性在数学上表现为非线性。欧阳首承[1]从实际出发,经过多年对流体演化特征和一系列非线性模型的研究和分析,指出在流体运动过程中非线性外迫力可导致原函数的连续性崩溃及逆转;而方程自身的非线性则可导致流体辐合,通过不连续逆转演变为辐散,并称这种过程为溃变,即旧结构的破坏,并通过不连续产生新结构。这种过程正好与天气演变中的转折性变化相对应。Zt意使型图1为概念化的系统演变的模型。fo表示初始时刻,t。表示终极时刻或预报时效,黑点表示一个孤立系统,矢量V可抽象地表示为系统演变方向,…  相似文献   

3.
田霄 《内蒙古气象》2014,(2):20-22,35
文章根据欧阳首承的演化溃变理论和信息数字化方法,对区域性暴雨与局地强降水、雷暴天气进行对比分析。利用各地探空资料,通过大气探测特性层的非规则信息,发现不同性质的降水天气在V-3θ上明显的结构性差别。即一般性降水或大面积的灾害性暴雨的对流强度,比强对流天气弱得多。并提取各类降水天气的可预报性信息,为灾害天气的预报预警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胡云丽  陈勇明  查贲  陈斌 《浙江气象》2002,23(3):1-4,34
2001年6月25-26日,杭州市出现连续暴雨。与往年梅汛期连续性暴雨不同,本次 过程发生在台风飞燕往东北方向移出后的地面相对辐散区,因而在过程前未引起足够重视。本在研究产生本次暴雨过程的天气系统的基础上,运用MM5数值模拟方法进行模拟并对模拟输出资料进行诊断分析,得出一些天气系统和数值模拟资料的特征,为今后运用MM5资料进行暴雨预报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中国气象学会气候与长期天气预报专业委员会、长期天气预报理论、方法与资料建立总课题组、北京气象中心于1989年3月27日-4月1日在北京联合召开了1989年全国长期天气预报技术交流会.这次会议正式代表近百人,还有不少列席代表和旁听者.会议主要内容:一是讨论1989年全国汛期天气趋势预报,二是交流近几年来长期天气预报理论、方法与资料建立的新成果及长期天气预报业务系统的建立情况.本文着重介绍第二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杨望月  那基坤  曾奋 《气象》1994,20(6):48-50
介绍了专家神经网络的基本方法及用此方法作广西前汛期暴雨预报的经验,以探索人工智能能用于灾害性天气预报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准地转理论基本问题回顾与讨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小刚  王秀明  陶祖钰 《气象》2013,39(4):401-409
准地转理论是大气动力学的中心问题之一,它提供了从大气动力学基本原理入手分析大尺度天气系统演变的方法。准地转理论有助于预报员理解中高纬度大尺度天气系统的三维结构,分析、预报天气系统的发展和移动,因此被称为短期天气预报的理论基础。准地转理论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它包含了较多的基本假定,故容易导致对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的理解有混淆。本文从基础的动力学知识出发,对准地转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近似、核心理论及其在实际天气预报过程中的应用作了回顾和讨论。内容包括:准地转运动与准地转近似定义、准地转运动理论的范畴、天气图上的大尺度运动、准地转运动理论与短期天气预报的关系、由斜压二层模式下的准地转理论对高空槽脊和地面气旋发展与移动的判断等。  相似文献   

8.
《气象科技》1986,(5):32-35
一、引言热带和副热带环流对我国的天气尤其是汛期降水天气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中低纬度环流系统的长期天气预报研究也就受到更多的气象工作者的重视。1983年3月在上海汛期预报会商会上,副热带环流的长期演  相似文献   

9.
1溃变原理———结构分析法在强对流天气中的应用《四川气象》2001年第4期吴娟民航西南空管局气象中心预报室610202摘要溃变原理———结构分析法是欧阳首承教授经过三十多年的潜心钻研,研究出来的一套新的理论和方法。其核心就是要充分利用非均匀或不连续的真实信息,来预报天气演化的转折性变化,而天气演化的实质,既是大气涡旋转移式的演化。在天气预测的分析中,以涡动的旋矢性、风矢的不连续性、趋低温和反序量构成结构分析体系,在天气的转折性变化和雷暴、暴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预测中取得了成功。2厄尔尼诺期间印…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气象》1998,(1):35-37
降水是大气中不同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降水概率预报是利用现代科技和手段,对未来天气出现降水的可能性用百分率定量表达的一种天气预报方法。黑龙江省气象台于1996年开始了对哈尔滨市降水概率预报系统的研究工作。这里简要介绍该预报系统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1.
2003年广东省前汛期总降水量明显少于常年同期平均降水量,降水的地区分布、降水的时间长短以及降水的强度大小出现明显的不均匀性,造成本季度内部分地区出现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个别地区还出现了雷雨大风、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2003年前汛期内无明显热带天气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数值预报发展迅速,准确度不断提高,特别是短期数值预报,在日常短期天气预报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且对生消变化较快的系统有较好的反映。本方法结合实况,综合应用数值预报产品,做到动、静结合来制作暴雨预报。1 思 路  区域暴雨的定义为:有≥4个站出现日雨量(20~20时)≥40mm的降水过程。本方法主要抓住造成韶关市前汛期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500hPa南支槽、850hPa切变线和低空急流。另外,中、低层的水汽输送也是一个重要因子。通过统计1993~1996年的资料发现,每一次韶关市前汛期区域暴…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0-2001年6-9月份日本数值预报产品,郑州市降水实况资料及同期天气图,对日本数值预报产品在郑州市汛期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用FSFE02,FSFE03作郑州市24h汛期降水预报效果最好的是晴雨预报;各月预报能力有差异;空报率高于漏报率。在500hPa为偏南气流的条件下,该数值产品的预报效率较高;对于两层均为偏北气流及高层低槽中空西北气流的天气系统配置预报效率也较高;若中高层均为低槽,则预报效率最低。  相似文献   

14.
借助广州天气新浪微博平台,开展用户行为和公众对汛期重大天气过程需求的调查。结果表明,公众习惯不定时地浏览天气信息,上午的访问量是下午的2倍多,早晨08:00之前访问量更为集中。与中长期天气预报相比,公众对汛期不稳定天气实况和短临天气预报的需求更加迫切;公众最关注的灾害性天气依次为暴雨、台风、雷雨大风和高温,并且对这4种灾害性天气的服务需求同。暴雨主要关注起止时间、积水内涝等次生灾害;台风主要关注大风、降水、登陆时间地点;高温主要关注对生理和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毛燕军 《气象科技》2001,29(1):31-34
该文分析了ENSO对1998年和1999年浙江省汛期(5-9月)天气的影响,1998年汛期正处在强厄尔尼诺现象逐步向ENSO循环冷位相特征转变的时候,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由强盛期开始减弱,表现出不稳定性,而1999年汛期正处在强拉尼娜的持续期,副热带高压一于偏东偏弱状态。因此,1998年汛期天气表现为降水阶段性明显,时空分布不均匀,洪涝和高温相间,而1999年汛期天气表现为降水阶段不明显,持续的降水引起了罕见的凉夏天气。  相似文献   

16.
数值预报产品在粤北后汛期暴雨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粤北后汛期暴雨的天气形势和物理量场作了分析和统计,应用日本短期数值预报产品,制作一套预报方法,经试用效果较好。1思路后汛期暴雨主要是热带气旋影响造成的,据历史资料统计,在珠江口以东至福建省南部沿海登陆后向西或西北行的热带气旋,常常对我区造成严重影响。在后汛期暴雨的影响天气系统中,热带气旋的暴雨雨量比较集中,引起山洪暴发,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有时比前汛期更为严重。相反,粤北地区夏秋旱比较频繁,有明显降水可以使旱情得到缓解,因此,研究后汛期暴雨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本文将近十年来产生后汛…  相似文献   

17.
广西非汛期暴雨事件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吴兴国 《广西气象》2001,22(2):7-9,13
通过对1963-1999年间广西非汛期(10月至次年3月)暴雨天气过程这一异常天气事件的时间分布及其主要影响系统的分析得出:广西非汛期异常暴雨天气事件的发生是中、低纬天气系统相互作用在广西地区的反映。关注这一特征,对提高广西非汛期异常暴雨天气的预报水平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溃变原理—结构分析法在强对流天气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娟 《四川气象》2001,21(4):31-32
溃变原理[1]-结构分析法是欧阳首承教授经过三十多年的潜心钻研,研究出来的一套新的理论和方法,其核心就是要充分利用非均匀或不连续的真实信息,来预报天气演化的转折性变化,而天气演化的实质,既是大气涡旋转移式的演化。在天气预测的分析中,以涡动的旋矢性,风矢的不断续性,超低温和反序量[2]构成结构分析体系,在天气的转折性变化和雷暴,暴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预测中取得了成功。“旋矢性”是通过分析某个测站垂直方向上整层风夭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滚流结构,来判断天气的转折;“超低温”是通过分析对流层顶或平流层底大气的超低温现象,即位温随气压的下降而陡然降低或不变,来预测灾害性天气;通过分析风场的不连续带来确定“次涡旋”;“反序量”即按照风,湿,温,压的顺序,而非压,湿,湿,风的顺序分析信息,提前抓住溃变信息。  相似文献   

19.
搞好关键性、灾害性天气预报是汛期服务工作的重点。在汛期,我们要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分析各类天气图表,密切注视天气形势的演变,及时准确地做好灾、关天气的短期和短时预报。1983年7月我们在制作下旬天气预报时,报月底有一次明显的降水过程。为了搞  相似文献   

20.
该文利用实测资料,采用HLAFS模式计算的物理参数分析了1996年汛期暴雨的天气气候特征并对梅雨活跃时段4次强降雨天气过程及9608号台风强暴雨的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所得结果有利于实时预报业务和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